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0017发布日期:2022-06-05 10: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内设有换热腔(114),所述壳体(110)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131)与第二安装孔(1121),所述壳体(110)上设有第一接头(150)与第二接头(160);扰流件(120),所述扰流件(120)位于所述换热腔(114)内,所述扰流件(120)上设有扰流通道(121),所述扰流通道(121)在所述换热腔(114)的径向上呈螺旋渐开状设置,所述第一接头(150)、所述扰流通道(121)和所述第二接头(160)水路连通,所述第一接头(150)和所述第二接头(160)基于所述扰流通道(121)的行程远离设置;换热管(130),所述换热管(130)布设于所述扰流通道(121)内,所述换热管(130)内设有烟气通道(131),所述烟气通道(131)的相对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31)、所述第二安装孔(1121),多个所述换热管(130)在所述扰流通道(121)沿所述换热腔(114)的径向呈螺旋渐开状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换热器(100)还包括与所述换热管(130)连接的隔板(140),所述隔板(14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14),并将所述换热腔(114)沿所述壳体(110)的长度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分体腔(1141),每个所述分体腔(1141)内设有所述扰流件(120),所述隔板(140)上设有与所述扰流通道(121)连通的过流孔(1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隔板(140)在所述换热腔(114)内沿所述壳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40)之间,一个所述隔板(140)上的过流孔(141)与另一个所述隔板(140)上的过流孔(141)错位分布,且靠近所述第一接头(150)设置的过流孔(141)与所述第一接头(150)错位分布,靠近所述第二接头(160)设置的过流孔(141)与所述第二接头(160)错位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通道(121)包括位于所述换热腔(114)中部的第一端部(122)和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22)的第二端部(123),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40)之间,一个所述隔板(140)上的过流孔(141)与所述第一端部(122)连通,另一个所述隔板(140)上的过流孔(141)与所述第二端部(12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0)上设有第一扣位(143),所述扰流件(1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位(143)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12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扰流通道(121)的行程方向上,所述扰流件(120)相对两侧中的任一侧抵接于所述隔板(140)或所述换热腔(114)的腔壁。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外壳(111)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壳(111)的相对两端上的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3),所述第一盖板(112)和所述第二盖板(113)之间形成所述换热腔(114),所述第一接头(150)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21)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112)上,所述第一安装孔(1131)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13)上,所述第二接头(160)设置于所述外壳(111)或者所述第二盖板(113)上。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0)的外
壁上设有第一凸部(133),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部(133)沿着所述换热管(13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和/或,所述换热管(13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部(134),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部(134)沿着所述换热管(13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5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一端上,并位于所述换热腔(114)的中部设置,所述第二接头(160)位于所述换热腔(114)的侧壁,并靠近所述壳体(110)上远离所述第一接头(150)的一端设置;和/或,所述换热管(130)内设有扰流结构(132),所述扰流结构(132)用于对所述换热管(130)内的气体进行扰流。10.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当待加热水从第一接头或者第二接头中通入时,会流向扰流通道中,并顺着盘绕式的扰流通道由内而外或者由外而内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待加热水形成向外离心力,对布置其中的换热管进行冲刷,使得待加热水与换热管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此外,由于扰流通道为盘绕式设计,因此,待加热水在扰流通道内按盘绕环状方式流动,使待加热水的流动更加规律,减少换热腔内一些区域的水处于静止状态,保证待加热水流动顺畅,从而使得待加热水换热均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对流换热系数,使得待加热水与换热管之间充分换热,更好地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果。更好地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果。更好地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 何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2/6/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