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6379发布日期:2021-02-23 15:0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厨房灶台边做饭烹饪是一件辛苦的家务劳动,特别是在夏天,原本炎热的天气加上灶具发出的热量,让厨房内工作环境十分严酷。为了解决厨房温度过高的问题,有人在厨房中安装风扇或者空调,然而风扇吹风制冷效果一般,而且会影响燃气灶正常工作,也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厨房特殊的油烟环境,一般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扇附着大量的油灰,很难清洗,也会造成厨房环境的污染。在厨房中安装空调设备,一方面存在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存在难以清洗的问题,空调换热器表面附着油烟后,还存在制冷效果下降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将送风扇置于油烟机内部的方案,但是结构复杂,而且送风效果不好,不能稳定准确地向用户身体送风。由此,针对厨房中使用传统的厨房降温设备存在结构复杂、送风效果差的问题,人们发明了能够送风的吸油烟机。如申请号为cn201410078960.x(申请公布号为cn 104896545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油烟机》,该油烟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送风模块,其中送风模块进一步包括: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的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设置在机壳内且延伸一段长度,以对流过其中的气流进行导向;以及送风风扇,设置在出风通道中,以促使气流被吸入出风通道并经由出风通道朝机壳的前方吹送出。虽然,该油烟机可以将送风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导向,以预定的方向吹向灶台边的用户,送风方向稳定准确,在不影响灶具的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受,但是,该油烟机无法将室外新风通过吸油烟机送入厨房内,自然也没有提供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处理后再送入厨房内的方案。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将室外新风经除湿后通过吸油烟机送入厨房内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厨房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吸油烟机,所述吸油烟机的机壳内设有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内部设有与排烟通道相隔离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厨房室内相连通,还包括新风除湿模块,所述新风除湿模块包括溶液除湿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室外新风经过溶液除湿单元除湿后能进入所述出风通道,溶液再生单元用来给溶液除湿单元提供除湿用的再生溶液,所述溶液除湿单元安装在机壳外部,所述溶液再生单元安装在所述机壳内部。
[0005]
溶液除湿单元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溶液除湿单元包括有除湿箱体和安装在除湿箱体内的除湿溶液,除湿箱体上安装有新风进管和新风出管,新风进管的一端与室外新风相连通,另一端伸入至除湿溶液中,新风出管的一端设于除湿箱体的出风口上,另一端与出风通道相连通。
[0006]
溶液再生单元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溶液再生单元包括换热器、再生箱体、加热管和再生溶液,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排烟通道内,所述再生箱体设于排烟通道外,再生箱体内储存有所述再生溶液,所述加热管浸在所述再生溶液中并通过换热管与换热器相连通,在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第一泵体。
[0007]
为了使再生箱体内的再生溶液和除湿箱体内的除湿溶液能够循环流动,所述除湿箱体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再生箱体的进液口相连通,再生箱体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与除湿箱体的进液口相连通,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
[0008]
为了将溶液加热后产生的蒸汽顺利排出至排烟通道内,所述再生箱体具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通过蒸汽通道与排烟通道相连通,在蒸汽通道与排烟通道之间安装有风阀。
[0009]
为了使新风能吹向烹饪者的脸部,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管相连通,出风通道的出风口设于吸油烟机的机壳正面。
[0010]
为了使吸油烟机内部结构更为合理,在所述机壳内安装有吸油烟风机,所述吸油烟风机为卧式布置的离心风机,吸油烟风机的出风口下游形成所述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和出风通道相互呈左右分布,并且,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所述吸油烟风机的上方。
[0011]
为了将室外新风顺利送入厨房内,在所述出风通道内安装有将经新风除湿模块除湿后的新风吹向厨房室内的送风风机。
[0012]
新风除湿模块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优选地,所述新风除湿模块安装在厨房吊顶上方。
[0013]
为了将油烟顺利排出,所述排烟通道外接有排烟管。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厨房空气调节系统在吸油烟机内部设置有与排烟通道相隔离的出风通道,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除湿模块除湿后进入出风通道,并能进而补充至厨房室内,从而给厨房提供除湿后的新风,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将新风除湿模块的溶液除湿单元安装在机壳外部,溶液再生单元安装在机壳内部,系统结构较为新颖,且能利用油烟出风余热使除湿溶液再生,从而实现新风可持续除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除湿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吸油烟机1和新风除湿模块2。其中,吸油烟机1的机壳10内设有相互隔离的排烟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机壳10内部安装有吸油烟风机13,吸油烟风机13的出风口下游形成排烟通道11,排烟通道11外接排烟管15,出风通道12与厨房室内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吸油烟风机13为卧式布置的离心风机,排烟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相互呈左右分布,并且,出风通道12位于吸油烟风机13的上方,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122设于吸油烟机1的机壳10正面,可以从吸油烟机1的正面出风。
[002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出风通道12内安装有送风风机14,在送风风机14的作用下,经新风除湿模块2除湿后的新风通过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121进入出风通道12,进而通过机壳10正面的出风口122吹向厨房室内。
[0021]
新风除湿模块2安装在厨房吊顶上方。新风除湿模块2包括溶液除湿单元21和溶液再生单元22,本实施例的溶液除湿单元21安装在吸油烟机1的机壳10外部,溶液再生单元22安装在机壳10内部。室外新风经过溶液除湿单元21除湿后能进入出风通道12,溶液再生单元22用来给溶液除湿单元21提供除湿用的再生溶液224。
[0022]
溶液除湿新风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吸湿性好的溶液,比如溴化锂,氯化锂,氯化钙等溶液对要处理的空气进行处理,在除湿侧被处理的空气水蒸汽分压力大于浓溶液的水蒸汽分压力,利用两者之间的压力差,使水分从空气传到溶液中,溶液浓度变稀新。在再生侧则过程相反,对溶液进行再生处理,同样也是利用再生空气与溶液之间的水蒸汽分压力差,用再生溶液继续对被处理空气进行除湿,如此循环进行。
[0023]
本实施例的溶液除湿单元21包括有除湿箱体211和安装在除湿箱体内的除湿溶液212,除湿箱体211上安装有新风进管213和新风出管214,新风进管213的一端与室外新风相连通,另一端伸入至除湿溶液212中,新风出管214的一端设于除湿箱体211的出风口上,另一端与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121相连通。
[0024]
本实施例的溶液再生单元22包括换热器221、再生箱体222、加热管223和再生溶液224。其中,换热器221安装在排烟通道11内,再生箱体222设于排烟通道11外,再生箱体222内储存有再生溶液224,加热管223浸在再生溶液224中并通过换热管225与换热器221相连通,在换热管225上安装有第一泵体226。除湿箱体21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215与再生箱体222的进液口相连通,再生箱体222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216与除湿箱体211的进液口相连通,在第二管路216上安装有第二泵体217。
[0025]
另外,再生箱体222具有蒸汽出口227,蒸汽出口227通过蒸汽通道228与排烟通道11相连通,在蒸汽通道228与排烟通道11之间安装有风阀229。蒸汽出口227未产生蒸汽时,风阀229在自重作用下关闭,蒸汽通道228与排烟通道11相互隔离。蒸汽出口227产生蒸汽时,风阀229在蒸汽作用下打开,蒸汽通道228与排烟通道11相连通,蒸汽进入蒸汽通道228进入排烟通道11,进而通过排烟管15排出。
[0026]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
吸油烟机1开启后,室外新风经过溶液除湿单元21的除湿箱体211内,除湿溶液212对新风进行除湿,除湿箱体211内稀释后的除湿溶液212进入再生箱体222内,同时,排烟通道11的油烟余热对换热器221进行加热,换热器221通过换热管225内的换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加热管223,加热管223进而对再生箱体222内的再生溶液224进行加热,使再生溶液244被蒸发而浓度得以提高,在蒸汽的推力作用下,风阀229被打开,蒸发的水蒸汽通过蒸汽通道228排入排烟通道11内,并通过排烟管15排出,浓度提高后的再生溶液224在第二泵体217的作用下回流至除湿箱体211内,如此循环,不断对新风进行除湿,除湿后的新风进入出风通道12,进而通过机壳10正面的出风口122吹向厨房室内。
[0028]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
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