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3296发布日期:2021-02-27 13:0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冷凝热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在进行使用时,会产生冷凝热。当气状体凝结成液体的时候,原来在气状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将释放出来就是冷凝热。在夏季,空调使用量大,现有的空调冷凝热大多进行直接排放,白白散失掉,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这些热量的散发又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热污染。
[0003]
然而,一些承接宾馆酒店的床上用品或桌布等布草的洗涤公司,床上用品或桌布等布草洗涤完成后,往往通过电热烘干机对床上用品或桌布等布草进行烘干,电热烘干机通常通过加热器加热空气达到快速烘干床上用品或桌布等布草的目的,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资源的合理分配较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包括热气回收室,所述热气回收室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电热烘干机的进风口连通设置,所述进气管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设置有冷凝热回收器,所述冷凝热回收器连通设置有储水箱,所述第一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通断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通断的第二阀门。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热首先经过热气回收室进行储存,当电热烘干机在使用时,开启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冷凝热通过第一出气管和电热烘干机的进风口连通,为电热烘干机提供热风,达到快速烘干床上用品或桌布等布草的目的,同时减小了电热烘干机的耗电量;当电热烘干机停止使用时,开启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热气回收室内的冷凝热通过第二出气管输送到冷凝热回收器内,利用冷凝热回收器回收空调的冷凝热,并将换热后的水导入储水箱内储存,便于统一储存和导流。将冷凝热分多路分别传送到电热烘干机和冷凝热回收器,充分利用了空调产生的冷凝热,使得空调冷凝热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减少了冷凝热对环境的热污染,节能环保。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气回收室内从进气管到第一出气管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热气回收室内设置有uv照射灯。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过滤层对于冷凝热中的pm2.5具有超强的拦截作用,拦截效率高达99.99%,竹炭纤维过滤层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对冷凝热中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净化能力,光触媒净化网和uv照射灯配合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保证了经过热气回收室的冷凝热被充分净化。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气回收室内壁设置有保温层。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进入热气回收室的冷凝热的热损失。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气回收室包括回收箱体以及箱门,所述回收箱体开设有开口,所述箱门铰接于回收箱体,所述箱门用于盖合开口。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门的设置便于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的更换和维修。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门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沿箱门的轮廓设置。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箱门盖合开口时,橡胶密封圈和回收箱体抵触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减少冷凝热的逃逸。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箱体远离开口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插槽,若干所述插槽分别和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插接配合。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固定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同时便于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的安装和拆卸。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箱体垂直于插槽长度方向的内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槽和若干第二安装槽,若干所述第一安装槽和若干第二安装槽分别用于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垂直于插槽长度方向的两侧侧插接配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进一步固定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的作用,同时依然便于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的安装和拆卸。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均包括伸缩管部和两段直管部,两段所述直管部之间通过伸缩管部连通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管部的设置便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长度的调节,适应多个烘干机以及冷凝热回收器的位置不同的安装和连接。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紧急排水管,所述紧急排水管设置有紧急排水阀。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紧急排水阀和紧急排水管,可以防止冷凝回收箱内的水位过高而溢出。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热气回收室,并将冷凝热分多路分别传送到电热烘干机和冷凝热回收器,充分利用了空调产生的冷凝热,使得空调冷凝热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减少了冷凝热对环境的热污染,变废为宝,节能环保;
[0025]
2、通过设置玻璃纤维过滤层、竹炭纤维过滤层以及光触媒净化网。热气回收室顶部内有uv照射灯,保证了经过热气回收室的冷凝热被充分净化;
[0026]
3、通过在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设置伸缩管部,便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长度的调节,适应多个烘干机以及冷凝热回收器的位置不同的安装和连接。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气回收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1、热气回收室;11、进气管;12、第一出气管;121、第一阀门;122、直管部;123、伸缩管部;13、第二出气管;131、第二阀门;14、回收箱体;15、箱门;16、开口;17、插槽;18、第一安装槽;19、第二安装槽;2、玻璃纤维过滤层;3、竹炭纤维过滤层;4、光触媒净化网;5、uv照射灯;6、冷凝热回收器;61、进水口;62、出水口;7、储水箱;8、紧急排水管;9、紧急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参照图1,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包括热气回收室1,热气回收室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用于冷凝热输入的进气管11和第一出气管12,第一出气管12和电热烘干机(图中未示出)的进风口连通设置。
[0033]
参照图2,热气回收室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优选地,保温层的材质为石棉。热气回收室1内从进气管11到第一出气管12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玻璃纤维过滤层2、竹炭纤维过滤层3以及光触媒净化网4。热气回收室1内壁设置有uv照射灯5。
[0034]
继续参照图2,热气回收室1包括回收箱体14以及箱门15。回收箱体14开设有开口16,箱门15铰接于回收箱体14,箱门15用于盖合开口16。箱门15靠近开口16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橡胶密封圈沿箱门15的轮廓设置,当箱门15盖合开口16时,橡胶密封圈和回收箱体14抵触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0035]
继续参照图2,第一出气管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通断的第一阀门121,第二出气管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通断的第二阀门131。第一出气管12和第二出气管13均包括伸缩管部123和两段直管部122,两段直管部122之间通过伸缩管部123连通设置,伸缩管部123的设置便于第一出气管12和第二出气管13长度的调节。
[0036]
继续参照图2,进气管11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气管13,第二出气管13连通设置有冷凝热回收器6,优选地,冷凝热回收器6为套管冷凝热回收器。冷凝热回收器6连通设置有储水箱7。冷凝热回收器6和储水箱7均设置有进水口61和出水口62。冷凝热回收器6的进水口61与管网水(图中未示出)连通,冷凝热回收器6的出水口62与储水箱7的进水口61连通,储水箱7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紧急排水管8,紧急排水管8设置有紧急排水阀9。设置紧急排水阀9和紧急排水管8,可以防止储水箱7内的水位过高而溢出。
[0037]
参照图2和图3,回收箱体14内部的空腔呈矩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以上只是示例性的说明,并不对回收箱体14内部的空腔的形状进行限制。回收箱体14远离开口16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插槽17,若干插槽17分别和玻璃纤维过滤层2、竹炭纤维过滤层3以及光触媒净化网4插接配合。回收箱体14垂直于插槽17长度方向的内壁有两个,回收箱体14垂直于插槽17长度方向的内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槽18和若干第二安装槽19。若干第一安装槽18分别用于玻璃纤维过滤层2、竹炭纤维过滤层3以及光触媒净化网4垂直于插槽17长度方向的一侧插接配合,若干第二安装槽19分别用于玻璃纤维过滤层2、竹炭纤维过滤层3以及光触媒净化网4垂直于插槽17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插接配合。
[003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冷凝热首先经过热气
回收室1进行净化和储存,当电热烘干机在使用时,开启第一阀门121,关闭第二阀门131,冷凝热通过第一出气管12和电热烘干机的进风口连通,为电热烘干机提供热风;
[0039]
当电热烘干机停止使用时,开启第二阀门131,关闭第一阀门121,热气回收室1内的冷凝热通过第二出气管13输送到冷凝热回收器6内,利用冷凝热回收器6回收空调的冷凝热,并将换热后的水导入储水箱7内储存,便于统一储存和导流。
[004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