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7513发布日期:2021-08-06 12:5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材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木材中水分的多少随着树种、树龄和砍伐季节而异,为了保证木材与木制品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木材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要降低木材的含水率,须提高木材的温度,使木材中的水分蒸发和向外移动,在一定流动速度的空气中,使水分迅速地离开木材,达到干燥的目的。

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烘干速度较慢,不能让木材进行均匀的受热烘干,且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不能同时对多个木材进行烘干,对木材也没有很好的固定结构,会极易出现木材滑落的情况,且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结构复杂,移动不便,排热除湿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当中提出的烘干速度较慢,不能让木材进行均匀的受热烘干,不能同时对多个木材进行烘干,对木材也没有很好的固定结构,会极易出现木材滑落的情况,结构复杂,移动不便,没有将排湿、排热相结合的问题,提供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器,所述烘干器的前后端均通过合页铰接设置有门扇,所述门扇的中间均配套设置有透视窗,所述烘干器的下端中间开口设置有排热孔,所述烘干器的上端固定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右端密封连接有软管,所述烘干器的右端外部固定设置有除湿机,所述烘干器的内部右侧开口设置有排湿孔,所述烘干器的下端四周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烘干器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端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间固定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卡扣,所述烘干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承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的下端贯穿于烘干器的上端外壳至内部,且软管与烘干器的上端软管口相互契合,所述转轴的数量为八个,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圆筒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圆筒均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且表面均开孔设置有若干圆孔,且圆筒通过合页铰接设置有上下两部分,所述承转轴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承转轴另一侧与圆筒(6)之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器呈圆柱状,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滑轮4的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排热孔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所述排湿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透视窗为高硼硅透视窗。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机、除湿机和电机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烘干器的上端固定放置有热风机,热风机的右端密封连接有软管,烘干器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右端转动设置有转轴,软管的下端贯穿于烘干器的上端外壳至内部,且软管与烘干器的上端软管口相互契合,转轴的数量为八个,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当烘干器开始工作的时候,热风机的设置,有效的加快了木材的烘干速度,转轴的设置,让木材均匀受热进行烘干,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烘干速度较慢,不能让木材进行均匀的受热烘干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在转轴的中间固定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卡扣,烘干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承转轴,圆筒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圆筒均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且表面均开孔设置有若干圆孔,且圆筒通过合页铰接设置有上下两部分,承转轴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承转轴另一侧与圆筒(6)之间连接,当需要对木材进行烘干加工时,先将圆筒打开,将木材放置进去,然后将卡扣锁住,这样就能对木材进行很好的固定,避免木材旋转时出现掉落的情况,且设置了八个圆筒,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减少了时长,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不能同时对多个木材进行烘干,对木材也没有很好的固定结构,会极易出现木材滑落的情况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在烘干器的下端中间开口设置有排热孔,烘干器的右端外部固定设置有除湿机,烘干器的右端内部开口设置有排湿孔,烘干器的下端四周活动连接有滑轮,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排热孔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排湿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设置,通过滑轮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方便的进行移动,再通过排热孔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可以便捷的排热,通过排湿孔与除湿机之间连接,可以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更快的排湿,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结构复杂,移动不便,排热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器正面剖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器侧面剖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标记:1、烘干器;101、门扇;102、透视窗;103、排热孔;2、热风机;201、软管;3、除湿机;301、排湿孔;4、滑轮;5、电机;501、转轴;6、圆筒;601、卡扣;7、承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透视窗102、热风机2、除湿机3、电机5等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本实用新型中:

参照图1-3,一种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器1,烘干器1的前后端均通过合页铰接设置有门扇101,门扇101的中间均配套设置有透视窗102,烘干器1的下端中间开口设置有排热孔103,烘干器1的上端固定放置有热风机2,热风机2的右端密封连接有软管201,烘干器1的右端外部固定设置有除湿机3,烘干器1的内部右侧开口设置有排湿孔301,烘干器1的下端四周活动连接有滑轮4,烘干器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右端转动设置有转轴501,转轴501的中间固定设置有圆筒6,圆筒6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卡扣601,烘干器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承转轴7。

参照图1-3,进一步的,软管201的下端贯穿于烘干器1的上端外壳至内部,且软管201与烘干器1的上端软管口相互契合,转轴501的数量为八个,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当烘干器1开始工作的时候,热风机2的设置,有效的加快了木材的烘干速度,转轴501的设置,让木材均匀受热进行烘干,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烘干速度较慢,不能让木材进行均匀的受热烘干的问题。

参照图2、3,进一步的,圆筒6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圆筒6均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且表面均开孔设置有若干圆孔,且圆筒6通过合页铰接设置有上下两部分,承转轴7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承转轴7另一侧与圆筒6之间连接,当需要对木材进行烘干加工时,先将圆筒6打开,将木材放置进去,然后将卡扣601锁住,这样就能对木材进行很好的固定,避免木材旋转时出现掉落的情况,且设置了八个圆筒6,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减少了时长,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不能同时对多个木材进行烘干,对木材也没有很好的固定结构,会极易出现木材滑落的情况的问题。

参照图1-3,进一步的,滑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滑轮4的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排热孔103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排湿孔30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设置,通过滑轮4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1方便的进行移动,再通过排热孔103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1可以便捷的排热,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结构复杂,移动不便,排热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参照图1,进一步的,透视窗102为高硼硅透视窗102,透视窗102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烘干器1内部进行查看。

参照图1-3,进一步的,热风机2、除湿机3和电机5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热风机2为烘干装置提供了热量,除湿机3可除去烘干装置内的湿气,电机5为烘干装置提供动力。

工作原理:首先,在需要对木材进行烘干加工时,先将圆筒6打开,将木材放置进去,然后将卡扣601锁住,这样就能对木材进行很好的固定,避免木材旋转时出现掉落的情况,且设置了八个圆筒6,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减少了时长,接下来,在烘干器1的上端固定放置有热风机2,软管201的下端贯穿于烘干器1的上端外壳至内部,且软管201与烘干器1的上端软管口相互契合,转轴501的数量为八个,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当烘干器1开始工作的时候,热风机2的设置,有效的加快了木材的烘干速度,转轴501的设置,让木材均匀受热进行烘干,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烘干速度较慢,不能让木材进行均匀的受热烘干的问题,然后,在烘干器1的下端四周活动连接有滑轮4,滑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滑轮4的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排热孔103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排湿孔30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设置,除湿机3可以达到排湿的目的,通过滑轮4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1方便的进行移动,再通过排热孔103的设置,可以让烘干器1可以便捷的排热,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木材加工用烘干装置结构复杂,移动不便,排热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