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05286发布日期:2021-06-25 13:2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燃气炉具的制作方法

1.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如下所述的燃气炉具,该燃气炉具具备:面向在顶板开口设置的燃烧器用开口的炉具燃烧器、以对燃烧器用开口进行包围的方式设置在顶板上的火撑子、用于进行炉具燃烧器的点火操作以及熄火操作的手动的操作部件、用于对炉具燃烧器的火势进行调节的火势调节阀、以及用于对火撑子上的烹饪容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烹饪容器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在以往,作为这种燃气炉具,根据专利文献1,由操作部件进行点火操作时,当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中止由点火电极进行的火花放电,不使炉具燃烧器点火,而且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以使得原料燃气(生
ガス
)不会被释放出来。在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燃气炉具中,火势调节阀由闩锁式电磁阀构成,该闩锁式电磁阀以与用于对炉具燃烧器的最小火势进行规定的节流器并列的方式,设置在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的燃气供给路上。由此,即便对火势调节阀进行闭阀,也无法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
3.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燃气炉具中,在火势调节阀之外还另外设置有:用于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的切断阀。而且,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使切断阀进行闭阀,从而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燃气炉具中,由于除了火势调节阀之外还需要切断阀,因此,会产生成本提高的不良情况。
4.另外,通过电动马达而被驱动的电动式火势调节阀也是公知的。而且,众所周知,作为电动式火势调节阀,能够自如地切换到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的全闭状态。所以,也可以考虑:使用能够自如地切换到全闭状态的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全闭状态,从而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据此,不需要上述的切断阀,就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5.不过,在使用电动式火势调节阀的情况下,当进行点火操作时,需要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使炉具燃烧器火势处在适合于点火的火势例如处在最大火势的状态。因此,众所周知,在以往,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熄火操作时,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最大火势状态,然后进行待机,直至下次的点火操作为止,当进行点火操作时,能够马上使炉具燃烧器点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6.然而,若直至下次的点火操作为止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处于最大火势状态,则当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直至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全闭状态为止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期间会释放出原料燃气。这种情况下,除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之外,如果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切断阀,虽然能够防止原料燃气的释放,但是这会导致成本变高。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9189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93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燃气炉具,即,在该燃气炉具中,不用设置切断阀也能够防止在进行点火操作时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的原料燃气的释放,而且在点火操作时检测出有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响应性良好地进行点火。
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燃气炉具具备:面向在顶板开口设置的燃烧器用开口的炉具燃烧器;以对燃烧器用开口进行包围的方式设置在顶板上的火撑子;用于进行炉具燃烧器的点火操作以及熄火操作的手动的操作部件;用于对炉具燃烧器的火势进行调节的火势调节阀;以及用于对火撑子上的烹饪容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烹饪容器检测机构,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其特征在于,电动式火势调节阀构成为:能够自如地切换到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的全闭状态,通过施力机构而被向打开方向施力,并通过直动部件而克服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来切换到全闭状态,该直动部件通过电动马达并借助联动机构而被驱动;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有烹饪容器的情况下,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使炉具燃烧器火势处在适合于点火的火势的状态,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全闭状态,从而停止向炉具燃烧器供给燃气,当由操作部件进行熄火操作时,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切换到规定的待机状态,直至下次的点火操作为止进行待机,该待机状态被设定在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附近的状态。
12.根据本发明,由于直至进行点火操作为止,电动式火势调节阀是以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附近的状态进行待机的,因此,当进行点火操作时在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能够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马上处于全闭状态。所以,不用设置切断阀,就能够防止在进行点火操作时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的原料燃气的释放,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由于电动式火势调节阀是通过施力机构而被向打开方向施力的,因此,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向打开方向进行动作时几乎没有负载,从而能够使电动马达进行高速旋转。所以,当进行点火操作时,在检测出有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通过电动马达的高速旋转而从待机状态(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附近的状态)快速地切换到成为适合于点火的火势的状态,从而能够响应性良好地对炉具燃烧器进行点火。
13.另外,在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的待机状态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全闭状态下,通过借助直动部件而作用于联动机构的闭阀反作用力,使得在联动机构产生咬入(食付

)。为了防止该咬入,待机状态优选为处在全闭状态的附近且使炉具燃烧器的火势处于最小的最小火势状态。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的燃气配管的电路图。
16.图3是在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上设置的炉具燃烧器用阀单元的剖切侧视图。
17.图4是表示在炉具燃烧器用阀单元设置的电磁安全阀和主阀的操作部件的动作的要部的剖切侧视图。
18.图5是表示在炉具燃烧器用阀单元设置的操作部件的位置检测用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的说明图。
19.图6是在炉具燃烧器用阀单元设置的电动式火势调节阀的放大剖切侧视图。
20.图7是模拟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上设置的烹饪容器检测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21.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中的电动式火势调节阀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22.符号的说明
[0023]2…
顶板;3

炉具燃烧器;4

火撑子;73

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4

施力机构;735

电动马达;736

联动机构;737

直动部件;75

操作部件;9

烹饪容器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具备:左右一对炉具燃烧器3、3,其面向左右一对燃烧器用开口(未图示),且该左右一对燃烧器用开口是设置在对炉具主体1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的顶板2上的开口;左右一对火撑子4、4,其以对左右各个燃烧器用开口进行包围的方式载放在顶板2上;以及烤架5,其组装于炉具主体1。在炉具主体1的前面面板11设置有:左右炉具燃烧器用的点火熄火键12、12、位于这些点火熄火键12、12的上方位置的炉具燃烧器用的火势调节杆13、13、烤架用的点火熄火键14、以及位于点火熄火键14的上方位置的烤架5的上火燃烧器用和下火燃烧器用的上下一对火势调节杆151、152。
[0025]
参照图2,燃气供给路6被分支成:将燃气供给于左右的炉具燃烧器3、3的炉具燃烧器用的一对燃气供给路6a、6a、以及将燃气供给于烤架5的上火燃烧器51和下火燃烧器52的烤架用的燃气供给路6b。在各炉具燃烧器用的燃气供给路6a上设置有炉具燃烧器用的阀单元7,且该阀单元7具备:电磁安全阀71、主阀72、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以及与火势调节杆13联动的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在烤架用的燃气供给路6b上设置有烤架用的阀单元8,且该阀单元8具备:电磁安全阀81、主阀82、与上火燃烧器用的火势调节杆151联动的手动式的上火燃烧器用火势调节阀831、以及与下火燃烧器用的火势调节杆152联动的手动式的下火燃烧器用火势调节阀832。
[0026]
下面,参照图3,详细说明炉具燃烧器用的阀单元7。另外,烤架用的阀单元8的电磁安全阀81、主阀82、以及手动式火势调节阀831、832的结构是与炉具燃烧器用的阀单元7的后面叙述的电磁安全阀71、主阀72以及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的结构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0027]
炉具燃烧器用的阀单元7具备阀壳体70,该阀壳体70具有:连接于炉具燃烧器用燃气供给路6a的上游侧部分的流入口70a、以及连接于炉具燃烧器用燃气供给路6a的下游侧部分的流出口70b。而且,在该阀壳体70内,从上游侧开始依次组装有:电磁安全阀71、主阀72、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以及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
[0028]
电磁安全阀71具备:阀座711、能够从上游侧亦即后方(图3中左侧)落座于阀座711的阀体712、借助向后方延伸的阀轴712a而连结于阀体712的电枢713、在阀体712位移到从
阀座711分离开的规定的开阀位置时而与电枢713抵接的电磁铁714、以及对阀体712朝向落座于阀座711的闭阀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进行施力的阀弹簧715。主阀72具备:阀座721、能够从后方落座于阀座721且被固定于后面叙述的操作杆76的阀体722、以及对阀体722朝向落座于阀座721的闭阀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进行施力的阀弹簧723。
[0029]
另外,阀单元7具备:沿着前后方向而滑动自如地被支撑于引导块751的手动的操作部件75,且该引导块751被安装于阀壳体70的前端。操作部件75通过弹簧752而被向前方施力,并抵接于点火熄火键12的背面。而且,借助点火熄火键12而从前端的熄火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被按压操作到后端的点火位置。此外,操作部件75通过推动机构753,利用在点火位置的按压解除而被移动到熄火位置与点火位置之间的规定的燃烧位置,并被卡止,利用在燃烧位置的按压操作后的按压解除而返回到熄火位置,其中推动机构753是由心形的凸轮槽753a和与之卡合的卡合件753b构成的。
[0030]
另外,与操作部件75的后方相对置的操作杆76是在前后方向上进退自如地被插入于阀壳体70内。当将操作部件75从熄火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被操作部件75按压,使得操作杆76向后方移动,固定于操作杆76的主阀72的阀体722就会克服阀弹簧723的作用力而从阀座721离开,从而主阀72被开阀。当操作杆76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操作杆76会抵接于电磁安全阀71的阀体712,阀体712就会克服阀弹簧715的作用力而被向后方按动。而且,当将操作部件75按压操作到点火位置时,如图4的(a)所示,阀体712被按动到:电枢713抵接于电磁铁714的开阀位置,从而电磁安全阀71被强制开阀。另外,当利用在点火位置的按压解除,通过阀弹簧723以及弹簧752的作用力而使操作部件75返回到燃烧位置时,如图4的(b)所示,虽然主阀72被维持在开阀状态,但是,操作杆76的后端会朝向比电磁安全阀71的阀座711更靠向前方的位置位移,从而电磁安全阀71的强制开阀被解除。此外,当利用在燃烧位置的按压操作后的按压解除,通过阀弹簧723以及弹簧752的作用力而使操作部件75返回到熄火位置时,主阀72被闭阀。
[0031]
参照图5,在引导块751设置有:用于对操作部件75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微动开关77。该微动开关77具有:第1及第2这2个接点771、772。在操作部件75处于熄火位置时,如图5的(a)所示,第1及第2两接点771、772呈断开。在操作部件75处于燃烧位置时,如图5的(b)所示,被设置于操作部件75的第1凸轮部7541按压,使得第1接点771呈接通,在操作部件75处于点火位置时,如图5的(c)所示,被设置于操作部件75的第2凸轮部7542按压,使得除了第1接点771之外第2接点772也呈接通。
[0032]
第1及第2各接点771、772的接通断开信号被输入于控制机构亦即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器在利用操作部件75的从熄火位置开始的按压操作使得操作部件75到达燃烧位置而第1接点771呈接通时,开始向电磁安全阀71的电磁铁714通电,在操作部件75到达点火位置而第2接点772呈接通时,通过附带设置于炉具燃烧器3的点火电极31而进行火花放电,来对炉具燃烧器3进行点火。点火后,通过将操作部件75返回到燃烧位置而第2接点772呈断开时,结束:利用点火电极31进行的火花放电,但是,在第1接点771呈接通之后,直至经过规定的等待时间为止,都继续向电磁安全阀71的电磁铁714通电,将电磁安全阀71保持为开阀。在该等待时间的期间,附带设置于炉具燃烧器3的火炎检测元件亦即热电偶32的电动势如果上升到规定级别以上,控制器就会在以后继续向电磁铁714通电,直至因为炉具燃烧器3的失火而导致热电偶32的电动势降低到规定级别以下为止。通过将操作部件75返回到熄火
位置,第1接点771呈断开时,停止向电磁铁714通电,除了使主阀72闭阀之外,还使电磁安全阀71闭阀。
[0033]
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具备:能够从上游侧亦即前方(图3中的右方)插入于与流出口70b相连的阀壳体70的上部的阀孔741中的针型阀体742。向上方延伸的销743被固定于针型阀体742的突出到阀壳体70之外的前端部。另外,火势调节杆13通过在阀壳体70的上端面突出设置的凸台部701而被轴支承为在横向上摆动自如。此外,在火势调节杆13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向横向倾斜的长孔状的凸轮孔131。而且,在阀壳体70的上端固定有引导板702,在该引导板702上形成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引导孔702a,使销743通过该引导孔702a而卡合于凸轮孔131。据此,通过火势调节杆13向横向的摆动,销743经由凸轮孔131而在前后方向进行进退,亦即是,针型阀体742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进退,从而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被调节。另外,在进行将操作部件75按压操作到点火位置的点火操作时,借助未图示的联动机构而使火势调节杆13朝向火势增大的方向摆动,从而将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切换到:使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处于最大的最大火势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
[0034]
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构成为:能够自如地切换到停止向炉具燃烧器3供给燃气的全闭状态,通过施力机构734而被向打开方向施力,通过直动部件737而克服施力机构734的作用力来切换到全闭状态,其中该直动部件737是通过由步进马达等构成的电动马达735并借助联动机构736而被驱动的。参照图6,若更加具体地说明,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具备:阀座731、能够自如地移动于向阀座731接近的关闭方向(图6中的右侧)和从阀座731离开的打开方向(图6中的左侧)的主阀体732、以及与主阀体732在打开方向上相对置且与直动部件737抵接的副阀体733。主阀体732具有:能够插入到在阀座731开口设置的阀孔731a中的针体部732a、能够落座于阀座731的弹性材料制的封堵部732b、即便在封堵部732b落座到阀座731的状态下也会使燃气从主阀体732的上游侧流向下游侧的节流孔732c、以及能够供副阀体733落座且使得节流孔732c呈开口的副阀座732d。为了提高落座到副阀座732d的状态下的密封性,在副阀体733安装有:与副阀座732d相对置的弹性材料制的垫片733a。
[0035]
施力机构734是由将主阀体732向打开方向施力的第1施力机构734a、以及利用比第1施力机构734a更强的力将副阀体733相对于主阀体732朝向打开方向施力的第2施力机构734b来构成的。另外,具备:将副阀体733相对于主阀体732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制止在固定位置的止挡机构738。该止挡机构738是由在包围副阀体733的主阀体732的筒部732e形成的窗孔738a、以及突出设置于副阀体733的外周面且具有游隙地插入到窗孔738a中的爪部738b来构成的。而且,当爪部738b卡合于窗孔738a的打开方向的端缘时,副阀体733相对于主阀体732而不会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
[0036]
联动机构736是由进给丝杠机构来构成的,且该进给丝杠机构又是由连结于电动马达735的输出轴735a的外螺纹736a、以及供外螺纹736a螺合且被固定止转的滑动件736b构成。滑动件736b抵接于对联动机构736的配置部进行气封的隔膜737a。而且,直动部件737连结于该隔膜737a。
[0037]
如图6所示,主阀体732的封堵部732b落座于阀座731,而且副阀体733落座于主阀体732的副阀座732d,并对节流孔732c进行封堵的状态是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全闭状态,从而停止向炉具燃烧器3供给燃气。当从该全闭状态下通过电动马达735并借助联动机构736而使直动部件737朝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副阀体733就会通过第2施力机构734b的作用力
而追随于直动部件737,并向打开方向移动。直至副阀体733相对于主阀体732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通过止挡机构738而被制止为止,主阀体732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通过第2施力机构734b的作用力而被阻止。所以,被维持在主阀体732的封堵部732b落座于阀座731的状态,而且,副阀体733从副阀座732d分离开,节流孔732c被开放,从而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变成:使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处于利用节流孔732c而被规定的最小火势的最小火势状态。在副阀体733相对于主阀体732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通过止挡机构738而被制止之后,如果使副阀体733朝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主阀体732就会通过第1施力机构734a的作用力而追随于副阀体733,并向打开方向移动,主阀体732的封堵部732b从阀座731分离开,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呈现逐渐增加。
[0038]
在炉具燃烧器3附带设置有:与火撑子4上的烹饪容器的底面抵接的锅底温度传感器33。而且,当选择了温调模式下的烹饪时,控制器进行如下所述的温调控制,即:以使得锅底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的方式借助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而将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在最小火势与最大火势之间进行调节的温调控制。
[0039]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燃气炉具具备:用于对火撑子4上的烹饪容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具体而言,利用锅底温度传感器33来构成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在此,锅底温度传感器33被支撑为能够自如升降。因此,如图7所示,设置有:与压板92配合动作的微动开关91,且该压板92被安装在与锅底温度传感器33一起地升降的部件,通过上述的微动开关91和压板92来构成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当在火撑子4上没有烹饪容器时,如图7的(a)所示,锅底温度传感器33进行上升,微动开关91呈断开,当在火撑子4上有烹饪容器p时,如图7的(b)所示,锅底温度传感器33进行下降,微动开关91被按压于压板92,呈接通。
[0040]
在此,为了确保安全性,需要阻止:在火撑子4上没有烹饪容器的状态下对炉具燃烧器3进行点火的情形。因此,当由操作部件75进行点火操作时,在利用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中止由点火电极31进行的火花放电,此外,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全闭状态,以使得原料燃气不会从炉具燃烧器3释放出来。下面,参照图8,说明控制器对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进行控制的内容。
[0041]
根据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控制,首先,在step1中,判断是否由操作部件75进行了点火操作,具体而言,判断:操作部件75是否被按入到点火位置而使得微动开关77的第1及第2两接点771、772已经接通。而且,当由操作部件75进行点火操作时,进入step2,利用微动开关91的接通断开来对火撑子4上的烹饪容器的有无进行检测。在微动开关91呈接通而检测出有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进入step3,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使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处在适合于点火的火势的状态(点火火势状态),例如,切换到处在最大火势的状态。
[0042]
接着,进入step4,判断操作部件75是否返回到了燃烧位置,具体而言,判断:是否是微动开关77的第1接点771呈接通而第2接点772呈断开。当操作部件75返回到燃烧位置时,进入step5,进行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通常控制。该通常控制是:当选择了温调模式时,则为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基于锅底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温度而进行的控制,当没有选择温调模式时,则为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处于最大火势状态而能够由手动式火势调节阀74进行火势调节的控制。
[0043]
接着,进入step6,判断是否由操作部件75进行了熄火操作,具体而言,判断:操作部件75是否返回到了熄火位置而使得微动开关77的第1及第2两接点771、772断开。直至进
行熄火操作为止,返回到step5,继续进行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通常控制。而且,当由操作部件75进行熄火操作时,在step7,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规定的待机状态,之后返回到step1,直至下次的点火操作为止,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在待机状态进行待机。
[0044]
在此,待机状态是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附近的状态,优选设定为处于全闭状态的附近且使炉具燃烧器3的火势处于最小的最小火势状态。其理由如下所述。即,在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待机状态设定在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全闭状态下,通过借助直动部件737而作用于联动机构736的闭阀反作用力,使得在联动机构736产生咬入(外螺纹736a针对滑动件736b的咬入),从而在点火操作时无法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快速地切换到点火火势状态。对此,如果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待机状态设定在最小火势状态,就不会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在这方面是有利的。
[0045]
在step2中,在微动开关91保持着断开的状态下而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进入step8,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全闭状态,此外,在step9,进行:对无烹饪容器的情形进行通知的出错显示。这样,如果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全闭状态,即便在点火操作时电磁安全阀71和主阀72被开阀,也不会向炉具燃烧器3供给燃气。接着,在step10判断由操作部件75进行的点火操作是否已结束,具体而言,判断:是否是操作部件75利用点火位置的按压解除而被返回到燃烧位置,使得微动开关77的第2接点772呈断开;直至点火操作结束为止,返回到step9,继续进行出错显示。而且,在点火操作结束时,进入step7,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切换到待机状态。
[0046]
根据上述的控制,由于直至进行点火操作为止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在待机状态(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附近的状态)进行待机,因此,当进行点火操作时在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能够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马上处于全闭状态。所以,不用设置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切断阀,就能够防止在进行点火操作时检测出无烹饪容器的情况下的原料燃气的释放,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0047]
另外,由于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是通过施力机构734而被向打开方向施力的,因此,使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向打开方向进行动作时几乎没有负载,从而能够使电动马达735进行高速旋转。所以,当进行点火操作时,在检测出有烹饪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将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通过电动马达735的高速旋转而从待机状态快速地切换到点火火势状态(例如,最大火势状态),从而能够响应性良好地对炉具燃烧器3进行点火。
[0048]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得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具备主阀体732和副阀体733,但是,也可以是使用具备单一阀体的型式的电动式火势调节阀。另外,设置在电动式火势调节阀73的联动机构736也可以是由齿条齿轮机构或凸轮机构等除进给丝杠机构以外的构件来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虽然构成为:利用锅底温度传感器33的升降来对火撑子4上的烹饪容器的有无进行检测,但是,也可以利用光学传感器等其他机构来构成烹饪容器检测机构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