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固定结构、移动空调后围壳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3211发布日期:2020-06-23 18:2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网固定结构、移动空调后围壳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网固定结构、移动空调后围壳及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上客户对空气过滤性能要求的提高,移动空调逐渐增加了hape过滤网,对hape过滤网的安装,现有安装方式一般是在安装框上设置插槽,安装时,利用过滤网可发生一定的变形,将过滤网的边沿插入插槽内。由于过滤网需要定期清洗以保证空调效果,因此需要经常对过滤网进行拆装,而现有安装方式易造成过滤网变形受损,且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没有定位或者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过滤网安装方式滤网易变形受损,且存在因未设置定位结构或定位精度要求高造成的安装费时费力、效率低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滤网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框和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滤网安装于所述安装框上;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旋扣和旋扣配合部,所述旋扣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所述旋扣用于与所述旋扣配合部旋转配合,以将所述滤网固定于所述安装框上或者将所述滤网从所述安装框上解除固定;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且所述定位部适于抵接于所述滤网的外侧边缘处。

由此,一方面,滤网安装时,只需转动旋扣使得旋扣与滤网表面抵接,即可实现对滤网的固定,滤网拆卸时,只需转动旋扣使得旋扣旋离滤网,即可将滤网取下,通过旋扣与旋扣配合部的配合,实现对滤网的固定或解除固定,拆装方式简单,且旋转固定的方式不费力、拆装效率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在安装框上设置适于与滤网通过简单抵接即可实现定位的定位部,定位方式简单。安装滤网时,先将滤网外侧边缘抵接至定位部以对滤网进行定位,再旋转旋扣对滤网进行固定。拆卸滤网时,先旋转旋扣解除对滤网的固定,再将滤网直接从安装框上取下即可,拆装过程简单、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的一侧。

由此,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分别位于滤网相对的两侧,进而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对滤网进行固定,牢固可靠。安装时,可以先将滤网边沿与第一定位部连接,通过第一定位部对滤网进行定位,然后转动旋扣,通过旋扣与旋扣配合部的配合对滤网进行固定,安装步骤简单、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连接,所述滤网适于插入所述限位槽内。

安装时,限位槽不仅对滤网具有支撑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固定部对滤网的安装,同时将滤网插入限位槽内,还具有限制滤网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底板、限位板和加强筋,所述底板由所述安装框内壁向前凸出设置,所述限位板由所述底板的前端向上设置,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限位板连接。

安装时,滤网插入限位槽内并抵接在加强筋上,加强筋的设置,增大限位槽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在所述安装框上向前凸出的凸出结构。

安装时,利用第二定位部对滤网进行定位,以稳定滤网,便于固定部对滤网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结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朝向所述滤网的一侧适于与所述滤网抵接。

由此,利用定位板对滤网进行限位,稳定滤网,便于固定部对滤网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结构还包括定位侧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侧板形成第二槽状结构。

本发明将凸出结构设置成第二槽状结构,有助于第二定位部在注塑加工时做到定位板与定位侧板的壁厚均匀,以保证塑胶流动性,减少安装框缩水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包括框体和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之间,所述凸出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筋条上,所述旋扣配合部与所述框体内壁连接且所述旋扣配合部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筋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如此,朝向安装框后侧看过去,旋扣配合部与连接筋条位于同一直线上,凸出结构遮挡部分连接筋条,一方面提升安装框的美观度,另一方面防止凸出结构挡风,确保安装框处的进风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旋扣的背部,所述旋扣配合部包括旋扣配合部本体,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扣适于插入所述卡孔并通过所述卡孔抵接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

由此,实现旋扣与旋扣配合部的可旋转连接,且卡扣与卡孔卡持的方式,工艺简单、安装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形成有配合面,当所述卡扣旋转至所述配合面时,所述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旋扣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旋扣将所述滤网固定于所述安装框上,所述旋扣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旋扣将所述滤网从所述安装框上解除固定。

通过在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设置配合面,使得旋扣在对滤网进行固定或者解除对滤网的固定时旋扣与配合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包括突起筋,所述突起筋设置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且在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分别形成所述配合面和非配合面,形成所述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大于形成所述非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

由此,通过设置突起筋在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形成配合面和非配合面的方式,使得旋扣在对滤网进行固定或者解除对滤网的固定时旋扣与配合面抵接,而旋扣在旋转过程中与非配合面抵接。由于配合面凸出于非配合面设置,因此旋扣抵接于配合面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大于旋扣抵接于非配合面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进而转动旋扣至配合面时的手感较紧,而转动旋扣至非配合面时的手感较松,使得旋扣在转动过程中较为轻松、省力,旋扣停止转动时处于旋紧状态,不仅增大旋扣对滤网固定的牢固度,还避免旋扣不可控的自动旋转。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突起筋的厚度来改变配合面和非配合面的厚度差,进而改变旋扣旋转过程中的松紧程度,设置方式简单、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非配合面上由靠近所述配合面至远离所述配合面,形成所述非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递减。

由此,旋扣的卡扣能够在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顺利旋转,避免因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不平滑带来的旋转过程卡顿。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还包括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孔的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卡孔的中轴线相交。

第一限位筋的设置,可以限制卡扣在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上进一步转动,使得旋扣可以稳固停留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后围壳,包括壳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滤网固定结构,所述滤网固定结构的安装框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滤网固定结构或如上所述的移动空调后围壳。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空调后围壳和移动空调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与滤网固定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网与安装框装配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ⅰ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滤网与安装框的装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时滤网与安装框的装配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空调后围壳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空调后围壳沿图5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图5中ⅱ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的后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沿图9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的整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后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后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转动过程中安装框与滤网的装配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框;2-滤网;3-固定部;4-第一定位部;5-第二定位部;

11-框体;12-连接筋条;31-旋扣;32-旋扣配合部;41-底板;42-限位板;43-加强筋;51-定位板;52-定位侧板;53-第二槽状结构;

121-第一筋条;122-第二筋条;311-旋扣本体;312-卡扣;321-旋扣配合部本体;322-卡孔;323-配合面;324-非配合面;325-突起筋;326-第一限位筋;431-第一加强筋;432-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是指本发明的安装框处于附图1中的放置位置时整个安装框相对应的位置;其中,x正向代表“左”,x反向代表“右”,y正向代表“前”,y反向代表“后”,z正向代表“上”,z反向代表“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滤网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框1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安装框1上,固定结构用于将滤网2安装于安装框1上。固定结构包括固定部3和定位部,固定部3包括旋扣31和旋扣配合部32,旋扣配合部32设置于安装框1上,旋扣31用于与旋扣配合部32旋转配合,以将滤网2固定于安装框1上或者将滤网2从安装框1上解除固定;定位部设置于安装框上,且定位部适于抵接于滤网的外侧边缘处,定位部用于对滤网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框1上设置旋扣配合部32,滤网2位于旋扣配合部32一侧,旋扣31包括旋扣本体311,旋扣本体311包括旋扣第一端和旋扣第二端,旋扣第一端与旋扣配合部32可旋转连接,旋扣第二端可作为把手,通过旋转旋扣31,使得旋扣第二端与滤网2抵接。当旋扣第二端旋向滤网2并抵接在滤网2上时,滤网2在旋扣第二端的限制下固定在安装框1上,从而实现滤网2的安装。当旋扣第二端旋离滤网2并脱离滤网2时,滤网2被解除限制,可以从安装框1上取下,实现滤网2的拆卸。拆装方式简单,且通过旋转实现固定或解除固定的方式省时省力、效率高。

另外,定位部的设置,有助于滤网安装时对滤网定位,且定位方式简单,直接将滤网与定位部抵接即可。而在拆卸滤网时,旋转旋扣对滤网解除固定后,直接将滤网从安装框上取下即可,拆装过程简单、高效。

安装框1包括框体11和连接筋条12,连接筋条12连接在框体1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之间。本实施例中框体11为矩形结构,连接筋条12包括第一筋条121和第二筋条122,第一筋条121沿着框体11的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第二筋条122沿着框体11的左右方向平行设置,第一筋条121与第二筋条122纵横交叉且在交叉处相互连接。连接筋条12的设置,增大了框体11的强度。优选地,框体11与连接筋条12一体成型设置,以确保框体11与连接筋条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增大框体11的整体强度。

如图1中所示方向,滤网2安装于安装框1的前侧。滤网2为矩形结构,滤网2紧贴在连接筋条12上。旋扣配合部32与框体11内壁连接,优选地,旋扣配合部32的中心线与连接筋条12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如此,朝向安装框1后侧看过去,旋扣配合部32与连接筋条12位于同一直线上,提升安装框1的线条美观度。另外,还防止旋扣配合部挡风,确保安装框处进风效果。

旋扣配合部32可以设置在框体11内壁的上壁面、左壁面或右壁面,本实施例优选将旋扣配合部32设置于框体11内壁的上壁面,如此提高滤网2的拆装便利性,符合拆装习惯。另外,旋扣配合部32位于框体11内壁的上壁面的中间位置,如此确保滤网2受力均衡。

对于旋扣31与旋扣配合部32的可旋转连接,本实施例给出其中一种优选方式。如图11所示,旋扣31还包括卡扣312,卡扣312设置于旋扣本体311的背部且适于与旋扣配合部32连接。优选地,卡扣312设置于旋扣第一端的背部。如图8、9所示,旋扣配合部32包括旋扣配合部本体321,旋扣配合部本体321上设置有卡孔322。优选地,卡孔322中轴线与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中心线一致。卡扣312适于插入卡孔322并穿出卡孔322抵接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如此,卡扣312与卡孔322卡持,实现旋扣31与旋扣配合部32的可旋转连接。其中所谓的背是指图1中所示的后侧,对于旋扣31而言,旋扣31朝向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一面为背面,反之为旋扣31的正面。对于旋扣配合部32而言,旋扣配合部本体321朝向旋扣31的一面为正面,反之为旋扣配合部32的背面。

卡扣3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扣312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在同一圆周上均匀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卡扣312,卡扣312插入卡孔322后,两个卡扣312的中心连线与卡孔322的中轴线相交。两个卡扣312不仅能够保证旋扣31与旋扣配合部32卡接,还能够避免因卡扣312数量太多塑胶装配强度不易保证造成装配困难。

进一步地,旋扣配合部32还包括第一限位筋326,第一限位筋326的两端分别与卡孔322的内壁连接,且第一限位筋326与卡孔322的中轴线相交,如此第一限位筋326的两端位于同一圆周的径向方向上,第一限位筋326将卡孔322分隔为两个区域。旋扣31的两个卡扣312分别在两个区域内转动,第一限位筋326用于限制卡扣312在旋扣配合部32的背部上的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形成有配合面323和非配合面324,配合面323凸出于非配合面324设置,即配合面323与非配合面324之间具有厚度差。其中所谓的厚度是指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当卡扣312旋转至配合面323时,旋扣31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此时旋扣31抵接于配合面323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大,转动旋扣31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旋扣31转动时手感较紧。当卡扣312旋转至非配合面324时,如图16所示,旋扣31处于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或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转动过程,此时旋扣31抵接于非配合面324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小,转动旋扣31所需的作用力较小,旋扣31转动时手感较松。其中,旋扣31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4、14、15所示,旋扣31将滤网2固定于安装框1上,旋扣31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3、12、13所示,旋扣31将滤网2从安装框1上解除固定。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旋扣配合部32包括突起筋325,突起筋325设置于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且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分别形成配合面323和非配合面324,形成配合面323处的突起筋325的厚度大于形成非配合面324处的突起筋325的厚度,通过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设置厚度不同的突起筋325以分别形成配合面323和非配合面324。

进一步地,非配合面324上由靠近配合面323至远离配合面323,形成非配合面324处的突起筋325的厚度递减。由此,旋扣31的卡扣312能够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顺利旋转,避免因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不平滑带来的旋转过程卡顿。

具体地,突起筋325为长条状且沿卡孔322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的圆周方向设置。突起筋32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旋扣配合部32的背部设置有一圈筋条。优选地,突起筋325的数量为两条,突起筋325起始于第一限位筋326的一端,沿卡孔322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的背部的圆周方向向第一限位筋326的另一端延伸。两条突起筋325中的其中一条由起始端沿卡孔322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背部的周向顺时针延伸,两条突起筋325中的另外一条由起始端沿卡孔322在旋扣配合部本体321背部的周向逆时针延伸。

突起筋325上靠近第一限位筋326处的厚度大于突起筋325上其它区域的厚度。沿突起筋325两端至突起筋325中间部位,突起筋325的厚度逐渐变小,即突起筋325中间部位的厚度小于突起筋325两端的厚度,如此,由突起筋325的一端至另一端,突起筋325厚度的变化为由高变低再变高。所谓突起筋325的厚度是指突起筋325伸出旋扣配合部本体321背部的厚度。突起筋325两端与卡扣312配合的区域形成配合面323,突起筋325上厚度低于突起筋325两端厚度的区域形成非配合面324,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合面323的厚度为0.5mm,由配合面323向非配合面324,突起筋325的厚度逐渐减小至0,即突起筋325由一端至另一端,其厚度由0.5mm过渡至0,再由0过渡至0.5mm。如此,旋扣31在转动过程中,卡扣312与非配合面324抵接时,转动旋扣第二端时的手感较松,旋扣31停止转动时,旋扣第二端抵接于滤网2上对滤网2进行固定或者旋扣第二端完全脱离滤网2。卡扣312与配合面323接触,旋扣31与旋扣配合部32之间处于旋紧状态,增大旋扣31对滤网2的作用力,固定牢固,或者对滤网2解除固定后,旋扣31不易自动旋转。本实施例中通过旋扣配合部本体321背部的厚度实现旋扣31转动过程中的松紧度,如此旋扣31在转动过程中较为轻松,旋扣31停止转动时旋紧,不仅增大旋扣31对滤网2固定的牢固度,还省力。

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4,第一定位部4设置于安装框1上与固定部3相对的一侧,由此,固定部3和第一定位部4分别位于滤网2相对的两侧,以对滤网2从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固定。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第一定位部4包括设置于安装框内壁的限位槽,滤网2适于插入限位槽内。限位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限位槽与框体11一体注塑成型,以增大第一定位部4与框体11连接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槽包括底板41和限位板42,底板41由安装框1内壁向前凸出设置,底板41对滤网2具有支撑作用。限位板42由底板41的前端向上设置,限位板42适于限制滤网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安装时,滤网2边沿插入限位槽内并抵接在底板41上,滤网2边沿与底板41之间的安装间隙为0.5mm。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槽也可以是开设于安装框1内壁上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滤网2,滤网2上设置有适于插入安装槽内的片状结构。

优选地,限位槽还包括加强筋43,加强筋43设置于底板41上,并与限位板42连接。加强筋43的高度低于限位板42的高度,所谓的高度是指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具体地,加强筋43包括第一加强筋431和第二加强筋432,第一加强筋431由底板41左右两侧边缘垂直向上设置,如此,底板41与左右两侧的第一加强筋431形成第一槽状结构。第二加强筋432设置于第一槽状结构内并与限位板42连接。安装时,滤网2边沿插入限位槽内并抵接在加强筋43上,滤网2边沿与加强筋43之间的安装间隙为0.5mm。加强筋43的设置,有利于增大限位槽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定位部5,第二定位部5适于对滤网2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5包括在安装框1上向前凸出设置的凸出结构,优选地,第二定位部5是在连接筋条12上向前凸出设置的凸出结构,如此,朝向安装框1后侧看过去,凸出结构遮挡部分连接筋条,提升安装框的美观度,且不影响安装框1处的进风效果。凸出结构可以是凸起,凸起的形状包括圆柱形或方形,凸出结构也可以是板状结构。具体地,凸出结构包括定位板51,定位板51朝向滤网的一侧适于与滤网2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板51的任何一侧面均可以与滤网2抵接以实现定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优选方式为,如图2所示,凸出结构包括还包括定位侧板52,定位侧板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侧板52垂直地连接在定位板51的两边,定位板51与两个第二定位侧板52形成第二槽状结构53,第二槽状结构53向安装框1前侧凸出。将凸出结构设置成第二槽状结构53,以便于第二定位部5在注塑加工时可以做到定位板51与定位侧板52的壁厚均匀,以保证塑胶流动性,减少安装框1缩水变形。优选地,定位板51与滤网2边沿之间的安装间隙为0.5mm。优选地,定位板51和定位侧板52形成的第二槽状结构53设置于连接筋条12上。如此,朝向安装框1后侧看过去,第二槽状结构53遮挡部分连接筋条12,提升安装框1的美观度,且避免第二槽状结构挡风,影响安装框1处进风效果。

第二槽状结构53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在滤网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三个第二槽状结构53,每侧的第二槽状结构53分别设置于连接筋条12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5分别设置于滤网2的左右两侧,因此,滤网2左右两侧的第二槽状结构53均设置在第一筋条121上。

其中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安装框1为矩形结构,在安装框1的框体11上设置固定部3和第一定位部4,安装框1的连接筋条12上设置第二定位部5。具体而言,框体11的上侧的内壁设置固定部3的旋扣配合部32,框体11的下侧的内壁连接有限位槽,第二筋条1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槽状结53,第一筋条12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51,滤网2边沿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部5之间的安装间隙为0.5mm,滤网2边沿与位于其上侧的第二定位部5之间的安装间隙为1mm。

本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固定结构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需要安装滤网2时,将滤网2的下边沿插入限位槽内,同时左右两侧的第二槽状结构53对滤网2进行左右定位,上侧的定位板51从滤网2顶部进行定位,再旋转旋扣31,使得旋扣第二端与滤网2前表面抵接,由此实现滤网2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滤网2时,旋转旋扣31,使得旋扣第二端旋离滤网2,将滤网2向前向上抬起即可从第一定位部4内取出滤网2。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定位部5与滤网2边沿之间以及第一定位部4与滤网2边沿之间均具有0.5mm的安装间隙,因此,滤网2拆装过程中不发生变形,避免滤网2长期弯曲变形受损。

本实施例中,滤网固定结构包括固定部3、第一定位部4、第二定位部5,其中第二定位部5用于对滤网2进行左右及顶部定位,第一定位部4用于对滤网2进行底部限位,固定部用于3对滤网2进行顶部固定,如此,在旋扣31的固定作用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限位作用下,滤网2固定牢固,且拆装过程中无需弯曲滤网2,省力,拆装效率高。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