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5266发布日期:2021-01-26 15:4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烧结系统中,烧结机的有效风利用将直接影响产品的产质量、能源利用等各种重要指标,是烧结系统中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烧结机的漏风率也是目前钢铁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在所有影响漏风的问题当中,烧结机机头、机尾密封处的漏风约占总漏风率的10%左右,所占比例最为突出。因此,降低机头、机尾密封处的漏风便显得极其重要。
[0003]
目前,烧结机机头、机尾密封多采用机械式密封或柔性密封装置两大类,而不论哪一类密封形式,它的基本原理都是采用在台车底梁和风箱梁之间安装一个密封体,此密封体下部及端部与风箱相对应的各部连接梁相焊接,密封体的上部则设计成可随台车底梁高度变化而可以产生微小位移量的活动装置。
[0004]
理想状态下,密封体底部及端部与风箱梁全部焊接,无漏风;密封体上部则时刻随台车底梁高低变化而变化,保证其始终与台车底梁紧密接触。
[0005]
然而,烧结机机头、机尾采用的密封装置在现场实际使用时,受环境因素、设备磨损不均匀等因素影响,密封装置存在如下缺点:
[0006]
1、由于密封装置与台车之间为相对运动关系,使烧结机台车底梁与密封体上表面的接触关系也时刻在发生变化。而每个台车之间都存在有不同的制造误差、不均匀的磨损及受热不均而发生不同挠度的情况,而密封上表面与台车底梁之间又互为刚性接触,所以在此产生的间隙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密封,从而出现漏风问题。
[0007]
2、密封装置伴随生产的进行而不断受到物料的磨损及冲刷,当密封体上表面的磨损量值大于原设计的位移补偿量时,密封体上表面将会与台车底梁之间产生间隙,这时,密封部位将始终处于漏风状态,而此种情况会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而逐步加剧。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密封体始终与台车底梁处于紧密接触状态,从而对由于机头、机尾密封装置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风起到二次补偿密封的作用,能够大大降低机头、机尾密封处的漏风。
[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包括两个侧部支撑板、底板、支撑槽钢和密封机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板之间安装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槽钢;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底板垂直安设;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部支撑板上。
[0010]
进一步,所述密封机构采用橡胶带制成。
[0011]
进一步,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横向密封机构和纵向密封机构;所述横向密封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支撑槽钢平行设置;所述纵向密封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部支撑板上。
[0012]
进一步,所述横向密封机构包括六个横向密封板,且等间距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板之间。
[0013]
进一步,每个所述横向密封板均利用角钢固定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板之间。
[0014]
进一步,所述角钢的横截面呈l形。
[0015]
进一步,所述纵向密封机构包括两个纵向密封板,且所述纵向密封板的顶端低于所述横向密封机构的顶端。
[0016]
进一步,还包括前挡板,所述前挡板和主密封装置之前有一段空隙,且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7]
进一步,还包括中部密封装置,所述中部密封装置设置在主密封装置和所述前挡板之间。
[0018]
进一步,所述中部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支座和中部密封板;所述密封支座焊接在主密封装置后侧立挡板上,所述中部密封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密封支座上,另一端与所述前挡板连接。
[0019]
进一步,所述中部密封板采用橡胶带制成。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台车车梁底部,主密封装置旁侧设置该辅助密封装置,利用密封机构贴合车梁底部,使二者处于紧密接触状态,从而实现对主密封装置不严造成的漏风起到二次补偿作用,能够大大降低机头、机尾的漏风。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与台车底梁配合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应用在烧结机机头与主密封装置配合使用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侧部支撑板;2:底板;3:支撑槽钢;4:横向密封机构;5:纵向密封机构;6:角钢;7:前挡板;8:密封支座;9:中部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结机机头、机尾辅助密封装置,包括两个侧部支撑板1、底板2、支撑槽钢3和密封机构;两个侧部支撑板1之间安装底板2和支撑槽钢3;支撑槽钢3与底板2垂直安设;密封机构设置在侧部支撑板1上。利用烧结机原主密封装置后面的富足空间,将该辅助密封装置紧挨主密封装置安装,将其固定在烧结机头部骨架内。两个侧部支撑板1和底板2均采用钢结构,底板2的两端焊接在两个侧部支撑板1上,安装时两个侧部支撑板1与风箱的上部侧梁焊接连接。
[0031]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密封机构采用橡胶带制成。橡胶带具有耐磨、耐高温、弹性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003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密封机构包括:横向密封机构4和纵向密封机构5;横向密封机构4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板1之间,且与支撑槽钢3平行设置;纵向密封机构5设置在侧部支撑板1上。
[0033]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横向密封机构4包括六个横向密封板,且等间距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板1之间。相邻横向密封板之间的距离优选100mm,横向密封板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优选3960mm
×
140mm
×
20mm。
[0034]
如图2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横向密封板均利用角钢6固定在两个侧部支撑板1之间。底板2上均匀分布着6根角钢6,相邻两根角钢6的间距优选100mm,角钢6的长度优选3960mm。
[0035]
如图2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角钢6的横截面呈l形。角钢6的两边长度优选50mm
×
50mm,厚度优选4mm。
[0036]
如图1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纵向密封机构5包括两个纵向密封板,且纵向密封板的顶端低于所述横向密封机构4的顶端。纵向密封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优选950mm
×
140mm
×
20mm(端部按现场实际情况剪裁)。两个纵向密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侧部支撑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其顶端低于横向密封板顶端5mm。
[0037]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前挡板7,前挡板7和主密封装置之前有一段空隙,且前挡板7与底板2连接。前挡板7和主密封装置之间间隙为200mm。
[0038]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中部密封装置,中部密封装置设置在主密封装置和前挡板7之间。前挡板7和主密封装置之间间隙的密封通过新增设的中部密封装置来实现。
[0039]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中部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支座8和中部密封板9;密封支座8焊接在主密封装置后侧立挡板上,中部密封板9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
密封支座8上,另一端与前挡板7连接。
[0040]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中部密封板9采用橡胶带制成。橡胶带具有耐磨、耐高温、弹性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0041]
本实用新型的侧部支撑板1与原主密封装置侧部支撑板相连焊接安装,横向密封装置4的最上端要高于主密封装置上端3mm。由于原主密封装置的上端已高出台车底梁2mm,因此,横向密封装置4的最上端将高于台车底梁5mm。在烧结机台车依次通过辅助密封装置和主密封装置时,台车底梁会下压横向密封装置4大概5mm,使底梁与横向密封板完全接触,起到横向密封的效果。由前述可知,在组装辅助密封各部件时,纵向密封装置5的顶端低于横向密封装置4的顶端5mm,所以,此时纵向密封装置5将与台车底梁的端部刚好完全接触,对侧部形成了密封。这样,横向密封装置4和纵向密封装置5共同形成了辅助密封上部空间的完全封闭。在安装辅助密封时,辅助密封装置的前挡板7和主密封装置后侧挡板之间有200mm的间隙,此间隙的密封要通过新增设的中部密封装置来实现,中部密封装置依然选用耐热橡胶带。即在主密封装置的后侧立挡板上焊接中部密封支座8,将中部密封板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密封支座8上,另一端则与辅助密封装置的前挡板7完全接触,实现中间间隙部位的完全密封,最终与上部的密闭空间共同在主密封后侧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空间,达到预期密封的效果。
[00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