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7957发布日期:2020-11-10 11:4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且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现有的换热器一般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换热主体、以及用于引导换热主体内流体流动的导流结构,其中,现有比较主流的导流结构一般由端板和导流罩板密封配合构成,端板上开设有供换热主体的换热管插设的管孔,导流罩板上冲压成型有若干导流槽,每个导流槽至少罩设两个管孔,从而实现换热主体内的换热管之间的选择性流通;导流槽是由导流罩板冲压成型的,由于导流罩板本身材质以及厚度的限制,从而导致导流槽的冲制高度极其有限,从而大大限制了导流结构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难以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的导流槽由第一翻边和鼓包件焊接形成,从而有效突破了配合板本身的材质限制,能够形成高度更高的导流罩,从而提高了导流结构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包括端面板、配合板、以及鼓包件,所述端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供换热管插设的管孔,所述配合板贴合设置在端面板上且该配合板上开设有至少将两个管孔包围的开口,所述配合板对应所述开口环周设置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闭环结构的第一翻边,所述鼓包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并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面板的边沿向外侧翻折设置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端面板边沿的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嵌口结构,所述配合板嵌置在所述嵌口结构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板的边沿向外侧翻折设置有第三翻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面板对应管孔环周设置有向内侧翻折形成的闭环结构的第四翻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导流结构的导流槽通过第一翻边和鼓包件焊接形成,突破了传统冲压成型的导流槽结构的高度限制,有效的增加导流槽的高度以提高了导流结构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从而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导流结构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00、壳体;101、导流结构;200、换热主体;

1、端面板;11、管孔;12、第二翻边;13、第四翻边;2、配合板;21、开口;22、第一翻边;23、第三翻边;3、鼓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内的换热主体200,该壳体100由侧板组件围合形成且具有中空的腔体,该换热主体200至少包括若干换热管,该换热管横向布置的壳体100的腔体内且其两端分别插设在壳体100前、后侧的侧板组件内,该壳体100前、后侧侧板组件即为导流结构101,该导流结构101用于引导换热管内流体的选择性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端面板1、配合板21和鼓包件3,该端面板1上设置有若干供换热管插设的管孔11,该配合板21密封贴合设置在端面板1的外表面上,优选的,配合板21与端面板1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以保证水密性;对应的,该配合板21上开设有至少将两个管孔11包围的开口且该配合板21对应该开口环周设置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闭环结构的第一翻边22,该鼓包件3套接在该第一翻边22上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两者连接为一体,形成导流槽;如此一个导流槽至少能够实现两根换热管内的管路连通,同理,具有多个导流槽的导流结构101能够实现换热主体200内的所有换热管的选择性串接连通,有效延长流体的流动路径,提高换热效果;同时,导流结构101的导流槽通过第一翻边22与鼓包件3焊接形成,突破了传统冲压成型的导流槽的高度限制,能够形成高度更高的导流槽,从而提高导流结构101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从而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该端面板1沿其外沿向外侧翻折形成有第二翻边12,该端面板1边沿处的第二翻边12配合形成嵌口结构,该配合板21嵌置在该嵌口结构内,如此能够方便端面板1与配合板21的定位安装;优选的,该配合板21沿其外沿向外翻折形成有第三翻边23,通过第三翻边23的周向表面与第二翻边12的周向表面贴合并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密性。

进一步的,该端面板1对应管孔11环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闭环结构的第四翻边13,通过该第四翻边13能够有效的增加管孔11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两者的焊接效果,保证了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导流结构的导流槽通过第一翻边和鼓包件焊接形成,突破了传统冲压成型的导流槽结构的高度限制,有效的增加导流槽的高度以提高了导流结构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从而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面板、配合板、以及鼓包件,所述端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供换热管插设的管孔,所述配合板贴合设置在端面板上且该配合板上开设有至少将两个管孔包围的开口,所述配合板对应所述开口环周设置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闭环结构的第一翻边,所述鼓包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并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板的边沿向外侧翻折设置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端面板边沿的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嵌口结构,所述配合板嵌置在所述嵌口结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板的边沿向外侧翻折设置有第三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板对应管孔环周设置有向内侧翻折形成的闭环结构的第四翻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包括端面板、配合板、以及鼓包件,所述端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供换热管插设的管孔,所述配合板贴合设置在端面板上且该配合板上开设有至少将两个管孔包围的开口,所述配合板对应所述开口处环周设置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第一翻边,所述鼓包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并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导流结构的导流槽通过第一翻边与鼓包件焊接形成,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导流结构的导流槽高度,从而提高导流结构对应导流槽处的流动流量,从而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戴丁军;卓宏强;孙旭光;杜晖;陈挺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