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23912发布日期:2020-06-30 20:5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柜机通常是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水平送风,通过调整风速和风向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当压缩机运行频率高时,如果为了降低用户吹风感而降低侧面出风口的出风量和风速,影响室内的温度变化速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整个说明书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背景技术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认为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出风组件,所述空调器的侧部设有第二出风组件,所述空调器还设有门体,所述门体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和底部方向之间滑动,所述运行方法包括: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因此,可以控制第二出风组件以低风速和低风量的方式向外吹送冷凝器处的冷风,以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其中,低风速和低风量分别是对比非无风感模式下的风速和风量而言的。

另外,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一方面,由于第一出风组件位于空调器的顶部,吹风口远远高于一般用户的身高,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另一方面,第一出风组件能够向室内吹送新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室内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具体包括: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指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检测所述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也即以第一出风组件向室内吹送新风和冷却空气,不仅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其中,通常设置第一出风组件的最大开度范围为10厘米~20厘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包括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的第一导风组件和能够在铅垂线方向上摆动的第二导风组件,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以降低冷风水平直吹用户的风量,使冷却空气避开用户吹送。

其中,以冷却空气自然吹送的方向为参考线,第一角度为参考线与第一导风组件上的一个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一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0度。

另外,以水平面为参考面,第二角度为第二导风组件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二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5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靠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以实现空调器的顶出风,其中,第一转速范围为150转~25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靠近所述空调器的顶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以实现空调器的低风速送风,另外,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其中,第二转速范围为500转~60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以降低空调器的蒸发器对空气冷却的温度值,最大运行频率优选设置为20hz。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目标运行温度优选设置为26摄氏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出风组件,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空调器的顶部;运行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所述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空调器400的运行方法,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方向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出风组件402,所述空调器400的侧部设有第二出风组件,所述空调器400还设有门体406,所述门体406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方向和底部方向之间滑动,所述运行方法包括:步骤s102,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406向所述空调器400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对应的出风口;步骤s104,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400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2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406向所述空调器400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对应的出风口,因此,可以控制第二出风组件404以低风速和低风量的方式向外吹送冷凝器处的冷风,以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其中,低风速和低风量分别是对比非无风感模式下的风速和风量而言的。

另外,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400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2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一方面,由于第一出风组件402位于空调器400的顶部,吹风口远远高于一般用户的身高,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另一方面,第一出风组件402能够向室内吹送新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室内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400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2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具体包括: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指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检测所述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2向所述空调器400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2向所述空调器400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也即以第一出风组件402向室内吹送新风和冷却空气,冷却空气是指由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不仅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其中,通常设置第一出风组件402的最大开度范围为10厘米~20厘米。

具体地,无风感功能打开,吹风感指数dr小于等于5%,dr由下公式而来。

吹风感指数dr可按照公式(1-1)进行计算。

dr=(34-ta)(va-0.05)0.62(0.37×va×tu+3.14)………………………(1-1)

式中:

dr——吹风感指数,即因吹风感而不满意的百分数;若dr>100%,则dr=100%。

ta——局部空气温度,℃。

va——局部平均空气流速,m/s;若va≤0.05m/s,则va=0.05m/s。

tu——局部湍流强度,其定义为局部空气流速的标准差sd与局部平均空气流速之比,%,

局部空气流速的标准差sd按照公式(1-2)进行计算:

式中:vai——局部空气温度在时间i的瞬时速度,m/s。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的第一导风组件4042和能够在铅垂线方向上摆动的第二导风组件4044,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400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42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42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4044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4044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400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42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42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4044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4044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以降低冷风水平直吹用户的风量,使冷却空气避开用户吹送。

其中,以冷却空气自然吹送的方向为参考线,第一角度为参考线与第一导风组件4042上的一个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一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0度。

另外,以水平面为参考面,第二角度为第二导风组件4044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二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5度。

如图6所示,第一导风组件4042和第二导风组件4044之间可以为内外设置关系,也可以为外内设置关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一风机4046,所述第一风机4046靠近所述空调器400的底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4046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400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4046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400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方向,以实现空调器400的顶出风,其中,第一转速范围为150转~25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二风机4048,所述第二风机4048靠近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4048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400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400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4048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400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400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以实现空调器400的低风速送风,另外,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其中,第二转速范围为500转~60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400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400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以降低空调器400的蒸发器对空气冷却的温度值,最大运行频率优选设置为20hz。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400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400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目标运行温度优选设置为26摄氏度。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包括:

步骤s202,空调开机(遥控或者按键操作)。

步骤s204,滑动门打开,其中,滑动门是指能够在空调器的顶部方向与底部方向之间滑动的门体,或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门体,但不限于此。

譬如,滑动门向顶部方向滑动时,空调器侧部的出风口逐渐被遮挡,滑动门向底部方向滑动时,空调器侧部的出风口逐渐被敞开,但是,遮挡和敞开方式不限于此。

步骤s206,空调循环检测外部信号(遥控红外信号、wifi射频信号、按键触摸信号)。

步骤s208,是否接收到“无风感”开启信号。

步骤s210,判断空调是否运行制冷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214,若否,则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2,空调不响应动作(无负载控制)。

步骤s214,蜂鸣器发声,响应用户。

步骤s216,进入无风感功能控制。

步骤s218,判断滑动门是否打开?若是,则执行步骤s220,若否,则执行步骤s216。

步骤s220,判断导风条是否复位完成?若是,则执行步骤s222,若否,则执行步骤s216。

步骤s222,控制负载动作。

步骤s224,调整水平导风条向上摆到最大角度;垂直导风条往左或右打到最大角度。

步骤s226,调整轴流风机转速和离心风机转速。

步骤s228,顶出风装置打开到最大开度。

步骤s230,调整压缩机频率,以及调整空调输出温度。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300,包括:存储器302和处理器304,存储器302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4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400,包括:第一出风组件404,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空调器400的顶部;运行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所述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400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空调器40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400的运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对应的出风口;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控制所述门体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方向滑动,以敞开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对应的出风口,因此,可以控制第二出风组件404以低风速和低风量的方式向外吹送冷凝器处的冷风,以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其中,低风速和低风量分别是对比非无风感模式下的风速和风量而言的。

另外,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一方面,由于第一出风组件位于空调器的顶部,吹风口远远高于一般用户的身高,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另一方面,第一出风组件能够向室内吹送新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室内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具体包括: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指数;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检测所述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外侧伸出,并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和/或目标送风风速,也即以第一出风组件向室内吹送新风和冷却空气,不仅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其中,通常设置第一出风组件的最大开度范围为10厘米~20厘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的第一导风组件和能够在铅垂线方向上摆动的第二导风组件,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竖直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减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以降低冷风水平直吹用户的风量,使冷却空气避开用户吹送。

其中,以冷却空气自然吹送的方向为参考线,第一角度为参考线与第一导风组件上的一个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一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0度。

另外,以水平面为参考面,第二角度为第二导风组件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第二角度与出风量负相关,第一角度通常大于或等于45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靠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至第一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以实现空调器的顶出风,其中,第一转速范围为150转~25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组件404包括箱体内部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靠近所述空调器的顶部设置,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第二转速范围,以将进入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吹送至所述空调器外侧的指定距离区域内,以实现空调器的低风速送风,另外,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其中,第二转速范围为500转~600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以降低空调器的蒸发器对空气冷却的温度值,最大运行频率优选设置为20hz。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所述无风感指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目标运行温度,目标运行温度优选设置为26摄氏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所述无风感指令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送风角度和/或送风风速,一方面,由于第一出风组件位于空调器的顶部,吹风口远远高于一般用户的身高,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吹风感,另一方面,第一出风组件能够向室内吹送新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室内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