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1997发布日期:2021-01-23 11:5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空调送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空调器通过室内/外换热器进行热量的转移实现房间的制冷和制热。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按运行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比如快速升温期、缓慢升温期、稳定运行期、长时间运行后期等,不同阶段空调器的运行特点不尽相同,各个阶段空调器的最佳运行状态也有所不同。
[0003]
目前,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空调仅对空调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仅对运行频率调整难以在空调器运行的每个阶段使空调在最佳状态运行,各个阶段的能耗难以降至最低,并且用户舒适度体验也难以提升至最佳。
[0004]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无法进行时阶协同控制的技术问题。
[000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
[0007]
可选地,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包括:获取第一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的第一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值为第一空调器所在的第一空间的温度,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一温度值,预设参照数据包括设定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一空间;确定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一目标区间;确定与第一目标区间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
[0008]
可选地,确定与第一目标区间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第二空调器所在的第二空间的温度,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用于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进行热量转移,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二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二空间;确定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二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二目标区间;根据第二目标区间与空调器的送风风量的映射关系调整目标送风风量。
[0009]
可选地,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包括:确定第三温度值所在的第三目标区间,第三温度值为空调器出风口温度和内管温度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检测数据包括第三温度值;确定与第三目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10]
可选地,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还包括:确定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频率所在的频率区间,第二检测数据包括当前运行频率;确定与频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11]
可选地,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按照第一上倾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以使空调器在运行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将送风方向避开目标对象。
[0012]
可选地,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每间隔预设时长确定第一检测数据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和第二检测数据调整目标送风风量;根据第二检测数据和调整后的目标送风风量调整目标送风角度。
[001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送风风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送风角度确定模块,用于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空调器控制模块,用于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
[001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接口及通信总线,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1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代码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001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7]
本申请技术方案为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本申请解决了无法进行时阶协同控制的技术问题,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空调送风温度、空调内管温度及空调运行频率等参数改变送风风量和送风角度,从而使空调器在各个阶段都运行于最佳状态,最大程度降低能耗,提升用户舒适度体验。
附图说明
[0018]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控制方法硬件环境示意图;
[0021]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2]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风量确定流程图;
[0023]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风量调整流程图;
[0024]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角度确定流程图;
[0025]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角度确定流程图;
[0026]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7]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送风控制装置框图;
[0028]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0031]
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空调仅对空调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仅对运行频率调整难以在空调器运行的每个阶段使空调在最佳状态运行,各个阶段的能耗难以降至最低,并且用户舒适度体验也难以提升至最佳。
[0032]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0033]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送风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1和服务器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3通过网络与终端101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105,用于为服务器103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1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器、pc、手机、平板电脑等。
[003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3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3和终端101共同执行,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s202,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
[0036]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进行热量转移,实现房间的制冷或者制热。目标空间可以是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间,还可以是室外机所在的室外空间。检测的可以是温度,相应的,第一检测数据包括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进行检测的,作为优选,只需检测室内机的数据,例如出风口的送风温度、空调器的内管温度,还可以检测空调器的运行频率。
[0037]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负荷可以通过当前室内温度与用户设定的温度之间差值间接表示,例如,当前室内温度为30度,一种情况是用户设定的温度为24度,另一种情况则是用户设定的温度为26度,那么空调器在将室内温度从当前30度降至24度的运行负荷要大于从当前30度降至26度的运行负荷。
[0038]
步骤s204,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
[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设室内温度与用户设定的温度的各级关系来表示空调器的运行负荷,并为各级关系(不同程度的运行负荷)设立相匹配的送风风量,还可以将室内外温差也作为空调器运行负荷的特征,从而可以设置室内外温差的多级关系来表示空调器的运行负荷,并为各级关系(不同程度的运行负荷)设立相匹配的送风风量。其中,送风风量可以用风挡来表示,例如,一档位为送风风量最小的档位,二档位为送风风量适中的档位,三档位为送风风量最大的档位,或者,送风风量还可以无级调节。
[0040]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风档的方法分为开机时刻和运行过程。
[0041]
开机时刻,根据室内外温差,可确定空调围护结构热耗散的大小,另外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的温差,可以确定要达到用户设定温度的所需的冷量或热量大小,两者共同确定初始运行风档的大小。
[0042]
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可知道室内当前温升/温降情况,判断房间所需冷量或热量,同时运行过程中出风温度发生变化,根据当前出风温度和房间所需冷量/热量,即可确定当前运行风档。
[0043]
步骤s206,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
[0044]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室内温度变化均匀,提高用户舒适度体验,可以根据第二检测数据和空调器的送风风量来确定空调器的送风角度,例如,空调制热运行时,由于送风温度不同导致热风密度不同,热气上浮的趋势存在差异。此时若无法抑制热气上浮现象,那么将会有大量热量集聚在屋顶而未能被有效利用,最终致使房间升温不均匀,因此可以根据空调器实时送风温度和送风风量调节送风角度,抑制不同密度的热气上浮现象,从而充分利用热量,使室内升温均匀,提高用户舒适度体验。
[0045]
步骤s208,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
[0046]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进行时阶协同控制,以低温制热为例:运行前期,判断房间温度低、所需制热量大,空调以大风档、高出风温度运行,根据送风射流轨迹公式,为保证热风覆盖范围更广,减小热气上浮,故加大送风下倾角度。所述送风射流轨迹公式可以表示为:
[0047][0048]
式中,t
0
为送风温度,t
r
为室内温度,x、y为轨迹坐标,α为送风倾角,a
r
为阿基米德数,a
0
为空调出风口的送风有效面积,其中,阿基米德数a
r
为:
[0049][0050]
式中,u
0
为送风风量(即风挡或风速)。根据上述公式可知,送风温度、送风速度(或送风风量风档)、室内环境温度共同决定高温射流的轨迹(包含落地距离、送风距离)。制冷或制热不同送风温度、风档、室内环境温度运行时,对应存在最佳的送风角度。
[0051]
由于运行前期,空调恒定大风档,但空调出风温度随着频率升高逐渐升高直到稳定,根据送风射流轨迹公式,其最佳送风角度也在变化。故运行前期,空调恒定衡定大风档运行,出风温度逐渐升高,出风下倾角度也随着出风温度范围由小到大变化,直到出风温度
不再变化。
[0052]
房间温度较高且趋于稳定时,房间所需供热量变少,变频空调器降频运行,此时出风温度开始降低,根据房间当前所需热量,空调降低风档。降低风档后,出风温度提高,根据送风射流轨迹公式,送风下倾角度也要随着改变。空调降频运行阶段,按上述方法同时控制出风风档、出风温度,可保证空调不停机状态下维持房间的热舒适性,使空调节能运行。
[0053]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空调送风温度、空调内管温度及空调运行频率等参数改变送风风量和送风角度,从而使空调器在各个阶段都运行于最佳状态,最大程度降低能耗,提升用户舒适度体验。
[0054]
可选地,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5]
步骤s302,获取第一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的第一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值为第一空调器所在的第一空间的温度,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一温度值,预设参照数据包括设定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一空间;
[0056]
步骤s304,确定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一目标区间;
[0057]
步骤s306,确定与第一目标区间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
[0058]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温度值为当前室内温度值,第一空间为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间,当前室内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可以表示空调器接下来将室内温度调节到用户设定温度的运行负荷,差值大则空调器的运行负荷大,反之运行负荷较小,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运行负荷确定送风风量。送风风量可以通过风挡来表示,举例说明与不同程度运行负荷匹配的送风风量,例如上述第一温度差值在2度以内,说明空调器的运行负荷较小,与之匹配的可以是送风风量较少的一档位,第一温度差值在2度至4度之间的,说明空调器的运行负荷适中,与之匹配的可以是送风风量适中的二档位,第一温度差值在4度以上的,说明空调器的运行负荷较大,与之匹配的可以是送风风量较大的三档位。
[0059]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送风风量采用1%~100%的无级调节,则可以用风速来表示送风风量,相应的,与空调器的运行负荷匹配的送风风量可以是不同的风速调节范围。
[0060]
可选地,如图4所示,确定与第一目标区间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0061]
步骤s402,获取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第二空调器所在的第二空间的温度,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用于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进行热量转移,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二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二空间;
[0062]
步骤s404,确定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第二温度差值;
[0063]
步骤s406,确定第二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二目标区间;
[0064]
步骤s408,根据第二目标区间与空调器的送风风量的映射关系调整目标送风风量。
[0065]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室内温度值与用户预设温度值的差值确定的目标送风风量可以是初步确定的送风风量,还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来进一步确定目标送风风量。上述第二温度值为室外机所在的室外温度,第二空间为室外空间。确定室内外温差所在的范围,并根据所在范围确定与该范围匹配的送风风量。
[0066]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调节温度是在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转移热量,因此
室外温度也对空调器的运行负荷有一定影响,例如,空调器制热模式下,若室外温度较高,则制热模式的运行负荷要低于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夏天制热的运行负荷要低于冬天制热的运行负荷。
[0067]
可选地,如图5所示,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68]
步骤s502,确定第三温度值所在的第三目标区间,第三温度值为空调器出风口温度和内管温度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检测数据包括第三温度值;
[0069]
步骤s504,确定与第三目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
[0070]
步骤s506,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71]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制热/制冷运行时,不同工况下压缩机运行频率不同,对应的送风温度也不同。例如空调制热运行时,由于送风温度不同导致热风密度不同,热气上浮的趋势存在差异。此时若无法抑制热气上浮现象,那么将会有大量热量集聚在屋顶而未能被有效利用,最终致使房间升温不均匀。因此可以在空调器实际制热运行时按照一定的送风倾角抑制热气上浮,充分利用屋内的所有热量,使房间温升均匀,从而减少能耗。
[007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空调器的送风温度、内管温度可以确定当前空调器运行的阶段,快速升温期、缓慢升温期、稳定运行时期、长时间运行后期等各个阶段的送风温度、内管温度都不相同。
[0073]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可以根据空调器的送风温度、内管温度等确定一个送风角度范围,例如,根据空调器的送风温度、内管温度确定当前空调器运行于快速升温期,对快速升温期设定的设定的送风角度范围为45度至60度,再根据已经确定的目标送风风量最终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74]
可选地,上述目标送风角度可以是角度范围,即实现扫风。
[0075]
可选地,如图6所示,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76]
步骤s602,确定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频率所在的频率区间,第二检测数据包括当前运行频率;
[0077]
步骤s604,确定与频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
[0078]
步骤s606,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79]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空调器的送风温度、内管温度可以表示空调器运行的阶段,空调器的运行频率更是可以直观反映空调器当前所处的运行阶段。根据当前运行频率确定频率区间,频率区间即对应不同的空调器运行阶段,从而可以得到于相应运行阶段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最后由已经确定的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80]
可选地,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按照第一上倾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以使空调器在运行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将送风方向避开目标对象。
[0081]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若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可以在调整送风角度之前按照上述第一上倾角控制空调器送风,第一上倾角避开了目标对象,从而使空调器出风时不会直吹用户。
[0082]
可选地,如图7所示,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
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0083]
步骤s702,每间隔预设时长确定第一检测数据的变化率;
[0084]
步骤s704,根据变化率和第二检测数据调整目标送风风量;
[0085]
步骤s706,根据第二检测数据和调整后的目标送风风量调整目标送风角度。
[0086]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可知道室内当前温升/温降情况,判断房间所需冷量或热量,同时运行过程中出风温度发生变化,根据当前出风温度和房间所需冷量/热量,即可确定当前运行风档。
[0087]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变化及出风口送风温度、内管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率及当前出风口送风温度、内管温度实时调整目标送风风量,可以是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率及当前出风口送风温度、内管温度确定最符合当前状态的空调运行阶段,确定与该阶段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再根据当前出风口送风温度、内管温度和调整后的目标送风风量实时调整目标送风角度,可以是根据当前出风口送风温度、内管温度确定当前空调器运行阶段,确定与该阶段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利用调整后的目标送风风量在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从而实现时阶协同控制,将能耗降至最小,将用户舒适度体验提升至最高。
[0088]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空调器不同的运行阶段调整风档和合适的送风倾角,使得制冷和制热运行的送风气流组织保持最佳的状态,使得房间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使更多热量/冷量送到人体活动区,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房间舒适性,同时有效减少恒定大风量运行带来的对流热损耗增大、房间吹风感强、出风温度低等问题。并且,通过实时调节风档调整制冷/制热量,间接调控不同运行阶段压缩机运行频率,使空调运行更节能。
[0089]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数据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送风风量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送风角度确定模块805,用于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空调器控制模块807,用于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
[0090]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检测数据获取模块801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该实施例中的送风风量确定模块803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该实施例中的送风角度确定模块805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该实施例中的空调器控制模块807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8。
[0091]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0092]
可选地,该送风风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的第一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值为第一空调器所在的第一空间的温度,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一温度值,预设参照数据包括设定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一空间;确定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一目标区间;确定与第一目标区间匹配的目标送风风量。
[0093]
可选地,该送风风量确定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第二空调器所在的第二空间的温度,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用于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进行
热量转移,第一检测数据包括第二温度值,目标空间包括第二空间;确定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二温度差值所在的第二目标区间;根据第二目标区间与空调器的送风风量的映射关系调整目标送风风量。
[0094]
可选地,该送风角度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三温度值所在的第三目标区间,第三温度值为空调器出风口温度和内管温度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检测数据包括第三温度值;确定与第三目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95]
可选地,该送风角度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频率所在的频率区间,第二检测数据包括当前运行频率;确定与频率区间匹配的送风角度范围;利用目标送风风量从送风角度范围中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0096]
可选地,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之前,该空调器控制模块还用于:按照第一上倾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以使空调器在运行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将送风方向避开目标对象。
[0097]
可选地,该送风控制装置,还包括实时调整模块,用于:每间隔预设时长确定第一检测数据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和第二检测数据调整目标送风风量;根据第二检测数据和调整后的目标送风风量调整目标送风角度。
[0098]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9所示,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903、通信接口905及通信总线907,存储器901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9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901、处理器903通过通信接口905和通信总线907进行通信,处理器903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99]
上述空调器中的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0100]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0101]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10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0103]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0104]
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所在的目标空间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是对空调器检测得到的;
[0105]
根据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参照数据的关联关系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风量;
[0106]
利用第二检测数据和目标送风风量确定空调器的目标送风角度;
[0107]
按照目标送风风量和目标送风角度控制空调器送风。
[0108]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09]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阅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110]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0111]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011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0113]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14]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15]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16]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117]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
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8]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