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4917发布日期:2021-12-07 20:0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尤其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有关。


背景技术:

2.本燃烧系统是在专利号zl2019201887523太极式燃烧系统基础上改进的燃烧系统,现有的太极式燃烧系统由于喷嘴座、接水盘、火盖座、火盖及锅架盘等传统结构设计上的原因,存在着空气引射力不够、喷嘴喷射压力不均匀、火盖座定位易出错及燃烧热效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性能优良,热效率高、安全可靠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包括喷嘴座、接水盘、火盖座、火盖及锅架盘,火盖为中间呈太极状通孔的圆环形壳体,其上部外圈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斜向大火孔,凹槽侧边设有稳焰火孔,壳体中间设有太极状凹槽,在太极状凹槽的外周圈上设有内向大火孔,在内周圈上设有呈s状小火孔,中间二侧分别设有热电偶孔和点火针槽。
5.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在火盖座底部左右二边分别设有大火引射管,二个大火引射管分布为对向引射状态,中间设有小火引射管,在火盖座中心设有定位柱,上部设有二个圆环状凸筋,内环为小火腔,中间设有二个呈太极状的空气通道,二环之间为大火腔,内环中心与小火引射管相连通,大火腔与大火引射管相连通。
6.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喷嘴座设于燃烧系统最下部,为呈f状的异形体,其上部设有三个u形柱,在f直边的二端的二个u形柱上设有水平对向喷射的大火喷嘴,在另一个u形柱上设有水平喷射的小火喷嘴,f部右侧中间端口为大火进气接口,大火进气接口设于二个大火喷嘴的中间并通过进气通道分别与二个大火喷嘴连通,上部设有小火进气接口,在f部中部设有中间柱体,在中间柱体设有带锥度的开槽,并与火盖座中心的定位柱单向定位式配合。
7.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锅架盘为由锅架圈与四个锅架脚焊接而成一体的盘形壳体,其四个锅架脚与接水盘相接,其外圈高于内圈,外圈与内圈形成凹槽面用于积水,内圈设计向内倾斜翻边,接水盘为圆盘形壳体,其底部设有三个圆形孔和一个椭圆孔分别与喷嘴座相连接,其上部外圈边设有四个锅架定位凹槽。
8.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本发明创新设计了火盖座引射管一体隐藏式设计,二个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隐藏设于火盖座下面,大火引射管为二个对向引射,具有引射能力强,外形美观,设计简洁紧凑的优点,同时燃烧热效率有明显提升;(二)是本发明创新设计了喷嘴座均匀分气设计,使大火喷嘴二边对向喷射,压力均匀分布,确保火焰大小一致;(三)是本发明创新设计了喷嘴座中心锥度开槽定位设计,使火盖座定位于中心且只
有一个方向,具有明显防呆功能,设计简单实用可使用户拿取方便;(四)是本发明创新设计了锅架盘一体设计,使锅架盘同时具有支撑,聚能,积水,导流功能,外形设计简约美观,同时又提升了燃烧热效率;(五)是由于在设有火盖上设有斜向大火孔及稳焰火孔,形成旋火稳焰燃烧,不仅热效率高,而且形态美观。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总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火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火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火盖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火盖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喷嘴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锅架盘上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锅架盘下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10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接水盘上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本发明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的接水盘下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1.如图1及图2所示,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包括喷嘴座1、接水盘2、火盖座3、火盖4及锅架盘5,如图3及图4所示,火盖4为中间呈太极状通孔6的圆环形壳体,其上部外圈设有凹槽7,凹槽7底部设有斜向大火孔8,凹槽7侧边设有稳焰火孔9,壳体中间设有太极状凹槽10,在太极状凹槽10的外周圈上设有内向大火孔11,在内周圈上设有呈s状小火孔12,中间二侧分别设有热电偶孔13和点火针槽14,如图5及图6所示,在火盖座3底部左右二边分别设有大火引射管15,二个大火引射管15分布为对向引射状态,中间设有小火引射管16,在火盖座3中心设有定位柱17,上部设有二个圆环状凸筋18,内环为小火腔19,中间设有二个呈太极状的空气通道20,二环之间为大火腔21,内环中心22与小火引射管16相连通,大火腔21与大火引射管15相连通,如图7所示,喷嘴座1设于燃烧系统最下部,为呈f状的异形体,其上部设有三个u形柱22,在f直边的二端的二个u形柱22上设有水平对向喷射的大火喷嘴23,在另一个u形柱22上设有水平喷射的小火喷嘴24,f部右侧中间端口为大火进气接口25,大火进气接口25设于二个大火喷嘴23的中间并通过进气通道26分别与二个大火喷嘴23连通,上部设有小火进气接口27,在f部中部设有中间柱体28,在中间柱体28设有带锥度的开槽29,并与火盖座3中心的定位柱17单向定位式配合,如图8及图9所示,锅架盘5为由锅架圈30与四个锅架脚31焊接而成一体的盘形壳体,其四个锅架脚31与接水盘2相接,其外圈32高于内圈33,外圈32与内圈33形成凹槽面用于积水,内圈33设计向内倾斜翻边,如图10及图11所示,接水盘2为圆盘形壳体,其底部设有三个圆形孔34和一个椭圆孔35分别与喷嘴座1相连接,其上部外圈边设有四个锅架定位凹槽36。
22.以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本
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内容可以想到的其它替代手段,均应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包括喷嘴座(1)、接水盘(2)、火盖座(3)、火盖(4)及锅架盘(5),其特征在于:火盖(4)为中间呈太极状通孔(6)的圆环形壳体,其上部外圈设有凹槽(7),凹槽(7)底部设有斜向大火孔(8),凹槽(7)侧边设有稳焰火孔(9),壳体中间设有太极状凹槽(10),在太极状凹槽(10)的外周圈上设有内向大火孔(11),在内周圈上设有呈s状小火孔(12),中间二侧分别设有热电偶孔(13)和点火针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火盖座(3)底部左右二边分别设有大火引射管(15),二个大火引射管(15)分布为对向引射状态,中间设有小火引射管(16),在火盖座(3)中心设有定位柱(17),上部设有二个圆环状凸筋(18),内环为小火腔(19),中间设有二个呈太极状的空气通道(20),二环之间为大火腔(21),内环中心(22)与小火引射管(16)相连通,大火腔(21)与大火引射管(1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喷嘴座(1)设于燃烧系统最下部,为呈f状的异形体,其上部设有三个u形柱(22),在f直边的二端的二个u形柱(22)上设有水平对向喷射的大火喷嘴(23),在另一个u形柱(22)上设有水平喷射的小火喷嘴(24),f部右侧中间端口为大火进气接口(25),大火进气接口(25)设于二个大火喷嘴(23)的中间并通过进气通道(26)分别与二个大火喷嘴(23)连通,上部设有小火进气接口(27),在f部中部设有中间柱体(28),在中间柱体(28)设有带锥度的开槽(29),并与火盖座(3)中心的定位柱(17)单向定位式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锅架盘(5)为由锅架圈(30)与四个锅架脚(31)焊接而成一体的盘形壳体,其四个锅架脚(31)与接水盘(2)相接,其外圈(32)高于内圈(33),外圈(32)与内圈(33)形成凹槽面用于积水,内圈(33)设计向内倾斜翻边,接水盘(2)为圆盘形壳体,其底部设有三个圆形孔(34)和一个椭圆孔(35)分别与喷嘴座(1)相连接,其上部外圈边设有四个锅架定位凹槽(3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锅架盘(5)为由锅架圈(30)与四个锅架脚(31)焊接而成一体的盘形壳体,其四个锅架脚(31)与接水盘(2)相接,其外圈(32)高于内圈(33),外圈(32)与内圈(33)形成凹槽面用于积水,内圈(33)设计向内倾斜翻边,接水盘(2)为圆盘形壳体,其底部设有三个圆形孔(34)和一个椭圆孔(35)分别与喷嘴座(1)相连接,其上部外圈边设有四个锅架定位凹槽(3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极式旋火稳焰燃烧系统。它包括喷嘴座、接水盘、火盖座、火盖及锅架盘,火盖为中间呈太极状通孔的圆环形壳体,其上部外圈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斜向大火孔,凹槽侧边设有稳焰火孔,壳体中间设有太极状凹槽,在太极状凹槽的外周圈上设有内向大火孔,在内周圈上设有呈S状小火孔,中间二侧分别设有热电偶孔和点火针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性能优良,热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观峰 陈则溢 王永伟 詹骁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6
技术公布日:202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