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2907发布日期:2021-04-16 15:2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污染,空气净化器越来越被人们熟悉,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吸收被污染的周围空气,对所吸收的空气进行净化,并将清洁空气排出至外部,由此对空气净化器周围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尽管空气净化器能够对周围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由于现在空气中的粉尘等较多,对于空气净化器内的滤网需要经常拆卸进行清洗,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需要整体将净化器拆开才能进行滤网的清洗,使用起来很是不便。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810570657.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带易拆卸过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公开号:cn108534256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在壳体内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除尘滤网、紫外线灯管、光催化剂板、活性炭过滤网以及风机;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道连接到壳体两侧的侧壁上,在侧壁上设置有风道连接到出风口;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除尘滤网安装座,除尘滤网安装在固定框架上,固定框架插接在除尘滤网安装座上,并可在除尘滤网安装座上抽拉移动;在壳体上除尘滤网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可打开的第一盖板。打开壳体上的盖板,可以将除尘滤网以及活性炭滤网拉出进行清洗。
4.上述结构虽然为拆换滤网提供了方便,但需要设置除尘滤网安装座,不仅整体结构复杂,并且除尘滤网及其周围的安装框整体抽拉设置在除尘滤网安装座中间,这样的结构容易产生缝隙,密封难度大。
5.因此,对于目前的空气净化器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滤网便于拆装且密封效果好的空气净化器。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及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具有侧部敞口,所述滤网组件能经该侧部敞口拉出或推入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的侧壁上开有前后延伸的滑槽,相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前后延伸从而与滑槽导向配合的滑块,所述壳体内壁形成有能抵靠在滤网组件上边缘的凸台。
8.优选地,所述凸台与滤网组件下方的功能部件之间共同围合成能将滤网组件夹持其中的u形夹槽。该结构可在整体上对滤网组件的位置进行约束,提高滤网组件在壳体内的密封性。
9.作为改进,所述u形夹槽的后侧壁自两侧向中间逐渐向后延伸从而形成v形的装配区,相应的,所述滤网组件的后侧壁自两侧边缘向中间逐渐向后延伸形成与该v形装配区相配合插接的插接部。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滤网组件侧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契合度,进
而提高滤网组件在壳体内的安装稳定性及密封性。
10.优选地,所述滤网组件的下壁面上在靠近边缘处开有用于安装密封垫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中可设置密封海绵等,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11.优选地,所述凸台的后边缘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向上延伸,所述滤网组件安装在壳体中状态下,所述凸台与滤网组件上边缘之间的间隙自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大。该结构可降低凸台与过滤组件之间的紧配力,避免过滤组件在拆换时存在不易抽出的问题。
12.优选地,所述滑槽在靠近后端处自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大形成导入部。该结构便于将滤网组件插入壳体中。
13.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敞口处脱卸式连接有能将该侧部敞口覆盖的侧板。该结构便于对壳体进行组装,也便于拆换滤网组件。
14.优选地,所述的功能部件为能产生负离子的电离模块。
15.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壳体下部开有进风口、顶部开有出风口,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能将壳体外的空气自进风口吸入、经出风口排出的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于滤网组件下方且出风口对应滤网组件布置,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滤网组件的抽拉结构直接设置在壳体、滤网组件上,形成隐藏式的滑道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滤网拆装;同时,壳体内壁的凸台可抵靠在滤网组件上边缘处,提高过滤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缝隙,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壳体隐藏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的部分分解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部分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滤网组件2、电离模块3及风机组件4,壳体1内部中空且具有侧部敞口11,滤网组件2能经该侧部敞口11拉出或推入壳体1中。滤网组件2的侧壁上开有前后延伸的滑槽21,相应的,壳体1内壁上设置有前后延伸从而与滑槽21导向配合的滑块12,滑槽21在靠近后端处自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大形成导入部211,以便于将滤网组件2插入壳体1中。壳体1的侧部敞口11处脱卸式连接有能将该侧部敞口11覆盖的侧板10,该结构便于对壳体1进行组装,也便于拆换滤网组件2。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壳体1内壁上形成有能抵靠在滤网组件2上边缘的凸台13。电离模块3用于产生负离子,设于壳体1中并位于滤网组件2下方,凸台13与电离模块3的上边缘之间共同围合成能将滤网组件2夹持其中的u形夹槽14,u形夹槽14的开口朝前布置,该结构可在整体上对滤网组件2的位置进行约束,提高滤网组件2在壳体1内的密封性。滤网组件2的下壁面上在靠近边缘处开有用于安装密封垫23的安装槽24,该安装槽24中可
设置密封海绵等作为密封垫23,密封垫23与其下方的电离模块3相抵,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25.上述u形夹槽14的后侧壁自两侧向中间逐渐向后延伸从而形成v形的装配区141,相应的,滤网组件2的后侧壁自两侧边缘向中间逐渐向后延伸形成与该v形装配区141相配合插接的插接部22。v形装配区141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5度。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滤网组件2侧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契合度,进而提高滤网组件2在壳体1内的安装稳定性及密封性。凸台13的后边缘131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向上延伸,滤网组件2安装在壳体1中状态下,凸台13与滤网组件2上边缘之间的间隙130自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大,该结构可降低凸台13与过滤组件2之间的紧配力,避免过滤组件2在拆换时存在不易抽出的问题。
26.本实施例壳体1下部的侧壁上开有进风口15、顶壁上开有出风口16,风机组件4设于壳体1中,用于将壳体1外的空气自进风口15吸入、经出风口16排出。风机组件4设于滤网组件2、电离模块3下方且出风口对应滤网组件2布置,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27.本实施例将滤网组件2的抽拉结构直接设置在壳体1、滤网组件2上,形成隐藏式的滑道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滤网拆装;同时,壳体1内壁的凸台13可抵靠在滤网组件2上边缘处,提高过滤组件2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缝隙,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