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4342发布日期:2020-07-31 21:5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一种新型室内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它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公告号为cn20962302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壁挂式新风主机及新风系统,包括显示面板、主箱体和安装板,显示面板安装在主箱体上,主箱体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固定在墙壁上,由此使得壁挂式新风主机被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在主箱体的侧方设置有能够与换气管道相连的管道连接件,在壁挂式新风主机被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时,管道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墙壁处于主箱体的左侧或者右侧。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新风主机及新风系统可以采用多种安装方式进行安装,更能够应对不同的安装施工环境,具有更好地适用性。

该实用新型中,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孔,将定位件穿过第一安装孔而将安装板固定在墙壁的规定位置;在主箱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将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对齐,通过固定件将主箱体固定在安装板上;并且第二安装孔设置成贯通主箱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主箱体具有较大的重量,所以通过固定件将主箱体固定于安装板上时,一般需要将主箱体人工抬起支撑并在安装过程中一直维持在具有较大重力势能的状态,再由另一位工人通过固定件将主箱体固定于安装板上;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将主箱体一直维持在具有较大重力势能的状态,这对工人安装主箱体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使得在将主箱体安装至第一安装板时无需通过人工将主箱体一直维持在具有较高势能的状态,工人在安装的过程中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包括主箱体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墙体上,所述主箱体连接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主箱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与卡块从上至下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箱体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通过卡块与卡槽卡接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墙体上,从而使主箱体固定于墙体上,且在将主箱体安装至第一安装板时无需通过人工将主箱体一直维持在具有较高势能的状态,使工人在安装的过程中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板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板,且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主箱体底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板底端的第一托板对主箱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主箱体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托板,且所述第二托板与主箱体底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托板也对主箱体起到支撑作用,使主箱体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块上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卡槽数量与卡块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卡槽均设置有多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卡块与卡槽的接触面积,增强卡块与卡槽之间的连接结构,增强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主箱体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平行于墙体的竖直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卡块的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在卡块卡接于卡槽内时,不仅卡槽的底部对卡块有支撑作用,而且卡槽的侧壁对卡块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卡块与卡槽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端与主箱体的上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主箱体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安装于墙体上后,再在第一安装板上固定限位块,并且使限位块的底端与主箱体的上端抵接,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非专业人员将主箱体从墙体上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墙体的一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块设置于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块设置于安装槽内,使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紧贴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装所占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箱体侧壁上连接有通风管道,墙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通风管道穿过限位环,所述墙体与所述通风管道之间连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箱体上的通风管道通过限位环固定于墙体上,限位环对通风管道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橡胶垫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主箱体与墙体之间通过第一安装板上的卡槽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卡块卡接,从而使主箱体固定于墙体上,且在将主箱体安装至第一安装板时无需通过人工将主箱体一直维持在具有较高势能的状态,使工人在安装的过程中方便简单;

2.增强主箱体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主箱体安装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箱体;2、第一安装板;21、第二托板;22、限位块;23、安装槽;3、第二安装板;31、第一托板;4、墙体;5、卡块;51、固定块;6、连接块;61、卡槽;7、通风管道;71、限位环;72、橡胶垫;8、紧固螺栓;9、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风系统的安装结构,包括主箱体1、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

第一安装板2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于墙体4上,第二安装板3通过紧固螺栓8固定连接于主箱体1上。

参照图2和图3,第二安装板3设置有两块,且两块第二安装板3沿主箱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中线对称,第二安装板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板31,第二安装板3与第一托板31整体呈“l”型,且第一托板31与主箱体1底面抵接。

第一安装板2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托板21,第二托板21与第一托板31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形,且第二托板21与主箱体1底面抵接。

第二安装板3背离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固定块51上固定连接有三块卡块5,且三块卡块5沿主箱体1至墙体4的方向上水平排布,卡块5平行于主箱体1设置,第一安装板2背离墙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开设有与卡块5从上至下卡接配合的卡槽61,并且卡块5与卡槽61单元均设置成上底在上、下底在下的等腰梯形。

第一安装板2上通过紧固螺栓8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底端与主箱体1的上端抵接(限位块22参照图1)。

第一安装板2背离墙体4的一侧上开设有安装槽23,连接块6和限位块22均连接于安装槽23上,并且连接块6和限位块22的宽度均与安装槽23的深度大小相同。

参照图1和图4,主箱体1侧壁上连接有四根通风管道7,墙体4上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1,通风管道7穿过限位环71,并且限位环71与通风管道7连接的一侧连接有橡胶垫7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紧固螺栓8将第二安装板3固定于主箱体1上,通过膨胀螺栓9将第一安装板2固定于墙体4上;再将第二安装板3上的卡块5与第一安装板2上的卡槽61单元从上至下卡接配合,第二安装板3上的第一托板31和第一安装板2上的第二托板21共同对主箱体1进行支撑;然后通过紧固螺栓8将限位块22固定于第一安装板2上、并且限位块22底端与主箱体1上端抵接;最后将主箱体1侧壁上的四根通风管道7通过限位环71限位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