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及静电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0733发布日期:2021-06-01 23: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机壳及静电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与净化空气的设备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机壳及静电除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污染日渐严重,人民及政府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对环境以及身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陆陆续续增设空气净化装置在家中或是在工厂的排放管道中,以维持空气质量。已知用于空气净化的静电除污装置通常包含一机壳、一静电吸附组件、一第一滤网及一第二滤网。静电除污装置的机壳具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其中静电吸附组件、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皆设置于机壳中,且第一滤网对应入风口,第二滤网对应出风口,而静电吸附组件位于第一滤网以及第二滤网之间。如此一来,空气自入风口进入机壳内后,会先经过第一滤网过滤空气中较大粒子,而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会于经过静电吸附组件时被过滤,再,空气自出风口排出机壳,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为了避免静电除污装置中的静电吸附组件所产生的静电场影响外界电磁场,业界皆采用金属制成的机壳,像是不锈钢机壳,作为静电吸附组件的屏蔽体,如此一来即能达到电磁屏蔽的效果。然而,金属机壳的重量重,不利于搬运且消耗体力;此外,金属机壳的面与面之间系通过人工焊接的方式结合成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方能竣工,容易造成生产效率低落。据前述情形实有解决之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及静电除污装置,所述机壳的电磁屏蔽层及所述静电除污装置的电磁屏蔽层具有电磁屏蔽的效果;此外,所述机壳的主体及所述静电除污装置的主体采用轻量化的材料所制成,降低整体重量,有助于搬运。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壳,其包含一主体及一电磁屏蔽层。所述主体具有一壳体及一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口,一物件可经由所述安装口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盖体可受操作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安装口。所述电磁屏蔽层包含一第一导电层与一第二导电层,当所述盖体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且围绕于所述物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盖体面对所述安装口之表面。

其中,所述电磁屏蔽层具有一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使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彼此导通。

其中,所述主体包含一枢轴,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轴枢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可受操作地转动而封闭或是开启所述壳体的安装口。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塑料。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铝、铂、不锈钢、铜、铬、镍、碳纤维或其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除污装置,其包含一主体、一电磁屏蔽层、一静电吸附组件及一电源供应器。所述主体具有一壳体及一盖体,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口、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所述安装口、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面上;所述盖体可受操作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安装口。所述电磁屏蔽层包含一第一导电层、一第二导电层、一第一滤网及一第二滤网;当所述盖体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盖体面对所述安装口之表面;所述第一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对应所述入风口,所述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对应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第二滤网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静电吸附组件能够经由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系用以净化空气;当所述盖体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电磁屏蔽层围绕于所述静电吸附组件的外侧。所述电源供应器固接于所述主体,且系用以给所述静电吸附组件提供电力。

其中,当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围绕形成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滤网以及所述第二滤网。

其中,所述主体包含一枢轴,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轴枢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可受操作地转动而封闭或是开启所述壳体的安装口。

其中,所述电磁屏蔽层具有一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使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彼此导通。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塑料。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铝、铂、不锈钢、铜、铬、镍、碳纤维或其组合。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的一机壳包含一壳体及一盖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口;一物件可经由所述安装口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或由所述壳体的内部取出;所述壳体包含一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盖体包括一遮盖件及一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遮盖件系可受操作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安装口,且所述遮盖件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遮盖件面对所述安装口之表面;其中,当所述遮盖件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且围绕于所述物件的外侧。

所述机壳包含一底座,系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

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排液口,所述底座具有一集液盘,所述集液盘系设置于所述排液口正下方。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塑料。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的一静电除污装置包含一壳体、一盖体、一第一滤网及一第二滤网、一静电吸附组件及一电源供应器。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口、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且所述安装口、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面上;所述壳体包含一第一导电层;所述盖体包括一遮盖件及一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遮盖件系可受操作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安装口,且所述遮盖件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系设置于所述遮盖件面对所述安装口之表面;当所述遮盖件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分别对应所述入风口及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第二滤网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静电吸附组件能够经由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系用以净化空气;当所述遮盖件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围绕于所述静电吸附组件的外侧;以及所述电源供应器固接于所述壳体,且系用以给所述静电吸附组件提供电力。

其中,当所述遮盖件封闭所述安装口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围绕形成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滤网以及所述第二滤网。

所述静电除污装置包含一枢轴,所述遮盖件通过所述枢轴枢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遮盖件可受操作地转动而封闭或是开启所述壳体的安装口。

所述静电除污装置包含一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使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彼此导通。

所述静电除污装置包含一底座,系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排液口;所述底座设有一集液盘,所述集液盘系设置于所述排液口正下方;其中所述底座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塑料;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铝、铂、不锈钢、铜、铬、镍、碳纤维或其组合。

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所述机壳的电磁屏蔽层及所述静电除污装置的电磁屏蔽层作为屏蔽体,避免电磁屏蔽层内的电磁场与电磁屏蔽层外的电磁场相互影响。此外,所述机壳的壳体与盖体,以及所述静电除污装置的壳体与盖体采用轻量化的绝缘材料所制成,降低整体重量,有助于搬运,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之机壳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之机壳的示意图,揭示盖体呈开启状态。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之4-4方向剖视图。

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静电除污装置的分解图。

图6类同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之机壳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实施例之机壳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静电除污装置

100、100a、100b:机壳

10:主体

12,12b:壳体

12a:安装口

12b:入风口

12c:出风口

122:第一导轨

124:第二导轨

14:盖体

14a:侧表面

15b:遮盖件

16:铜衬

162:头部

164:身部

18:枢轴

20:电磁屏蔽层

22、22b:第一导电层

24:第二导电层

26:导线

27:弹簧

28:第一滤网

29:第二滤网

200:静电吸附组件

202:架体

204:高电压组

206:低电压组

300:电源供应器

302:高电压供应件

304:低电压供应件

40:底座

42:集液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之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包含一主体10以及一电磁屏蔽层20。

其中所述主体10包含一壳体12、一盖体14、一铜衬16与一枢轴18。所述壳体12为一中空结构,且所述壳体12的不同侧面设开设有一安装口12a、一入风口12b及一出风口12c,所述入风口12b与所述出风口12c相对设置,所述壳体12的内壁则具有一第一导轨122及一第二导轨124,第一导轨122对应所述入风口12b,第二导轨124对应所述出风口12c,且第一导轨122与第二导轨124的长轴向平行于所述安装口12a的开口方向。所述铜衬16包含一头部162与一身部164,所述铜衬16的身部164纵向穿设于所述盖体14的内部,而所述铜衬16的头部162抵接所述盖体14位于上方的侧表面14a。所述枢轴18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铜衬16中且电性连接所述铜衬16,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壳体12,借此,所述盖体14可受操作地转动而封闭或开启所述壳体12的安装口12a。如图4所示,所述盖体14的下侧系通过另一枢轴18枢接于所述壳体12,然而位于下侧的枢轴18可选择地直接穿设所述盖体14,或是通过穿设于另一铜衬中而间接穿设所述盖体。于本实施例中装设铜衬的目的在于,铜衬除了可以作为转动轴承以及固定枢轴之外,铜衬亦能够作为导电的媒介,于后将加以详述。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之所述壳体12与所述盖体14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绝缘材料包含但不限于塑料。采用轻量化的塑料所制成的壳体12与盖体14有助于降低整体机壳100的重量,搬运时较不费力,并且可降低机壳100的生产成本。

所述机壳100的电磁屏蔽层20包含一第一导电层22、一第二导电层24及一导电件。第一导电层22与第二导电层24系采用导电材料所制成,所述的导电材料包含但不限于铝、铂、不锈钢、铜、铬、镍、碳纤维或其组合。其中第一导电层22系设置于所述壳体12的内壁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22与第二导轨124,第二导电层24则设置于所述盖体14面对所述安装口12a之内表面且部分向上凸伸至所述盖体14之侧表面14a,并电性连接所述铜衬16,意即第二导电层24经由铜衬16电性连接所述枢轴18。于本实施例中之所述导电件为导线26,所述导线26系用以连接所述枢轴18的外表面及位于所述壳体12内壁上之第一导电层22,借此,所述第一导电层22通过铜衬16、枢轴18及导线26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22。

更近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层22与所述第二导电层24皆系一层导电膜,可通过但不限于电镀、化学镀、贴附等方式分别附着于壳体12与盖体14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另提供一种静电除污装置1,如图5所示,所述静电除污装置1包含所述的机壳100、一静电吸附组件200及一电源供应器300。其中所述机壳100的电磁屏蔽层20更包含一第一滤网28及一第二滤网29。所述第一滤网28插设于所述壳体12的第一导轨122中,第二滤网29插设于所述壳体12的第二导轨124。所述第一滤网28与所述第二滤网29系由可导电的材料所制成,如不锈钢滤网,第一滤网28及第二滤网29分别通过第一导轨122与第二导轨124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22。第一滤网28、第二滤网29、第一导电层22以及第二导电层24构成一屏蔽体,并且所述屏蔽体接地。如此一来,所述屏蔽体内部的电磁场与外界的电磁场不会交互影响。

当所述盖体14受操控地枢转而封闭所述安装口12a时,第一导电层22与第二导电层24将围绕形成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滤网28以及第二滤网29,所述第一滤网28与所述第二滤网29能够避免灰尘或是毛球等较大的脏污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当中。

所述静电除污装置1的静电吸附组件200经由所述安装口12a设置于所述壳体12的内部。所述静电吸附组件200包含一架体202、一高电压组204及一低电压组206。其中所述架体202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22,高电压组204及低电压组206固设于架体202上,且高电压组204与低电压组206分别与架体202不电性导通。高电压组204与低电压组206之间彼此相邻设置且不电性导通,其中高电压组204位于低电压组206与第一滤网28之间,低电压组206位于高电压组204与第二滤网29之间。当所述盖体14受操作地封闭安装口12a而形成所述流体通道时,空气会依序经过所述高电压组204与所述低电压组206,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过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借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所述电源供应器300包括一高电压供应件302以及一低电压供应件304,所述高电压供应件302与所述低电压供应件304不电性导通,且所述高电压供应件302及所述低电压供应件304分别绝缘地固设于所述盖体14的内表面。当所述盖体14受操作地封闭所述壳体12的安装口12a时,高电压供应件302抵接所述静电吸附组件200的高电压组204,而提供所述高电压组204电流,低电压供应件304抵接所述静电吸附组件200的低电压组206,而提供所述低电压组206电流,其中电源供应器300供给所述高电压组204的电压值大于供给所述低电压组206的电压值。

通过上述之构造,当所述盖体14封闭所述安装口12a且启动所述电源供应器300时,空气自所述壳体12的入风口12b进入,经过第一滤网28初步过滤空气中的较大粒子,像是石砾或毛球等,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再经过所述静电吸附组件200的高电压组204形成带电粒子,而后这些带电粒子吸附于所述低电压组206的表面上,最后,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二滤网29自所述壳体12的出风口12c排出。在静电吸附组件200通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场,而围绕于所述静电吸附组件200外侧的所述电磁屏蔽层20作为屏蔽体,避免静电吸附组件200所产生的电磁场影响所述静电除污装置1外部的电磁场,即避免讯号干扰,亦避免周遭的人受到高能量的电磁辐射。

总结而言,本实用新型之静电除污装置的壳体与盖体系由轻量化的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有效降低静电除污装置的重量,有助于搬运。此外,塑料制的壳体与盖体能够通过开模制造的方式生产,相较于习知金属制的壳体与盖体而言,塑料制的壳体与盖体不需要额外进行人工焊接,或其余的加工步骤,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外,所述静电除污装置的电磁屏蔽层作为静电吸附组件的屏蔽体,避免静电吸附组件所产生的电磁场与外界的电磁场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优选实施例之机壳100a,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之第一导电层22与第二导电层24非通过一导线及一铜衬达到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之导电件为弹簧27,所述弹簧27的一端固接于壳体12的内壁上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2电性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安装口12a的方向凸伸于外。当所述盖体14封闭所述安装口12a时,弹簧27会受所述盖体14的抵压而些微压缩,并且通过压缩弹力而维持抵触所述第二导电层24。如此一来,所述第一导电层22经由弹簧27而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层24。值得一提的是,于其他实际应用上,所述电磁屏蔽层的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不一定系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的方式而与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围绕形成屏蔽体,亦能够通过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层的方式达到相同的效果。另外,于其他实际应用上,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不一定系通过一导电件来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可自所述壳体的内壁向外凸伸至所述安装口的周缘,借此,当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安装口时,第一导电层直接与第二导电层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优选实施例之机壳100b,如图7所示,所述机壳100b的壳体12b系以导电金属所制成,且所述壳体12b的内壁即可定义为一第一导电层22b。所述机壳100b的盖体则包括一遮盖件15b及一第二导电层(图7未图示,但类同于图2中所示的第二导电层24)。其中所述遮盖件15b系可受操作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安装口(图7未图示,但类同于图2中所示的安装口12a),且所述遮盖件15b系由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可为塑料,但不以此为限制。所述第二导电层则设置于所述遮盖件15b面对所述安装口之表面。参照图7,当所述遮盖件15b在封闭所述安装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层22b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得以形成电磁屏蔽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0b包含一底座40,且所述底座40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12b的底部。所述底座40设置有一集液盘42,所述集液盘42位于所述壳体12b底部的一排液口(未图示)下方。借此,当壳体12b做为静电除油污装置使用时,壳体12b内部集滤下的废弃油可汇流于所述集液盘42中,以便清除油污。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底座40与所述集液盘42系由塑料所制成,借以使整体机壳100b轻量化,并且降低机壳100b的生产成本;在一些实际情况中,如金属制壳体12b受腐蚀而需汰换,塑料制的遮盖件15b、底座40及集液盘42可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除此之外,由塑料所制成的所述底座40可避免所述机壳100b的金属壳体12b直接与潮湿的地面接触及摩擦,以减缓金属壳体12b锈蚀情形,进而提升整体机壳100b的可靠度及耐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