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5722发布日期:2021-02-03 19:2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学校作为大型公共机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大,建筑物种类及数量多,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学校的分体空调数量较大,而校园分体空调分布较为广泛,用能管理难度较大,存在空调不合理使用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空调的使用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对接学校教务系统,根据教室上课时间自动控制面板通断电,有效节约能源。
[0004]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pc终端、教务系统和布置在教室内的空调,每个所述空调的柜机内均设置有电源转换器、网关和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电源转换器通过网关连接所述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网关包括控制芯片、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服务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教务系统,所述服务器与所述pc终端和网关无线通信连接。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温湿度采集模块。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led指示灯。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蜂鸣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
1、在原有空调柜机的控制面板供电侧增加网关作为远程控制开关,去控制控制面板的通断电,从而按照预设时间段远程控制空调是否能够正常开启;接口教务系统,根据教务系统的课程表,以及教室使用情况导入空调控制系统来自动控制空调的开关,避免在非上课时间现场人员通过控制面板随意控制空调,达到限制空调开关的目的,避免非必须使用空调时段,开启空调导致的能源浪费。
[0011]
2、加设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教室温湿度数据,作为空调是否开启的参考数据之一。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关的系统框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关的控制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网关的电源模块结构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网关的电路原理图。
[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
实施例1
[0020]
如图1-6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学校空调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pc终端、教务系统和布置在教室内的空调,每个所述空调的柜机内均设置有电源转换器、网关和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电源转换器通过网关连接所述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网关包括控制芯片、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空调控制面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服务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教务系统,所述服务器与所述pc终端和网关无线通信连接。
[0021]
电源转换器和空调控制面板是空调柜机里的常规元件,在原有空调柜机的控制面板供电侧增加网关作为远程控制开关,服务器对接学校教务系统,根据教室上课时间自动控制面板通断电,非上课时间,管理员通过pc终端向服务器下达指令,网关上的继电器断开,空调控制面板断电失效,空调无法启动;上课时间,网关上的继电器恢复连接,现场人员可正常使用空调。
[0022]
网关与服务器通过4g通信模块进行连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在线。
[0023]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控制芯片型号为stm32f103c8t6; 继电器型号为hf32fa-g。
[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0026]
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温湿度采集模块。
[0027]
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为rs485温湿度传感器。
[0028]
实施例3
[0029]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0030]
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led指示灯。
[0031]
所述网关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蜂鸣器。
[003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