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38853发布日期:2021-04-20 20: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2.谷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为了保证日常生活所需,人们会在家中存储有足够的谷物,而谷物刚被收割时,水分含量较高,如果不及时去湿,容易造成谷物发霉甚至变质、发芽,不能使谷物在长期内有效地保存,不仅影响了对谷物的正常食用,造成了食物的浪费,还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使用去湿烘干装置来对谷物进行烘干处理。
3.但是现有的烘干装置在对谷物进行烘干时,只能单次对一种谷物进行烘干,当同时有几种谷物需要烘干去湿时,必须一个一个单次进行烘干,效率较低,且有时不同湿度的谷物也需要分开单独进行烘干加热,且烘干以后的谷物在进行装袋时,往往需要人工装袋,不仅效率低,且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会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烘干装置在对谷物进行烘干时,不能同时对不同种类的谷物或者不同湿度的谷物进行烘干去湿,且不可以快速对烘干以后的谷物进行装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对称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横向设置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远离烘干筒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支撑板侧壁的上端滑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杆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传动杆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所述烘干筒的上侧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接触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侧壁与所述进料口的内壁接触连接,所述烘干筒上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烘干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隔离板,所述内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棒,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的上端通过夹持机构固定设置有包装袋。
6.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均与所述烘干筒的上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板的内部纵向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杆,所述密封板上侧壁的两端开设有对称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杆的下端均与所述卡槽之间卡接,两个所述限位杆杆壁的上端均固定套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均与所述l型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与所述滑块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均与所述连接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u型板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旋转块,两个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的另一侧均与所述包装袋的侧壁接触连接。
8.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外壁与所述烘干筒的内壁完全接触且滑动连接,所述均匀排布的隔离板将外筒与内筒之间隔离成三个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

所述的谷物去湿烘干系统的烘干方法,该谷物去湿烘干系统的烘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0.拉动滑块,滑块带动下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杆与卡槽之间分开,将上端的密封板拆卸,将一种谷物倒入外桶的内部,转动外桶,对其余几个空腔的内部分别加入不同的谷物,关闭密封板,弹簧推动下端固定连接的滑块移动,滑块带动下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杆与卡槽之间卡接,将密封板与烘干筒之间固定,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左端固定连接的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整个烘干装置转动,启动加热棒,加热棒对内部的谷物进行烘干加热,将包装袋放置在底板的上端,转动旋转块,旋转块带动侧壁固定连接的丝杆转动,丝杆带动杆壁固定连接的夹持块移动,夹持块将包装袋固定,当谷物烘干完成时,将烘干筒上侧壁开设的进料口转动到下端,打开密封板,将内部的谷物进行装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烘干筒、外筒、内筒、加热棒、隔离板、密封板、l型板、限位杆、滑块、卡杆和弹簧的共同配合,使烘干装置可以同时对不同种谷物或者湿度不一样的谷物进行分开单独加热,大大提高了烘干装置烘干的效率。
13.2)通过连接板、包装袋、u型板、丝杆、旋转块和夹持块的共同配合,便于稳固将包装袋固定在烘干筒的下端,方便对烘干后的谷物进行装袋,有效替代了人工装袋,避免了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影响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板、2支撑板、3烘干筒、4转杆、5第一皮带轮、6传动杆、7第二皮带轮、8密封板、9外筒、10内筒、11隔离板、12加热棒、13连接板、14包装袋、15l型板、16限位杆、17滑块、18卡杆、19弹簧、20u型板、21丝杆、22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

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谷物去湿烘干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对称的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之间横向设置有烘干筒3,烘干筒3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转杆4,两个转杆4远离烘干筒3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板2的侧壁转动连接,转杆4的杆壁固定设置有第一皮带轮5,支撑板2侧壁的上端滑动设置有传动杆6,传动杆6杆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7,传动杆6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电机24,第一皮带轮5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7之间转动连接,烘干筒3的上侧壁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内部接触设置有密封板8,密封板8的侧壁与进料口的内壁接触连接,烘干筒3上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机构,烘干筒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外筒9,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0,内筒10的外壁与外筒9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隔离板11,内筒10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棒12,两个支撑板2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3,两个连接板13的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夹持机构,底板1的上端通过夹持机构固定设置有包装袋14。
23.安装机构包括两个l型板15,两个l型板15均与烘干筒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两个l型板15的内部纵向设置有限位杆16,两个限位杆16的外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7,两个滑块17的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杆18,密封板8上侧壁的两端开设有对称的卡槽,两个卡杆18的下端均与卡槽之间卡接,两个限位杆16杆壁的上端均固定套接有弹簧19,两个弹簧19的上端均与l型板15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9的下端均与滑块1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24.夹持机构包括两个u型板20,两个u型板20均与连接板13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两个u型板20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21,两个丝杆2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旋转块22,两个丝杆21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夹持块23,两个夹持块23的另一侧均与包装袋14的侧壁接触连接。
25.外筒9的外壁与烘干筒3的内壁完全接触且滑动连接,均匀排布的隔离板11将外筒9与内筒10之间隔离成三个空腔。
26.根据权利要求1

4的谷物去湿烘干系统的烘干方法,该谷物去湿烘干系统的烘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7.拉动滑块17,滑块17带动下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杆18与卡槽之间分开,将上端的密封板8拆卸,将一种谷物倒入外桶9的内部,转动外桶9,对其余几个空腔的内部分别加入不同的谷物,关闭密封板8,弹簧19推动下端固定连接的滑块17移动,滑块17带动下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杆18与卡槽之间卡接,将密封板8与烘干筒3之间固定,启动电机24,电机24带动左端固定连接的传动杆6转动,传动杆6带动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皮带轮7转动,第二皮带轮7带动第一皮带轮5转动,第一皮带轮5带动转杆4转动,转杆4带动整个烘干装置转动,启动加热棒12,加热棒12对内部的谷物进行烘干加热,将包装袋14放置在底板1的上端,转动旋转块22,旋转块22带动侧壁固定连接的丝杆21转动,丝杆21带动杆壁固定连接的夹持块23移动,夹持块23将包装袋14固定,当谷物烘干完成时,将烘干筒3上侧壁开设的进料口转动到下端,打开密封板8,将内部的谷物进行装袋。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