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5699发布日期:2021-12-31 18:2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2.热水器适用于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的家用电器。传统热水器通常会在热水器的出水接管和外部冷水管之间连接一个混水阀,以利用该混水阀将热水和冷水按比例混合成温度较为适宜的恒温水,实现恒温出水。然而,这种混水阀通常需要用户手动调节热水和冷水混合的比例,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水温度偏高或偏低,进而导致热水器舒适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成式进出水装置,旨在实现自动调节恒温出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及热水器,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包括基座、恒温阀及控制模块。所述基座构造有供外部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接管,以及供外部用水管路连接的出水接管;所述基座还构造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适用于将进水接管和内胆连通以为内胆供应冷水,所述出水流道适用于将所述出水接管和所述内胆连通以将内胆的热水输出。所述恒温阀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恒温阀适用于将出水流道的热水和所述进水接管供应的冷水混合,并将恒温水从所述出水接管输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恒温阀连接,以控制所述恒温阀工作。
5.可选地,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出水管和进水模块;其中,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出水管适用于形成所述基座的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模块穿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并与所述基座连接固定,所述进水模块适用于形成所述基座的进水流道。
6.可选地,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基座内部的导流镶件,所述导流镶件构造有阀腔、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进水接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出水接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进水流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恒温阀安装于所述导流镶件的阀腔,所述恒温阀相对所述导流镶件可旋转,以调节其与第一进口和/或第二进口连通的开度。
7.可选地,所述恒温阀包括阀芯及构造于所述阀芯一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阀杆;其中,所述阀芯穿插于所述导流镶件的阀腔内,所述阀芯构造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恒温阀通过旋转可调节所述进水口与第一进口和/或第二进口连通的开度。
8.可选地,所述基座的内部形成有朝外敞口以供所述导流镶件镶嵌的嵌合腔;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配置于所述嵌合腔的敞口处并与所述基座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架贯设有供所述恒温阀的阀杆穿出的伸出孔。
9.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步进电机、第一探测器、第二探测器及主控板;其中,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并与所述阀杆的穿出端连接;第一探测器配置于所述进水
接管,以检测当前进水温度;第二探测器配置于所述出水接管,以检测当前出水温度;主控板与所述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探测器及所述第一探测器均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微动开关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和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微动开关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
11.可选地,所述基座在所述限位沉槽的边缘凸设有供所述微动开关安装的安装凸台;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微动开关固定限制于所述安装凸台上。
12.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罩盖所述微动开关的盖板,以及自所述盖板的下边缘朝下延伸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采用连接件将其与所述固定架、所述基座三者穿设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安装凸台凸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微动开关构造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柱对应插置定位。
14.可选地,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操作模块,所述操作模块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操作模块包括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用于供用户输入的出水接管的预定出水温度。
15.可选地,所述阀杆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的部分朝侧向凸设有第二限位销;所述固定架的内侧面朝内凸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适用于供所述第二限位销抵持而对到达最大开度时的恒温阀制动。
16.可选地,所述阀杆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外侧的部分朝侧向凸设有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销呈错位设置;所述固定架的内侧面朝内凸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适用于供所述第二限位销抵持而对到达最小开度时的恒温阀制动。
17.可选地,所述基座构造有安装管;所述进水模块包括嵌于所述安装管内的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芯和进水盖板,所述进水盖板盖设于所述进水芯的外端,所述进水盖板和所述进水芯、所述安装管的底壁之间配合形成呈弯道迂回状设置的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适用于将所述内胆和所述进水接管连通。
18.可选地,所述进水模块还包括罩盖于所述安装管上的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上构造形成有与所述进水流道连通的出水口,以通过所述出水口为所述内胆供水。
19.可选地,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帽,所述出水帽具有帽筒及自所述帽筒的顶壁朝侧向延伸的导流帽檐,其中,所述帽筒的下端与所述进水组件的进水流道连通,所述帽筒的侧壁和所述导流帽檐之间形成所述出水口,所述帽筒的侧壁贯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通孔。
20.可选地,所述出水组件还包括阻流网,所述阻流网设置在所述帽筒内,所述阻流网遮盖所述通孔,所述阻流网具有若干网孔。
21.可选地,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还包括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出水接管内,所述杀菌组件设于所述出水接管的位于所述内胆外侧的部分。
22.可选地,所述杀菌组件包括uv紫外灯及用于检测所述出水接管内水流信号的水流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水流传感器、所述uv紫外灯均连接。
23.本发明该提供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内胆和集成式进出水装置;所述内胆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
置包括基座、恒温阀及控制模块。所述基座构造有供外部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接管,以及供外部用水管路连接的出水接管;所述基座还构造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适用于将进水接管和内胆连通以为内胆供应冷水,所述出水流道适用于将所述出水接管和所述内胆连通以将内胆的热水输出。所述恒温阀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恒温阀适用于将出水流道的热水和所述进水接管供应的冷水混合,并将恒温水从所述出水接管输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恒温阀连接,以控制所述恒温阀工作。
24.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电加热组件,所述内胆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供所述电加热组件安装;和/或,所述热水器还包括镁棒组件,所述内胆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安装口供所述镁棒组件安装。
2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基座上配置恒温阀,该恒温阀连接控制模块,从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恒温阀自动将集成式进出水装置中出水流道的热水和进水接管供应的冷水进行混合,以混合成预设出水温度的恒温水,而后将恒温水从出水接管输出,进而实现自动调节恒温出水,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此外,由于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将进水接管、出水接管、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及恒温阀集成于于一体,从而仅需在内胆开设一个供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安装的安装口即可,进而减少安装工序,降低安装不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热水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a处的示意图;
32.图6为图2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图6中b处的示意图;
34.图8为图2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35.图9为图8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图8中导流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图8中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图8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图8中微动开关和固定件装配的示意图;
40.图14为图8中进水芯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为图14中进水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2.图16为图14中进水芯沿其轴向的剖视图;
43.图17为图8中出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8为图17中出水帽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45.图19为图8中施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0为图4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47.图21为图8中uv紫外灯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2-a至图22-c为图4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整体外观的三种设计形状;
49.图23-a至图23-c为图4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三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50.图24为图4中进水模块的进水通道的原理示意图。
51.附图标号说明:
52.[0053][0054]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6]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7]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8]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一实施例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包括基座300、恒温阀700及控制模块900。参阅图4和图5,基座300构造有供外部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接管310,以及供外部用水管路连接的出水接管320;基座300还构造有进水流道518和出水流道410,进水流道518适用于将进水接管310和内胆110连通以为内胆110供应冷水,出水流道410适用于将出水接管320和内胆110连通以将内胆110的热水输出。恒温阀700安装于基座300上,恒温阀700适用于将出水流道410的热水和进水接管310供应的冷水混合成恒温水,并将恒温水从出水接管320输出。控制模块900与恒温阀700连接,以控制恒温阀700工作。
[0059]
具体说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整体外观可以呈倒t型设置,也可以呈l型或1字型设置(如图22-a至图22-c所示)。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进水接管310的外端用于供外部供水管路连接,作为冷水流道以为内胆110供应冷水;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出水接管320的外端用于供外部用水管路连接,作为热水流道以为用户供应恒温水。所述外部用水管路可以为洗浴用水管路、或者饮用水取水管路、或厨房用水管路等用户使用得末端。外部供水管路或外部供水管路可以为朝下安装,可为朝后式隐藏安装,可为左右式安装。
[0060]
在此,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将进水接管310、出水接管320、进水流道518及出水流道410集成于于一体,从而仅需将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整体安装到内胆110的一安装口中,即可同时实现进水功能和出水功能,从而无需在内胆110上预设两个分别供外部供水管路连通和外部用水管路安装的安装口,减少了安装口的数量,进而减少将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安装到内胆110上的安装工序(如焊漏等加工工序),降低安装不良而出现漏水的风险。同样地,将恒温阀700集成到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上,从而无需用户单独装配混水阀,减少用户的安装操作,进一步地降低安装不良的风险。
[0061]
当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工作时,外部供水管路的冷水从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进水接管310进入,而后分为两路冷水,其中一路冷水从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进水流道518进入到内胆110,从而为内胆110供水,这部分水将在内胆110中被加热;其中一路冷水则进入到恒温阀700中。与此同时,内胆110中的热水被新进入的水推动,而后热水经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出水流路进入到恒温阀700中,进而与恒温阀700中的冷水混合成预设出水温度的恒温水,该恒温水经出水接管320输出到外部用水管路,从而经外部用水管路输出给用户使用。在此过程中,恒温阀700是由控制模块900控制调节,使得恒温阀700适时地调节其开度,进而调节混合热水和冷水的比例,确保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按照预设出水温度输出恒温水。所述预设出水温度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或者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预存。所述恒
温水是指温度介于热水和冷水之间的混合水。
[006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基座300上配置恒温阀700,该恒温阀700连接控制模块900,从而通过控制模块900控制恒温阀700自动将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中出水流道410的热水和进水接管310供应的冷水进行混合,以混合成预设出水温度的恒温水,而后将恒温水从出水接管320输出,进而实现自动调节恒温出水,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此外,由于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将进水接管310、出水接管320、进水流道518、出水流道410及恒温阀700集成于于一体,从而仅需在内胆110开设一个供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安装的安装口即可,进而减少安装工序,降低安装不良的风险。
[0063]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配置于基座300上的出水管400和进水模块500。其中,出水管400的出水端固定于基座300,出水管400适用于形成基座300的出水流道410;所述进水模块500穿设于出水管400的出水端,并与基座300连接固定,所述进水模块500适用于形成基座300的进水流道518。装配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时,可以先将进水模块500先固定到出水管400的远离其进水孔420的一端,而后再将进水模块500固定到基座300上,从而使得出水管400随进水模块500与基座300连接固定在一起。
[0064]
为提高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防漏电功能,通常将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基座300、进水模块500及出水管400其中一者或多者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以提高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绝缘性能,进而增强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防漏电功能。但是,如果基座30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恒温阀700在基座300内部活动反复调节开度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基座300内部发生磨损。
[0065]
请参阅图8至图10,鉴于此,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嵌设于基座300内部的导流镶件370,导流镶件370构造有阀腔371、第一进口372、第二进口373、第一出口374及第二出口375;第一进口372与进水接管310的出水端连通,第二进口373与出水管400的出水端连通,第一出口374与出水接管320的进水端连通,第二出口375与进水流道的进水端连通。将恒温阀700安装于导流镶件370的阀腔371,恒温阀700相对导流镶件370可旋转,以调节其与第一进口372和/或第二进口373连通的开度。
[0066]
具体说来,基座300的内部设有嵌合腔340,导流镶件370嵌设于嵌合腔340内。导流镶件370宜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铜或铝或合金等)。由于导流镶件370嵌设在基座300的内部,故导流镶件370不易向外传导漏电。因此,通过将恒温阀700可选地安装于导流镶件370的阀腔371,恒温阀700没有接触到基座300的内部,从而可以减少恒温阀700对基座300的磨损。
[0067]
由于恒温阀700相对导流镶件370可旋转,从而驱动恒温阀700旋转,即可调节恒温阀700与第一进口372和/或第二进口373连通的开度,也就是调节第一进口372输入到恒温阀700的冷水和第二进口373输入到恒温阀700的热水的比例,进而调节恒温阀700向出水接管320输出的恒温水的温度。
[0068]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恒温阀700包括阀芯710及构造于阀芯710一端并与控制模块900连接的阀杆720;其中,阀芯710穿插于导流镶件370的阀腔371内,阀芯710构造有进水口711和出水口712,恒温阀700通过旋转可调节所述进水口711与第一进口372和/或第二进口373连通的开度。
[0069]
具体说来,恒温阀700的出水口712沿阀芯710的环周延伸,以使得出水口712具有
沿阀芯710环周方向较大的长度,以确保在恒温阀700旋转过程中,该出水口712始终保持与导流镶件370的第一出口374连通。恒温阀700的阀杆720上配置有密封圈102,用以密封阀杆720环周和导流镶件370的阀腔371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水流从该间隙向外泄漏。恒温阀700通过旋转可使得阀芯710的进水口711在第一进口372和第二进口373之间移动,从而调节该进水口711与第一进口372和/或第二进口373连通的开度,进而使得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具有多种工作模式。
[0070]
在此,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多种工作模式介绍如下:
[0071]
1)全热水模式:当恒温阀700正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第一开度时,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封堵,恒温阀700的进水口711仅与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连通,外部供水管路供应的冷水全部依次经进水接管310、进水模块500进入到内胆110中加热;而内胆110中的热水则从出水管400、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恒温阀700的进水口711进入到恒温阀700内部,而后从恒温阀700内部经恒温阀700的出水口712输出给出水接管320,最后由出水接管320输送给外部用水管路,从而实现全热水功能。
[0072]
2)恒温水调节模式:当恒温阀700正向旋转至第二开度时,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逐渐打开,并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逐渐关小,外部供水管路供应的冷水一部分经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流至恒温阀700内部,另一部分经进水接管310、进水模块500进入到内胆110中加热;而内胆110中的热水则从出水管400、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恒温阀700的进水口711进入到恒温阀700内部,而后与恒温阀700内部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恒温水调节功能。当所述第二开度对应的恒温阀700旋转过的角度越小,进入热水量多,冷水量少,混合水温高;反之,则进入热水量少,冷水量多,温合水温低。通过微调恒温阀700旋转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0073]
3)全冷水模式:当恒温阀700正向旋转至第三开度时,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封堵,恒温阀700的进水口711仅与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连通,外部供水管路供应的冷水全部经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恒温阀700的进水口711流入到恒温阀700的内部,而后从恒温阀700内部经恒温阀700的出水口712输出给出水接管320,最后由出水接管320输送给外部用水管路,从而实现全冷水功能。
[0074]
4)全冷水水量调节模式:当恒温阀700正向旋转至第四开度时,由于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封堵,随着恒温阀700旋转的角度增大,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逐渐关小,从而减小进入恒温阀700的冷水流量,进而实现全冷水水量调节功能。
[0075]
5)全关闭模式:当恒温阀700正向旋转至第五开度时,恒温阀700将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和第二进口373全部封堵,从而实现全关闭功能。
[0076]
在上述多种工作模式中,第一开度至第五开度分别对应恒温阀700旋转过的不同角度。假定第一开度至第五开度分别为k1、k2、k3、k4、k5,五个开度的关系可以是k1<k2<k3<k4<k5。五个开度各自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恒温水调节比例进行合理设计,在此并没有限定。例如但不局限于:k1的取值范围为0
°
≤k1<25
°
,k2的取值范围为25
°
≤k2<115
°
,k3的取值范围为115
°
≤k3<165
°
,k4的取值范围为165
°
≤k2<225
°
,k5的取值范围为k2≥225
°

[0077]
请参阅图8和图9、图11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为方便固定恒温阀700,可选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固定架800,固定架800配置于嵌合腔340的敞口处并与基座300
连接固定,固定架800贯设有供恒温阀700的阀杆720穿出的伸出孔810。固定架800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到基座300上,以增强固定架800与基座300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固定架800稳定支撑恒温阀700的阀杆720
[0078]
请参阅图6和图7、图11和图12,在此,为避免恒温阀700旋转过渡,可选地,阀杆720位于固定架800的内侧的部分朝侧向凸设有第一限位销721;固定架800的内侧面朝内凸设有第一止挡部820,第一止挡部820适用于供第一限位销721抵持而对到达最小开度时的恒温阀700制动。
[0079]
具体说来,基座300在嵌合腔340的敞口周缘构造有限位沉槽350,阀杆720的第一限位销位于限位沉槽350内。固定架800在伸出孔810的一侧构造有一个冲压孔,并在该冲压孔的内侧面形成有冲压翻边,该冲压翻边形成第一止挡部820。当恒温阀700反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恒温阀700的第一限位销721受到固定架800上的第一止挡部820阻挡,恒温阀700不能继续反向旋转,从而被限定在初始位置。
[0080]
进一步地,阀杆720位于固定架800的外侧的部分朝侧向凸设有第二限位销722,第二限位销722和第一限位销721呈错位设置;固定架800的内侧面朝外凸设有第二止挡部830,第二止挡部830适用于供第二限位销722抵持而对到达最大开度时的恒温阀700制动。
[0081]
具体说来,固定架800在伸出孔810的另一侧还构造有一个冲压孔,并在该冲压孔的内侧面形成有冲压翻边,该冲压翻边形成第二止挡部830。当恒温阀700正向旋转至最大开度时(如第五开度的最大值),恒温阀700的第二限位销722受到固定架800上的第二止挡部830阻挡,恒温阀700不能继续正向旋转,从而限定恒温阀700当前开度内工作。由此可见,两个所述止挡部配合限定恒温阀700旋转的角度范围,也就限定了恒温阀700的开度。
[0082]
请参阅图5和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控制模块900包括步进电机910、第一探测器920、第二探测器930及主控板940。其中,所述步进电机910安装于固定架800,并与所述阀杆720的穿出端连接。第一探测器920配置于进水接管310,以检测当前进水温度。第二探测器930配置于出水接管320以检测其当前出水温度。主控板940与所述步进电机910、所述第一探测器920及所述第一探测器920均连接。
[0083]
可选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操作模块101(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模块101与主控板940连接,所述操作模块101包括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用于供用户输入的出水接管320的预定出水温度,所述显示单元可用于显示所述当前出水温度、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及预定出水温度等。
[0084]
在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操作模块101的输入单元输入的预设出水温度;主控板940接收到该输入单元输入的预设出水温度、第一探测器920反馈的当前进水温度、第二探测器930反馈的当前出水温度,然后进行计算并判断;其中:
[0085]
如果所述当前出水温度小于预设出水温度,即当前出水温度偏低,此时主控板940控制步进电机910开启并驱动恒温阀700增大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的开度,并减小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的开度,以增大热水量减小冷水量,从而使得当前出水温度逐渐平稳升高到预设出水温度;
[0086]
如果所述当前出水温度大于预设出水温度,即当前出水温度偏高,此时主控板940控制步进电机910驱动恒温阀700增大导流镶件370的第一进口372的开度,并减小导流镶件370的第二进口373的开度,以增大冷水量减小热水量,从而使得当前出水温度逐渐平稳下
降到预设出水温度。
[0087]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主控板940控制步进电机910,可选地,控制模块900还包括微动开关950,微动开关950固定于基座300上,微动开关950连接步进电机910和主控板940,主控板940通过微动开关950控制步进电机910的工作。
[0088]
在此为了方便安装微动开关950,基座300在限位沉槽350的边缘凸设有供微动开关950安装的安装凸台360;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固定件952,固定件952将微动开关950固定限制于安装凸台360上。
[0089]
具体地,在安装凸台360凸设有多个定位柱361;微动开关950构造有多个定位孔951;装配时,先将多个定位孔951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柱361对应插置定位;然后,再利用固定件952将微动开关950固定限制于安装凸台360上。
[0090]
至于固定件952可以与固定架800或基座300连接固定,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钉连接固定,或者采用卡扣连接固定均可。具体在此,固定件952包括罩盖微动开关950的盖板953,以及自盖板953的下边缘朝下延伸出的固定板954;固定板954采用连接件将其与固定架800、基座300三者穿设连接。这样可以将此三者采用同一螺钉连接在一起固定,不仅可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
[0091]
以下实施例主要对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进水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0092]
请参阅图4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基座300构造有安装管330,进水模块500包括嵌于安装管330内的进水组件501,进水组件501构造有呈弯道迂回状设置的进水流道518(如图23-a至图24所示),以通过进水流道518将内胆110和进水接管310连通。
[0093]
具体而言,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可以与出水管400内的出水流道420同轴设置(如图23-a);或者,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可以与出水管400的出水流道420并列设置(如图23-b);亦或者,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可以与出水管400的出水流道420同管分隔流道设置(如图23-c)均可。在此不设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选取。
[0094]
当热水器100自身的电加热组件120或外部管路漏电时,有可能会通过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传导漏电。故在此为了减少这种漏电的情况出现,进水流道518呈弯道迂回状设置(如图18所示)。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进水接管310的水经进水流道518进入到内胆110中,由于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沿呈弯道迂回状,使得该进水流道518的流道面积及流道长度达到较高的阻值,从而起到防漏电作用(防电墙原理)。由此可见,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除了具有进水功能和出水功能之外,还具有防漏电功能。
[0095]
应说明的是,进水组件501可在其自身内部形成进水流道518,也可以是进水组件501与基座300的安装管330配合形成进水流道518。在本实施例中,将进水组件501包括进水芯510和进水盖板520,进水芯510嵌于安装管330内,进水盖板520盖设于进水芯510的外端,进水盖板520和进水芯510、安装管330的底壁之间配合形成进水流道518。集成式进出水装置的进水接管310的水依次经进水组件501的通道入口518a、进水流道518、通道出口518b进入到出水组件502中,而后经出水组件502的出水口554流出。进水盖板520及进水芯510可采用塑料制成,以使得进水组件501具有绝缘性能,可以进一步增加该弯道迂回状设计的进水流道518的阻值,增强防漏电功能。
[0096]
请参阅图5、图8及图14,进水芯510没有具体结构限定,在此为了便于与出水管400装配,可选地,进水芯510包括供出水管400穿设的内筒511,以及与内筒511同轴设置的外筒
512,进水流道518形成在内筒511和外通过之间,并沿上下向呈弯道迂回状设置。
[0097]
请参阅图5及图14至图16,进一步地,外筒512和内筒511之间构造有多个隔板513,相邻两个隔板513之间形成有水流腔514,多个隔板513设置沿上下向交替错开的过水口515,以使多个水流腔514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流道518;其中,位于进水流道518首端的水流腔514的下端形成通道入口518a,位于进水流道518首端的水流腔514的上端形成通道出口518b,余下水流腔514的上端由进水盖板520封盖,且余下水流腔514的下端由安装管330的底壁封盖。
[0098]
具体说来,进水流道518的通道入口518a与进水接管310连通,进水流道518的流道出口与出水组件502连通。水流腔51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2个~9个。位于进水流道518首端的水流腔514,在其一侧的隔板513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515,而后在下一水流腔514的远离前一水流腔514的隔板513的下端开设有过水口515,继而再在下一水流腔514的远离前一水流腔514的隔板513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515,以此类推设计,直到位于进水流道518末端的水流腔514为止,如此可使得多个水流腔514依次连通形成呈弯道迂回状设计的进水流道518。过水口515可以是缺口或者通孔。
[0099]
请参阅图5和图8、图17和图18,在一实施例中,进水模块500还包括罩盖安装管330的出水组件502,出水组件502上构造形成有出水口554,以通过出水口554为内胆供水。出水口554与进水流道518、进水接管310依次连通。在装配集成式进出水装置300时,将进水模块500的进水组件501嵌入安装管330内侧,再将出水组件502罩盖于安装管330上,以封堵安装管330,使得进水组件501的水仅从出水组件502的出水口554流出,避免从安装管330的周缘渗漏出来。
[0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水组件502及进水组件的进水盖板520上贯设有与内筒511对应的通孔,出水管400自出水组件502、进水盖板520依次穿设到进水芯510的内筒511中。在出水管400与前述各部件穿设过的通孔位置可对应设置密封环560或密封圈结构,以防止漏水。
[0101]
请参阅图5、图8及图18,在一实施例中,出水组件502包括出水帽550,出水帽550具有帽筒551及自帽筒551的顶壁朝侧向延伸的导流帽檐552,其中,帽筒551的下端与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连通,帽筒551的侧壁和导流帽檐552之间形成所述出水口554,帽筒551的侧壁贯设有与所述出水口554连通的通孔556。
[0102]
具体说来,从进水组件501的进水流道518流出的水先进入到出水帽550的帽筒551中,水流通过的横截面积从小到大,有效减小水流冲击力,降低流速;而后从帽筒551中的水继续向上流动到其顶部,再从帽筒551的通孔556流出到帽筒551的侧壁和导流帽檐552之间的出水口554中,最后出水口554流出。从出水口554流出的水被导流帽檐552阻挡,不能直接向内胆110的顶部流动,而是被导流帽檐552引导向内胆110的底部流动,在逐渐向内胆110顶部流动,水流速度变得缓慢而有序,降低冷水对胆内热水的冲击而影响到内胆110的热水层,确保出水管400稳定输出热水,有效提高热水输出率。
[0103]
请参阅图5、图8及图18,导流帽檐552可以呈水平状延伸,也可以呈倾斜状延伸。在此,为引导出水口554的水向内胆110底部流动,在此将导流帽檐552自帽筒551的顶壁向下朝远离帽筒551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出水口554自上向下呈渐扩状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减缓出水速度,还可以将出水引流到内胆110底部,不影响内胆110上层水温,有效提高
热水器100的热水输出率。
[0104]
请参阅图5和图8及图18,在一实施例中,出水组件502还包括阻流网555,阻流网555设置在帽筒551内,阻流网555遮盖过水口515,阻流网555具有若干网孔。水流在出水帽550的帽筒551中经过阻流网555后再进入到帽筒551的侧壁和导流帽檐552之间的出水口554中,可以进一步减小水流的冲击,使得水流流速进一步减小,同时有序的流向外层的导流帽檐552。
[0105]
为加强进水模块500安装于基座300的稳定性,进水模块500还包括连接法兰580,连接法兰580包括套筒及构造于所述套筒外围的连接板;其中,所述套筒套置于安装管330的外侧;所述连接板与基座300连接固定,如采用螺钉连接固定。
[0106]
请参阅图5和图8及图2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还包括杀菌组件600,杀菌组件600安装于基座300的出水接管320内,杀菌组件600设于出水接管320的位于内胆110外侧的部分。当水流从出水接管320输出时,水流被出水接管320内的杀菌组件600做杀菌消毒处理,有效分解水中的细菌,从而起来杀菌消毒的作用,提高输出水的洁净度,为用户提供洁净用水,保护用户使用水的健康。
[0107]
相对于将杀菌组件600安装于内胆110的内部这种方式而言,杀菌组件600安装于内胆110时,杀菌组件600环周的水量较大,范围较广,不易充分对内胆中的水进行杀菌。而本发明的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将杀菌组件600安装于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出水接管320,出水接管320内的水量较少,可以将输出的热水充分杀菌消毒,杀菌效率更高。
[0108]
请参阅图8、图20及图21,可选地,出水接管320构造有杀菌容腔323,在杀菌容腔323的侧壁开设有开口324;杀菌组件600包括uv紫外灯610,uv紫外灯610自开口324安装至杀菌容腔323内。当uv紫外灯610安装到杀菌容腔323内之后,uv紫外灯610外端封堵开口324的外端,避免水流从开口324向外泄漏。uv紫外灯610在工作时发射出紫外光线,这些紫外光线持续照射水流从实现对水流杀菌消毒。
[0109]
具体说来,uv紫外灯610包括基板611、自基板611的侧面凸设的螺柱612,以及安装于螺柱612的远离基板611的一端的光源613,uv紫外灯610通过螺柱612与开口324螺纹连接。安装uv紫外灯610时,将uv紫外灯610自外向内旋转扭入开口324内,此时uv紫外灯610的螺柱612和开口324螺纹配合紧固,直到光源613完全伸入到杀菌容腔323中,操作简单,极便于用户维修或更换uv紫外灯610。
[0110]
杀菌组件600还包括用于检测出水接管320内水流信号的水流传感器620,控制模块900与水流传感器620、uv紫外灯610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uv紫外灯610工作。具体地,水流传感器620连接主控板940,主控板940还适用于在水流传感器620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uv紫外灯610开启。
[011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还提供一种热水器100,该热水器100包括内胆110和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该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热水器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内胆110设置有第一安装口;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安装于第一安装口,其中,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的出水管400及进水模块500的出水口伸入到内胆110中。
[0112]
具体而言,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可以通过基座300与内胆110的第一安装口连接,
也可以通过进水模块500与内胆110的第一安装口连接。至于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与第一安装口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法兰连接,也可以为管螺纹连接方式,也可为卡扣连接等一切可进行紧固连接的方式。
[0113]
在一实施例中,热水器100还包括电加热组件120,内胆11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口,第二安装口供电加热组件120安装;和/或,热水器100还包括镁棒组件130,内胆110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口,第三安装口供所述镁棒组件130安装。也就是说,内胆110组件只有三个安装口,一个为集成式进出水装置200安装的第一安装口,另一个供电加热组件120安装第二安装口,再一个为供镁棒组件130安装的第三安装口,相比起常规的内胆110,进出水侧少了一个安装口。
[01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