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0142发布日期:2020-07-04 01:24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质燃料。

为了便于储存,小麦在入仓之前都会进行晾晒,为了加快晾晒速度,保证晾晒的均匀性,在晾晒时需要将小麦摊开,目前的摊麦的方式是人工使用耙子将小麦搂开,使小麦均匀铺设在地面上进行晾晒,人工摊麦的方式使得小麦摊晾厚度差异大,晾晒不均匀,而且耗费时间与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将小麦加入麦箱内,通过拉动车架,小麦由撒麦盒洒出,提高了小麦摊晾时厚度的均匀性,加快了晾晒速度,通过该装置代替人工用耙子将小麦搂开的过程,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包括车架、麦箱和撒麦盒,所述车架的一端设有支撑腿,车架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连有车轮轴,所述车轮轴上固定连有车轮,车轮轴随车轮同步转动,车架远离车轮的一端设有拉杆,所述麦箱设于车架的上端,所述麦箱的底部连有撒麦盒,所述撒麦盒的下端设有撒麦口,所述车轮轴设于撒麦盒内,所述车轮轴上设有拨麦片。

优选的,所述麦箱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麦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对接,所述第一底板水平设置,第二底板倾斜设置,第一底板与撒麦盒连接。

优选的,所述撒麦盒的上端连有进麦筒,所述进麦筒与第一底板连接,麦箱与撒麦盒通过进麦筒连通,所述撒麦盒的两端设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与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下端设有聚麦漏斗,所述聚麦漏斗的底部与进麦筒连通。

优选的,所述聚麦漏斗内设有输麦螺杆,所述输麦螺杆的上端与车轮轴连动,输麦螺杆的下端设于进麦筒内。

优选的,所述麦箱的两侧设有与车轮轴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轴,所述麦箱的上端设有与第一传动轴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输麦螺杆的上端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套有与麦箱连接的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底板连接的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小麦加入麦箱内,通过拉动车架,小麦由撒麦盒洒出,提高了小麦摊晾时厚度的均匀性,加快了晾晒速度,通过该装置代替人工用耙子将小麦搂开的过程,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底板的下端设有聚麦漏斗,聚麦漏斗的底部与进麦筒连通,方便对麦箱内小麦的汇集,第二底板倾斜设置,便于小麦自动向聚麦漏斗内滑动,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3、本实用新型在聚麦漏斗内设有输麦螺杆,辅助下麦,确保小麦下落的流畅与均匀性,避免小麦堆积因挤压无法顺利下落。

4、本实用新型在车轮轴上设置拨麦片,能够促进小麦在撒麦盒内的均匀分布,提高小麦下落的均匀性与速度,防止撒麦口堵塞。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撒麦螺杆通过传动轴与车轮轴连接,由车轮移动提供动力,不额外增加动力,成本低,而且降低了整个装置的重量,实现了车轮、车轮轴和输麦螺杆的同步转动,确保运行的一致性,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麦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撒麦盒与车轮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车架;101-支撑板;102-支撑腿;103-拉杆;104-支撑板;2-麦箱;201-聚麦漏斗;202-第一底板;203-第二底板;3-输麦螺杆;4-车轮;5-撒麦盒;501-进麦筒;502-撒麦口;503-连接盒;6-车轮轴;601-拨麦片;7-第一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9-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小麦晾晒的撒麦装置,包括车架1、麦箱2和撒麦盒5,车架1的一端设有支撑腿102,车架1的另一端设有车架101,车架101上连有车轮轴6,车架101与车轮轴6之间设有轴承,车轮轴6上固定连有车轮4,车轮轴6随车轮4同步转动,车架1远离车轮4的一端设有拉杆103,正常状态下,前支撑腿102的一端低于车轮4一端,这样可以在拉动拉杆103时,支撑腿102离地,方便移动,麦箱2设于车架1的上端,麦箱2的底部连有撒麦盒5,撒麦盒5的下端为一条细长的撒麦口502,且撒麦盒5的侧壁下端为逐渐靠近,形成倾斜结构,方便出麦与控制出麦数量,车轮轴6设于撒麦盒5内且靠近撒麦口502处,车轮轴6上设有拨麦片601,拨麦片601保证小麦下落的流畅,防止将撒麦口502堵塞,小麦进入到撒麦盒5内,由于撒麦口502的宽度小于撒麦盒5,小麦不会一下全部落入地面,在拨麦片601的辅助下,小麦会沿撒麦盒5均匀分布,然后被拨麦片601拨出,保证小麦沿撒麦口502均匀撒出。

为了便于出麦,如图2所示,麦箱2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麦箱2的底部设有第一底板202和第二底板203,第一底板202与第二底板203对接,第一底板202水平设置,第二底板203倾斜设置,方便小麦向第一底板202聚集,第一底板202与撒麦盒5连接,将小麦输送至撒麦盒5内,第一底板202固定在车架1上,第二底板203悬空,为了提高固定的可靠性,如图5所示,在车架1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底板203连接的支撑板104。

如图3-4所示,撒麦盒5的上端连有进麦筒501,进麦筒501与第一底板202连接,麦箱2与撒麦盒5通过进麦筒501连通,撒麦盒5的两端设有连接盒503,连接盒503与车架101连接。

为了方便汇集小麦,在第一底板202的下端设有聚麦漏斗201,聚麦漏斗201的底部与进麦筒501连通,聚麦漏斗201可以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聚麦漏斗201设置为三个。

为了确保小麦下落的流畅,在聚麦漏斗201内设有输麦螺杆3,输麦螺杆3的上端与车轮轴6连动,输麦螺杆3的下端设于进麦筒501内,输麦螺杆3主要起辅助作用,即使没有输麦螺杆3货输麦螺杆3不转动,小麦也会落入撒麦盒5内,输麦螺杆3能够防止小麦堆积因挤压无法顺利下落。

具体传动结构为:如图4所示,在麦箱2的两侧设有与车轮轴6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轴7,麦箱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传动轴7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8与输麦螺杆3的上端齿轮啮合,其中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外部均套有轴承套,且轴承套与麦箱2固定实现对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固定,轴承套与第一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8之间设有轴承,在车轮轴6上设置斜齿轮,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均为齿轮轴,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通过斜齿轮与车轮轴6上的斜齿轮配合,第一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8端部通过斜齿轮啮合传动,输麦螺杆3的上端设有斜齿轮,第二传动轴8上设有与输麦螺杆3上端的齿轮啮合的斜齿轮,因此,车轮轴6与第一传动轴7之间、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之间、第二传动轴8与输麦螺杆3之间均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动力由车轮4移动提供,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而且车轮4转动带动输麦螺杆3旋转,两者运动实现同步,简单、快捷。

为了增加美观性与安全性,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外侧套有与麦箱2连接的防护罩9。

具体使用为:

将小麦倒入麦箱2内,然后通过拉杆103将支撑腿102抬起,并拉动车架1,沿晾麦场地移动,小麦沿第二底板203的作用下向第一底板202汇集,然后进入到聚麦漏斗201内,小麦通过进麦筒501进入撒麦盒5内,并向进麦筒501出麦口的两侧分散,随着车轮4的转动,车轮轴6转动,在拨麦片601的作用下侧近了小麦在撒麦盒5内的均匀分布,同时加快了撒麦速度,车轮轴6带动第一传动轴7转动,第一传动轴7带动第二传动轴8转动,第二传动轴8带动输麦螺杆3转动,加快小麦下落速度与均匀性,提高了小麦摊凉时的均匀性,而且提高了摊麦速度,节省了劳动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