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1544发布日期:2020-09-08 15:1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加湿器行业存在各种形式的除菌方式,比如uv除菌、电解除菌和加热除菌,从杀菌果及用户体验而言加热除菌是目前公认的最优方案。

目前加湿器行业利用加热方式进行除菌的机器也比较多。现有提供热雾的加湿器,其实现原理是:在加湿器的底部设置用于对水加热以杀菌消毒的发热体,利用发热体先将水加热后,再将热水提供给雾化器,让雾化器将热水雾化产生热雾。现有技术由于是先加热得到热水后再提供热水给雾化器,热水会导致雾化器的温度升高而影响雾化器的工作稳定性,为此,必须让热水的温度不超过雾化器的允许工作温度,从而对水的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不仅导致对水的加热除菌效果有限,也让加湿器无法产生足够温度的热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能够通过高温加热产生高温热雾来提高除菌杀毒效果,同时提供较高温度的热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和出雾通道,水箱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上,水箱的底部与储水槽之间设有下水器,底座设有储水槽、与储水槽相连通的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底部的雾化器;底座还设有不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和位于第二凹槽底部的发热体,第二凹槽与储水槽相连通;在底座上设有隔离罩,该隔离罩包括罩壳,该罩壳将第一凹槽的上端、第二凹槽的上端与出雾通道的下端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在第一进水口与储水槽之间设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凹槽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口,在第二进水口与储水槽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通道及第二进水通道分别连通储水槽的两相对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隔离罩与水箱的底部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罩壳的底侧面设有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罩壳上还设有导雾口;第一导筒罩设在第一凹槽上或者第一导筒的下末端插入至第一凹槽,由第一凹槽和第一导筒共同形成雾化腔,第二导筒罩设在第二凹槽上或者第二导筒的下末端插入至第二凹槽内,由第二凹槽14和第二导筒共同形成加热腔,隔离罩位于水箱的下方且导雾口与出雾通道的下末端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罩壳的底侧面还设有第三导筒,第三导筒位于第一导筒与第二导筒之间,第一导筒的上末端、第二导筒的上末端均与第三导筒相连通,且导雾口设在第三导筒的上末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底座上设有位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三凹槽;第三导筒的下末端罩设在第三凹槽上,或者,第三导筒的下末端插入第三凹槽内,由第三导筒和第三凹槽共同形成混合腔。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凹槽的底部位置高于第二凹槽的底部位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与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导水槽以通过导水槽将第三凹槽内的凝结水导向至第二凹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凹槽的底部设置成朝向第二凹槽的逐步向下倾斜的倾斜结构;或/和,第二导筒插入第二凹槽内,在第二导筒与第二凹槽之间还设有下水通道,该下水通道是设在第二导筒上的通槽或竖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底座上还设有风机及与风机相连通的风道;在罩壳上设有与第三导筒相连通的导风部,由导风部将风道与第三导筒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由设在底座上的储水槽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给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供水,让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互不干扰,从而降低甚至完全避免设在第二凹槽底部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影响设在第一凹槽底部的雾化器的工作,至少能带来如下多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水加热温度受限于雾化器的限制,不仅让加湿器中可以使用较高加热温度,通过高温加热来提高对水的除菌杀毒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加湿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二是,仅发热体对第二凹槽内的水加热产生热雾,并不是对整个储水槽内的水加热,不仅不会因为加热影响雾化器的稳定性,还具有加热快、加热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雾。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热雾温度来提高除菌杀毒效果,且让加湿器的工作稳定可靠,还通过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雾确保最终从出雾通道顶端排出的热雾温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热雾除菌加湿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离罩在底部朝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热雾除菌加湿器的部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热雾除菌加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黑体箭头表示水雾的流动方向,虚线所示箭头表示回流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雾除菌加湿器(又简称“加湿器”),包括底座1、水箱2、隔离罩3和出雾通道4;底座1设有储水槽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4、位于第一凹槽12底部的雾化器18(雾化器18一般采用超声波雾化片)以及位于第二凹槽14底部的发热体19(发热体19通常采用电热管或电热丝),其中,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4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4均与储水槽11相连通;隔离罩3包括设在底座1上的罩壳,该罩壳将第一凹槽12的上端、第二凹槽14的上端与出雾通道4的下端相连通;水箱2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1上,且水箱2的底部与储水槽11之间设有下水器以通过下水器控制水箱2给储水槽11供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4分开设置实现雾化器18与发热体19之间的隔离,降低甚至完全避免发热体19产生的热量影响雾化器18的工作稳定性,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由储水槽11分别对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4提供常温水。雾化器18对第一凹槽12内的常温水进行振荡,在第一凹槽12的上端产生常温汽雾;而进入第二凹槽14的常温水被发热体19加热成温度较高的热水(甚至开水)以进行除菌杀毒,从而在第二凹槽14的上端产生热雾;常温汽雾和热雾均进入隔离罩3的罩壳内得以混合,两者在热交换过程中起到对常温汽雾的除菌杀毒功能,最终混合形成的热雾进入出雾通道4,经出雾通道4的顶部排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至少会产生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一是,能够使用较高加热温度来提高对水的除菌杀毒能力,并通过雾化器18与发热体19之间的有效隔离确保加湿器的工作稳定可靠。这是因为,第二凹槽14产生的热水几乎不会将热量传递给影响第一凹槽12底部的雾化器18,让雾化器18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不会受第二凹槽14的影响,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水加热温度受限于雾化器18的限制,让加湿器中可以使用较高加热温度以提高对水的除菌杀毒能力。

二是,本实用新型仅让储水槽11给第二凹槽14提供部分常温水让发热体19加热产生热雾,并不是对整个储水槽11内的水加热,从而加热快且加热效率高,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雾。

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热雾温度来提高除菌杀毒效果,且让加湿器的工作稳定可靠,还通过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雾确保最终从出雾通道4顶端排出的热雾温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第一凹槽12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121,在第一进水口121与储水槽11之间设有第一进水通道13;第二凹槽14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口141,在第二进水口141与储水槽11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15。这样,储水槽11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通道13、第二进水通道15给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14供水,在加湿器在工作过程中,第二凹槽14内产生的高温热水沸腾翻滚从第二进水口141溢出后是流向第二进水通道15而不是直接流回储水槽11,因此,通过第二进水通道15对热水提供足够的缓存能力让从第二凹槽14溢出的热水很难真正的回流至储水槽11,从而热水几乎不会再通过第一进水通道13流向第一凹槽12内,达到减小甚至规避第二凹槽14内产生的热水对第一凹槽12内的雾化器18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进一步,第一进水通道13及第二进水通道15分别连通储水槽11的两相对端,这样,即使从第二凹槽14溢出的热水超出了第二进水通道15对热水的缓存能力,极少量的热水回流至储水槽11后,与储水槽11内的常温水快速发生热交换,且热水很难再从储水槽11的一端流到相对端后进入第一进水通道13内,有利于降低第二凹槽14内产生的热水对第一凹槽12内的雾化器18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从而提高加湿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隔离罩3与水箱2的底部为一体结构。或者,隔离罩3与水箱2为分体结构,以便于对隔离罩3进行清洗。

优选的,罩壳的底侧面设有第一导筒31和第二导筒32,罩壳上还设有导雾口34。将隔离罩3安装在底座1上时,第一导筒31罩设在第一凹槽12上或者第一导筒31的下末端插入至第一凹槽12,由第一凹槽12和第一导筒31共同形成雾化腔,第二导筒32罩设在第二凹槽14上或者第二导筒32的下末端插入至第二凹槽14内,由第二凹槽14和第二导筒32共同形成加热腔。当再将水箱2安装在底座1上时,隔离罩3位于水箱2的下方,且导雾口34与出雾通道4的下末端相连通。

罩壳也有多种实施方式,比如,罩壳是一个腔体或为板状。当罩壳为一个封闭腔体时,第一导筒31的上末端、第二导筒32的上末端均与罩壳的腔体相连通,且导雾口34也与罩壳的腔体相连通,从而在罩壳的腔体内形成常温汽雾与热雾进行混合的混合腔。

为了方便对罩壳内部进行清洗,优选的,罩壳采用板状结构。无论罩壳是腔体结构还是板状结构,在罩壳的底侧面还设有第三导筒33,第三导筒33位于第一导筒31与第二导筒32之间,第一导筒31的上末端与第二导筒32的上末端均与第三导筒33相连通,且导雾口34设在第三导筒33的上末端。具体来说,第一导筒31的上末端设有第一槽口311,第一导筒31通过第一槽口311与第三导筒33相连通;第二导筒32的上末端设有第二槽口321,第二导筒32通过第二槽口321与第三导筒33相连通。因此,雾化腔内产生的常温汽雾从第一槽口311进入第三导筒33内,而加热腔产生的热雾从第二槽口321进入第三导筒33,第三导筒33与底座1之间形成混合腔,热雾在混合腔内对常温水雾热交换过程中客观上进行了除菌杀菌,最终形成的热雾从导雾口34进入出雾通道4排出。

优选的,底座1上设有位于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4之间的第三凹槽16,将隔离罩3安装在底座1上时,第三导筒33的下末端罩设在第三凹槽16上,或者,第三导筒33的下末端插入第三凹槽16内,由第三导筒33和第三凹槽16共同形成提供常温汽雾与热雾进行热交换的混合腔。

常温汽雾与热雾在混合腔内混合进行热交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凝结水。为此,设置第三凹槽16的底部位置高于第二凹槽14的底部位置,在第三凹槽16的底部与第二凹槽14之间设有导水槽161(如图2所示,导水槽161是设在第三凹槽16与第二凹槽14共同侧壁上的缺口),通过导水槽161将第三凹槽16内的凝结水导向至第二凹槽14。甚至,可以将第三凹槽16的底部设置成朝向第二凹槽14的逐步向下倾斜的倾斜结构,有利于凝结水沿着第三凹槽16的底部斜面通过导水槽161流到第二凹槽14内。并且,当第二导筒32插入第二凹槽14内时,在第二导筒32与第二凹槽14之间还设有下水通道322,该下水通道322可以是设在第二导筒32的通槽或竖槽,例如,在第二导筒32的外侧壁设有一条与导水槽161相对应的竖槽323,当第二导筒32插入第二凹槽14内时竖槽323提供凝结水导向留回至第二凹槽14内。

再者,导雾口34还具有向上延伸的孔缘,由孔缘采用现有的任何密封连接结构与出雾通道4的下末端之间密封相连。

出雾通道4通常设置成管状或筒状。出雾通道即可设置在水箱2内,也可以设在水箱2外面。优先的,为了避免损坏出雾通道4也方便加湿器的整体外形设计,将出雾通道4隐藏设在水箱2内部。

通常,在底座1上还设有风机及与风机相连通的风道17,在隔离罩3的罩壳上设有与第三导筒33相连通的导风部35,导风部35的下侧面设有开口351。当隔离罩3安装在底座1上时,风道17从开口351插入导风部35内,从而通过导风部35将风道17与第三导筒33相连。风机吹出的风经过风道17吹向第三导筒33内,从而经过热交换形成的热雾在气流带动下经出雾通道4排出,从而给周围环境提供经过高温除菌杀毒的热雾。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