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4042发布日期:2021-03-26 20:3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


背景技术:

2.热风加热管顾名思义是用于加热空气的,也可以说是加热风的,当外界冷空气进入了空气加热管后,会经过加热升温后排出。
3.但现有的空气加热管其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对空气的加热速度慢,交换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空气加热管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其采用双管结构,配合换热翅片形成热辐射区,大大提升了热交换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其包括内管、外管和多片第一换热翅片,内管设置于外管的管腔中,所述第一换热翅片设置于内管与外管之间,所述内管的外壁、外管的内壁与相邻的两片第一换热翅片之间围成能够供风通过的第一热辐射区。
6.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还设有多片第二换热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翅片与第一换热翅片前后设置,所述内管的外壁、外管的内壁与相邻的两片第二换热翅片之间围成能够供风通过的第二热辐射区。
7.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第二换热翅片均为周向均布设置,且第一换热翅片与第二换热翅片错位设置。
8.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的一端焊接于外管上,另一端与内管相抵;所述第二换热翅片的一端焊接于外管上,另一端与内管相抵。
9.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翅片位于第二热辐射区的侧面上设有外凸的第二换热部。
10.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位于第一热辐射区的侧面上设有外凸的第一换热部。
11.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壁覆盖有保温耐火棉,保温耐火棉上设有用于加热外管的线圈。
12.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存在的效果是:该热风加热管采用双管结构,通过配合换热翅片形成热辐射区,使热辐射区集中大量的热量,待空气经过时可以对空气快速加热升温。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风加热管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风加热管的左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风加热管、线圈、保温耐火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17.请参看附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式电磁热风加热管,其包括内管1、外管2和多片第一换热翅片3,内管1设置于外管2的管腔中,内管1和外管2为同轴设置,使内管1与外管2之间具有均匀的空间用以安装换热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翅片3设置于内管1与外管2之间,所述内管1的外壁、外管2的内壁与相邻的两片第一换热翅片3之间围成能够供风通过的第一热辐射区4,热量从外管2传递到第一换热翅片 3,再有第一换热翅片3传递到内管1,另外外管2和第一换热翅片3的表面辐射出的热量会储存在第一热辐射区4,待风通过第一热辐射区4时,可以快速的被加热升温,极大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18.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还设有多片第二换热翅片5,所述第二换热翅片 5与第一换热翅片3前后设置,所述内管1的外壁、外管2的内壁与相邻的两片第二换热翅片5之间围成能够供风通过的第二热辐射区6,第二热辐射区6与第一热辐射区4的作用、效果一致,此处不再重复叙述。
19.所述第一换热翅片3、第二换热翅片5均为周向均布设置,且第一换热翅片3与第二换热翅片5错位设置,由于第一换热翅片3与第二换热翅片5为错位设置,即每片第二换热翅片5平分了一个第一热辐射区4,每片第一换热翅片3平分了一个第二热辐射区6,待风从第一热辐射区4 通过后,开始进入第二热辐射区6时,第一热辐射区4集中输出的风会被第二换热翅片5平均分割开来,避免风过于集中的传输而影响与辐射区中的热量进行交换,进一步的加强了热交换效率。
20.所述第一换热翅片3的一端焊接于外管2上,另一端与内管1相抵;所述第二换热翅片5的一端焊接于外管2上,另一端与内管1相抵,以便于固定内管,易于生产制造。
21.所述第二换热翅片5位于第二热辐射区6的侧面上设有外凸的第二换热部51,所述第一换热翅片3位于第一热辐射区4的侧面上设有外凸的第一换热部31,第一换热部31和第二换热部51起到热量反射的作用,使热量不断的在热辐射区内反射。
22.所述外管2的外壁覆盖有保温耐火棉7,保温耐火棉7上设有用于加热外管的线圈8,保温耐火棉7用于隔热、避免热量流失、逸散。线圈8通电后利用电磁加热原理为外管2进行加热,电磁加热的加热速度快、安全性高。
2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