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23901发布日期:2021-12-07 19:1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环境下,通常采用喷射冷媒增焓技术来增加冷媒的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但是,由于低温环境的环境温度范围较大,仅根据环境温度调节增焓的冷媒量,使得空调系统在较大范围的低温环境下,无法有效提高制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5.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6.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机、经济器、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其中,第一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第二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8.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机、经济器、第一阀和第二阀,其中,经济器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机,且经济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在低温制热情况下为压缩机提供冷媒以实现增焓效果,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第二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使得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与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相匹配,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较大温度范围内、不同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情况下,使空调系统具有充足的冷媒循环量,进而保证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制热能力,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9.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
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基于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11.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一方面,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此时,说明环境温度特别低,为超低温环境温度,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特别低,冷媒不易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且空调系统开机时的负荷较大,为大负荷运行状态,需要快速提升制热能力。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通过排气过热度能够了解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的情况,进而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通过第一阀调整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通过第二阀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进而使得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热度相匹配,有利于快速提高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进而快速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保证良好的增焓效果和制热效果,同时,避免压缩机液压缩,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12.另一方面,其一,当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说明环境温度为常规低温环境,常规低温环境温度高于超低温环境温度,此时,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较低,但是,大于超低温环境温度时低压侧的压力,冷媒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能力比超低温环境时较强;其二,当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说明空调系统的开机的负荷较小或趋于平衡,可以缓慢提升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其三,当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且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此时,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较低,空调系统的开机的负荷较小或趋于平衡。在上述三者情况下,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由于根据排气过热度能够了解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的情况,进而通过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使得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与排气过热度相匹配,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具有充足的冷媒循环量以提高制热能力;通过获取经济器的过热度,由于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能够了解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进而通过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提高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可靠性。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并大于等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
14.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由于此时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说明系统低压侧压力特别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少,即特别低的压力不利于冷媒由室外换热器顺利流入压缩机。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说明此时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过少或过多,而由于空调系统当前低压侧的压力较低,不利于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流入压缩机,进而通过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使得在经压缩机出口流出的冷媒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减小经室外换热器
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同时,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使得大量的冷媒快速、顺利地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大大提高系统冷媒的循环量,有利于快速提高系统的制热能力,同时,由于此时系统为开机大负荷运行情况,避免了经济器喷液过量导致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发生,进而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15.另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并大于等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说明当前的排气过热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空调系统的当前冷媒循环量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热度相匹配,即空调系统的当前性能和能效相适配,通过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保证良好的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效果,使空调系统维持较好的制热能力。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其中,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此时,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即当前的空调系统的低压侧压力较低,比超低温环境下的低压侧的压力较高,也就是说,此时,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冷媒经经济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因此,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其中,第三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说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特别少,通过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大量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的情况下良好的制热能力。
18.另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特别多,通过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使得较少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使得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热度相匹配,实现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效的有效配合。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大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小于等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
20.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此时,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即当前的空调系统的低压侧压力较低,比超低温环境下的低压侧的压力较高,也就是说,此时,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冷媒经经济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因此,一方面,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大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少,通过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进而提高增焓的可靠性。
21.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小于等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多,通过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使得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
求、经济器的过热度相匹配,实现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效的有效配合。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35℃;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0℃至20℃;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20℃至50℃;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1℃至10℃;能力需求阈值的范围为:30%至50%;温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0℃。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35℃,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24.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0℃至20℃,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也可以参考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设置,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25.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20℃至50℃,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26.能力需求阈值的范围为30%至50%,能力需求阈值的范围根据空调系统室内机的实际数量、结构、位置设置。能力需求阈值的合理范围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浪费,并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27.温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0℃,温度阈值的合理范围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较大温度范围,提高增焓效果的可靠性,并保证良好的制热能力。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对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进行计时;基于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的情况,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29.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具体控制方案,其中,先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开始对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进行计时,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时,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即在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稳定的情况下,才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由于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超低温环境,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下,因此,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有效性,简化控制流程。
3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的进口端相连通;室内机,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经济器,经济器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机,且经济器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第二阀,第二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存储器,被配置为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31.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机、经济器、第一阀、第二阀、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的进口端相连通,室内机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经济器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机,且经济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在低温制热情况
下为压缩机提供冷媒以实现增焓效果,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第二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存储器被配置为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由于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经济器包括:第一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第一阀位于第一出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二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进口,与室内机相连通。
33.在该技术方案中,经济器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进口,其中,经济器的第一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第一阀位于第一出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二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进口与室内机相连通。具体地,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经压缩机出口端、室内机、经济器的进口、经济器的第一出口、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进口端形成系统主回路,冷媒经压缩机的出口端、室内机、经济器的进口、经济器的第二出口、压缩机形成系统辅助回路,在制热模式,且低温环境下,通过辅助回路为压缩机的中压腔内喷入气态冷媒或汽液混合冷媒进行增焓,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
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经济器包括过冷器,过冷器还包括:连接口,连接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其中,连接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或连接口与室内机和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通。
35.在该技术方案中,经济器包括过冷器,过冷器还包括连接口,连接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一方面,连接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即连接口与过冷器的第一出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即连接口位于过冷器的下游;另一方面,连接口与室内机和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即连接口位于过冷器的上游,连接口的不同设置位置、不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过冷器不同结构、空调系统的管路不同连接方式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具体地,过冷器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进口和连接口四个端口。
3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连接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二阀设于第一出口和第一阀之间的管路与连接口之间,或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基于连接口与室内机和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第二阀设于管路和连接口之间,或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
37.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连接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的情况下,一方面,第二阀设于第一出口和第一阀之间的管路与连接口之间,即第二阀位于连接口背离第二出口的管路上,第二阀调节经过冷器的第一出口流入连接口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过冷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另一方面,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即第二阀调节经过冷器的第二出口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
38.基于连接口与室内机和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通,一方面,第二阀设于管路和连接口之间,即第二阀调节经室内机流入连接口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过冷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另一方面,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即第二阀调节经过冷器的第二出口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
3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出口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连接口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其中,
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温度的差值为经济器的过热度。
40.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过冷器的第二出口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过冷器的连接口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过冷器的过热度,即经济器的过热度。
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经济器包括闪蒸器,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其中,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
42.在该技术方案中,经济器为闪蒸器,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即经进口流入的冷媒可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出,通过第二阀设于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使得通过第二阀调节经闪蒸器的第二出口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闪蒸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
4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出口的温度;第四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出口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其中,第三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四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为经济器的过热度。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装置和第四温度检测装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闪蒸器的第二出口的温度,第四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闪蒸器的第二出口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四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闪蒸器的过热度,即经济器的过热度。
4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的出口端的温度,或检测室内机进口的温度;第六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与室内机之间的管路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其中,第五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六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为排气过热度。
45.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五温度检测装置和第六温度检测装置,第五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的出口端的温度,或检测室内机进口的温度,第六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与室内机之间的管路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五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和第六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排气过热度。
46.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47.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9.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50.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1.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2.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3.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4.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框图;
55.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框图;
56.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7.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8.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9.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焓图。
60.其中,图5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61.500空调系统,510压缩机,512进口端,514出口端,520室外换热器,530室内机,540经济器,5400过冷器,542第一出口,544第二出口,546进口,548连接口,550第一阀,560第二阀,570存储器,580处理器,59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00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10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20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3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640储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4.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500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65.实施例1:
6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机、经济器、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其中,经济器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机,且经济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在低温制热情况下为压缩机提供冷媒以实现增焓效果,第一阀设于经济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第二阀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
67.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68.步骤s1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69.步骤s104,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70.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使得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与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相匹配,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较大温度范围内、
不同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情况下,使空调系统具有充足的冷媒循环量,进而保证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制热能力,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71.具体地,在低温环境下,空调系统的低压很低,回气密度小,冷媒的循环量通常很小,从而存在低温环境下空调系统制热能力不足的情况。进而采用喷射冷媒增焓技术以提高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目前的喷冷媒增焓技术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喷气增焓,经济器在压缩机压缩过程中,为压缩机的中压腔内喷入气态冷媒实现增焓效果;另一种是喷液增焓,经济器在压缩机压缩过程中,为压缩机的中压腔内喷入汽液混合冷媒实现增焓效果。但是,由于低温环境的范围较大,通常包括常规低温和超低温等情况,其中,超低温的环境温度小于常规低温的环境温度,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也不同,若仅考虑环境温度对制热能力的影响,来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增焓效果,则在环境温度较低的超低温环境下,存在空调系统的低压侧压力特别低而使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较少,存在无法保证良好地制热能力的问题,同时,在超低温环境下,因开机能力需求不大会出现经济器喷液过量导致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虽然喷气增焓能够提高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但是在超低温条件下,增焓效果有限,要防止喷液过量导致压缩机液压缩。
72.因此,本技术通过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使得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较大范围内,即在常规低温和超低温环境下,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与环境温度、室内机的能力需求相匹配,在保证良好的增焓效果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制热能力,实现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效的较好配合,并避免了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发送,有利于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73.实施例2:
7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75.步骤s2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76.步骤s204,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
77.步骤s206,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78.步骤s208,基于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
79.步骤s210,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80.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根据环境温度和开机能力需求,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一方面,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此时,说明环境温度特别低,为超低温环境温度,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特别低,冷媒不易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且空调系统开机时的负荷较大,为大负荷运行状态,需要快速提升制热能力。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通过排气过热度能够了解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的情况,进而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通过第一阀调整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通过第二阀调节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进而使得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
热度相匹配,有利于快速提高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进而快速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保证良好的增焓效果和制热效果,同时,避免压缩机液压缩,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81.另一方面,其一,当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说明环境温度为常规低温环境,常规低温环境温度高于超低温环境温度,此时,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较低,但是,大于超低温环境温度时低压侧的压力,冷媒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能力比超低温环境时较强;其二,当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说明空调系统的开机的负荷较小或趋于平衡,可以缓慢提升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其三,当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且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此时,空调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较低,空调系统的开机的负荷较小或趋于平衡。在上述三者情况下,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由于根据排气过热度能够了解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的情况,进而通过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使得经经济器、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与排气过热度相匹配,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具有充足的冷媒循环量以提高制热能力;通过获取经济器的过热度,由于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能够了解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进而通过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提高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可靠性。
82.进一步地,将获取排气过热度,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方式定义为:第一阀和第二阀的第一运行控制方式;将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方式定义为:第一阀和第二阀的第二运行控制方式,使得根据环境温度与温度阈值的关系、开机能力需求和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关系,空调系统能够自动使第一阀和第二阀切换为第一运行控制方式或第二运行控制方式,使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开机能力需求等工况的需求,并且使空调系统在超低温环境温度、大负荷开机运行的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提高系统冷媒循环量,快速提高制热能力,使空调系统在常规低温环境、和/或开机的负荷较小或趋于平衡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增焓的可靠性,并保证良好的制热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适于推广应用。
83.实施例3:
8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85.步骤s3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86.步骤s304,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
87.步骤s306,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
88.步骤s308,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并大于等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
89.步骤s310,基于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
90.步骤s312,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根据经济器的过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
91.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由于此时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说明系统低压侧压力特别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少,即特别低的压力不利于冷媒由室外换热器顺利流入压缩机。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说明此时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过少或过多,而由于空调系统当前低压侧的压力较低,不利于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流入压缩机,进而通过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使得在经压缩机出口流出的冷媒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减小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同时,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使得大量的冷媒快速、顺利地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大大提高系统冷媒的循环量,有利于快速提高系统的制热能力,同时,由于此时系统为开机大负荷运行情况,避免了经济器喷液过量导致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发生,进而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92.另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并大于等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说明当前的排气过热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空调系统的当前冷媒循环量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热度相匹配,即空调系统的当前性能和能效相适配,通过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保证良好的喷气增焓或喷液增焓的效果,使空调系统维持较好的制热能力。
93.实施例4:
9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95.步骤s4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96.步骤s404,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
97.步骤s406,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
98.步骤s408,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并大于等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
99.步骤s410,基于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
100.步骤s412,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其中,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
101.步骤s414,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
102.步骤s416,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大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
103.步骤s418,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小于等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
104.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根据排气过热度控制第一阀的工作状态、根据经济器的过
热度控制第二阀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控制方案。此时,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即当前的空调系统的低压侧压力较低,比超低温环境下的低压侧的压力较高,也就是说,此时,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冷媒经经济器能够顺利流入压缩机。
105.因此,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其中,第三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说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特别少,通过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大量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的情况下良好的制热能力。
106.另一方面,基于排气过热度小于等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特别多,通过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使得较少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使得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排气过热度相匹配,实现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效的有效配合。
107.又一方面,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大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少,通过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进而提高了增焓的可靠性。
108.再一方面,基于经济器的过热度小于等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的情况,说明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较多,通过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使得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与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经济器的过热度相匹配,实现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效的有效配合。
109.具体地,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35℃,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为15℃,20℃,35℃。
110.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0℃至20℃,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也可以参考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设置,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111.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范围为20℃至50℃,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设置,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合理范围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与能效相适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为20℃,40℃,50℃。
112.能力需求阈值的范围为30%至50%,能力需求阈值的范围根据空调系统室内机的实际数量、结构、位置设置。能力需求阈值的合理范围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浪费,并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能力需求阈值为30%、40%、50%。
113.温度阈值的范围为-15℃至0℃,温度阈值的合理范围有利于使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较大温度范围,提高增焓效果的可靠性,并保证良好的制热能力。具体地,温度阈值为-15℃,-5℃,0℃。
114.实施例5:
1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步骤,具体包
括: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对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进行计时;基于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的情况,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116.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具体控制方案,其中,先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开始对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进行计时,当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时,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即在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稳定的情况下,才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由于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超低温环境,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下,因此,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的有效性,简化控制流程。
117.进一步地,时长阈值的范围为5分钟至60分钟,具体地,时长阈值为5分钟,20分钟,60分钟。
118.实施例6:
119.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500,包括:压缩机510;室外换热器520,与压缩机510的进口端512相连通;室内机530,与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相连通;经济器540,经济器540连通室外换热器520和室内机530,且经济器540与压缩机510相连通;第一阀550,设于经济器540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第一阀550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540流入室外换热器520的冷媒量;第二阀560,第二阀560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经经济器540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存储器570,被配置为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80,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500的控制方法。由于空调系统5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500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该空调系统500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20.进一步地,空调系统500还包括储液装置640,设于压缩机510的进口端512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
121.进一步地,经济器540包括:第一出口542、第二出口544和进口546;其中,室外换热器520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第一阀550位于第一出口542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相连通;进口546与室内机530相连通。
122.在该实施例中,经济器540包括第一出口542、第二出口544和进口546,其中,经济器540的第一出口542与室外换热器520相连通,第一阀550位于第一出口542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相连通,进口546与室内机530相连通。具体地,空调系统500中的冷媒经压缩机510出口端514、室内机530、经济器540的进口546、经济器540的第一出口542、室外换热器520、压缩机510的进口端512形成系统主回路,冷媒经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室内机530、经济器540的进口546、经济器540的第二出口544、压缩机510形成系统辅助回路,在制热模式,且低温环境下,通过辅助回路为压缩机510的中压腔内喷入气态冷媒或汽液混合冷媒进行增焓,以提高空调系统500的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具体地,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的中压腔相连通,或与压缩机510的进口端512相连通。
123.实施例7:
124.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经济器540包括过冷器5400,过冷器5400还包括连接口548,连接口548与第二出口544相连
通,进口546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其中,连接口548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或连接口548与室内机530和进口546之间的管路相连通。
125.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经济器540包括过冷器5400,过冷器5400还包括连接口548,连接口548与第二出口544相连通,进口546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一方面,连接口548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即连接口548与过冷器5400的第一出口542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即连接口548位于过冷器5400的下游;另一方面,连接口548与室内机530和进口546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即连接口548位于过冷器5400的上游,连接口548的不同设置位置、不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过冷器5400不同结构、空调系统500的管路不同连接方式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具体地,过冷器5400包括第一出口542、第二出口544、进口546和连接口548四个端口。
126.进一步地,在连接口548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的情况下,一方面,第二阀560设于第一出口542和第一阀550之间的管路与连接口548之间,即第二阀560位于连接口548背离第二出口544的管路上,第二阀560调节经过冷器5400的第一出口542流入连接口548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过冷器5400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另一方面,第二阀560设于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之间,即第二阀560调节经过冷器5400的第二出口544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
127.进一步地,在连接口548与室内机530和进口546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第二阀560设于管路和连接口548之间,即第二阀560调节经室内机530流入连接口548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过冷器5400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另一方面,第二阀560设于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之间,即第二阀560调节经过冷器5400的第二出口544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
128.第二阀560的不同位置,能够满足连接口548不同结构的需求,空调系统500管路不同连接方式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129.进一步地,空调系统500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被配置为检测过冷器5400的第二出口544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被配置为检测过冷器5400的连接口548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的检测温度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过冷器5400的过热度,即经济器540的过热度。
130.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设于第二出口544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设于连接口548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也可以设于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为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为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空调系统500还可以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连接口548处,用于检测连接口548的压力,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过冷器5400的连接口548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131.实施例8:
132.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经济器540包括闪蒸器,进口546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进口546与第二出口544相连通;其中,第二阀560设于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之间。
133.在该实施例中,经济器540为闪蒸器,进口546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进口546与第二出口544相连通,即经进口546流入的冷媒可通过第一出口542和第二出口544流出,通过
第二阀560设于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之间,使得通过第二阀560调节经闪蒸器的第二出口544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进而实现调节经闪蒸器流入压缩机510的冷媒量。具体地,闪蒸器包括第一出口542、第二出口544和进口546三个端口。
134.进一步地,经济器540为过冷器5400或闪蒸器,能够满足空调系统500不能工作能力、不同管路连接方式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135.进一步地,空调系统500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装置和第四温度检测装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闪蒸器的第二出口544的温度,第四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闪蒸器的第二出口544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与第四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闪蒸器的过热度,即经济器540的过热度。
136.具体地,第三温度检测装置设于第二出口544处,第四温度检测装置设于第二出口544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温度检测装置和第四温度检测装置也可以设于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500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二出口544处,用于检测第二出口544的压力,第四温度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闪蒸器的第二出口544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137.实施例9:
138.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6至实施例8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的温度,或检测室内机530进口546的温度;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510与室内机530之间的管路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其中,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的检测温度与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的检测温度的差值为排气过热度。
139.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调系统500还包括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和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的温度,或检测室内机530进口546的温度,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510与室内机530之间的管路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进而根据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的检测温度和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的检测温度的差值计算得到排气过热度。
140.具体地,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设于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位于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和室内机530之间的管路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和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也可以设于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为温度传感器,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为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500还可以包括第三压力检测装置63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630设于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和室内机530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检测空调系统500冷凝压力,第六温度检测装置620根据第三压力检测装置630的检测结果确定空调系统500冷凝压力所对应的保护温度。
141.实施例10:
142.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43.具体实施例
144.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500包括:压缩机510、室外换热器520、室内机530、经济器540、第一阀550、第二阀56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630,其中,经济器540为过冷器5400,室内机530位于图7所示的空调系统500的管路m和n之间,即压缩机510的进口端512与室外换热器520相连通,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与室内机530相连通,过冷器5400的进口546与室内机530相连通,过冷器5400的第一出口542与室外换热器520相连通,过冷器5400的第二出口544与压缩机510相连通,过冷器5400的连接口548与第一出口542相连通,第一阀550位于第一出口542和室外换热器520之间的管路上,第二阀560位于第一出口542和第一阀550之间的管路与连接口548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90设于第二出口544,用于检测第二出口544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00设于连接口548处,用于检测连接口548处的压力所对应的保护温度,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设于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用于检测压缩机510的出口端514的温度,第三压力检测装置设于压缩机510的第五温度检测装置610和室内机530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检测空调系统500冷凝压力。
145.具体地,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146.步骤s8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147.步骤s804,基于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开机能力需求大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
148.步骤s806,判断排气过热度是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是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808,否则,执行步骤s810;
149.步骤s808,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
150.步骤s810,控制第一阀维持当前开度,控制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
151.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在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环境温度为超低温环境温度、开机能力需求为大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空调系统第一阀和第二阀的控制方法。此时,将第一阀和第二阀的控制方法称为第一运行控制方法,即超低温阀体控制方法。具体地,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当判断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的情况,减小第一阀的开度,增大第二阀的开度,否则,使第一阀和第二阀维持当前开度。
152.具体地,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153.步骤s902,基于制热模式,获取室内机的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
154.步骤s904,基于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和/或开机能力需求小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获取排气过热度和经济器的过热度;
155.步骤s906,判断排气过热度是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908,否则,执行步骤s910;
156.步骤s908,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
157.步骤s910,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
158.步骤s912,判断过冷器的过热度是否大于经济器过热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
s914,否则,执行步骤s916;
159.步骤s914,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
160.步骤s916,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
161.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在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环境温度为常温环境温度、和/或开机能力需求为小负荷或适当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空调系统第一阀和第二阀的控制方法。此时,将第一阀和第二阀的控制方法称为第二运行控制方法,即常规低温阀体控制方法。具体地,通过获取排气过热度,当判断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三排气过热度阈值,控制第一阀增大开度,否则,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通过获取过冷器的过热度,当过冷器的过热度大于经济器的过热度阈值时,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否则,控制第二阀减小开度。
162.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仅当环境温度低于环境温度阈值,且开机能力需求大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的情况下,空调系统自动进入超低温阀体控制方法,即进行超低温喷射增焓阀体控制逻辑,否则,空调系统自动进入常规低温阀体控制方法,即进行常规低温喷射增焓阀体控制逻辑。
163.具体地,当环境温度低于环境温度阈值达到时长阈值后,例如,环境温度阈值的范围为小于等于0℃,具体地,环境温度阈值为0℃,时长阈值为20分钟,获取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如开机能力需求阈值为30%,若开机能力需求小于等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则空调系统继续保持常规低温喷射增焓阀体控制逻辑,如果开机能力需求大于开机能力需求阈值,则空调系统进入超低温喷射增焓阀体控制逻辑。
164.通过本技术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条件(如环境温度和室内机的开机能力需求)切换系统阀体控制逻辑,使得系统在超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大幅度增加喷射量,从而提高系统冷媒循环量,在保证系统排气过热度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实现了在常规低温下保证了喷气增焓的可靠性,又能显著提升超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适于推广应用。
165.具体地,图10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经济器的空调系统与相关技术中未包括经济器的空调系统的对比压焓图,其中,图10中的各字母及数字的含义如下:字母a表示本发明中的室内机的出口,字母b表示本发明的经济器与室外机相连通的出口,即经济器的第一出口,字母c表示本发明的经济器与压缩机相连通的出口,即经济器的第二出口;字母a’表示相关技术中的室内机的出口。数字2表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储液装置,以及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储液装置;数字1’表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与储液装置相连通的入口端,以及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与储液装置相连通的入口端;数字1”表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与经济器相连通的一个入口端,数字1表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的两个入口端(1’和1”)的汇合端;数字8表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的出口端,数字8’表示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出口端;数字3表示本发明中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与经济器相连通的入口端;数字3’表示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机相连通的入口端;数字3”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二阀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第二阀位于经济器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之间。
166.由图10所示的对比压焓图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未设置经济器的空调系统为普通制热系统,普通制热循环时冷媒的流向依次为:2-1
’-8’-
a
’-3’-
2,即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经储液装置2、压缩机的入口端1’、压缩机出口端8’、室内机的出口a’、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机相连通的入口端3’,然后经室外换热器返流至储液装置2,实现冷媒的循环。
167.其制热能力为公式(1):q
h
=g
′×
(h8’-h
a’);
168.式中,g

为相关技术中制热系统的冷媒循环量;h8’
为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出口端8’的焓值,h
a’为相关技术中的室内机的出口a’处的焓值。
169.而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经济器,即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为喷冷媒增焓系统,喷冷媒增焓制热循环时冷媒的流向依次为:2-(1’+1”=1)-8-a-[(b-3-2)+(c-3
”-
1”)]。即本发明中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经储液装置2流入压缩机的一个入口端1’,并与由经济器的第二出口c流入压缩机的另一入口端1”的冷媒汇合后,经汇合端1流向压缩机出口端8,然后由室内机的出口a流向经济器,一方面,冷媒由经济器的第一出口b、室外换热器与经济器相连通的入口端3,由经室外换热器返流至储液装置2,同时,另一方面,冷媒由经济器的第二出口c、第二阀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3”返流至压缩机的另一入口端1”,实现冷媒的循环。
[0170]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为公式(2):q
h
=g
×
(h
8-h
a
);
[0171]
式中,g为本发明中制热系统的冷媒循环量;h8为本发明的压缩机的出口端8的焓值,h
a
为本发明的室内机的出口a处的焓值。
[0172]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冷媒循环量流量g由于压缩机的中压喷射口(如压缩机的另一个入口端1”)压力增高,回气密度增大,因此冷媒循环量g也增大,存在液压缩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冷媒的循环量能够使系统可靠运行,通常可以通过减小压缩机的另一个入口端1”处的过热度,来增加压缩机汇合端1处的回气密度。
[0173]
因此,提供了本发明的上述控制策略。基于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或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一排气过热度阈值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阈值,说明此时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过少或过多,而由于空调系统当前低压侧的压力较低,不利于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流入压缩机,进而通过控制第一阀减小开度,控制第二阀增大开度,使得在经压缩机出口流出的冷媒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经经济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进而减小经室外换热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同时,增大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使得大量的冷媒快速、顺利地经经济器流入压缩机,大大提高系统冷媒的循环量,有利于快速提高系统的制热能力,同时,由于此时系统为开机大负荷运行情况,避免了经济器喷液过量导致压缩机液压缩的情况发生,进而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0174]
具体地,第一阀为电磁阀或膨胀阀,第二阀为电磁阀或膨胀阀。
[0175]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7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
方式结合。
[01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