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9377发布日期:2020-10-13 07: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膏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植物的枝叶、花序中提取的精油及浸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利用水蒸气蒸馏植物枝叶、花序后的残渣制备浸膏时,由于精馏过植物枝叶、花序含水量较大,因此在进入浸出器之前需先经过挤压、烘干,降低含水量,经挤压后的浸膏原料呈密实的坨状,不易烘干,现有技术烘干设备对原料进行加热、干燥、除湿后,将原料自烘干设备中取出,烘干时间长、受热不均匀、能源浪费、且送料间断、不均匀,很难满足规模化连续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处理量大,能均匀烘干,原料送料、烘干、出料过程顺畅、连续匀速,且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热风机、进料管、烘干筒、出料管以及旋风分离器;

所述烘干筒两端盖中心开孔,所述烘干筒通过两端盖的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密封可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所述进料管通过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处设有原料拨散机构;

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烘干筒一端与所述热风机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烘干筒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下端设有下料口,所述旋风分离器上端与尾气回收管路相连通;

所述烘干筒内沿烘干筒轴向依次间隙排列2-4块折流盘,所述烘干筒出料一端的端盖与距出料一端的端盖最近的折流盘之间还设置有分流盘,所述折流盘为弓形设计,2-4块所述折流盘的弓形缺口相互交错布置,每块所述折流板的弓形弧长均不小于烘干筒的圆筒截面圆周长的五分之三,至少一块所述折流盘的弓形缺口处设有梳料齿,与所述分流盘位置最近的折流盘缺口处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一端与所述折流盘的弓形缺口相连通,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分流盘中心且与所述分流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烘干筒由与所述烘干筒中轴线平行设置的托辊机构转动驱动;

进一步,所述折流盘为3块,每块所述折流盘之间的间隔为0.5m-0.8m,靠近所述烘干筒两端盖的所述折流盘与所述两端盖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0.5m;

进一步,所述导流筒的截面形状及大小同与之相连通的所述弓形缺口相同,且所述导流筒密封连接在所述弓形缺口上;

进一步,所述托辊机构包括主动托辊、从动托辊,所述主动托辊、从动托辊平行设置在所述烘干筒的底部,所述主动托辊、从动托辊可转动安装在托辊支座上,所述主动托辊由电机通过旋转轴驱动,所述烘干筒放置在所述主动托辊、从动托辊上;

进一步,所述主动托辊、从动托辊与所述烘干筒截面圆的两切点之间的截面圆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5°-60°;

进一步,所述烘干筒的两端盖均为弧形锅或锥形设计;

进一步,所述进料斗为上大下小v形设计,所述原料拨散机构为安装在所述进料斗位于所述进料口靠近热风机一侧的间隙排列的钢条,所述钢条自上而下向远离热风机一侧倾斜设计,且所述钢条下端与所述进料管内壁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钢条的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所述进料斗上大下小且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进料斗顶端位于正对所述进料口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位于所述进料口处设有搅拌叶;

进一步,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排石闸板阀;

进一步,在烘干筒两端盖的开孔内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烘干筒通过所述密封轴承与所述进料管及出料管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坨状的香紫苏自下料斗进入所述进料管,由于所述进料管的进料处设有原料拨散机构,可将坨状香紫苏打散,后热风机对散状香紫苏进行热风吹送,当原料自所述进料管的出料一端进入所述烘干筒后,由于折流板的设置,原料在热风吹动下,冲向折流板,在折流板的作用下,流动方向发生转变,然后自弓形缺口处一侧流向下一块折流板,由于多块所述折流板的弓形缺口相互交错布置,原料在折流板之间依次进行折线运动,延长了烘干时间、使热风对原料进行充分均匀烘干,原料经过所述弓形缺口时,经过梳料齿梳理后更加均匀分散,有效增加原料与热风的接触面积,然后原料经与所述弓形缺口相连通的导流筒流向分流盘,经分流盘分流后经所述出料管到达所述旋风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原料自下料口流出,尾气经与所述旋风分离器顶部相通的尾气回收管路排出进行回收,由于原料在所述烘干筒中经过折流板的多次折转,并经分流盘进行分流,延长了热风烘干的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以及热风的利用率,由于所述烘干筒由与所述烘干筒中轴线平行设置的托辊机构转动驱动,烘干筒转动可使原料进一步分散混合,受热均匀。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实现送料、热风烘干吹送、出料、旋风分离过程的连续性、自动化,工艺简单,处理量大,且送料均匀,热风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托辊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折流盘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流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原料拨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风机、2.进料管、3.烘干筒、4.出料管、5.旋风分离器、21.进料斗、22.进料口、23.原料拨散机构、31.开孔、32.折流盘、33.分流盘、34.托辊机构、41.排石闸板阀、51.下料口、52.尾气回收路、231.钢条、232.电机、233.搅拌轴、234.搅拌叶、321.弓形缺口、322.梳料齿、323.导流筒、341.主动托辊、342.从动托辊、343.托辊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一种香紫苏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热风机1、进料管2、烘干筒3、出料管4以及旋风分离器5;

所述烘干筒3两端盖中心开孔31,所述烘干筒3通过两端盖的所述开孔31分别与所述进料管2、出料管4密封可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2上设有进料斗21,所述进料斗21与所述进料管2通过进料口22相连通,所述进料口22处设有原料拨散机构23;

所述进料管2远离所述烘干筒3一端与所述热风机1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料管4远离所述烘干筒3一端与旋风分离器5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5下端设有下料口51,所述旋风分离器5上端与尾气回收管路52相连通;

所述烘干筒3内沿烘干筒3轴向依次间隙排列3块折流盘32,所述烘干筒3出料一端的端盖与距出料一端的端盖最近的折流盘32之间还设置有分流盘33,所述折流盘32为弓形设计,3块所述折流盘32的弓形缺口321相互交错布置,每块所述折流板32的弓形弧长均不小于烘干筒3的圆筒截面圆周长的五分之三,至少一块所述折流盘32的弓形缺口321处设有梳料齿322,与所述分流盘33位置最近的折流盘32缺口处设有导流筒323,所述导流筒323一端与所述折流盘32的弓形缺口321相连通,所述导流筒323的截面形状及大小同与之相连通的所述弓形缺口321相同,且所述导流筒323密封连接在所述弓形缺口321上,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分流盘33中心且与所述分流盘3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烘干筒3由与所述烘干筒3中轴线平行设置的托辊机构34转动驱动;

所述折流盘32为3块,每块所述折流盘32之间的间隔为0.5m-0.8m,靠近所述烘干筒3两端盖的所述折流盘32与所述烘干筒两端盖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0.5m;

所述托辊机构34包括主动托辊341、从动托辊342,所述主动托辊341、从动托辊342平行设置在所述烘干筒3的底部,所述主动托辊341、从动托辊342可转动安装在托辊支座343上,所述主动托辊341由电机通过旋转轴驱动,所述烘干筒3放置在所述主动托辊341、从动托辊342上;

所述主动托辊341、从动托辊342与所述烘干筒3截面圆的两切点之间的截面圆弧长所对应的的圆心角为45°-60°;

所述烘干筒3的两端盖均为弧形锅设计;

所述进料斗21为上大下小v形设计,所述原料拨散机构23为安装在所述进料斗21位于所述进料口22靠近热风机1一侧的间隙排列的钢条231,所述钢条231自上而下向远离热风机1一侧倾斜设计,且所述钢条231下端与所述进料管2内壁留有间隙,一定重量的坨状原料自下料口下落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掉落在钢条上,冲击力会使坨状原料分散下落;

所述钢条231的倾斜角度为45°;

所述进料筒32的出料口一端与所述转向套筒33的密封端之间的间隙、所述转向套筒33与所述烘干筒3内侧壁、两端盖以及所述进料筒32外壁之间的间隙均为15cm-25c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坨状的原料香紫苏自下料斗21进入所述进料管2,由于所述进料管2的进料口22处设有原料拨散机构23,可将坨状香紫苏打散,后热风机1对散状香紫苏进行热风吹送,当原料自所述进料管2的出料一端进入所述烘干筒3后,由于折流板32的设置,原料在热风吹动下,冲向折流板32,流动方向发生转变后,自弓形缺口321处一侧流向下一块折流板32,由于多块所述折流板32的弓形缺口321相互交错布置,原料在折流板32之间依次进行折线运动,延长了烘干时间、使热风对原料进行充分均匀烘干,原料经过所述弓形缺口321时,经过梳料齿322梳理后更加均匀分散,有效增加原料与热风的接触面积,然后原料经与所述弓形缺口321相连通的导流筒323流向分流盘33,经分流盘33分流后经所述出料管到达所述旋风分离器5,经旋风分离器5分离后,原料自下料口51流出,尾气经与所述旋风分离器5顶部相通的尾气回收管路52排出进行回收,由于原料在所述烘干筒3中经过折流盘32的多次折转,并经分流盘33进行分流,延长了热风烘干的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以及热风的利用率,由于所述烘干筒3由与所述烘干筒中轴线平行设置的托辊机构34转动驱动,烘干筒转动可使原料进一步分散混合,受热均匀。

实施例2,参照图5,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所述进料斗21上大下小且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进料斗21顶端位于正对所述进料口一侧安装有电机232,所述电机232上设有搅拌轴233,所述搅拌轴233上位于所述进料口22处设有搅拌叶234,所述出料管4上设有排石闸板阀4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