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5035发布日期:2021-01-01 13:2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由于市面上可配套电磁炉使用的锅具材质种类较多,且锅具表面处理工艺更是繁杂多样,这些都会影响锅具表面材质的表面发射率,当锅具底部变形时,热敏电阻取温就不准确,将引起测量结果的严重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感温不够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部通过弹簧一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顶部内腔的感温盖一,所述感温盖一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所述炉体顶部内腔的四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感温盖一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通孔内腔的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上方的感温盖二。

优选的,所述传热片的底部通过伸缩杆固定安装在通孔内腔的底部,所述伸缩杆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传热片的底部和通孔内腔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感温盖一的斜前侧开设有移动孔,所述支撑座的斜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孔内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炉体顶部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传热片、感温盖二和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传热片、四个感温盖二和四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感温盖一的外侧上。

优选的,所述通孔和传热片的整体形状均为l形状。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通过炉体上设有感温盖一和感温盖二,便于将锅具放置在炉体的顶部上时,通过感温盖一是利用弹簧一与圆板连接,能够使感温盖一和感温盖二与锅具底部处于压紧贴合状态,通过感温盖一的外侧均匀设有四个传热片和四个感温盖二,便于在锅具底部变形时,利用感温盖二也能够与锅具底部的外侧进行接触,同时便于全面的对锅具的底部进行测温,通过感温盖二利用传热片与感温盖一连接,便于将温度传给感温盖一,通过感温盖一内非接触的红外探头对感温盖的热辐射进行接收测量,并计算出锅具温度,增大探测范围,提高了感温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感温盖一和支撑座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线圈盘;3、圆板;4、弹簧一;5、感温盖一;6、支撑座;7、红外探头;8、通孔;9、传热片;10、感温盖二;11、伸缩杆;12、弹簧二;13、移动孔;1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盘2,线圈盘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板3,圆板3的顶部通过弹簧一4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1顶部内腔的感温盖一5,感温盖一5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支撑座6,支撑座6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7,炉体1顶部内腔的四侧均开设有通孔8,感温盖一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通孔8内腔的传热片9,传热片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1上方的感温盖二10。

传热片9的底部通过伸缩杆11固定安装在通孔8内腔的底部,伸缩杆11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二12,弹簧二1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传热片9的底部和通孔8内腔的底部,通过传热片9是利用伸缩杆11和弹簧二12与通孔8内腔的底部连接,使得传热片9能够稳定在通孔8内移动,感温盖一5的斜前侧开设有移动孔13,支撑座6的斜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孔13内腔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固定安装在炉体1顶部的内壁上,通过支撑座6利用固定块14固定安装在炉体1顶部的内壁,可对支撑座6进行固定,通过感温盖一5利用移动孔13与固定块14连接,可使得感温盖一5在炉体1顶部的内腔里移动,传热片9、感温盖二10和通孔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传热片9、四个感温盖二10和四个通孔8均匀分布在感温盖一5的外侧上,通过炉体1上设有感温盖一5和感温盖二10,便于将锅具放置在炉体1的顶部上时,通过感温盖一5是利用弹簧一4与圆板3连接,能够使感温盖一5和感温盖二10与锅具底部处于压紧贴合状态,通过感温盖一5的外侧均匀设有四个传热片9和四个感温盖二10,便于在锅具底部变形时,利用感温盖二10也能够与锅具底部的外侧进行接触,同时便于全面的对锅具的底部进行测温,通过感温盖二10利用传热片9与感温盖一5连接,便于将温度传给感温盖一5,通过感温盖一5内非接触的红外探头7对感温盖的热辐射进行接收测量,并计算出锅具温度,增大探测范围,提高了感温准确性,通孔8和传热片9的整体形状均为l形状,通过通孔8和传热片9的整体形状均为l形状,使得传热片9能够对感温盖二10进行支撑,同时也便于传热片9在通孔8内移动,支撑座6的中部开设有阶梯孔,阶梯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7,通过阶梯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7,方便红外探头7的装配。

工作原理:将锅具放置在炉体1的顶部,从而将感温盖二10和感温盖一5向下挤压,通过传热片9和通孔8之间利用伸缩杆11和弹簧二12连接,再通过感温盖一5是利用弹簧一4与圆板3连接,可使得感温盖一5和感温盖二10均匀锅具的底部紧密接触,通过感温盖一5内非接触的红外探头7对感温盖的热辐射进行接收测量,并计算出锅具温度,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盘(2),所述线圈盘(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板(3),所述圆板(3)的顶部通过弹簧一(4)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1)顶部内腔的感温盖一(5),所述感温盖一(5)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7),所述炉体(1)顶部内腔的四侧均开设有通孔(8),所述感温盖一(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通孔(8)内腔的传热片(9),所述传热片(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1)上方的感温盖二(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9)的底部通过伸缩杆(11)固定安装在通孔(8)内腔的底部,所述伸缩杆(11)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二(12),所述弹簧二(1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传热片(9)的底部和通孔(8)内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盖一(5)的斜前侧开设有移动孔(13),所述支撑座(6)的斜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孔(13)内腔的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固定安装在炉体(1)顶部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9)、感温盖二(10)和通孔(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传热片(9)、四个感温盖二(10)和四个通孔(8)均匀分布在感温盖一(5)的外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和传热片(9)的整体形状均为l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的中部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红外探头(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部通过弹簧一固定安装有位于炉体顶部内腔的感温盖一,所述感温盖一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支撑座。该提高感温准确性的电磁炉,通过感温盖一的外侧均匀设有四个传热片和四个感温盖二,便于在锅具底部变形时,利用感温盖二也能够与锅具底部的外侧进行接触,同时便于全面的对锅具的底部进行测温,通过感温盖二利用传热片与感温盖一连接,便于将温度传给感温盖一,通过感温盖一内非接触的红外探头对感温盖的热辐射进行接收测量,并计算出锅具温度,增大探测范围,提高了感温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德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阳菱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8
技术公布日:2021.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