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3570发布日期:2020-10-23 12:1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当新风滤网组件抽出时,由于电机靠近容纳腔,用手可以直接触摸到电机,电机是带电体,若此时手不小心触碰到电机,会存在触电的风险,且如果电机处于旋转状态,则会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手可以触摸到电机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避免手触摸到电机的,可避免人体在更换新风滤网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空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器,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新风模块;

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盖板;

蜗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蜗壳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蜗壳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容纳腔,在所述蜗壳内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连接有电机;

新风滤网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蜗壳上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3mm。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网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网体,以及与所述网体连接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两端伸出所述网体与所述蜗壳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网体包括与进风口适配的网架,连接于所述网架内的多根等间距的防护筋条,以及与所述防护筋条垂直连接的加强筋。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筋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护筋条外侧的两条外连接筋,以及设置于所述网架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筋。

作为优选地,所述蜗壳上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外连接筋以及所述中间连接筋的同侧端设置有与所述插孔适配的插头。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连接筋的形状为l型。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连接筋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蜗壳固定的固定环。

作为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筋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中间连接筋的另一端与网架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筋条之间,以及所述防护筋条与所述连接筋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大于等于3mm。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网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当新风滤网组件抽出时,由于电机位于蜗壳上的进风口处靠近容纳腔的位置,用手则可以直接触摸到电机,电机是带电体,若用手直接触摸到,会有触电的风险,若电机此时处于旋转状态,则会有安全隐患,通过在蜗壳上位于容纳腔一侧的进风口上增加一防护网,可以避免在更换滤网时人体与电机接触,避免触电或者旋转的电机对人体造成伤害等风险,防护网与电机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3mm,避免电机波动时与防护网接触,而造成电机的损坏。

2、两条外连接筋分为位于最外侧的防护筋条的外侧,这样可使网架的边缘得到更好的固定,避免网架的外缘翘起,可保证网架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进风口上,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而中间连接筋位于两外连接筋之间,这样可对网架的中间位置更好的连接,保证网架中间位置与进风口更好的贴合。

3、通过插头与插孔的插接,不仅可使外连接筋以及中间连接筋的同侧端得到固定,且能够缩短外连接筋以及中间连接筋的同侧端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4、外连接筋的形状为型,这样可增大外连接筋与蜗壳表面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新风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新风模块的局部分解图;

图5为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各图中:1、机壳;2、新风模块;21、盖板;22、蜗壳;221、进风口;222、出风口;223、容纳腔;224、插孔;23、电机;24、新风滤网组件;25、防护网;251、网体;2511、网架;2512、防护筋条;2513、加强筋;252、连接筋;2521、外连接筋;25211、固定环;2522、中间连接筋;2523、插头;3、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2、3、4、6,一种空调器,包括:

机壳1,机壳1为空调器机壳,与机壳1连接有面板3,机壳1内设置有新风模块2,新风模块2位于机壳1的一端部;

新风模块2具体包括:

盖板21,盖板21的纵截面为u型;

蜗壳22,位于机壳1内靠近机壳的端面位置,其具有进风口221以及出风口222,蜗壳22的进风口221朝向盖板的u型开口,蜗壳22与盖板21通过螺钉连接,蜗壳22与盖板21之间形成有与进风口221及出风口222连通的容纳腔223,进风口221靠近容纳腔223,在蜗壳22内位于进风口221处连接有电机23;

新风滤网组件24,安装于容纳腔223内与盖板21滑动连接,新风滤网组件24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其中,蜗壳21上位于进风口221处连接有防护网25,防护网25与电机23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3mm;

当新风滤网组件24抽出时,由于电机23位于蜗壳22上的进风口221处靠近容纳腔223的位置,用手则可以直接触摸到电机23,电机23是带电体,若用手直接触摸到,会有触电的风险,若电机23此时处于旋转状态,则会有安全隐患,通过在蜗壳22上位于容纳腔223一侧的进风口221上增加一防护网25,可以避免在更换滤网时人体与电机23接触,避免触电或者旋转的电机23对人体造成伤害等风险,防护网25与电机23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3mm,避免电机23波动时与防护网25接触,而造成电机23的损坏。

进一步的,参见图3、7,防护网25的具体结构形式包括:位于进风口221处的网体251,以及与网体251连接的连接筋252,连接筋252两端伸出网体251与蜗壳2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或者为一体连接的方式,网体251以能够完全覆盖进风口221为准,以确保人员在更换滤网时不与电机23接触,避免触电或者旋转的电机23对人体造成伤害等风险。

网体251的具体结构,参见图4、8,包括:与进风口221适配的网架2511,网架2511为环形结构,网体251也包括,连接于网架2511内的多根等间距的防护筋条2512,防护筋条2512为长条形,防护筋条2512之间相互平行均匀分布在网体251上,且防护筋条2512两端与网体251固定连接,网体251还包括与以及与防护筋条2512垂直连接的加强筋2513,加强筋2513连接在防护筋条2512的中心位置起到加强作用。

参见图4、8,连接筋252具体包括,设置于防护筋条251外侧的两条外连接筋2521,以及设置于网架2511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筋2522,两条外连接筋2521分为位于最外侧的防护筋条2512的外侧,这样可使网架2511的边缘得到更好的固定,避免网架2511的外缘翘起,可保证网架2511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进风口221上,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而中间连接筋2522位于两外连接筋2521之间,这样可对网架2511的中间位置更好的连接,保证网架2511中间位置与进风口221更好的贴合。

参见图5、8,蜗壳22上设置有多个插孔224,外连接筋2521以及中间连接筋2522的同侧端设置有与插孔224适配的插头2523,通过插头2523与插孔224的插接,不仅可使外连接筋2521以及中间连接筋2522的同侧端得到固定,且能够缩短外连接筋2521以及中间连接筋2522的同侧端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5,外连接筋2521的形状为l型,这样可增大外连接筋2521与蜗壳22表面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加牢固。

参见图5、8,外连接筋2521与蜗壳22的连接结构具体为:在外连接筋25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蜗壳22固定的固定环25211,通过固定环25211以及螺钉将外连接筋2521连接在蜗壳22上。

参见图5,中间连接筋2522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为:中间连接筋2522的形状为长条形,中间连接筋2522的另一端与网架2511连接。

参见图5,防护筋条2512之间,以及防护筋条2512与连接筋252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大于等于3mm,即防护筋条2512之间,以及防护筋条2512与外连接筋2521及中间连接筋2522在网架2511内的部分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大于等于3mm,这样可节省材料。

防护网25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网25采用金属材质,蜗壳2采用塑料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