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5247发布日期:2021-03-16 22:2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但是现有的冷却塔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冷却塔的冷却剂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步骤,冷却效果不好;另外,现有的冷却塔内容易堆积固体杂质,从而容易降低冷却塔的容积和冷却效率。上述问题均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包括塔身机构和塔盖机构;

所述塔身机构包括底座、塔筒、过滤网罩、导热筒、进水管和喷头;所述底座的顶部具有一个排水口和一个排渣口,所述排水口连接一个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底座外侧;所述排渣口连接一个排渣管的一端,所述排渣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底座的外侧;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排渣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所述塔筒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过滤网罩罩设在所述排水口上且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导热筒设置在所述塔筒的内侧且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导热筒和所述塔筒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环形间隙,所述导热筒的筒壁上具有沿筒壁的弧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渣口均位于所述导热筒的内侧,所述导热筒的上沿的高度低于所述塔筒的上沿高度;所述塔筒的外壁的底部开设有一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一风机;所述塔筒的外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二风机;所述塔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启停;

所述进水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塔筒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塔筒的筒壁且伸入所述塔筒内,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导热筒的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位于所述导热筒的正上方的部分连接有多个所述喷头;

所述塔盖机构包括塔盖,所述塔盖盖合在所述塔筒的顶部,所述塔盖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塔筒。

优选的,所述塔盖的顶部具有一个进风筒,所述进风筒内安装有一个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与所述控制器为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风筒的顶部安装有一个隔网。

优选的,所述阀门采用电磁阀且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上均安装有一个罩筒,两个所述罩筒分别罩设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外侧;

所述罩筒上具有供空气流通的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导热筒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周壁紧贴所述塔筒的内周壁,所述密封环的内周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导热筒的上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底座和塔筒,从而方便清理塔筒内的杂质。

2、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排水口和排渣口,排水口上盖设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罩,从而能够减少排出的水内含有的杂质,延长外部水流通道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带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槽的导热筒,待冷却的水位于导热筒内侧,导热筒外侧流通有用于散热的空气,且凹槽能够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冷却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塔筒和底座的剖视图。

图中:1-塔身机构、11-底座、111-排水口、112-排水管、113-排渣口、114-排渣管、115-阀门、116-座槽、12-塔筒、121-进风口、122-第一风机、123-罩筒、124-出风口、125-第二风机、126-控制器、13-过滤网罩、131-安装板、14-导热筒、15-密封环、16-进水管、17-喷头、2-塔盖机构、21-塔盖、22-进风筒、23-第三风机、24-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控制的节能型冷却塔,包括塔身机构1和塔盖机构2。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塔身机构1包括底座11、塔筒12、过滤网罩13、导热筒14、进水管16和喷头17。底座11的顶部具有一个排水口111和一个排渣口113,排水口111连接一个排水管112的一端,排水管112的一部分位于底座11内,排水管112的另一端伸出到底座11外侧。排渣口113连接一个排渣管114的一端,排渣管114的一部分位于底座11内,排渣管114的另一端伸出到底座11的外侧。排水管112和排渣管114上均安装有阀门115。过滤网罩13罩设在排水口111上且过滤网罩13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11的上表面,过滤网罩13的底部具有一个安装板131,安装板131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底座11。底座11为圆柱形座,且底座11的外壁的上沿具有一个阶梯状的座槽116,塔筒12的下沿可拆卸的嵌入座槽116内,座槽11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密封圈。过滤网罩13能够对流入排水口111中的水的杂质进行过滤,将杂质截留在塔筒12内。排渣口113用于排出底座11上累积的杂质。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阀门115控制排水管112和排渣管114的打开和关闭。

塔筒12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11的顶部。导热筒14设置在塔筒12的内侧且固定在底座11的上表面,导热筒14和塔筒12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环形间隙,导热筒14的筒壁上具有沿筒壁的弧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排水口111和排渣口113均位于导热筒14的内侧,导热筒14的上沿的高度低于塔筒12的上沿高度。塔筒12的外壁的底部开设有一个进风口121,进风口121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一风机122。凹槽能够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冷却效果更佳。塔筒12的外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出风口124,出风口124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二风机125。塔筒12的外壁上固定有一个控制器126,控制器126电气连接第一风机122和第二风机125,控制器126用于控制第一风机122和第二风机125的启停。使用者可以在导热筒14的底部设置密封橡胶圈实现密封,也可以通过在底座11上设置容置导热筒14的下沿的安装槽以实现密封。导热筒14的内侧用于容置待冷却的水,并且导热筒14与塔筒12之间的空气能够通过导热筒14吸收热量。第一风机122通过进风口121将空气抽入到塔筒12内,第二风机125将导热筒14和塔筒12之间的空气抽出,从而实现空气的持续流动和持续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26采用型号为s7-200的plc控制器,从而使用者可以通过预置程序实现对第一风机122、第二风机125的自动控制。可以设置为对第一风机122和第二风机125进行定时打开和定时关闭,也可以设置为当水流入塔筒12内时,打开第一风机122和第二风机125。

进水管16的一部分位于塔筒12内,进水管16的一端穿过塔筒12的筒壁且伸入塔筒12内,进水管16位于导热筒14的上方,进水管16的位于导热筒14的正上方的部分连接有多个喷头17。进水管16用于将待冷却的水从外部设备输入到导热筒14的内侧,并且通过喷头17均匀喷出。

塔盖机构2包括塔盖21,塔盖21盖合在塔筒12的顶部,塔盖2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塔筒12。塔盖21用于对塔筒12的顶部的开口进行密封,塔盖21为锥形结构且塔盖21的下沿具有一个固定圈,固定圈的内壁紧贴塔筒12的外壁。

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塔盖21的顶部具有一个进风筒22,进风筒22内安装有一个第三风机23,第三风机23与控制器126为电气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风机23将外部气体通过进风筒22输入到塔筒12内,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并且第三风机23通过控制器126控制打开和关闭。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进风筒22的顶部安装有一个隔网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网24用于对外部空气内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减少通过进风筒22流入的杂质,减少杂质对水质的污染。

进一步的,阀门115采用电磁阀且电气连接控制器12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通过预制程序控制阀门115,并且控制方式设置为定时打开排渣管114,当打开排渣管114时,关闭排水管112。

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4上均安装有一个罩筒123,两个罩筒123分别罩设在第一风机122和第二风机125的外侧。罩筒123上具有供空气流通的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筒123也用于减少进入塔筒12和导热筒14之间的杂质,并且罩筒123与出风口12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导热筒14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密封环15,密封环15的外周壁紧贴塔筒12的内周壁,密封环15的内周壁可拆卸的连接导热筒14的上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环15用于遮挡塔筒12和导热筒14之间的间隙的顶部的开口,从而避免水分进入到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外部待冷却的水通过进水管16输入到导热筒14的内侧,并且通过喷头17均匀喷出,启动第一风机122、第二风机125和第三风机23,第一风机122通过进风口121将空气抽入到塔筒12内,第二风机125将导热筒14和塔筒12之间的空气抽出,从而实现空气的持续流动和持续散热效果,第三风机23将外部气体通过进风筒22输入到塔筒12内,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过滤网罩13能够对流入排水口111中的水的杂质进行过滤,将杂质截留在塔筒12内。排渣口113用于排出底座11上累积的杂质。当打开排渣管114时,关闭排水管112。并且塔筒12和导热筒14拆卸方便,便于清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的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好,且节能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