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371发布日期:2020-11-25 14:23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



背景技术:

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系统分为(①室外机、②室内机、③主风管(镀锌螺旋风管)、④支风管(带保温铝箔软管)、⑤风口、⑥控制器)六个部分。其中关于支风管与风口之间的连接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风管与风口之间的连接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首先,小管高压全空气系统管道中,其他采用的是圆型软管与圆形风口连接,现在消费者更喜欢的是条形风口和爪形风口,以前的连接方式是采用板材进行现场加工,不能实现快速安装,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效果还无法保证;

其次,空气的流动产生的噪音,现有技术中的转接件不能有效的进行降低噪音。

中国专利文献cn201811622648.7,申请日20181228,专利名称为:一种转接件及空调器,公开了一种转接件与空调器,所述转接件应用于空调器,且与空调器的风叶组件和电机组件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风叶组件的连接孔套设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轴套设连接,以使所述风叶组件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形成套装连接结构。

上述专利文献通过设置一转接件来连接风叶组件与电机组件,并且该转接件使得使风叶组件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套装连接结构,使得风叶组件与电机组件之间能根据需求实现分离或者连接,尤其是在对空调器进行清洗时,便于对风叶组件进行拆卸,进而对风道以及出风口叶片进行清洗。但是关于一种便于快速安装,转接效果好,能有效的进行降噪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便于快速安装,转接效果好,能有效的进行降噪的爪形风口转接件。而关于这种爪形风口转接件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安装,转接效果好,能有效的进行降噪的爪形风口转接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所述的爪形风口转接件包括上端接口、下端接口、渐变腔体、转弯管体;所述的渐变腔体一端与上端接口建立连接,另一端与转弯管体建立连接;所述的转弯管体的另一端与下端接口建立连接;所述的上端接口、下端接口、渐变腔体、转弯管体中的内部通道相通;所述的上端接口的内部通道与下端接口的内部通道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的转弯管体为弧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端接口为圆形状;所述渐变腔体的整体结构呈三角形状,且渐变腔体靠近上端接口的一端为小端部,靠近转弯管体的一端为大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渐变腔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为直形面;所述渐变腔体的侧面为弧形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下端接口包括第一底板组件、第二底板组件、侧面板组件;所述的第一底板组件相对转弯管体向外侧延伸;所述的侧面板组件围合在第一底板组件的外周;所述的第二底板组件相对侧面板组件向外侧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下端接口中设置有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所述的第一开口槽与转弯管体相通,第一开口槽与第二开口槽之间形成沉孔台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底板组件和第二底板组件以及侧面组件之间呈阶梯形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弯管体采用abs树脂材料制造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爪形风口转接件是采用拼接的方式形成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下端接口中配有转接盒;所述的转接盒为至少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端接口连接有软管;所述的软管与上端接口的半径尺寸规格相差为1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便于快速安装,转接效果好,能有效的进行降噪,不需要再人工现场加工转接部分,直接用成品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并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负面影响。所以既保证了效果,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2、转接件中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转弯管体,能够对空气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撞击产生噪音,同时将风速进行降低。

3、下端接口用于连接风口,实现机械连接。下端接口中配有转接盒;所述的转接盒为至少一个。便于一个房间需要根管道的情况,通过设置多个转接盒,能够实现快速连接。

4、转弯管体采用abs树脂材料制造而成。有效的防止空气在转弯部位产生撞击噪音,具有明显的降噪功能。

5、转接件是采用拼接的方式形成的。具体地,把一个转接件开两个磨具来进行拼接,拼接方式采用简易的承插方式。从而使得整个转接件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3是下端接口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的转接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在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上端接口2.渐变腔体

3.转弯管体4.下端接口

41.第一底板组件42.第二底板组件

43.侧面板组件44.第一开口槽

45.第二开口槽5.软管

6.转接盒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侧面示意图。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所述的爪形风口转接件包括上端接口1、下端接口4、渐变腔体2、转弯管体3;所述的渐变腔体2一端与上端接口1建立连接,另一端与转弯管体3建立连接;所述的转弯管体3的另一端与下端接口4建立连接;所述的上端接口1、下端接口4、渐变腔体2、转弯管体3中的内部通道相通;所述的上端接口1的内部通道与下端接口4的内部通道之间呈垂直分布。

所述的上端接口1为圆形状;所述渐变腔体2的整体结构呈三角形状,且渐变腔体2靠近上端接口1的一端为小端部,靠近转弯管体3的一端为大端部;所述的渐变腔体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为直形面;所述渐变腔体2的侧面为弧形面。

请参照图3,图3是下端接口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下端接口4包括第一底板组件41、第二底板组件42、侧面板组件43;所述的第一底板组件41相对转弯管体3向外侧延伸;所述的侧面板组件43围合在第一底板组件41的外周;所述的第二底板组件42相对侧面板组件43向外侧延伸;所述的下端接口4中设置有第一开口槽44和第二开口槽45;所述的第一开口槽44与转弯管体3相通,第一开口槽44与第二开口槽45之间形成沉孔台结构。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的转接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在拆卸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的上端接口1连接有软管5;所述的软管5与上端接口1的半径尺寸规格相差为1mm。下端接口4中配有转接盒6。

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转接件中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转弯管体3,能够对空气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撞击产生噪音,同时将风速进行降低。

所述的上端接口1、下端接口4、渐变腔体2、转弯管体3中的内部通道相通;所述的上端接口1的内部通道与下端接口4的内部通道之间呈垂直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能够实现了空气流动方向的转变,为空气流动的转向提供了转接路径。

所述的上端接口1为圆形状,其中,圆形结构设计,顺应软管5的形状,便于和软管5配合。

渐变腔体2的整体结构呈三角形状,且渐变腔体2靠近上端接口1的一端为小端部,靠近转弯管体3的一端为大端部。该设计的效果是:考虑到末端风口的喉径仅为25mm,而上一段支管的管道内径为70mm,所以首先保证转接件两端的截面积一致,中间通过渐变腔体2的渐变的方式做出。

所述的渐变腔体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为直形面;所述渐变腔体2的侧面为弧形面。该设计的效果是:使得整个结构形状稳定,制造简单,方便加工。

所述的下端接口4用于连接风口,实现机械连接。下端接口4中配有转接盒6;所述的转接盒6为至少一个。便于一个房间需要根管道的情况,通过设置多个转接盒6,能够实现快速连接。

所述的下端接口4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组件41、第二底板组件42、侧面板组件43,扩大了风量出口空间,有利于减少空气流动速度。

所述的下端接口4中设置有第一开口槽44和第二开口槽45;所述的第一开口槽44与转弯管体3相通,第一开口槽44与第二开口槽45之间形成沉孔台结构。该设计的效果是:为下端接口4所要安装的转接盒6提供了安装空间,使得转接盒6能够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下端接口4中。

所述的第一底板组件41和第二底板组件42以及侧面组件之间呈阶梯形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使得下端接口4能够提供限位结构,有利于建立快速连接。

所述的转弯管体3采用abs树脂材料制造而成。有效的防止空气在转弯部位产生撞击噪音,具有明显的降噪功能。

所述的爪形风口转接件是采用拼接的方式形成的。具体地,把一个转接件开两个磨具来进行拼接,拼接方式采用简易的承插方式。从而使得整个转接件更加稳定可靠。

所述的上端接口1连接有软管5;所述的软管5与上端接口1的半径尺寸规格相差为1mm。该设计的效果是:连接更方便,连接更严密,既加快速度又没有连接不严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爪形风口转接件,便于快速安装,转接效果好,能有效的进行降噪,不需要再人工现场加工转接部分,直接用成品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并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负面影响。所以既保证了效果,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