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5573发布日期:2022-01-15 00:3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转动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可转动装置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转动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有些装置需要具有转动的功能,需要设置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能够容置气体、液体或固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能够带动容置物进行运动,或对容置物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转动组件转动不够平稳,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转动组件转动不平稳的问题。
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横向或纵向延伸,且围成容置空间,一端或两端设有筒状体;驱动机构,与所述筒状体连接,可驱动所述筒状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压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筒状体相接触的滚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筒状体的连接处与所述滚动组件的位置相对
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滚动组件和驱动机构与筒状体的连接处位置相对,当驱动机构驱动筒状体转动时,滚动组件与筒状体相接触,能够避免筒状体发生晃动,从而使转动组件平稳转动。并且,滚动组件能够跟随筒状体的转动而自转,在实现压紧筒状体的同时降低对筒状体产生的阻力。
9.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的侧剖视图;
12.图2是图1的c部放大图;
1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15.图5是图4中第二壳体转动至另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5的d部放大图。
17.附图标记:
18.10、换热器;11、基座;12、端板;20、第一壳体;21、出风口;22、凸起部;30、第二壳体;301、弧形部;302、蜗舌部;303、蜗舌支撑件;31、气流出口;40、送风机构;50、驱动机构;501、电机;502、齿轮;60、隔板;70、筒状体;701、齿部;80、压紧结构;801、滚动组件;802、罩壳;803、连接件;804、支撑柱;80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2.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结合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壳体20,还包括:第二壳体30、驱动机构50和压紧结构80。其中,第二壳体30设置于第一壳体20内,沿横向或纵向延伸,且围成容置空间,一端或两端设有筒状体70;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连接,可驱动筒状体70和第二壳体30转动;压紧结构80设置于第一壳体20,包括与筒状体70相接触的滚动组件801;其中,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的连接处与滚动组件801的位置相对。
26.第二壳体30在第一壳体20内部,围成容置空间。在第二壳体30的端部设置筒状体70,使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连接,通过驱动机构50驱动筒状体7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壳体30转动。筒状体70呈圆筒状,为形状规则的部件,驱动结构便于与筒状体70相互作用,驱动
筒状体70转动。这样,第二壳体30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规则形状。可选地,第二壳体30的一端设有筒状体70。通过驱动机构50驱动一端的筒状体70转动,能够带动第二壳体30转动。可选地,第二壳体30的两端设有筒状体70,驱动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0和第二驱动机构50,其中,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一端的筒状体70,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另一端的筒状体70。这样,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的两端的筒状体70转动,能够使第二壳体30转动更加平稳。
27.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连接,通过驱动筒状体70转动,带动第二壳体30转动。在第二壳体30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与第二壳体30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第二壳体30受力不均,从而产生振动。此时,通过设置压紧结构80,使压紧结构80的滚动组件801与筒状体70相接触,对筒状体70进行压紧,使筒状体70受力平衡,转动平稳。为了使压紧结构80和驱动机构50产生的作用力能够更加均衡,使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的连接处和滚动组件801位置相对。这样,筒状体70的受力更加均衡,转动平稳。
28.滚动组件801与筒状体70表面接触,且在筒状体70转动时能够跟随滚动,这样滚动组件801一方面能够压紧筒状体70,避免筒状体70产生振动,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压紧结构80与筒状体70之间的摩擦力,使驱动机构50依然能够驱动筒状体70顺畅转动。可选地,滚动组件801包括一个或多个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筒状体70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滚轮实现对筒状体70的压紧,并使筒状体70保持顺畅转动。
29.容置空间内可以容置气体、液体或固体。在一些需要装置转动的场景下,例如混合搅拌,可以将待混合物放置于容置空间,使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转动,使待混合物在容置空间内形成混合。
30.第一壳体20位于第二壳体30的外部,能够保护内部的第二壳体30,防止第二壳体30受到碰撞。第一壳体20保持固定不动,可以将第一壳体20设置于需要转动功能的装置中,使第一壳体20与装置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在内部发挥转动作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结构80还包括罩壳802和连接件803。其中,罩壳802罩设于滚动组件801的外侧;连接件803,一端与罩壳8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0连接。罩壳802罩设于滚动组件801的外侧,能够避免滚动组件801与空调器内的其他部件发生剐蹭,保护滚动组件801。还能避免其他杂物掉落至滚动组件801以及筒状体70上,影响滚动组件801和筒状体70的相互配合。
32.可选地,罩壳802设有供滚动组件801露出的开口,以使滚动组件801能够与筒状体70的表面相接触。这样,能够保证滚动组件801对筒状体70实现压紧作用。连接件803将罩壳802与第一壳体20连接,实现罩壳802的固定。可选地,连接件803为杆状。杆状的连接件803具有两端,能够将第一壳体20和罩壳802连接。可选地,连接件80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0的外侧壁连接。在实现罩壳802与第一壳体20连接的基础上,避免连接件803与第一壳体20的连接处对筒状体70的转动轨迹产生干涉。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结构80还包括支撑柱804,支撑柱804设置于罩壳802内,可支撑滚动组件801。支撑柱804能够支撑滚动组件801稳定滚动。可选地,支撑柱804与罩壳802固定连接,支撑柱804与滚动组件801转动连接。这样,支撑柱804能够对滚动组件801形成较稳定的支撑,在滚动组件801进行旋转时保持平稳。可选地,支撑柱804与筒状体70的中轴平行。这样,便于对滚动组件801进行支撑。
34.可选地,支撑柱804设置于滚轮的中轴位置,且与滚轮转动连接。滚动转动时绕支撑柱804旋转,支撑柱804对滚轮的支撑较为均衡。可选地,支撑柱804的两端均与罩壳802连接。这样,支撑柱804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因筒状体70转动带动滚轮偏移进而造成支撑柱804歪斜变形。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沿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或两端设有端盖,罩壳802与端盖连接。将罩壳802与端盖连接,能够使罩壳802更加牢固稳定,避免产生振动。可选地,罩壳802与端盖通过螺钉805连接。采用螺钉805连接罩壳802和端盖,方便拆装。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结构80位于筒状体70的上方。压紧结构80从筒状体70的上方向筒状体70施加向下或斜向下的作用力。可选地,驱动机构50设置在筒状体70的与筒状体70的连接处位于筒状体70的下方。驱动机构50在驱动筒状体70时,也对筒状体70产生向上或斜向上的推力。压紧结构80与驱动机构50的作用力进行平衡,使筒状体70能够平稳转动。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筒状体70伸出第一壳体20,驱动机构50设置于第一壳体20外侧。筒状体70伸出第一壳体20,便可以将驱动机构50、压紧结构80设置于第一壳体20外侧,减少对第一壳体20内部空间的占用。也便于对压紧结构80和驱动机构50进行拆装,便于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筒状体70的外表面设有齿部701,驱动机构50与齿部701连接。筒状体70在外表面设置齿部701,便于驱动机构50与筒状体70相互作用,驱动机构50与齿部701连接,可以使齿部701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筒状体70转动。可选地,筒状体70的外周的局部区域设有齿部701。这样,驱动机构50可以使筒状体7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来回转动。可选地,沿筒状体70局部外周设置齿部701,筒状体70其它区域为光滑表面。这样,筒状体70的其它区域还可以设置其它部件。可选地,齿部701设置于筒状体70的下部或斜下部。这样,筒状体70自身的重力配合齿部701的形状,使驱动机构50与齿部701之间的作用力更大,有利于筒状体70平稳转动。并且,将驱动机构50设置与筒状体70的斜下方,能够腾出筒状体70上方的空间,在将转动组件设置于需要转动功能的装置中时,转动组件上方可以布置该装置的其它部件。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包括电机501和齿轮502,其中,齿轮502套置于电机501的驱动轴外侧,且与齿部701相啮合。电机501的驱动轴转动,带动齿轮502旋转,齿轮502与齿部701相啮合,能够驱动齿部701移动,从而使筒状体70发生转动。
40.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空调器通过设置该转动组件,并在该转动组件设置一些供气流出入的开口,可以将该转动组件作为能够转动的风道使用,能够实现多样化的送风效果。
41.结合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21,第二壳体30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31,空调器还包括送风机构40,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处,可使气体从第一壳体20的进风口进入,经过第二壳体30内部,并从第一壳体20的出风口21流出。送风机构40使气流依次通过第一壳体20的进风口、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第二壳体30内部、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和第一壳体20的出风口21。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转动,能够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的不同位置,从而空调
器能够将气流吹至不同的方向。通过第二壳体30的转动,实现气流方向的改变,且气流在第二壳体30内的流动方向自然地改变,而不是突然改变,能够保持顺畅送风。相比采用导流板强行改变出风方向,出风风阻及出风噪音降低。可选地,送风机构40全部位于气流入口内。这样,能够驱动空气从第一壳体20的进风口经过第二壳体30向第一壳体20的出风口21流动。可选地,送风机构40部分位于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内。这样,能够引导更多第二壳体30外部的气体进入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
42.可选地,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绕送风机构40转动,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可在第一壳体20的出风口2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移动,对应第一壳体20的出风口21的上部或下部。在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上部的情况下,气流通过气流出口31后向上吹,反之,气流通过气流出口31后向下吹。这样,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的上部,冷风吹向房间上部并不断下沉,实现沐浴式送风。沐浴式送风能够快速将房间温度降低,相比直接将冷风吹向地面,防止造成脚冷头热的现象,并避免直接吹人造成身体不适感。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的下部,热风吹向地面实现地毯式送风,且由于热空气相对冷空气密度小,热风不断上浮,快速将房间温度升高。相比直接将热风吹向房间上部,热气聚集在上部难以下沉,能够避免出现头暖脚冷的不舒适感。
43.可选地,转动组件设置于空调器中,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50连接。当需要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的上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501的驱动轴正向转动,使第二壳体30向上转动;当需要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出口31对应第一壳体20出风口21的下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501的驱动轴反向转动,使第二壳体30向下转动。
44.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包括弧形部301和蜗舌部302。其中,弧形部301朝向第一壳体20的后侧设置;蜗舌部302,与弧形部连接,且较弧形部301更靠近第一壳体20的前侧。
45.前侧是指空调器面向用户的一侧,后侧是空调器背向用户的一侧。弧形部301和蜗舌部302围成的第二壳体30,使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能够设计得更大,充分收集从送风机构40甩出的气流。弧形部301和蜗舌部302围成的第二壳体30近似于蜗壳形,也有利于空调器送风。以及,在空调挂机中,出风口21位于第一壳体20的下部以及靠近下部的前部,第二壳体30的弧形部301朝向第一壳体20的后侧设置,在第二壳体30转动时,弧形部301的移动轨迹所占空间较小,便于第二壳体30在第一壳体20内转动。蜗舌部302较弧形部301更靠近第一壳体20的前侧,通过蜗舌部302的折弯形状,与弧形部301配合,形成有利于气流输送的通道。
46.可选地,第一壳体20的后侧为弧形。这样,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弧形部301能够配适,在第二壳体30转动至靠近第一壳体20的后侧时,弧形部301能与第一壳体20的后侧相贴合,也能使第二壳体30更加稳定。
47.结合图4、5或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舌部302的外表面设有蜗舌支撑件303,以阻止蜗舌部302发生形变。为了便于输送气流,蜗舌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即蜗舌的一侧壁相对另一侧壁向外侧发生弯折。该角度在小于90
°
(即产生弯折的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的情况下,蜗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蜗舌容易变形导致夹角更小。在第二壳体30进行送
风时,气流产生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蜗舌进一步弯折变形,设置蜗舌支撑件303,能够在蜗舌外表面对蜗舌进行支撑,避免因蜗舌发生变形导致的送风效果降低。
48.结合图4、5或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隔板60,隔板6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内表面,且一侧搭靠于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隔板60设置在第一壳体20的内表面,一侧与第一壳体20的内表面转动连接,另一侧搭靠在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处,因此,搭靠侧能够跟随第二壳体30的转动而移动。隔板60如此设置,能够将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之间的空隙进行封挡,避免部分气流未进入第二壳体30,直接从第一壳体20侧壁与气流入口之间空隙流出,影响送风方向。当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对应出风口21的上部时,隔板60位于蜗舌支撑件303与第一壳体20围成的空间里。
49.结合图4、5或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机构40为贯流风扇,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壳体30绕贯流风扇的转轴转动。贯流风扇转动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出,适合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气流入口处引导气流。使第二壳体30绕贯流风扇的转轴转动,便于收集贯流风扇排出的气流,也能够实现对气流方向上的调节,使空调器结构上更加紧凑合理。
50.结合图1、4或5所示,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基座11、换热器10和端板12,基座11设置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外侧,送风机构40设置于基座11并穿入第二壳体30,换热器10设置于送风机构40上方,端板12设置于换热器10的两端。这样,基座11和端板12可以与空调器的壳体固定,从而能够固定贯流风扇和换热器10。
51.结合图4、5或6所示,可选地,第一壳体20的上侧设置有与蜗舌支撑件303形状相配适的凸起部22。这样,在第二壳体30转动至气流出口31对应出风口21上部时,蜗舌支撑件303与凸起部22相配适,蜗舌支撑件303与凸起部22更加贴合,避免第二壳体30发生晃动,使第二壳体30在该位置保持稳定。并且,蜗舌支撑件303与凸起部22相接触能够阻止空调器内的部分气流未进入第二壳体30内部,便从蜗舌部302与第一壳体20之间的空隙漏出。
52.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