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8111发布日期:2020-08-11 21:5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属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的pm2.5、过敏原(花粉等物质)等颗粒物严重超标;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新房装修量剧增,新房装修使用的装修涂料、胶黏剂、家具用的人造板、装修用的窗帘、皮革制品等中含有大量的醛类、苯类等voc有害气态污染物严重超标,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特别是对老、弱、病、残、孕等体弱群体危害更大,对室内空气净化处理非常必要。

空调器作为室内空气调节设备,在满足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风道结构,在室内机进风口采用净化滤网装置,达到控制室内空气温度、污染物的双重目的。

目前,圆柱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专利技术有移动、固定两类,移动装置可实现制冷/热与净化功能单独或组合运行,但其移动装置复杂,装置可靠性存在一定风险,成本高;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但是制冷/热时存在一定风量影响。本申请中的净化装置是采取固定方式,业内现有同类专利:公告号为cn208418990u的专利文献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固定净化装置采用多个进风格栅对应多个净化模块,其进风格栅采取普通固定方式;公布号为cn11005697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进风组件及空调器,固定净化装置采用多个进风格栅对应多个净化模块,其进风格栅采取直接向后旋转方式打开。这两个现有技术的共同特点均是采取多个进风格栅对应多个净化模块,格栅数量多,差异是格栅打开方式不同。由于后框组件为多格栅设计,这两个现有技术均存在制造成本高、维护保养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维护保养更方便、制造成本更低的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净化装置,包括后框、进风格栅、初效滤网和净化模块,进风格栅和初效滤网安装在后框的进风口位置,净化模块卡在初效滤网的内侧,进风格栅包括沿水平向布置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与后框加工成一体结构,第二格栅相对于后框具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或者旋转式开合结构,以使得第二格栅具有覆盖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使得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是:第二格栅与后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螺栓连接、插销连接、卡槽或者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二格栅相对于后框的旋转式开合结构为,第二格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格栅的第一端与后框通过竖向设置的枢轴转动连接,第二格栅的第二端可绕第二格栅的第一端转动以远离或靠近进风口,以使得第二格栅具有覆盖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使得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是:第二格栅的第一端为靠近第一格栅的这一端。

进一步的是:第二格栅的第二端设有第一磁吸件,后框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磁吸件相吸的第二磁吸件。

进一步的是:第二格栅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卡扣件,后框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卡扣件相卡接的第二卡扣件。

进一步的是:进风格栅沿竖向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一一相对应,所有第一格栅均与后框加工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净化模块和进风格栅之间设置有初效滤网,净化模块和初效滤网组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初效滤网内侧具有卡扣或卡槽结构,净化模块整体卡设在初效滤网的卡扣或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格栅与后框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了进风格栅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初效滤网与净化模块组合安装,便于装卸;第二格栅采用水平旋转开闭,便于初效滤网和净化模块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后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净化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初效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净化模块与初效滤网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格栅与后壳之间的旋转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后框,2-进风格栅,21-第一格栅,22-第二格栅,3-净化模块,4-初效滤网,5-旋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后框1、进风格栅2、净化模块3和初效滤网4,进风格栅2和初效滤网4安装在后框1的进风口位置,净化模块3卡在初效滤网4的内侧,进风格栅2包括沿水平向布置的第一格栅21和第二格栅22,第一格栅21与后框1加工成一体结构,第二格栅22相对于后框1具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或者旋转式开合结构,以使得第二格栅22具有覆盖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使得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第一格栅21与后框1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了进风格栅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后框1及进风格栅2的材料和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多个单元进风格栅的设计,进风格栅2沿竖向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一格栅21和第二格栅22一一相对应,所有第一格栅21均与后框1加工成一体结构。第一格栅21和第二格栅22可以左右互换位置,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格栅21设于右侧,第二格栅22设于左侧,但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采用“第一格栅21设于左侧,第二格栅22设于右侧”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格栅22与后框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采用普通连接方式,例如为螺钉连接、螺栓连接、插销连接、卡槽或者卡扣连接。

为了方便维修保养时开启第二格栅22,第二格栅22优选采用旋转式开合结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第二格栅2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格栅22的第一端与后框1通过竖向设置的枢轴转动连接,第二格栅22的第二端可绕第二格栅22的第一端转动以远离或靠近进风口,以使得第二格栅22具有覆盖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使得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第二格栅22采用水平旋转开闭,结构简单可靠,不需要设置限位部件,并且便于净化模块的维护保养。第二格栅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互换位置,为方便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格栅22的第一端为靠近第一格栅21的这一端。

为方便第二格栅22的开启,第二格栅22在第二端采用磁吸结构或者卡扣结构进行固定,具体结构为:第二格栅2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磁吸件,后框1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磁吸件相吸的第二磁吸件;或者是在第二格栅2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卡扣件,后框1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卡扣件相卡接的第二卡扣件。

净化模块3和进风格栅2之间设置有初效滤网4,净化模块3和初效滤网4固定连接在一起。初效滤网4内侧具有卡扣或卡槽结构,净化模块3整体卡设在初效滤网4的卡扣或卡槽内。初效滤网4与净化模块3组合安装,便于装卸。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制作直孔为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圆形、其他异形微孔状的净化模块3,如图4所示,要求该净化模块3具有低风阻,该净化模块3具有净化颗粒物、微生物、甲醛等气态污染物的功能,该净化模块3由上游供应商按要求提供。

(2)制作初效滤网4,如图5所示。

(3)组装初效滤网4与净化模块3组件,如图6所示。

(4)制作后框1,第一格栅21与后框1采用一体化设计,如图3所示;制作可水平转动的第二格栅22,如图7及图8所示。

(5)将初效滤网4与净化模块3组件装入后框1的固定槽内、可水平转动的第一格栅22装入后框1,如图1所示。整体装配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