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7163发布日期:2021-04-30 09:2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会在一段时期内变得十分严重,其中人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度较高,市面上具有各种类型的净化设备,以能够通过净化设备对空气进行过滤清洁,以改善生活工作环境。

相关技术中,净化器具有壳体,并在壳体内设置滤芯和离子发生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风机,以将外部空气导入,并使空气在壳体内通过滤芯和离子发生器进行过滤处理以及生成负离子,从而产生洁净空气,并从壳体出风口导出,以改善外部空气环境。但是,通常情况下,滤芯和离子发生器处于同一壳体的内腔,风机直接将外部空气导入时,滤芯和离子发生器同时工作导致对空气的净化处理较为混乱,并不能较好地保证输出空气的清洁度,并且长时间使用也会导致离子发生器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空气过滤,确保输出清洁的空气,并减少离子发生器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空气过滤组件、双极离子发生器和风机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与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之间,所述风机组件适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导通。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内腔中设置空气过滤组件以进行空气的过滤,进行空气过滤,在第二内腔中设置双极离子发生器,以能够通过双极离子发生器生成双极离子,从而能够对有害生物进行消杀,以提高空气清洁度,其中风机组件位于双极离子发生器与空气过滤组件之间,以此风机组件能够将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导通,从而将第一内腔中空气过滤组件过滤后的空气导入第二内腔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处,以此避免空气直接进入空气净化器后同时对空气过滤组件和双极离子发生器造成影响,以此,能够有序地对空气进行净化以及消毒等清洁处理,最终输出带有离子的洁净空气,以能够使得空气净化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避免具有灰尘等脏污的空气直接对双极离子发生器造成影响,以此能够防止对双极离子发生器造成污染,同时,输出的洁净空气因具有双极性离子,而具有一定的消毒能力,从而与室内空气混合以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从而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面板组件,所述控制面板组件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控制面板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第一内腔、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二内腔均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组件遮罩所述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风口组件和出风口组件,所述进风口组件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组件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出风口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出风口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与所述出风口组件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底盘的间距为1.6-2.4m。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组件包括格栅结构,所述进风口组件的格栅结构形成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格栅结构,所述出风口组件的格栅结构形成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腔为多棱柱形,和/或所述第二内腔为多棱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包括电刷组件和与所述电刷组件连接的多根离子管。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结构和包裹于所述滤芯结构外周的过滤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电控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空气过滤组件;4-双极离子发生器;5-风机组件;6-控制面板组件;7-进风口组件;8-出风口组件;9-底盘;101-第一壳板;102-第二壳板;201-第三壳板;202-第四壳板;301-滤芯结构;302-过滤层;401-电刷组件;402-多根离子管;711-进风口;811-出风口;1a-格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空气过滤组件3、双极离子发生器4和风机组件5,所述第一壳体1内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壳体2内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空气过滤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4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风机组件5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组件3与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4之间,所述风机组件5适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导通。

相关技术中,净化器具有壳体,并在壳体内设置滤芯和离子发生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风机,以将外部空气导入,并使空气在壳体内通过滤芯和离子发生器进行过滤处理以及生成负离子,从而产生洁净空气,并从壳体出风口导出,以改善外部空气环境。但是,通常情况下,滤芯和离子发生器处于同一壳体的内腔,风机直接将外部空气导入时,滤芯和离子发生器同时工作导致对空气的净化处理较为混乱,并不能较好地保证输出空气的清洁度,并且长时间使用也会导致离子发生器受到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净化器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壳体结构,即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其内部分别形成独立的空腔,即第一内腔(未示出)和第二内腔(未示出),以通过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进行空气的流动,在第一内腔中设置空气过滤组件3以进行空气的过滤,如通过活性炭组成的内芯结构并包裹过滤棉等,进行空气过滤,在第二内腔中设置双极离子发生器4,以能够通过双极离子发生器4生成双极离子,从而能够对有害生物进行消杀,以提高空气清洁度,其中风机组件5位于双极离子发生器4与空气过滤组件3之间,以此风机组件能够将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导通,从而将第一内腔中空气过滤组件3过滤后的空气导入第二内腔的双极离子发生器4处,以此避免空气直接进入空气净化器后同时对空气过滤组件3和双极离子发生器4造成影响,以此,能够有序地对空气进行净化以及消毒等清洁处理,最终输出带有离子的洁净空气,以能够使得空气净化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避免具有灰尘等脏污的空气直接对双极离子发生器4造成影响,以此能够防止对双极离子发生器4造成污染,同时,输出的洁净空气因具有双极性离子,而具有一定的消毒能力,从而与室内空气混合以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从而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调控。

其中,所述双极离子发生器4包括电刷组件401和与所述电刷组件401连接的多根离子管402,通过电刷组件401对多根离子管供电,以通过多根离子管402生成双极性离子,以能够更好地对空气进行处理。

空气过滤组件3包括滤芯结构301和包裹于所述滤芯结构301外周的过滤层302,其中滤芯结构301可为具有过滤功能的材料,例如活性炭制成的柱状结构,过滤层302包裹于滤芯结构301外部,以进行多次过滤,过滤层302可为活性炭过滤棉或hyperhepa(高效滤网),以提高过滤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可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板101和第二壳板102,第一壳板101和第二壳板102围成第一内腔,以方便第一壳体1乃至空气净化器的拆卸。

第二壳体2可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壳板201和第四壳板202,第三壳板201和第四壳板202围成第二内腔,以方便第二壳体2乃至空气净化器的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净化器通常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用于待清洁空气的进风和洁净空气的出风,进风口和出风口可开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处,也可通过设置风口组件,如本实施例中,设置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以分别形成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以用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和出风。其中,进风口711通常靠近空气过滤组件3处设置,以能够通过空气过滤组件3直接过滤空气,而出风口811通常靠近双极离子发生器4处设置,以能够方便双极离子发生器4对空气进行洁净消毒处理后直接通过出风口811出风。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除将空气过滤组件3处理后的空气导向双极离子发生器4外,还能够直接使空气从出风口811流出,从而进行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同样,风机组件5通常具有风叶,以及风叶周围的通道,在风机组件5将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导通时,双极离子发生器4生成的双极离子也可依据这些通道流入第一内腔的空气过滤组件3处,从而双极离子能够对空气过滤组件3进行消毒处理,以此对空气过滤组件3上附着的有害微生物进行彻底消杀,从而达到自消毒的目的,大大延长了空气过滤组件3耗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参照图3,控制面板连接电路板,电路板的具有多个接线排和变压器,以分别连接风机组件5和双极离子发生器4,并适于通过电源接口接电,从而可进行单独控制,在单独控制双极离子发生器4工作时,即也能够实现双极离子发生器4对空气过滤组件3的消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面板组件6,所述控制面板组件6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控制面板组件6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机组件5位于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第一内腔、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风机组件5和所述第二内腔均连通。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控制面板组件6,其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时间控制器、档位调节旋钮、电源锁等控制结构,从而方便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控制,其中,控制面板组件6设有气流通道(未示出),以通过气流通道将第一壳体1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壳体2的第二内腔导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位于第二内腔内,从而所述第一内腔、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风机组件5和所述第二内腔均连通,以此风机组件5工作时,将第一内腔中过滤后的空气导入气流通道、进而导入第二内腔内,其中控制面板组件6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从而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进行支撑,同时方便空气净化器的拆装,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设置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以进行进风和出风,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净化器安装后,进风口711通常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较高区域,出风口811通常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较低区域,以此方便进行空气的净化处理和室内环境的空气调控,由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设置于控制面板组件6相对的两端,此时,控制面板即可位于空气净化器的中部,以此,也方便进行使用者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组件3遮罩所述气流通道。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气流通道用以将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导通,而在第一内腔中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3,可以理解的是,气流通道具有一开口位于第一内腔处,从而导通第一内腔,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组件3即位于该开口处,具体地,空气过滤组件3为柱形结构,其与控制面板组件6连接,以进行固定,气流通道位于第一内腔处的开口被空气过滤组件3所遮挡,从而风机组件5作用时,能够较好地利用空气过滤组件3的过滤效果,如图1中,空气经空气过滤组件3的外周进入空气过滤组件3进行过滤,而在空气过滤组件3与气流通道的交接处出风,而从气流通道流入第二内腔,以此使得过滤效果更好,并且更好地避免未过滤的空气流入第二内腔的双极离子发生器4处,以此能够更好地避免对双极离子发生器4造成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所述进风口组件7设有进风口711,所述出风口组件8设有出风口811;所述进风口组件7与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于所述风机组件5的一端连接,所述出风口组件8与所述第二壳体2远离于所述风机组件5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进风口711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811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以分别形成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从而供第一壳体1的第一内腔的进风,以及供第二壳体2的第二内腔的出风,其中进风口组件7与第一壳体1远离于所述风机组件5的一端连接,出风口组件8与第二壳体2远离于风机组件5的一端连接,由此,空气自进风口711流入而从出风口811流出时,一方面,在空气净化器安装后,进风口711可位于房间较高的区域,污染物跟空气比轻重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时候,伴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漂浮于空气中,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扰动空气,扩大空气的循环流动范围,保持高效率的空气净化流量,并且,可以相对提高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器备的净化通道长度,净化效果更充分。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分别位于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的周向,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轴向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从而在空气净化器竖直放置时,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进风,如设置有多个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以能够扩大进风角度以及扩大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组件7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出风口组件8与所述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组件7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出风口组件8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空气净化器的拆装以及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底盘9,所述底盘9与所述出风口组件8连接,所述进风口711与所述底盘9的间距为1.6-2.4m。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底盘9,底盘9与出风口组件8连接,从而底盘9能够对整个空气净化器进行支撑,进风口711与底盘9的间距为1.6-2.4m,具体地,即大致为空气净化器依托底盘9安装于室内时,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高度大致为1.6-2.4m,以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室内,如适用于2.8-4m高度的空间,方便漂浮有污染物的空气导入空气净化器,从而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较佳地,间距在1.7-2.3m中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组件7包括格栅结构1a,所述进风口组件7的格栅结构1a形成所述进风口711,和/或所述出风口组件8包括格栅结构1a,所述出风口组件8的格栅结构1a形成所述出风口811。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均包括格栅结构1a,格栅结构1a具有多个格栅,格栅之间形成长条状的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以此通过格栅结构1a形成进风口711和出风口811,能够便于空气的导入和导出,并且防止杂物进入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腔为多棱柱形,和/或所述第二内腔为多棱柱形。

参照图1和2所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八棱柱形,并分别形成八棱柱形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依据棱形的内腔结构供空气进行流动,依据空气动力学,能够提高空气的流动效率,以更好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其中,较佳地,进风口组件7和出风口组件8均为多棱柱结构,并具有多棱柱形内腔,以方便空气流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