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0599发布日期:2020-08-14 16:2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具体地涉及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粮食烘干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气对粮食进行烘干处理,目前有两项技术和要求需研究和解决:

一、热气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温度过高,会使粮食产生糊粒或质量下降等现象;如果温度过低,产生烘不干或烘干生产效率降低等现象。

二、减少热能消耗。粮食烘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并产生大量具有一定温度的废弃热气,目前对这些含有较多热能的废气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产生能源浪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废气的热能,回收能源,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需要研究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可以将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中的热能传递到余热气管道内的空气,再将预热后的空气与高温燃气混合,形成具有合适温度的热气,对粮食进行烘干,实现了温度控制,减少其工作过程中热能的消耗量,节约能源,减少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烘干塔、温度调节装置、左送风机构、右送风机构,所述烘干塔包括内层的烘干热气室,中层的左烘干室和右烘干室,以及外层的左废气室和右废气室,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上具有燃气管、左余热气管、右余热气管、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插置于烘干塔的烘干热气室内,所述左送风机构上设有左送风管,所述右送风机构上设有右送风管,所述左余热气管的一端连接温度调节装置,另一端连接左送风管,所述右余热气管的一端连接温度调节装置,另一端连接右送风管;所述左余热气管上设有至少一根左余热气辅管,左余热气辅管贯穿左废气室连接左烘干室,所述右余热气管上设有至少一根右余热气辅管,右余热气辅管贯穿右废气室连接右烘干室;所述烘干热气室内置温度传感器装置。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壳体,温度调节装置壳体上具有燃气管进口、右温度调节机构、右余热气管进口、进气管进口、左余热气管进口、左温度调节机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左温度调节机构和右温度调节机构均包括电磁铁吸片、挡板轨道、扭转弹簧、挡板、限位块,所述左余热气管进口和右余热气管进口位于挡板轨道的范围内,所述挡板在挡板轨道的范围内活动,所述扭转弹簧位于左余热气管进口或右余热气管进口上方,扭转弹簧与挡板之间为挡板转臂,挡板的一侧为挡板吸片,所述挡板轨道的两端分别为电磁铁吸片和限位块。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左余热气管上设有五根左余热气辅管,所述右余热气管上设有五根右余热气辅管。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位于烘干热气室内的端部设有热气罩。

本发明结构先进,制造、安装和使用方便,自动控制烘干热气温度,可充分利用废气产生的热能,节约热能消耗,提高供热和烘干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温度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为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示意图。

其中:1.左余热气管,2.左管余热气,3.温度调节装置,4.燃气管,5.燃气,6.顶盖,7.右余热气管,8.右管余热气,9.进气管,10.热气,11.烘干热气室,12.烘干热气,13.热气罩,14.右烘干室,15.右烘干室粮食,16.右废气室,17.右室废气,18.右余热气辅管,19.右送风管,20.右送风机构,21.左送风机构,22.左送风管,23.左余热气辅管,24.左废气室,25.左室废气,26.温度传感器装置,27.左烘干室,28.左烘干室粮食,29.烘干塔,3-1.温度调节装置壳体,3-2.燃气管进口,3-3.右温度调节机构,3-4.右余热气管进口,3-5.进气管进口,3-6.左余热气管进口,3-7.左温度调节机构,3-3.1.电磁铁吸片,3-3.2.挡板轨道,3-3.3.扭转弹簧,3-3.4.挡板转臂,3-3.5.挡板,3-3.6.限位块,3-3.7.挡板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粮食烘干机温度控制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烘干塔是粮食烘干机的主体部分,是比较高的内空、封闭的塔形结构,顶盖位于烘干塔顶部,内部分成几个独立的区域,烘干热气室位于中部,左烘干室、右烘干室分别位于烘干热气室的两侧,左废气室位于左烘干室的左侧,右废气室位于右烘干室的右侧。很多根左余热气辅管的两端接口分别与左烘干室和左余热气管相通,很多根右余热气辅管的两端接口分别与右烘干室和右余热气管相通,左余热气辅管分布于左废气室内部,右余热气辅管分布于右废气室内部,左余热气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的左余热气管进口、左送风管的一端相连,左送风管的另一端与左送风机构相连,右余热气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的右余热气管进口、右送风管的一端相连,右送风管的另一端与右送风机构相连,燃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供热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的燃气管进口相连,进气管的一端与温度调节装置的进气管进口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安装热气罩并且位于烘干热气室内部。温度传感器装置安装在烘干热气室合适的位置,并且与控制单元、左温度调节机构、右温度调节机构连接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烘干塔29是粮食烘干机的主体部分,顶盖6位于烘干塔29的顶部,内部分成几个独立的区域,中部区域是烘干热气室11,左烘干室27、右烘干室14分别位于烘干热气室11的两侧,左废气室24位于左烘干室27的左侧,右废气室16位于右烘干室14的右侧。很多根左余热气辅管23的两端接口分别与左烘干室27和左余热气管1相通,很多根右余热气辅管18的两端接口分别与右烘干室14和右余热气管7相通,左余热气辅管23分布于左废气室24内部,右余热气辅管18分布于右废气室16内部,左余热气管1的两端接口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3的左余热气管进口3-6、左送风管22的一端相连,左送风管22的另一端与左送风机构21相连,右余热气管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3的右余热气管进口3-4、右送风管19的一端相连,右送风管19的另一端与右送风机构20相连,燃气管4的两端分别与供热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3的燃气管进口3-2相连,进气管9的一端与温度调节装置3的进气管进口3-5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安装热气罩13并且位于烘干热气室11内部。温度传感器装置26安装在烘干热气室11合适的位置,并且与控制单元、左温度调节机构3-7、右温度调节机构3-3连接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温度调节装置3主要由温度调节装置壳体3-1、燃气管进口3-2、右温度调节机构3-3、右余热气管进口3-4、进气管进口3-5、左余热气管进口3-6、左温度调节机构3-7等部分组成。温度调节装置壳体3-1是封闭的箱体结构,燃气管进口3-2、进气管进口3-5、左余热气管进口3-6、右余热气管进口3-4安装在温度调节装置壳体3-1上,保证气体能流进或流出温度调节装置3,左温度调节机构3-7、右温度调节机构3-3安装在温度调节装置壳体3-1内部。

如图3和4所示,左温度调节机构3-7、右温度调节机构3-3是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功能,主要由电磁铁吸片3-3.1、挡板轨道3-3.2、扭转弹簧3-3.3、挡板转臂3-3.4、挡板3-3.5、限位块3-3.6、挡板吸片3-3.7组成。挡板转臂3-3.4的一端与挡板3-3.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扭转弹簧3-3.3连接,挡板3-3.5放置在挡板轨道3-3.2内,能在挡板轨道3-3.2内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电磁铁吸片3-3.1、限位块3-3.6安装在挡板轨道3-3.2的两端,能控制挡板3-3.5的运动范围,挡板吸片3-3.7安装在挡板的靠近电磁铁吸片3-3.1一侧。供热气装置送出的燃气5经燃气管4、燃气管进口3-2进入温度调节装置3,再经进气管进口3-5、进气管9进入烘干热气室11。

如图3所示,温度调节装置3,如果不需要加入经过左余热气管1送入的左管余热气2,或者不需要加入经过右余热气管7送入的右管余热气8,挡板3-3.5在扭转弹簧3-3.3作用下,处于最左端位置,封住左余热气管进口3-6或右余热气管进口3-4;如图4所示,温度调节装置3,如果温度传感器装置26测得烘干热气室11内温度比较高,需要加入经过左余热气管1送入的左管余热气2或者需要加入经过右余热气管7的右管余热气8,温度传感器装置26对电磁铁吸片3-3.1发出信号,产生电磁吸引力,对挡板吸片3-3.7产生引力,挡板3-3.5克服扭转弹簧3-3.3的作用力,顺时针转动,处于最右端位置,打开左余热气管进口3-6或右余热气管进口3-4;如果温度传感器装置26测得烘干热气室11内温度恢复正常,不需要加入经过左余热气管1送入的左管余热气2,或者不需要加入经过右余热气管7送入的右管余热气8,温度传感器装置26对电磁铁吸片3-3.1发出信号,电磁吸引力消失,挡板3-3.5在扭转弹簧3-3.3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恢复到最右位置,封住左余热气管进口3-6或右余热气管进口3-4。

如图1所示,供热气装置送出的燃气5经燃气管4、温度调节装置3、进气管9进入烘干热气室11,烘干热气室11内的烘干热气12分别流进左烘干室27、右烘干室14,对左烘干室粮食28、右烘干室粮食15进行烘干处理,产生的左室废气25、右室废气17分别进入左废气室24、右废气室16,并对左余热气辅管内23的左管余热气2、右余热气辅管18内的右管余热气8进行加热保温。如果温度传感器装置26测得烘干热气室内11温度比较高,需要降温,发出控制信号,温度调节装置3的左余热气管进口3-6、右余热气管进口3-4打开,左管余热气2、右管余热气8进入烘干热气室11,保证烘干热气12达到合适的温度,左送风机构21、右送风机构20分别向左送风管22、右送风管19送入自然风,自然风补充进入左余热气管1和左余热气辅管23、右余热气管7和右余热气辅管18,进行加热保温。

由于加入到烘干热气室11内的左管余热气2、右管余热气8具有一定的温度,含有一定的热能,减少了供热装置的能源消耗,可以充分利用热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