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2007发布日期:2020-06-26 22: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特别是夏季、冬季,人们更是常常24小时开启空调器。一般情况下,在用户选取了运行模式并输入了设定温度后,空调器会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控制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以试图通过送出的风,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直至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

但本申请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按照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只能将单一温度的风送至室内的单一区域。然而由于人与人对风温的可接受程度不同,对于同一风温,有的人会感觉出风较热,有的人会感觉出风较冷。因此,现有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仅能够将单一温度的风送至室内的单一区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空调器开启,并打开所述顶出风结构;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根据所述人体数量,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人体数量,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包括: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两个;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一个。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启数量为两个,所述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所述开启数量为一个,所述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包括: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维持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所述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维持所述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以及所述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获取所述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以及所述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二温差;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其中,所述目标风机为所述第一风机或者所述第二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降低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和所述第二实际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根据所述室内用户的体感温度、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述光照强度和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室内图像进行采集之前,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模式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开启,并打开所述顶出风结构;人体检测模块,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体数量,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以及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数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两个;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一个。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维持所述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以及所述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获取所述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以及所述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二温差;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其中,所述目标风机为所述第一风机或者所述第二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降低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和所述第二实际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根据所述室内用户的体感温度、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述光照强度和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响应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模式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风机组件包括与两部分换热单元对应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设置顶出风结构,使空调器具有两个出风口,包括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使得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使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与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相匹配,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能将不同出风口送出的不同风温的风送至室内不同区域,营造出了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2、由于本申请能够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进行获取,使得该方法能够基于不同的人体数量,动态地对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能够确保所有室内用户均能感到舒适,同时提高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化程度。

3、由于本申请在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其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并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以保证空调器的出风量及送风距离能处于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4、由于本申请中,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即保持空调器正常运行,不仅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而且还可以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室内的冷风均匀分布;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或者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

5、由于本申请中,在开启两个换热单元时,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而当开启一个换热单元时,保持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一个风机的转速,从而保证空调器输出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匹配的能效。

6、由于本申请中,将上段第一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较近但效率较高的轴流风机;下段第二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远的离心风机,使得当确定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将冷气同时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和较远区域,;当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将温和风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将冷气送至室内较远区域,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能够营造出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确保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7、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通过调节目标风机转速至目标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偏差,以使正出风口处和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接近各自的目标出风温度,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8、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之前,还需要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在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通过调节需要调节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以增大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以确保能够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使室内用户感到舒适。

9、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可以首先将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运行频率,使压缩机的频率能够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相匹配,进而通过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同时也能够避免能耗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导风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出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101和第二换热单元102。第一换热单元101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上部设置,第二换热单元102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下部设置;第一换热单元101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1/3,第二换热单元102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2/3。可选地,第一换热单元101可以为平行流室内换热器,第二换热单元102可以为管翅式室内换热器。

第一换热单元101前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7、后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9,第二换热单元102前端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08、后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10。其中,第一出风口107与第一进风口109连通并形成第一风道105,且第一风机103位于第一风道105中;第二出风口108与第二进风口110连通并形成第二风道106,且第二风机104位于第二风道106中。可选地,第一风机103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104为离心风机;第一风道105为轴流风道,第二风道106为离心风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位于风道系统的正后方,第一换热单元101位于第一风道105的正前方,第二换热单元102位于第二风道106的正前方,第一出风口107设置于第一风道105的正前方,第二出风口108设置于第二风道106的正前方。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09和第二进风口110进入室内机后,经室第一换热单元101换热后形成的风,在第一风机103的作用下经第一风道105和第一出风口107流入室内;经室第二换热单元102换热后形成的风,在第二风机104的作用下经第二风道106和第二出风口108流入室内。

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机构j还包括:出风框f。出风框f包括后板f1,后板f1上设有透风孔。导流圈g设于出风框f内且导流圈g的轴线垂直于透风孔设置,其中导流圈g内限定有沿其轴向方向贯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风道105,第一风道105与第一进风口109和第一出风口107连通,第二出风口108由出风框f和导流圈g之间限定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风口109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透风孔向前流动,经过第一风道105的引流,从第一出风口107进入室内。第一进风口109送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可以经过出风框f和导流圈g之间的位置引流,从第二出风口108进入室内。这样第一进风口109的空气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引流,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从而提高导风机构j的送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叶片200包括:多个横向导叶210。多个横向导叶210分别可转动地设于出风框f内且位于导流圈g的前侧,多个横向导叶210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横向导叶210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用于容纳导流圈g的凹槽,位于凹槽两侧的横向导叶210的部分向后延伸至导流圈g前端的后侧。可以理解的是,凹槽的设置可以使位于凹槽两侧的横向导叶210的部分向后延伸至导流圈g前端的后侧。这样横向导叶210与第一风机d(即:轴流风机)的距离缩短,使得送风的风量增大,且可以扩大横向导叶210的送风范围,从而提高横向导叶210的送风效果。

如图4所示,导风部件300设在风道部件301上,且导风部件300位于轴流风轮303的前方,导风部件300可对轴流风道302的气流起到从后向前导流的作用,其中,导风部件300内可安装有与轴流风轮303相连的电机37,电机37用于驱动轴流风轮303转动,实现对轴流风轮303的驱动作用,同时减少单独安装电机37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301还设有下游风道304,如图4所示,下游风道304位于轴流风道302的下方,即轴流风道302和下游风道304沿上下方向布置,且如图4所示,风道部件301的顶部设有顶出风结构305,顶出风结构305设置为朝空调室内机1000的上方或前上方敞开,风道部件301内设有导引风道306,导引风道306用于连通下游风道304和顶出风结构305,且导引风道306位于轴流风道302的外侧。

其中,下游风道304内设有离心风轮309。这样,下游风道304内的气流适于从离心风轮309的中心向四周扩散,且在下游风道304内壁的作用下使得气流逐渐朝上有序地引导,以使下游风道304向上流动的气流可通过导引风道306逐渐地流向顶出风结构305,即下游风道304内的气流适于从轴流风道302的外侧向上流动至顶出风结构305,进而从顶出风结构305流向室内空间。

由此,如图4~5所示,导引风道306位于导风部件300的两侧,这样,下游风道304中的气流从导风部件300的两侧通过导引风道向上流动,以使空调室内机1000可实现从后往前及从下往上的气流流动,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400还包括第一导风板51和驱动器6,第一导风板51安装于框体2且第一导风板51位于第一出风口107处,驱动器6设在框体2上且驱动器6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51运动以调节出风方向,使得第一出风口107处的气流可以具有多种出风方向,从而丰富了出风装置400的出风效果,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进一步地,箱体1的底部敞开以构造成与第一风道1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9,出风装置400还包括蜗壳7和第一风机组件81,蜗壳7连接在箱体1的下方,蜗壳7内限定出与第一进风口109连通的第三风道70,第一风机组件81包括离心风机811且第一风机组件8设在第三风道70内。当离心风机811运行时,离心风机811可以驱动第三风道70内的空气流动,由于第三风道70与第一风道10通过第一进风口10b连通,则第三风道7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09流至第一风道10内,如果此时出风口20a显露在环境中、且第一出风口107打开,第一风道1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7直接排至环境中,实现出风装置400的出风。

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蜗壳7可以包括蜗壳本体71和安装板72,蜗壳本体71安装于安装板72以与安装板72共同限定出第三风道70,安装板72可以与后板92形成为一体件,但不限于此。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控制空调器开启,并打开顶出风结构。

可选地,用户可以利用空调器的控制终端(如遥控器等)向空调器下发控制指令,例如,开启空调器、切换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等。因此,当用户下发开启空调器的指令时,空调器即可以接收到开启空调器的指令,进而开启空调器。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开启空调器的指令,对顶出风结构进行控制,以打开顶出风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换热单元前后端设置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连通并形成第二风道,且第二风道与顶出风机构出风通孔连通,因此,当开启顶出风结构即控制顶出风机构上升时,下段第二换热器对应的风机的出风能够通过顶出风机构的出风口吹出。其中,当顶出风机构上升到允许范围的最高位置,即出风口完全打开时,顶出风送风口的送风量最大。

s102、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空调器上设置有一些与室内环境信息相关的采集装置,可选地,采集装置可以为摄像头,进而可以通过按钮或者语音指令控制摄像头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其中,空调器上的采集装置可以实时或者周期性进行采集,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可选地,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室内环境图像,然后按照人体的轮廓或者人体的特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以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

可选地,为提高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可以设置为每隔一段时间控制摄像头对室内环境进行一次拍摄,并通过对重新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以更新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其中,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的更新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预先设置人体数量的更新周期为30min。

s103、根据人体数量,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

可选地,在试图根据人体数量,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时,可以将获取到的人体数量与预先设置的预设数量进行比较,如果识别用户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说明当前室内用户数量较少,控制空调器进行正常制冷或者制热就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则可以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如果识别用户数量大于预设数量,说明当前室内用户数量较多,控制空调器进行正常制冷或者制热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则可以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

其中,预设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当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为私家客厅时,可以设置预设数量为3;又例如,当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为公司大型会议室时,可以设置预设数量为10。

s104、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

可选地,在确定了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后,可以按照开启数量,对换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如果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则可以控制室内换热器中的两个换热单元均开启;如果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则可以控制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换热单元开启,控制另一个换热单元关闭。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风机组件包括与两部分换热单元对应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设置顶出风结构,使空调器具有两个出风口,包括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使得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使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与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相匹配,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能将不同出风口送出的不同风温的风送至室内不同区域,营造出了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2、由于本申请能够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进行获取,使得该方法能够基于不同的人体数量,动态地对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能够确保所有室内用户均能感到舒适,同时提高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图根据人体数量,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并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体数量,动态地调整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获取到的人体数量,判断人体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

可选地,如果识别人体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可以进一步执行s202;可选地,如果识别人体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可以进一步执行s203。

s202、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

s203、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

s204、根据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在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分别对风机转速进行调整,以保证风机能够提供匹配的出风量及送风距离。

可选地,如果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则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如果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则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其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并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段第一换热单元优选为平行流室内换热器,且该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较近但效率较高的轴流风机;下段第二换热单元优选为管翅式室内换热器,且该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远的离心风机。

可选地,当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则可以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维持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第一风机的转速,即第一换热单元不进行制冷,将接近室温的温和风送至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的区域;第二换热单元进行正常制冷,将冷风送至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远的区域;如果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则可以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开启,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即保持空调器进行正常制冷,使室内的冷风均匀分布。

可选地,当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确定开启数量为一个,则可以控制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维持第一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第二风机的转速,即第一换热单元进行正常制热,将暖风送至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的区域;第二换热单元不进行制热,将接近室温的温和风送至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远的区域;如果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则可以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开启,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即保持空调器进行正常制热,使室内的暖风均匀分布。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在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其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并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以保证空调器的出风量及送风距离能处于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2、由于本申请中,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即保持空调器正常运行,不仅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而且还可以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室内的冷风均匀分布;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或者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

3、由于本申请中,在开启两个换热单元时,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而当开启一个换热单元时,保持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一个风机的转速,从而保证空调器输出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匹配的能效。

4、由于本申请中,将上段第一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较近但效率较高的轴流风机;下段第二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远的离心风机,使得当确定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将冷气同时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和较远区域,;当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将温和风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将冷气送至室内较远区域,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能够营造出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确保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在确定开启数量为一个,并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由于只有一个换热单元进行正常换热,势必会导致空调器的正处风口处实际出风温度以及顶出风口处实际出风温度产生变化,从而导致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出现波动,影响室内用户的舒适程度。

因此,本申请中,在确定开启数量为一个,并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根据空调器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以及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对风机转速进行调节,以使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接近第一目标出风温度,且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接近第二目标出风温度接近目标出风温度,从而确保空调器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预先设置有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光照强度、设定温度与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试图获取空调器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时,可以对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光照强度、设定温度进行获取,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光照强度、设定温度,查询映射,以确定确定空调器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可选地,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通过光照传感器获取光照强度;控制空调器读取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然后可以通过查询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s302、获取空调器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

可选地,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空调器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

s303、根据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一目标出风温度,获取第一温差,并根据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获取第二温差。

其中,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均可以为正数、负数、零。

举例来说,如果获取到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为23℃、第一目标出风温度为21℃,则可以将两者相减,以得到第一温差为23℃-21℃=2℃;如果获取到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为23℃、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为24℃,则可以将两者相减,以得到第二温差为23℃-24℃=-1℃。

s304、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调整目标风机的转速至目标转速;其中,目标风机为第一风机或者第二风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调整目标风机的转速至目标转速时,可以首先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确定目标风机,并且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目标转速,以及风机转速的调整方向,然后根据获取到的目标转速和调整方向,将获取到的目标风机的转速调整至目标转速。

可选地,在试图调整目标风机的转速时,可以对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获取,以确定目标风机。如果识别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则确定第一风机为目标风机;如果识别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则确定第二风机为目标风机。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预先设置有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与目标转速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试图获取目标转速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与目标转速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转速。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风机转速的调整方向。如果识别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大于0,则可以确定风机转速的调整方向为降低转速;如果识别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小于0,则可以确定风机转速的调整方向为提高转速;如果识别偏差值等于0,则可以控制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此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目标风机、目标转速以及调整方向,将目标风机的转速调整至目标转速。举例来说,当识别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时,获取到的偏差值为2℃,通过查询映射关系目标转速为550r/min,则可以降低第一风机转速至550r/min。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之前,可以首先对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进行识别。

可选地,在获取到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后,可以首先将两者相减,以获取到两者的差值,并标记为第三温差。进一步地,在获取到第三温差后,可以将第三温差与预设温差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识别第三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说明当前正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与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相近,无法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则进一步调节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如果识别第三温差达到了预设温差阈值,说明当前正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与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有明显差异,能够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则维持目标风机的当前转速。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通过调节目标风机转速至目标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偏差,以使正出风口处和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接近各自的目标出风温度,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2、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之前,还需要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在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通过调节需要调节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以增大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以确保能够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使室内用户感到舒适。

进一步地,在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调节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后,还可以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实际出风温度、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能够分别接近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图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时,可以于首次将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运行频率,使压缩机的频率能够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相匹配,然后再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调整运行频率降低的步长,直至第一实际出风温度、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能够分别与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一致。其中,预设运行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预先设置有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与步长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试图获取步长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与步长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步长。其中,步长大于0。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步长的调整方向。如果识别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大于设定差值,则可以确定步长的调整方向为提高频率;如果识别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小于设定差值,则可以确定步长的调整方向为降低频率;如果识别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等于设定差值,则可以控制维持当前步长。

此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步长以及步长的调整方向,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可以首先将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运行频率,使压缩机的频率能够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相匹配,进而通过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同时也能够避免能耗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空调器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下,特别地,在空调器处于制冷运行模式下时,效果更佳显著。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空调器处于制冷运行模式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如图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控制空调器开启,并打开顶出风结构。

可选地,用户可以利用空调器的控制终端(如遥控器等)向空调器下发控制指令,例如,开启空调器、切换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等。因此,当用户下发开启空调器的指令时,空调器即可以接收到开启空调器的指令,进而开启空调器。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开启空调器的指令,对顶出风结构进行控制,以打开顶出风结构。

s402、响应于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试图启动空调器进行制冷时,可以通过语音或者遥控面板输入控制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在用户输入了控制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后,空调器可以自动响应于该指令。

s403、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模式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上设置有与室内环境信息和室外环境信息相关的采集装置,例如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可选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空调器室内机内;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空调器室外机上。

可选地,在响应于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后,可以对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获取。进一步地,在获取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分别确定空调器中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速,以及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运行模式。

s404、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室内环境温度未达到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时,应该控制空调器中的所有风机,以及所有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均开启,确保制冷量能够使室内环境温度快速地达到设定温度,使得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感到凉爽。由此,本申请中,在试图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之前,可以首先对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进行识别。

可选地,可以将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输入的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如果识别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可以执行步骤s405;如果识别室内环境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可以持续执行步骤s404。

s405、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

可选地,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室内环境图像,然后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以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

s406、根据人体数量,识别人体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

其中,预设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可选地,如果识别人体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可以执行步骤s409;反之,则可以执行步骤s407。

s407、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

s408、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s409、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

s410、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维持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第一风机的转速。

在按照开启数量对换热单元进行开启控制,即完成步骤s408或者s410后,可以通过调节目标风机转速至目标转速,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s411、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s412、获取空调器正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

s413、根据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一目标出风温度,获取第一温差,并根据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目标出风温度,获取第二温差。

s414、根据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实际出风温度,确定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第二实际出风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差。

s415、判断第三温差是否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s416、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调整目标风机的转速至目标转速和压缩机的频率;其中,目标风机为第一风机或者第二风机。

s417、控制目标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上述控制之后,可以对空调器的运行时长进行获取,当识别运行时长达到预设运行时长后,可以再次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进行获取,并将再次获取到的人体数量与预设数量进行比较,如果识别人体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预设数量,则可以控制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维持当前数量;如果人体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预设数量,则可以控制空调器进入正常制冷运行模式。其中,进入正常制冷运行模式时,空调器的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均开启,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均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轴流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为平行流室内换热器,平行流室内换热器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上部设置,且其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1/3;离心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为管翅式室内换热器,管翅式室内换热器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下部设置,且其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2/3。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步骤s405~s417的介绍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风机组件包括与两部分换热单元对应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设置顶出风结构,使空调器具有两个出风口,包括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使得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使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与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相匹配,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能将不同出风口送出的不同风温的风送至室内不同区域,营造出了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2、由于本申请能够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进行获取,使得该方法能够基于不同的人体数量,动态地对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能够确保所有室内用户均能感到舒适,同时提高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化程度。

3、由于本申请在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其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并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以保证空调器的出风量及送风距离能处于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4、由于本申请中,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即保持空调器正常运行,不仅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而且还可以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室内的冷风均匀分布;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或者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

5、由于本申请中,在开启两个换热单元时,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而当开启一个换热单元时,保持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一个风机的转速,从而保证空调器输出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匹配的能效。

6、由于本申请中,将上段第一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较近但效率较高的轴流风机;下段第二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远的离心风机,使得当确定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将冷气同时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和较远区域,;当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将温和风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将冷气送至室内较远区域,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能够营造出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确保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7、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通过调节目标风机转速至目标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偏差,以使正出风口处和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接近各自的目标出风温度,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8、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之前,还需要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在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通过调节需要调节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以增大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以确保能够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使室内用户感到舒适。

9、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可以首先将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运行频率,使压缩机的频率能够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相匹配,进而通过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同时也能够避免能耗浪费。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对应的装置。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空调器3000,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101和第二换热单元102,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01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103和第二风机104;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105和第二风道106,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01和所述第一风机103对应所述第一风道105,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02和所述第二风机104对应所述第二风道106。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00,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开启,并打开所述顶出风结构;人体检测模块1200,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人体检测,获取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第二控制模块1300,用于根据所述人体数量,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以及按照所述开启数量开启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数量获取模块1400,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两个;识别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开启数量为一个。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维持所述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获取模块1500,具体用于:获取正出风口处的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顶出风口处的第二目标出风温度,以及所述出风口处的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顶出风口处的第二实际出风温度;获取所述第一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以及所述第二实际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的第二温差;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其中,所述目标风机为所述第一风机或者所述第二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第二温差,降低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获取模块1500,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和所述第二实际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获取模块1500,进一步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根据所述室内用户的体感温度、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述光照强度和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出风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出风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300,进一步用于:响应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模式运行。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风机组件包括与两部分换热单元对应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设置顶出风结构,使空调器具有两个出风口,包括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使得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使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与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相匹配,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能将不同出风口送出的不同风温的风送至室内不同区域,营造出了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2、由于本申请能够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数量进行获取,使得该方法能够基于不同的人体数量,动态地对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能够确保所有室内用户均能感到舒适,同时提高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化程度。

3、由于本申请在按照开启数量开启室内换热器中的换热单元后,可以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其中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并调节另外一个风机的转速,以保证空调器的出风量及送风距离能处于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4、由于本申请中,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即保持空调器正常运行,不仅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而且还可以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室内的冷风均匀分布;当确定室内换热器中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另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通,可以将冷气从正出风口送至室内,或者将冷气从顶出风口送至室内,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

5、由于本申请中,在开启两个换热单元时,维持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当前转速,而当开启一个换热单元时,保持一个风机的当前转速,调节另一个风机的转速,从而保证空调器输出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匹配的能效。

6、由于本申请中,将上段第一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较近但效率较高的轴流风机;下段第二换热单元对应的风机优选为吹风距离远的离心风机,使得当确定开启数量为两个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和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均导通,将冷气同时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和较远区域,;当确定换热单元的开启数量为一个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关闭,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开启,将温和风送至室内较近区域,将冷气送至室内较远区域,使距离空调器距离较近和较远的两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温感,能够营造出多风感、多温区的效果,确保了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7、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通过调节目标风机转速至目标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偏差,以使正出风口处和顶出风口处的实际出风温度接近各自的目标出风温度,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8、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试图根据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确定需要调节转速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之前,还需要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在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未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通过调节需要调节的目标风机的目标转速,以增大两个出风口处的温差,以确保能够营造出多温风感的效果,使室内用户感到舒适。

9、由于本申请能够在开启一个换热单元后,可以首先将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运行频率,使压缩机的频率能够与换热单元开启数量相匹配,进而通过对正出风口和顶出风口的实际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同时也能够避免能耗浪费。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装置,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故而基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3000,该空调器3000包括上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0。

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和顶出风结构,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面积。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4000,该电子设备4000包括:存储器410、处理器420及存储在存储器410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