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2701发布日期:2021-03-16 22:2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但现有的新风系统中,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在购买时,其结构便已经是组装好的,不便于在其结构中添加新的部件或更改组件间的装配位置,无法根据需求进行变更,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拆分成多种模块,用户能根据需求对选取所需的模块进行组装,构成符合其需求的新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均为模块化结构,包括风机模块、保温软连接风管、风量分配器模块及功能模块,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保温软连接风管可拆装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空气质量处理模块,通过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在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中,起到过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能量回收模块,通过能量回收模块组装形成双向流通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消声器模块,起到减噪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控制模块,起到控制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以所送风或所排风进行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风机构为正压通风过滤结构,空气质量处理模块、风机模块及风量分配器模块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连接组装,以供在风机模块的驱动下,新风从空气质量处理模块输入,从风量分配器模块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风机构为双向流通风结构,具有两件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与能量回收模块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连接形成排风向流,能量回收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及风量分配器模块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连接形成送风向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排风机构以风机模块、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及风量分配器模块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连接组装成,以供在风机模块的驱动下,所排风从风量分配器模块输入,以空气质量处理模块过滤污染后,再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能拆分成多种模块,用户能根据需求对选取所需的模块进行组装,形成多种通风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单向流、双向流、正压通风、负压通风等,构成符合其需求的新风处理装置,且单个模组重量轻,可任意角度安装,安装更便捷,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送风机构的双向流通风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所述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均为模块化结构,包括风机模块11、保温软连接风管12、风量分配器模块13及功能模块14,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保温软连接风管12可拆装连接。可以理解的,在送风机构10或排风机构20中,所述风机模块11用以送风或排风,所述风量分配器模块13分配送风量或排风量,功能模块14对所送风或所排风进行处理。

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通过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在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中,起到过滤作用,对所送风与所排风进行过滤处理,并可更根据用户需求加装各种形式的处理单元来完成除尘。灭菌、除异味、甲醛、灭活细菌等多种个性化需求。

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能量回收模块142,通过能量回收模块142组装形成双向流通风。

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消声器模块143,用以降低声响,起到减噪作用。

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控制模块144,起到控制作用,用以控制风机模块11的开关及风机转速等。

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145,用以所送风或所排风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及tvoc浓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机构10可为正压通风过滤结构,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风机模块11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组装,以供在风机模块11的驱动下,新风从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输入,从风量分配器模块13输出,有效地新风进行过滤,提高了空气质量。

参阅图3,所述送风机构10亦可为双向流通风结构,具有两件风机模块11,第一风机模块111与能量回收模块142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形成排风向流,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能量回收模块142、第二风机模块112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形成送风向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机构20以风机模块11、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组装成,以供在风机模块11的驱动下,所排风从风量分配器模块13输入,以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过滤污染后,再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能拆分成多种模块,用户能根据需求对选取所需的模块进行组装,形成多种通风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单向流、双向流、正压通风、负压通风等,构成符合其需求的新风处理装置,且单个模组重量轻,可任意角度安装,安装更便捷,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均为模块化结构,包括风机模块(11)、保温软连接风管(12)、风量分配器模块(13)及功能模块(14),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保温软连接风管(12)可拆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通过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在送风机构(10)与排风机构(20)中,起到过滤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能量回收模块(142),通过能量回收模块(142)组装形成双向流通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消声器模块(143),起到减噪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控制模块(144),起到控制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14)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145),用以所送风或所排风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10)为正压通风过滤结构,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风机模块(11)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组装,以供在风机模块(11)的驱动下,新风从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输入,从风量分配器模块(13)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10)为双向流通风结构,具有两件风机模块(11),第一风机模块(111)与能量回收模块(142)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形成排风向流,能量回收模块(142)、第二风机模块(112)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形成送风向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20)以风机模块(11)、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及风量分配器模块(13)依次通过保温软连接风管(12)连接组装成,以供在风机模块(11)的驱动下,所排风从风量分配器模块(13)输入,以空气质量处理模块(141)过滤污染后,再排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与排风机构均为模块化结构,包括风机模块、保温软连接风管、风量分配器模块及功能模块,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保温软连接风管可拆装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组合式新风处理装置能拆分成多种模块,用户能根据需求对选取所需的模块进行组装,形成多种通风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单向流、双向流、正压通风、负压通风等,构成符合其需求的新风处理装置,且单个模组重量轻,可任意角度安装,安装更便捷,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韩本强;程天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尚兆睿晶智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6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