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5076发布日期:2021-05-04 10:0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房屋装修中,考虑的方面越来越全面,为了解决北方冬天房屋供暖,以及南方湿冷的气候问题,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发热瓷砖,发热瓷砖就是用瓷砖为载体的地面取暖材料,外观上与普通瓷砖是没有很大的区别。

目前市面出现的发热瓷砖主要是用普通瓷砖与发热膜胶片、隔热层材料,隔热保护层等逐层复合粘结而成。该技术存在发热膜与瓷砖之间不能完好紧密接触导致热效率低下,发热膜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生产和安装工艺复杂,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发热膜与瓷砖合为一体,在石墨烯加热瓷砖的瓷砖某一边设置有受电插口,创新性的改善了专利号:202020879340.7一种带电加热体的瓷砖的专利中提及的通过发热瓷砖内的电极引出端焊接引出多条导线进行通电的方法,使得该新型石墨烯加热瓷砖,外观更美观整洁,更利于生产过程中的包装和安装过程中的安装施工,安装更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包括基体层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包括金属电极层和电加热膜层,所述金属电极层通过铺设在所述基体层的底面,该金属电极层由正电极部和负电极部构成,所述电加热膜层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正电极部、负电极部上,所述正电极部的两端朝向一侧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所述负电极部的两端对应正电极部两端的正电极接电端设有负电极接电端,所述正电极接电端上固定有正受电接头,所述负电极接电端上固定有负受电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层还包括有绝缘层和反辐射隔热涂层,所述绝缘层通过覆盖在所述金属电极层和电加热膜层的表面上;所述反辐射隔热涂层通过涂设在绝缘层以及基体层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极接电端及负电极接电端延伸出绝缘层至基体层的边沿,所述正受电接头、负受电接头通过焊接或可导电性粘结方式分别与正电极接电端、负电极接电端连接,并嵌设固定在所述底面层上,且正受电接头和负受电接头的一插孔端面与基体层的侧面呈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层、电加热膜层、绝缘层是通过高温烧结固定在基体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极部朝向负电极部延伸有若干正电极引出端,所述负电极部朝向正电极部延伸有若干负电极引出端,所述正电极引出端与负电极引出端呈平行设置,且正电极引出端与负电极引出端呈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若干电加热膜,且电加热膜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负电极引出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层的厚度为0.1-0.3mm。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膜层的厚度为0.1-0.3mm。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0.3mm。

进一步地,所述反辐射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底面层中的金属电极层引出两个正、负电极接电端,并分别在正电极接电端、负电极接电端上分别安装正受电接头、负受电接头,制造工序简单,无需另外焊接上导线,减少后期因为导线损坏的几率和需要的维护,而且方便连接电源电路线,只需要插接电源线的导体在正受电接头、负受电接头,可快速接线拆线实现通电;相对于现有的加热瓷砖,本实用新型不但便于安装、维护更换线路,而且接电端与基体一体化设计,外观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电极层与正受电接头、负受电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电极层与基体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电极层与电加热膜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图中:基体层1、底面层2、金属电极层21、正电极部211、负电极部212、正电极接电端213、负电极接电端214、正电极引出端215、负电极引出端216、电加热膜层22、电加热膜220、绝缘层23、反辐射隔热涂层24、正受电接头25、负受电接头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8所示的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包括基体层1和底面层2,所述底面层2包括金属电极层21和电加热膜层22,所述金属电极层21通过铺设在所述基体层1的底面,该金属电极层21由正电极部211和负电极部212构成,所述电加热膜层22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正电极部211、负电极部212上,所述正电极部211的两端朝向一侧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213,所述负电极部212的两端对应正电极部211两端的正电极接电端213设有负电极接电端214,所述正电极接电端213上固定有正受电接头25,所述负电极接电端214上固定有负受电接头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面层2还包括有绝缘层23和反辐射隔热涂层24,所述绝缘层23通过覆盖在所述金属电极层21和电加热膜层22的表面上;所述反辐射隔热涂层24辊压涂抹反辐射隔热材料后低温烘干或自然晾干的方式复合在绝缘层23以及基体层1表面上;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材料和瓷砖合成为一体,相当于瓷砖自身发热,没有热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接电端213及负电极接电端214延伸出绝缘层23至基体层1的边沿,所述正受电接头25、负受电接头26通过焊接或可导电性粘结方式分别与正电极接电端213、负电极接电端214连接,并嵌设固定在所述底面层2上,且正受电接头25和负受电接头26的一插孔端面与基体层1的侧面呈同一平面;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正受电接头25以及负受电接头26与基体一体化设计,外观更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电极层21、电加热膜层22、绝缘层23是通过高温烧结固定在基体层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部211朝向负电极部212延伸有若干正电极引出端215,所述负电极部212朝向正电极部211延伸有若干负电极引出端216,所述正电极引出端215与负电极引出端216呈平行设置,且正电极引出端215与负电极引出端216呈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电加热膜层22包括若干电加热膜220,且电加热膜220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15、负电极引出端216上;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正电极引出端215与负电极引出端216的长度差异不大,有利于正电极部211和负电极部212的布局,更有利于加热温度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电极层21的厚度为0.1-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膜层22的厚度为0.1-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23的厚度为0.1-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辐射隔热涂层24的厚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在底面层中的金属电极层引出两个正、负电极接电端,并分别在正电极接电端213、负电极接电端214上分别安装正受电接头25、负受电接头26,制造工序简单,无需另外焊接上导线,减少后期因为导线损坏的几率和需要的维护,而且方便连接电源电路线,只需要插接电源线的导体在正受电接头25、负受电接头26,可快速接线拆线实现通电;相对于现有的加热瓷砖,本实用新型不但便于安装、维护更换线路,而且接电端与基体一体化设计,外观更美观。

其中,正受电接头25、负受电接头26内设有接电插孔,孔内设有对应正电极接电端213、负电极接电端214的通槽,电源外接插头通过插接在接电插孔内,并通过通槽与正电极接电端213、负电极接电端214进行通电连接;而且电源插头接入交、直流电源中使用,可通过功率调节模块灵活调节瓷砖的表面温度,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发热瓷砖非常适合于在安全电压36v及以下工作。

另外,通过将基体层1、金属电极层21、电加热膜层22、绝缘层23、反辐射隔热涂层24组合成一体,制得发热瓷砖与普通瓷砖厚度接近相同,各层结合紧密,通电发热后传导到瓷砖的热损耗率低,既简化了电发热瓷砖的体积,又提高了电发热瓷砖的发热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