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2144发布日期:2020-08-25 20:07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

然而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水在使用时,部分热水聚集在出水管中无法使用,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水管内水垢堆积,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解决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水在使用时,部分热水聚集在出水管中无法使用,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水管内水垢堆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包括热水箱和蓄水箱;

所述热水箱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有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上表面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蓄水箱连通;上述结构中,当热水箱中的热水从出水管排出,然后出水管中的热水可以在第二水泵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回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然后进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蓄水箱,这样可以避免出水管中的热水浪费,回收利用。

所述第一回水管周侧面还连通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回水管一端与热水箱连通;上述结构中,热水进入第一回水管后还可以通过第三回水管进入热水箱。

所述蓄水箱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一端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热水箱连通;上述结构中,蓄水箱中的水可以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输送管、第一输送管和热水箱。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周侧面还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设置在热水箱和第一连接管之间;手动阀门可以开启或关闭出水管,控制热水通过手动阀门的流量。

优选地,所述热水箱和蓄水箱一表面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回水管周侧面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热水箱安装的液位传感器与第三回水管周侧面的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蓄水箱表面安装的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连接管周侧面的电磁阀电性连接;上述结构中,液位传感器可以感应热水箱和蓄水箱的液位高度,然后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控制通过第三回水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水流流量。

优选地,所述热水箱内设置有加热片;加热片可以对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蓄水箱一表面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可以与外界管道连接,给蓄水箱加水。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内部设置有若干过滤片,所述过滤装置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滤网;当回流的热水经过过滤装置时,热水中的水垢可以被过滤装置过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第一连接管、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三回水管和第二连接管,使出水管内堆积的热水可以回流至热水箱或蓄水箱,快速回收利用,避免热水被浪费,防止出水管内的水垢堆积。

2.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液位传感器和电磁阀,使蓄水箱和热水箱能够根据液位高度自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使热水根据蓄水箱和热水箱的液位自动选择回流至蓄水箱或热水箱,更加智能化。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出水管,2-手动阀门,3-热水箱,4-第一输送管,5-液位传感器,6-第一水泵,7-进水管,8-蓄水箱,9-第一回水管,10-第二水泵,11-第二回水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输送管,14-电磁阀,15-过滤装置,16-过滤片,17-过滤网,18-第二连接管,19-第三回水管,20-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四周”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包括热水箱3和蓄水箱8;

热水箱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出水管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2一端连通有第二回水管11,第二回水管11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10,第二水泵10一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9,第一回水管9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15,过滤装置15上表面连通有第二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8与蓄水箱8连通;上述结构中,当热水箱3中的热水从出水管1排出,然后出水管1中的热水可以在第二水泵1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12、第二回水管11和第一回水管9,然后进入过滤装置15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第二连接管18进入蓄水箱8,这样可以避免出水管1中的热水浪费,回收利用。

第一回水管9周侧面还连通有第三回水管19,第三回水管19一端与热水箱3连通;上述结构中,热水进入第一回水管9后还可以通过第三回水管19进入热水箱3。

蓄水箱8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3,第二输送管13一端连接有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一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4,第一输送管4与热水箱3连通;上述结构中,蓄水箱8中的水可以在第一水泵6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输送管13、第一输送管4和热水箱3。

其中,出水管1周侧面还安装有手动阀门2,手动阀门2设置在热水箱3和第一连接管12之间;手动阀门2可以开启或关闭出水管1,控制热水通过手动阀门2的流量。

其中,热水箱3和蓄水箱8一表面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5,第二连接管18和第三回水管19周侧面均设置有电磁阀14,热水箱3安装的液位传感器5与第三回水管19周侧面的电磁阀14电性连接,蓄水箱8表面安装的液位传感器5与第二连接管18周侧面的电磁阀14电性连接;上述结构中,液位传感器5可以感应热水箱3和蓄水箱8的液位高度,然后控制电磁阀14的开启或关闭,控制通过第三回水管19和第二连接管18的水流流量。

其中,热水箱3内设置有加热片20;加热片20可以对热水箱3内的水进行加热。

其中,蓄水箱8一表面设置有进水管7;进水管7可以与外界管道连接,给蓄水箱8加水。

其中,过滤装置15内部设置有若干过滤片16,过滤装置1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滤网17;当回流的热水经过过滤装置15时,热水中的水垢可以被过滤装置15过滤。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热水回水装置,使用的第一水泵6和第二水泵10的输出功率为0-2000w,其工作原理为:

常温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蓄水箱8,然后蓄水箱8内的常温水在第一水泵6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输送管13、第一输送管4和热水箱3;常温水进入热水箱3后在加热片20的作用下加热,然后热水箱3内的热水在第二水泵1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12、第二回水管11和第一回水管9,然后进入过滤装置15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第二连接管18进入蓄水箱8,实现热水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传感器5可以实时监测热水箱3和蓄水箱8的液位高度,当蓄水箱8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5而热水箱3的液位高于液位传感器5时,第二连接管18周侧面的电磁阀14会自动开启,第三回水管19周侧面的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热水在第二水泵10的作用下回流至蓄水箱8内;反之当当蓄水箱8的液位高于于液位传感器5而热水箱3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5时,第二连接管18周侧面的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回水管19周侧面的电磁阀14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热水在第一水泵6的作用下经过第三回水管19回流至热水箱3。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水泵6和第二水泵10与外界的控制装置连接,图中未画出;另外,出水管1与外界的抽水装置连接,用于抽取热水箱3中的热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