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面板结构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4022发布日期:2020-11-04 04: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出风面板结构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面板结构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设备的使用中,环境往往会存在较大湿度的情况,导致在空调器出口附近面板处形成凝露。过多的凝露会形成积水并降低空调的使用体验,且可能会影响到下方的电气电子部件,进而影响空调器的安全性。

凝露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环境中空气温度较高,水蒸气的饱和度会更高,因此往往带有更高的湿度;第二,由于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很低,会与空调面板发生能量交换,使空调面板温度降低,特别是使用钣金材料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时。当环境中高温空气在流动在面板附近时,与面板表面换热降温,进而水蒸气饱和度降低,水蒸气发生冷凝并因为自身的黏性粘附与面板上,并逐渐积累形成凝露。

在空调的用户需求中,使用环境可能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智能化空调的逐渐深入,空调的电控设备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对于凝露的预防与处理也变得更加重要。

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具有出风口2,为了实现导风功能,一般都具有水平导风叶片以及垂直导风叶片,而在周边一般采用长方形钣金框对叶片结构进行固定,进而再将长方形钣金框固定于机体的骨架结构上。图2为上述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的流场仿真结果图,在室温30℃的条件下,出风口流出冷气导致两侧产生负压,使空气中的湿空气跟随其流动,而面板又经过出风口冷气的冷却作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变在出风口2周围的虚线位置处凝结。

为了防止冷凝,通常的做法大都是为出口处的外壳材料内部增加海绵等隔热材料,进而隔断传热,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减少冷凝量。而这样的方式在结构上,使空调结构装配受到海绵限制,且出口部分结构一般较为窄小,隔热材料粘贴非常不便,使装配时间成本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方案,通过对局部的导风叶片进行改进,使得出风口的气流可以部分左右分布,以防止风框两侧凝露。但是该技术方案,对于出风口左右两侧风框的温度调节作用有限,两侧的热空气依旧会在两侧的面板处发生循环,进而使水蒸气在两侧面板上凝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面板结构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面板结构存在的容易产生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出风面板结构,包括面板体和开设在面板体上的出风口,出风面板结构还包括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安装在出风口处,导流板组件用于将出风口处的气流吹向面板体的远离出风口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面板体上位于出风口的侧面开设有防凝露风口,导流板组件安装在防凝露风口上,导流板组件用于将防凝露风口的气流吹向面板体的远离出风口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组件安装在防凝露风口上,包括开启防凝露风口的开启状态以及关闭防凝露风口的关闭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组件还包括调节防凝露风口打开大小的调风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组件包括安装在防凝露风口上的导流内板和导流外板,导流内板在防凝露风口上靠近出风口,导流外板在防凝露风口上远离出风口,导流内板和导流外板配合将防凝露风口的气流吹向远离面板体的出风口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内板和/或导流外板可活动地设置以改变防凝露风口大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内板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一凹形导流部,第一凹形导流部用于将防凝露风口的气流导向吹至面板体的远离出风口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外板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一凸形导流部,第一凸形导流部与第一凹形导流部配合导流防凝露风口的气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凹形导流部和第一凸形导流部之间形成第一渐缩风道,第一渐缩风道朝向防凝露风口的出风端的方向渐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流内板和导流外板之间并位于第一渐缩风道的上游形成有与第一渐缩风道相连通的第二渐缩风道,第二渐缩风道朝向第一渐缩风道的方向渐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内板的进风端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凹形导流部凸出的第二凸形导流部,第二凸形导流部构成第二渐缩风道的部分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外板的进风端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凸形导流部凹陷的第二凹形导流部,第二凹形导流部与第二凸形导流部相配合,第二渐缩风道形成在第二凹形导流部与第二凸形导流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渐缩风道和第一渐缩风道形成s形风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凝露风口和导流板组件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出风面板结构,出风面板结构为上述的出风面板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导流板组件将出风口的气流吹向面板体的远离出风口的部分,让面板体上的出风口周围经过的空气由湿热的室内空气改变为湿度温度都较低的机组内冷风,从而有效解决空调器的出风口两侧易凝露的问题。此外,通过该技术也可以避免或减少面板体处的海绵使用量,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的流场仿真结果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出风面板结构的防凝露风口位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出风面板结构的防凝露风口位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出风面板结构的导流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出风面板结构的导流板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出风面板结构的出风口处的流场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3和图4是出了本发明的出风面板结构的实施方式,该出风面板结构包括面板体10和开设在面板体10上的出风口11,在面板体10上位于出风口11的侧面开设有防凝露风口12。出风面板结构还包括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安装在防凝露风口12上,导流板组件用于将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吹向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面板体10上位于出风口11的侧面开设有防凝露风口12,并通过导流板组件将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吹向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让面板体10上的出风口11周围经过的空气由湿热的室内空气改变为湿度温度都较低的机组内冷风,从而有效解决空调器的出风口两侧易凝露的问题。此外,通过该技术也可以避免或减少面板体处的海绵使用量,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一种图中未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开设防凝露风口12,仅将导流板组件安装在出风口11处,让导流板组件将出风口11处的气流吹向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也是可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组件安装在出风口11处指的是,可以是出风口11处侧边处或者出风口11处侧边的开口。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防凝露风口12和导流板组件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左右两侧,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出风口11的左右两侧的凝露问题。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防凝露风口12和导流板组件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上下两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导流板组件安装在防凝露风口12上,导流板组件包括开启防凝露风口12的开启状态以及关闭防凝露风口12的关闭状态。这样可以在空气湿度过大时,操作导流板组件位于开启状态;在未运行、空气较干燥或制热模式运行等没有冷凝问题时,操作导流板组件位于开关闭状态,封闭防凝露风口12节约风量,并保证出口处结构平面的平齐。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板组件还包括调节防凝露风口12打开大小的调风状态。这样可以根据空气湿度合理的调节防凝露风口12打开大小改变风量。

如图3和图5所示,导流板组件包括安装在防凝露风口12上的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导流内板20在防凝露风口12上靠近出风口11,导流外板30在防凝露风口12上远离出风口11,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配合将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吹向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的配合使得气流更好地让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吹向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可选的,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由钣金或塑料制成的内外双导流板所围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导流内板20相对于导流外板30可活动地设置,以改变防凝露风口12大小。优选的,导流内板20可以设置导轨、电磁阀或其他机械组件以使其结构成为可运动组件,通过单组件或双组件移动以改变相对位置。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让导流外板30相对于导流内板20导流外板30可活动地设置,或者让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均为可活动地设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导流内板20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一凹形导流部21。在使用时,第一凹形导流部21可以将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导向吹至面板体10的远离出风口11的部分。如图6所示,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凹形导流部21由弧面r41和r42组成。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外板30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一凸形导流部31,第一凸形导流部31与第一凹形导流部21配合导流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从而实现对防凝露风口12的气流更好的导向效果。如图6所示,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形导流部31由弧面r51、r52和r53组成。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凹形导流部21和第一凸形导流部31之间形成第一渐缩风道,第一渐缩风道朝向防凝露风口12的出风端渐缩,从而提高风压,提高对面板体10上的出风口11周围经过的空气的吹扫效果。

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之间并位于第一渐缩风道的上游形成有与第一渐缩风道相连通的第二渐缩风道,第二渐缩风道朝向第一渐缩风道的方向渐缩,该第二渐缩风道的也在于提高风压。更为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导流内板20的进风端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凹形导流部21凸出的第二凸形导流部22,第二凸形导流部22构成第二渐缩风道的部分结构。第二凸形导流部22的设置,有助于从导流外板30的出风端导出的气流形成更加贴合面板体10的流动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面板体10上的出风口11周围经过的空气的吹扫效果。可选的,该第二凸形导流部22由弧面r42、r43和r44共同组成。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导流外板30的进风端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凸形导流部31凹陷的第二凹形导流部32,第二凹形导流部32与第二凸形导流部22相配合,从而提高流道的引流效果。可选的,第二凹形导流部32由弧面r54构成。上述的第二渐缩风道形成在第二凸形导流部22和第二凹形导流部3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凹凸结构是相对于防凝露风口12的内侧壁所在平面而言的。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渐缩风道和第一渐缩风道形成s形风道。

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的r41、r42、r43、r44分别以p41、p42、p43、p44作为圆心。上述的r51、r52、r53、r54分别以p51、p52、p53、p54作为圆心。如图6所示,假设出口单侧结构总宽度为d,以圆心p41作为坐标原点(0,0)作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的边界型线。需要说明的是,该边界型线为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的内部边界,以此型线为基础对出口两侧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进行结构加工。

优选的,取导流内板20的型线圆弧段r41半径为d/5,角度为90°。

优选的,圆弧段r42圆心p42坐标为(d/5,0),r42半径为2d/5,角度为45°。

优选的,圆心p41与圆心p42连接线的延长线与左边界的交点作为圆心p43,从圆弧r42的末端继续作90°圆弧。

优选的,圆心p44坐标为(d/5,-4d/5),为以半径2d/5从圆心p43段末开始的45°圆弧。

优选的,取导流外板30的圆弧r51圆心p51坐标为(0,d/15),r51半径为d/15,弧度为90°。

优选的,圆弧r52半径为2d/15,圆心坐标为(2.414d/15,2.414d/15),弧度为45°。

优选的,圆弧r53圆心p53坐标为(3d/15,3d/15),半径为4d/15,弧度为45°。

优选的,圆弧r54圆心p54坐标为(2.414d/15,-11.17d/15),弧度为90°。

优选的,导流内板20可装配于出风口边界的框架外缘处也可与框架一体化设计,导流外板30可与机体左右两侧的面板处固定或一体化设计,其三维结构如图5所示。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导流内板20和导流外板30分为多段,之间留有部分封闭间隔的装配方式。可以将钣金型线更换圆弧弧度以及圆心位置,或改为一般直板或其他形状的流道进行导流,改变两侧流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出风面板结构,采用上述的出风面板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空调机组上容易产生凝露水的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通过改变空调出口处出风流动流动结构,进而有效利用出风口两侧的封闭空间作为流道,通过第二渐缩风道和第一渐缩风的结构,对出风口两侧的气流流动进行改变。通过仿真验证,如图7所示,结果发现本发明应用条件下,相较于传统出风口结构的流场更有利于防止空调出口两侧面板的凝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