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78262发布日期:2020-07-31 21:4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向中心城市集中,楼层越建越高,空间越来越紧凑。使得室内空气环境日益恶化。特别的人群密集的大型商场、办公楼、医院、学校课室、饭店、幼儿园。时不时有一人感冒,就传染一群人的事情发生。因此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创新有着日益迫切的需求。

室内空气质量好坏,和空气中的氧气比例、干湿度、细菌数量、粉尘数量、有毒有害气体占比有关。

目前在除菌上,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尽可能使用不利细菌生长,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于清洗的建筑装饰材料(如瓷砖、玻璃、彩涂钢板、铝合金扣板及各种复合板材)。二是在空调系统内通过用紫光灯、臭氧等方法,对细菌进行杀灭,然后过滤达到除菌除尘效果。

在清除有害气体上,一直是技术上的难点,目前比较有效的技术:一是提高室内外换气次数,从而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二是用吸附能力强的材料(如活性炭)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三是利用光触媒技术,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催化氧化分解。四是利用负氧离子技术,加速粉尘、细菌的沉降,分解部份有毒有害气体。五是利用能杀菌作用的香料,主要是抑制细菌生长和掩盖有毒有害气体的异味。

现有技术中依然存在不少缺陷:

通过提高室内外换气次数,一方面仅仅是把属于自己的废气排放到室外,并没有解决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能耗。

在空调系统内使用紫光灯、臭氧等方法进行除菌、分解有毒有害气体,往往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副产物。如残留的臭氧和其他生成物,会令人不适。

由于反应空间较小,反应当量不足,往往会在技术上以强化紫光照度、臭氧浓度,以提高反应当量。使得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成不良影响之间的平衡不好把握。

活性炭吸附存在吸附饱和后的二次污染问题,并且使用成本较高。常用的催化氧化分解,比较有效的是低温燃烧炉,多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光触媒技术,为达到足够的反应当量,甚至加入大剂量的放射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及其制作方法,结构合理,克服现有空气净化技术中有污染,耗能高,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净化填充材料和竹木结构结合,显著地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为设置在内层正反面用于装饰板的竹帘,所述内层包括十字形交叉用于支撑的木线条,所述内层还包括净化填充材料,所述净化填充材料设置在木线条上层,所述净化填充材料通过无痕钉和表层的竹帘固定在一起,所述壁材整体通过无痕钉安装固定在墙体或天花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木线条(2)采用截面为15*15mm的木方条。

进一步的,所述木线条(2)的外边框尺寸为600*600mm。

一种空气净化用壁材制作方法,所述壁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金属氧化物群的制备:

1)精选铁镁锂电气石55-60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

2)精选锆英石35-40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与1)组份混和,进行凝胶包覆改性;

3)精选独居石3-5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对2)制品进行离子交换掺杂以及高温激活,制得金属氧化物群;

s2、净化填充材料制备方法:金属氧化物群3-20份,活性炭80-97份,胶粘剂1-1.5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颗粒状或块状;

s3、将木线条拼接成十字形框架作底层,上附净化填充材料,并正反面用竹帘包覆,通过无痕钉固定成型;

s4、根据墙体尺寸需求,定制合适尺寸大小的空气净化用壁材,通过无痕钉安装固定在墙体或天花板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现有市场上的负离子瓷砖,负离子墙漆等产品,与之相比,首先从施工工艺上就要比贴瓷砖和刷墙漆简单很多,直接通过无痕钉就能稳定的固定在墙壁上,不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也能轻松安装。其次功能性装饰墙体具有实用期限,一般的负离子瓷砖和墙漆一旦停止释放负离子,便成为了普通的砖和墙,但空气净化装饰壁材通过简单的更换在不损害原本墙体的情况下即可恢复原有功效。在负离子诱发效率上,由于本发明的净化填充材料直接与空气接触,诱发负离子效率高达95%以上,比起有大量添加剂的墙漆和需要经过复杂工序制作的瓷砖来说,无疑会高出很多。

本发明中的净化填充材料,其主要成分为从自然界中矿石提取经过加工后的超细金属氧化物群,与活性炭粘合,制成填充材料,使填充材料获得抗菌、除醛、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再将这种净化填充材料用无痕钉固定到竹木装饰板上,使产品成型。

负氧离子,是指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研究表明,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要远高于城市,它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如电离沉降细菌、气溶胶,和改善人体心肺功能等的作用。本发明将从自然界中提取具有诱发负离子,净化空气的物质,通过加工后融合到竹木结构的装饰材料中,只需要将这种装饰壁材固定在墙体或天花板上,即可长期、高效地诱发负氧离子、净化空气,并且由于这种材料自身的性质,本身还具有抗菌,除醛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侧面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竹帘,2、木线条,3、净化填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附图1-3所示,表层正反两面为方形的竹木结构装饰板;内部结构分为两层,分别是底层井字型均匀受力支撑,该支撑由精选的优质实木方组装而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受力性;上层为净化填充材料,其主要成分为从自然界矿石中提取经过加工后的超细金属氧化物群,与活性炭粘合,制成填充材料,使填充材料获得抗菌、除醛、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再将这种净化填充材料用无痕钉固定到竹木装饰板上,使产品成型。使填充材料获得抗菌、除醛、诱发负离子的能力。

本产品的使用方法:可根据墙体的尺寸订制合适的“空气净化壁材”,通过无痕钉直接钉在需要装饰的墙体上即可。

本产品的主要作用: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为我们自主研发的净化填充材料,其主要成分为从自然界中提取经加工后的金属氧化物群(3-20%)和活性炭(80-97%)。

其作用原理为:1、活性炭能高效吸附空气中的多种有害气体,对它们进行富集,金属氧化物群对多种有害气体有分解作用。2、金属氧化物群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就会使氧气获得负电荷成为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本身所带的负电荷能有效的沉降空气中的细菌和气溶胶。

经研究表明,负离子具有抗氧化性(还原性),带负离子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有利于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对呼吸道的疾病有明显的治疗功效。其次在环境领域,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也进行了相关规定。人们漫步在森林中会感到呼吸舒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负离子能使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通过正负离子吸引形成分子团下沉,使细菌蛋白质两极性颠倒,从而令细菌灭活。由于选用优质的竹木材料本身就会散发出自然的清香,通过配合负氧离子的释放,这款产品无论从感官上还是实质上都会显著地改善室内环境。

实施例1

金属氧化物群的备置方法:

1、精选铁镁锂电气石55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

2、精选锆英石35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与1组份混和,进行凝胶包覆改性。

3、精选独居石3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对2制品进行离子交换掺杂以及高温激活。

填料配方及备制方法:金属氧化物群3份,活性炭80份,胶粘剂1份,混合搅拌均匀,压制成颗粒状或块状。

实施例2

金属氧化物群的备置方法:

1、精选铁镁锂电气石60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

2、精选锆英石40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与1组份混和,进行凝胶包覆改性。

3、精选独居石5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对2制品进行离子交换掺杂以及高温激活。

填料配方及备制方法:金属氧化物群20份,活性炭97份,胶粘剂1.5份,混合搅拌均匀,压制成颗粒状或块状。

实施例3

金属氧化物群的备置方法:

1、精选铁镁锂电气石58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

2、精选锆英石38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与1组份混和,进行凝胶包覆改性。

3、精选独居石4份,进行超细化粉碎,制成1250目粉末。对2制品进行离子交换掺杂以及高温激活。

填料配方及备制方法:金属氧化物群12份,活性炭89份,胶粘剂1.2份,混合搅拌均匀,压制成颗粒状或块状。

相关检验报告:

落菌实验,委托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进行。

报告编号:2019fm10761r01,2019fm10760r01。

落菌率:1号样品大肠杆菌大于99.99%,金黄色葡萄球菌大于99.99%,白色念珠菌大于99.98%;2号样品大肠杆菌大于99.99%,金黄色葡萄球菌大于97.45%,白色念珠菌大于99.98%。

实验结果:达到gb/t21866-2008标准(i级)。

甲醛、甲苯清除率试验:委托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进行。

报告编号:2019fm10449r01,2019fm10772r01。

实验结果:对甲醛、甲苯有较好净化率果。

空气负氧离子诱生实验:委托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进行。

报造编号:2019fm10761r02,2019fm10772r01

实验结果:有较好的负氧离子诱生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