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814发布日期:2020-07-29 03: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在不开窗的前提下,通过物理原理,引入室外空气,挤出室内不新鲜空气,使室外和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交换,确保室内有充足新鲜空气的一种微循环系统。新风系统主要包括新风机、主控制器、触控屏或遥控器、送风主管道、分风箱和多个送风支管等,其工作原理为:经新风机过滤净化后的来自室外的新鲜空气经送风主管道后进入分风箱并分配给各送风支管后,通入各个房间内。新风机主要包括箱体、集成于箱体内的用于抽吸空气的风机、过滤装置等。

目前,市场上的新风机大多是室内新风机,对室外的新风引入量很少,基本属于室内外空气循环净化,不能维持室内正压,不能防止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缝隙进入室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当室内长时间新风引入量很少时,易造成室内新鲜空气的不足,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浑浊,二氧化碳增加,不利于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人们开发设计室外新风机,室外新风机是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输入室内各处,从而排出室内每一个角落的浑浊空气,室外新风机带来的是室内新鲜空气的对流,能有效稀释去除甲醛、co2等有害气体,并使室内室外形成微正压,引进新风、排出污染气体,使室内呼吸更顺畅、更健康。且室外新风机设置在室外,具有低噪音的优点,可使人享受安静睡眠,因此,室外新风机正在被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所,特别是,别墅和独栋等场所,设置一台室外新风机,即可满足全家房间的空气净化需要。但是,由于室外新风机设置在室外,经常会遇到下雨、刮风、积水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给室外新风机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为了满足室外新风机的风量要求,现有室外新风机通常在底部设置底部进风口,并在四周设置侧面进风口,但是底部进风口和侧面进风口的位置通常较低,雨水可能会从新风机的底部或侧面卷入到箱体内,影响新风机的进风量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改进了室外进风机的进风口的设计,在不影响进风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进风口的位置,且可以防止雨水从侧面卷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底座隔板和底座支架,所述底座隔板中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周边的底座隔板上形成有间隔排布的若干进风网孔;所述底座支架包括环形边框和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锥形台,所述锥形台安装于所述环形边框的顶部,所述锥形台顶部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底座隔板安装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座支架的锥形台固接于所述底座隔板的中部,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并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或/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风口网罩。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台为圆锥台或长方形锥台或正方形锥台。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台与所述底座隔板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呈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隔板呈方形,所述底座隔板靠近边缘的位置形成有台阶,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台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主要由底座隔板和底座支架组成,通过将底座支架设计为由环形边框和锥形台组成的结构形式,抬高了底部进风口的位置,从而加大了雨水从室外新风机底部进入的难度。且由于锥形台呈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结构样式,雨水很难从侧面进入到室外新风机内。底座隔板一方面用于实现底座支架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在锥形台的周边形成更多的进风点,从而提高室外新风机的进风量,满足室外新风机大进风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附图的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未按正常比例缩放,故不代表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实际相对大小。其中所说的结构或面的上面或上侧,包含中间还有其他层的情况。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底座隔板1和底座支架2,所述底座隔板中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一进风口周边的底座隔板上形成有间隔排布的若干进风网孔12;所述底座支架包括环形边框21和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锥形台22,所述锥形台安装于所述环形边框的顶部,所述锥形台顶部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3,所述底座隔板安装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座支架的锥形台固接于所述底座隔板的中部,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并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或/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风口网罩(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改进现有室外新风机的底座结构,将现有平板的底座结构改进为由底座隔板和底座支架组成的结构形式,通过将底座支架设计为由环形边框和锥形台组成的结构形式,抬高了底部进风口的位置,提高了雨水从底部进入室外新风机内的难度。且由于锥形台呈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结构样式,雨水很难从侧面进入到室外新风机内。底座隔板一方面用于实现底座支架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在锥形台的周边形成更多的进风点,从而提高室外新风机的进风量,满足室外新风机风量的要求。其中,风口网罩及进风网孔的设计,用于避免较大的杂物进入到室外新风机内。

优选的,所述锥形台为圆锥台或长方形锥台或正方形锥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1、图4中示例出了锥形台呈长方形锥台的样式,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锥形台设计为其他样式。

优选的,所述锥形台与所述底座隔板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便于底座隔板与底座支架之间的快速拆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呈方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1、图4中示例出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呈长方形的样式,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进风口设计为其他形状。

优选的,所述底座隔板呈方形,所述底座隔板靠近边缘的位置形成有台阶13,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台阶上。这样,通过在底座隔板的四边形成台阶,便于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隔板(1)和底座支架(2),所述底座隔板中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一进风口周边的底座隔板上形成有间隔排布的若干进风网孔(12);所述底座支架包括环形边框(21)和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锥形台(22),所述锥形台安装于所述环形边框的顶部,所述锥形台顶部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3),所述底座隔板安装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座支架的锥形台固接于所述底座隔板的中部,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并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或/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风口网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台为圆锥台或长方形锥台或正方形锥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台与所述底座隔板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呈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隔板呈方形,所述底座隔板靠近边缘的位置形成有台阶(13),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台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新风机的进风结构,包括底座隔板和底座支架,底座隔板中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周边的底座隔板上形成有间隔排布的若干进风网孔;底座支架包括环形边框和自下向上逐渐收窄的锥形台,锥形台安装于环形边框的顶部,锥形台顶部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底座隔板安装于室外新风机的箱体的底部开口处,底座支架的锥形台固接于底座隔板的中部,使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正对并连通;第一进风口或/和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风口网罩。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室外进风机的进风口的设计,在不影响进风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进风口的位置,且可以防止雨水从侧面卷入。

技术研发人员:顾东军;梁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亚冠过滤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