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8958发布日期:2021-05-14 15:4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
3.

背景技术:

4.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顾名思义,其工作原理为通过风扇的作用将潮湿的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之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的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划分为工业除湿机和家用除湿机,并且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除湿机的发展也进一步细分,包括冷冻除湿机、转轮除湿机、溶液除湿机、管道除湿机。
5.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冷冻除湿机的使用较为广泛,由于冷冻除湿机具有除湿效果好、房间相对湿度下降块、运行用度低、不要求人员、也可不需要冷却水、操纵便利、使用灵活等长处,广泛运用于国防工程、人防工程、各类仓库、藏书楼、档案馆、地下工程、垫子产业、紧密机械加工、医药、实物、农行也种子蕴藏及各工况企业车间等场所。冷冻除湿机的整个除湿过程细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过程,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常温与相对高湿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铜管翅片液化成水滴的过程。
6.传统机械制冷的除湿机有明显的缺点,即当环境温度低于18℃时,传统工业除湿机除湿效果会明显降低,而转轮除湿机由于其具有除湿不受环境的温度限制的优势,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食品电子、医药化工、纺织化纤、纸品印刷、焊接喷涂、木材制品、港口、造船、人防工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7.一般除湿机的外侧会设有冷却塔,其作用是提供冷却液的作用,通过将冷却塔与内部的冷凝器相连,在冷凝器中使得冷却液与气态的冷媒气液接触,进行热交换,吸收气态冷媒中的热量,使冷媒恢复冷却的作用,从而冷媒可以循环使用。
8.根据公开号为cn206176591u的中国实用新型文献公开了一种节能除湿机,为采用整体式改造的节能除湿机或采用分体式改造的节能除湿机,包括除湿机空气除湿部分、除湿机冷却套部分和除湿机箱体;除湿机除湿部分包括至于除湿机箱体内用于处理环境空气的空气过滤器和制冷系统蒸发、自动风量调节阀与辅助冷凝器或辅助冷却器组件、后加热器和处理风机;除湿机冷却塔部分包括冷却塔塔体;除湿机还包括置于除湿机箱体内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水冷式或蒸发式,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塔塔体之间用冷却水连接水管连接。
9.在水冷冷凝器中,气态冷媒与冷却液之间气液接触,进行热交换,往往气态冷媒不足以与冷却液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造成每次循环中冷却液的浪费,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能量,因此设计一种可以调节冷却液流量的除湿机非常有表
10.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水冷冷凝器中气态冷媒不足以与冷却液完全进行热交换造成冷却液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种带有调节装置的除湿机,通过调节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分流,使得气态冷媒进入水冷冷凝器中的冷却液可以完全反应,减少冷却液的浪费,使得除湿机更加节能高效。
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3.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包括机体;转轮组件,所述转轮组件至少为一组,所述转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制冷组件相连;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塔;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冷却塔连通;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水冷冷凝器之间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有一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冷却液的分流比例的调节装置;由于在冷却液与冷媒气液接触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媒不足以完全利用冷却水,导致冷却水存在剩余,因此设置一种冷却水的调节装置,通过水冷冷凝器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强来对冷却液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冷却液流入水冷冷凝器中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另一部分从出液管流回冷却塔中,确保冷却液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加节能高效。
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相连;设置调节装置与水冷冷凝器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水冷冷凝器中气态冷媒的含量来控制进液管中冷却液的流量,以达到冷却液在冷却塔与水冷冷凝器之间每一次流动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5.优选的,所述进液管配合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水冷冷凝器,形成一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流动的管道;上述设置保证冷却液可以在冷却塔和水冷冷凝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冷却液可以重复利用,更加节能高效。
16.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组、蒸发器、再生冷凝器;所述制冷组件中的冷媒在所述压缩机组、所述蒸发器、所述再生冷凝器与所述水冷冷凝器内循环流动,并于所述水冷冷凝器内与所述冷却液接触;通过将压缩机组、蒸发器、再生冷凝器和水冷冷凝器连接在一个冷媒的循环结构上,以确保冷媒在循环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吸热,从而最大化的利用冷媒的冷却作用。
17.优选的,所述机体包括上层箱体,所述上层箱体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处向所述上层箱体外侧延伸设有新风风阀;下层箱体,所述下层箱体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处设向所述下层箱体外侧延伸设有送风风阀;在新风口设置了新风风阀用于调节新风进入量,在送风口设置了送风风阀用于调节送风的排出量,更加方便平衡室内的气压,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18.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冷凝器包括呈并联设置在连通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组的管道上的一级再生冷凝器和二级再生冷凝器;设置再生冷凝器的目的是冷媒与气体进行热交换。
19.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新风蒸发器,所述新风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新风口处;送风蒸发器,所述送风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处;设置蒸发器是为了吸收气体中的热量,达到使气体降温的目的。
20.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设置在所述下层箱体远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包括复数个设有油平衡器的压缩机;通过设置多个压缩机,保证冷媒的传递,使得冷媒有足够的动力在整个循环结构内循环流动。
21.优选的,所述转轮组件为2组,包括第一转轮组件和第二转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层箱体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侧,包括除湿转轮和转轮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层箱体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一侧,包括设有除湿转轮和转轮架;设置两个转轮组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低露点的目的,也为了更好的实现降低能耗的目
的。
22.优选的,所述除湿转轮包括呈周向均匀的四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与连接在所述转轮架上的再生通道进气口和再生通道出气口配合形成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设置的四个分区使得除湿转轮的吸湿与再生能力配合最佳,提高除湿的效率,同时,吸湿剂载体层设置为相互垂直,其分区不需要另外采用分区框架,因此除湿转轮转动一次的吸湿能力更强,从而使得整个除湿机的除湿效率更高。
23.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为: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分流,以确保在冷却液与冷媒气液接触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媒可以完全利用冷却液,避免冷却液的浪费,从而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通过将调节装置连接在水冷冷凝器上,根据水冷冷凝器内气态冷媒的含量来调节冷却液在进液管中的分流比例,更加高效精确;并且分流后的一部分冷却液回到冷却塔中,避免出现在在每次循环中冷却液无法被完全利用的现象。
25.【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机的后视图,其中机体外设有冷却塔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配合与水冷冷凝器相连;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其中调节装置连接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上;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风机的总装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风机的局部装配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风机的流程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的转轮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的转轮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的除湿转轮的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的除湿转轮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压器的电路图;
36.其中,1、机体;11、上层箱体; 111、新风口;112、新风风阀;113、变压器;114、控制柜;12、下层箱体;121、送风口; 122、送风风阀;2、转轮组件;21、转轮架;211、进气口;212、出气口;213、再生通道出气管;214、再生通道进气管;215、支撑杆;2151、转动件;22、除湿转轮;31、压缩机组;311、压缩机; 312、油平衡器; 321、新风蒸发器; 322、混风蒸发器; 323、送风蒸发器;331、一级再生冷凝器;332、二级再生冷凝器;4、冷却组件; 41、水冷冷凝器;42、冷却塔; 43、进液管;44、出液管;45、调节装置;51、一级再生加热器;52、二级再生加热器;6、再生风机;7、再生混风箱;8、中效过滤组件;9、处理风机。
37.【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术语“上”、“下”、“左”、“右”、
ꢀ“
轴向”、“径向”、“竖直”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40.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就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实施例1
43.结合图3

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机,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内的转轮组件2、制冷组件以及与制冷组件相连的冷却组件4;其中机体1包括上层箱体11和下层箱体12,将整个机体1设置成两个箱体而不是设置成一条直线的气体传输通道,其作用是减小整个除湿机的长度,从而缩小了安装除湿机所占用的空间,并且上层箱体11和下层箱体12的同一侧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新风口111和送风口121;在新风口111处向外延伸设置了新风风阀112,在送风口121处向外延伸设置了送风风阀122,其目的通过风阀来更好地控制进风的风量和出风的风量,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气压平衡的目的,使得室内更加舒适。
44.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组件4中的水冷冷凝器41与冷却塔42之间设有进液管43和出液管44,保证了冷却液能够在水冷冷凝器41和冷却塔42之间循环流动;采用水冷冷凝器41的目的是冷凝温度相对低,对压缩机组31的制冷能力和运行的经济性都比较有利;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冷凝器41为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却水的直通流动且流速大,一般的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并且冷却水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节省成本;冷却塔42由于其体积较大,并且需要一定的高度,故一般设置在除湿机的机体1的外侧。
45.如图3所示,当冷媒在水冷冷凝器41、蒸发器、压缩机组31、再生冷凝器中每一次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冷媒经过压缩机组31传输至水冷冷凝器41时,冷媒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介质,而冷却塔42与水冷冷凝器41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为液态介质,因此在水冷冷凝器41中进行气液接触的热交换过程中使得冷媒放热和冷却液吸收热量,冷媒的温度降低,从而冷媒恢复了冷却的作用,在冷媒整个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持续不断对空气进行吸热。
46.由于在实际除湿的过程中,冷却液与冷媒的所进行的气液接触热交换的过程中,气态冷媒中的热量不足以与所有冷却液热交换,冷却液的利用并不完全彻底,造成了冷却液的利用率低,浪费了能量;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进液管43上设置了调节装置45,其型号为vb7300系列,该调节装置45为一三通结构,其中两端口连接在进液管43上,用于将冷却液从冷却塔42传输至水冷冷凝器41中,另一端口连接在出液管44上,并且该调节装置45还连接在水冷冷凝器41上,由于冷却液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是在水冷冷凝器41中进行的,因而通过测定水冷冷凝器41内气态冷媒的压强,根据压强的大小控制调节装置45来调节冷却液分流的比例,从而保证在冷媒与冷却液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却液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设置调节装置45来根据水冷冷凝器41中气态冷媒的压强,对冷却液
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进入水冷冷凝器41中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另一部分从出液管44回到冷却塔42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实现了冷却液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冷却液的浪费,更加节能高效。
47.在实际的除湿过程中,对于7℃以下的超低湿度要求往往会采用转轮除湿技术,一般的除湿转轮22就可以达到上述要求,但是对于零下60℃低露点的超低湿度要求时,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达到低露点的要求需要在转轮上增加冷吹区,来辅助再生区用于冷却刚刚转出再生区的高温转轮,同时也用于处理再生区的串风与泄漏,创造了低露点的可能;因此,在转轮除湿机中至少会设置1个转轮组件2,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除湿机需要达到低露点,故转轮组件2设置为2组,包括设置在上层箱体11中的第一转轮组件和设置在下层箱体12中的第二转轮组件,两个转轮组件2呈上下层叠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转轮组件包括转轮架21和设置在转轮架21上的除湿转轮22,转轮架21为一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上下两个侧面为不封闭设置,方便安装除湿转轮22,在转轮架21上设有呈圆形设置的进气口211和出气口212,进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处分别设有再生通道出气管213和再生通道进气管214;同时,进气口211和出气口212设有支撑杆215,支撑杆215的中心处设有与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重合的转动件2151,当除湿转轮22安装在转轮架21内时,两个转动件2151向内挤压配合固定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将除湿转轮22安装在转轮架21上。
48.如图6所示,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除湿转轮22上任意相邻分区的吸湿剂载体层呈相互垂直设置,因此在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处,其结构强度高,当转动件2151紧贴吸湿剂载体层向内挤压固定除湿转轮22时,避免了出现由于挤压力过大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除湿转轮22出现损坏的情况;并且,在第一转轮组件中,除湿转轮22为高效再生除湿转轮,包括再生部和吸湿部,在第二转轮组件中,除湿转轮22为低温高效再生除湿转轮,包括再生部、吸湿部和冷吹部;在第二转轮组件中的除湿转轮22上设置冷吹部,用于冷却刚刚转出再生区的除湿转轮22,从而实现低露点的目的,整个除湿过程更加节能高效;另外,转轮组件2还包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一电机,驱动装置与除湿转轮22通过设置一传动带相连,从而带动除湿转轮22运动;相对于在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设置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轴来转动除湿转轮22,采用传动带套设在除湿转轮22的外壁上来带动除湿转轮22转动的方式,减少了除湿转轮22内部所受的挤压力,防止除湿转轮22受损。
49.一般除湿转轮22被分割成再生部和吸收部,故除湿转轮22至少包括两个分区,但吸湿部与再生部较为合适的比例为3:1,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将除湿转轮22周向均匀分割成四个分区,其中3个分区为吸湿部,1个分区为再生部,设置成四个分区不仅满足了合适的比例,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湿转轮22的结构强度更高;每个分区上包括呈层叠设置的吸湿剂载体层,并且任意两个分区上的吸湿剂载体层呈相互垂直;相对于采用分区框架来分区,本实用新型中直接通过吸湿剂载体层的分布来进行分区,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整个除湿转轮22上可以利用的除湿面积;如图8所示,位于除湿转轮22右上方的分区中的吸湿剂载体层呈竖直平行层叠分布,其相邻两个分区上的吸湿剂载体层均与之垂直分布;将吸湿剂载体层设置为平行层叠设置,不仅实现了高效吸收气体中携带的水分的目的,也便于装配成除湿转轮22,同时任意两个相邻分区上的吸湿剂载体层呈垂直,保证了在转动中心处具有非常牢固的结构强度,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没有采用分区框架进行分区,分区方式采用的是通过吸湿剂载体层自身的分布方式来实现分区,因此必须保证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处的结
构强度高,从而设置在支撑杆215上的转动件2151挤压除湿转轮22的转动中心将其固定时,具有稳定的结构,避免了除湿转轮22在 转动时出现损坏的现象;图7为在除湿转轮22的转动过程中的其中一个位置,此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相邻两个分区之间的吸湿剂载体层呈垂直分布;又如图6和图7所示,再生通道进气管213和再生通道出气管214配合与除湿转轮22的其中一个分区,即再生部,形成再生区,并且将再生区设置在转轮架21的上部的效果最佳;当气体从进气口211穿过除湿转轮22的时候,由于再生通道出气管214的阻挡,气体只能进入占除湿转轮22四分之三的吸湿部,气体中携带的水分被吸附在吸湿剂载体层上;由于除湿转轮22始终在不停的转动,同时进入再生区内的气体经过了再生加热器的加热作用,温度升高,因此,当加热后的气体通过再生通道进气管213进入除湿转轮22的再生部时,高温空气穿过吸附了水分趋于饱和的吸湿剂载体层使得水分从吸湿剂载体层上脱附,从而除湿转轮22恢复了除湿能力,上述过程在除湿机开启至结束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从而保证了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性能,除湿效果更佳。
50.如图3

5所示,制冷组件与冷却组件4相连,其中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组31、蒸发器、再生冷凝器,冷却组件4包括水冷冷凝器41和冷却塔42,制冷组件中的冷媒于水冷冷凝器41、蒸发器、压缩机组31、再生冷凝器中循环流动,冷却组件4中的冷却液在水冷冷凝器41与冷却塔42之间循环流动,因此,通过两个循环可见,冷媒与冷却液在水冷冷凝器41中气液接触,进行热交换,由于在冷媒的传输过程中,经过蒸发器和压缩机组31后的冷媒存在形态为气态,因此在水冷冷凝器41中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使得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凝,从而实现冷媒循环使用的目的。
51.结合图3和图5所示,压缩机组31设置在下层箱体12远离送风口121的一侧,其结构为呈并联设置的多个压缩机311,针对在除湿机中管道中冷媒的循环需要的提供的动力,采用3个呈并联设置的压缩机311,可以更好的使冷媒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保证了冷媒的在整个制冷组件中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了冷媒与空气的具有更好的热交换效果;又如图3和图10所示,在每个压缩机311上均设有油平衡器312,油平衡器312连接在电源组件上,其中电源组件设置在上层箱体11内远离所述新风口111一侧的控制柜114内,控制柜114与压缩机组31呈上下层叠设置,使得整个除湿机的结构更加合理;油平衡器312的作用是监控和保证压缩机内正确油位,因此其调节的精度要求较高,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油平衡器312容易受到电源组件中的变频器在输出能量时在输出线上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周边电器元件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源组件与油平衡器312之间设置了变压器113,变压器113安装在控制柜114中,减少了电源组件对油平衡器312等电器元件产生的干扰,提高了除湿机的工作效率,由于电器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干扰容易造成寿命减少,因此设置变压器113延长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除湿机的使用时间更长,减少了内部电器元件更换的频率,减少故障率,提高了除湿机的质量,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52.结合图3和图4所示,蒸发器呈并联设置在水冷冷凝器41和压缩机组31连通的管道上,设置蒸发器的作用是低温冷凝的冷媒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媒吸收空气的中的热量后气化,达到制冷的效果;一般地,蒸发器包括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想液体提供蒸发所需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气化,蒸发室是气液两相完全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蒸发器是翅片式蒸发器,利用翅片式发热器使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使得空气降温后,但不仅仅局限于翅片式蒸发器,可采用其
他蒸发器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如图5所示,并联在管道上的蒸发器分别为新风蒸发器321、混风蒸发器322、送风蒸发器323,新风蒸发器321的目的是降低从新风口111传输至第一转轮组件的吸湿部的气体温度,使得气体中的水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凝结,从而保证第一转轮组件的除湿效果;设置混风蒸发器322的目的是通过混风蒸发器322中的冷媒与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气体的温度降低,凝结更多的水分,从而提升第二转轮组件的除湿效果;设置送风蒸发器323的目的是通过送风蒸发器323中的冷媒与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气体的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第二转轮组件的吸湿部之后气体温度升高,设置了送风蒸发器323降低气体温度,可以更好的使得除湿机外的气温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程度上。
53.结合图3和图4所示,再生冷凝器包括一级再生冷凝器331和二级再生冷凝器332,其中一级再生冷凝器331设置在下层箱体12的外侧壁上,其结构为翅片式冷凝器,二级再生冷凝器332设置在下层箱体12内位于送风风阀122与第二转轮组件之间,其结构也为翅片式冷凝器;相对于通过管道串联的方式分别将再生冷凝器连接在压缩机组31与水冷冷凝器41之间,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在结构上更加优化简单,减少了内部连接管道的复杂程度,并且,根据冷媒在管道循环的方向可知,冷媒先传输至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中,然后传输至二级再生冷凝器332中,又由于冷媒是不断循环流动的,因此在实际的除湿过程中,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上的冷媒经过与气体的热交换之后,冷媒的温度下降,但是并不是所有传输至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中的冷媒都会与气体热交换,使得冷媒降温;由于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与二级再生冷凝器332之间为并联设置在同一根管道上,因而在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中未与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冷媒传输至二级再生冷凝器332,在二级再生冷凝器332中与气体进行热交换;上述过程充分的利用了冷媒,提高了冷媒在整个循环流动过程中与气体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减少了冷媒的无效循环,即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更加节能高效。另外,如图3所示,机体1上还设有再生风机6和再生混风箱7,通过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与再生风机6、再生混风箱7形成一贯穿下层箱体12的侧壁的混风通道,混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转轮组件的两侧。
54.如图3

5所示,在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与第一转轮组件之间设有一级再生加热器51,在二级再生冷凝器332与第二转轮组件之间设有二级再生加热器52;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再生加热器均采用的是电加热,通过设置再生加热器,在每个再生冷凝器通过再生加热器与对应的转轮组件2的再生区相连,其作用是对进入再生区的气体进行加热,由于气体在再生冷凝器中升温达不到使得除湿转轮22最佳的再生效果,即空气的温度不够高,无法使得除湿转轮22上的水分充分脱附,因此在再生冷凝器与除湿转轮22上的再生区之间均设置了再生加热器,通过对进入除湿转轮22的再生区的气体进行二次加热,使得气体保持高温状态进入再生区,高温的气体使得吸湿剂载体层上吸附的水分充分被脱附,带走水分的湿空气被再生风机6排出,使得除湿转轮22恢复最佳的吸湿能力从而完成了再生过程,保证了除湿机的持续运行的过程中具有稳定去最佳的除湿效果,提高了整个除湿机的使用效果。
55.在本实用新型中,结合图1~10所示,气体在除湿机内的整个除湿过程为:除湿机的新风口111处的新风风阀112打开,新风进入,经过新风蒸发器321,空气与新风蒸发器321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空气的温度下降;经过降温后的空气传输至第一转轮组件,空气穿过第一转轮组件上的除湿部,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在吸湿剂载体层上,由于第一转轮组件上还有再生部,传输至再生部的气体温度高于吸湿部的气体温度,因此当高温空气传输至再
生区时,部分高温气体穿过回风风阀与低温空气在第一转轮组件内汇合,汇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风机9的牵引作用传输至中效过滤组件8处,进行过滤,除去气体中的杂质;经过过滤后的气体传输至混风蒸发器322处,气体与混风蒸发器322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气体的温度下降,降温后的气体的其中一部分传输至第二转轮组件的除湿转轮22上的除湿部,经过除湿部的气体传输至送风蒸发器323,与送风蒸发器323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气体的温度下降,经过送风蒸发器323后传输至送风口121;另一部分传输至第二转轮组件的冷吹部,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气体传输至一级再生冷凝器331,在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中气体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媒在蒸发器中吸热形成呈气态通过压缩机组31传输至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上,冷媒具有较高的温度,经过冷吹部的气体与一级再生冷凝器331中的冷媒接触后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气体进一步通过一级再生加热器51进行升温,此时,经过两次升温的气体传输至除湿第二转轮组件的除湿转轮22上的再生部,去除吸湿剂载体层上吸附的水分,达到再生的目的;经过再生区的气体由于吸收了水分,温度下降,传输至二级再生冷凝器332,气体与二级再生冷凝器332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空气温度升高,升温后的气体经过二级再生加热器52电加热温度再次提升,此时高温气体传输至第一转轮组件的除湿转轮22上的吸湿部,去除吸湿剂载体层上吸附的水分,紧接着穿过第一转轮组件的再生区的气体通过再生风机6排出;高温气体进入第一转轮组件的除湿区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通过回风风阀传输至混风蒸发器322中形成一个循环,提高了除湿过程中的效率,减少了浪费,另一部分通过再生风机6从送风口121处排出。
56.实施例2
57.如图9所示,该除湿转轮22包括四个分区,其中相邻每一个分区上的吸湿剂载体层垂直设置组合形成由内向外层叠设置的正方形,转动件2151在固定除湿转轮22的过程中,对除湿转轮22产生向内的挤压力,保持吸湿剂载体层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除湿转轮22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除湿转轮22损坏的现象。
58.其余结构实施例1中相同,在此不展开赘述。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