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7734发布日期:2021-04-02 09:2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风道部件安装在空调壳体内,风道部件出风后通过壳体上设置的出风口实现室内出风,由于风道部件或空调壳体内容易出现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污染,污染物混合风进入室内会影响用户健康;同时现有风道部件的出风模式多为一处进风口进风,另一处出风口出风的形式,出风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风道影响用户健康以及出风模式单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壳体和空调壳体,所述风道壳体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所述风道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风道壳体内部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空调壳体包括面板和侧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所述风道壳体、所述面板和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主要由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风道壳体、面板和侧板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透视区域,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污染情况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同时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提高了出风模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清洁度,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左侧或右侧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位于风道壳体的前侧且与进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位于风道壳体的左侧或右侧且与进风口连通,实现空调器正面及侧面的出风,从而实现室内升温或降温环境的及时覆盖,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的风叶和蜗壳,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风叶和所述蜗壳为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风叶和蜗壳为透明材质制成,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蜗壳为两个,两个所述蜗壳对称分布在所述风道壳体上,任一所述蜗壳内设置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风机适于带动所述风叶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两个蜗壳对称分布在风道壳体上,有效防止两处蜗壳风向干扰带来的乱流和噪音问题,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可以在确保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的前提下,减少设计成本。

优选地,通过设置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可以在确保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的前提下,减少设计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透视区域的所在处和第二透视区域的所在处相对设置,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视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透视区域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透视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透视区域的面积,确保从外侧向内侧的视线广度,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连杆和叶片,所述连杆与所述风道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叶片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为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连杆转动带动叶片调整出风方向,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透明材质为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材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透明材质为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材质,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荧光颗粒,所述荧光颗粒镶嵌于所述透明材质内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设置荧光颗粒镶嵌于透明材质内部,使得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仍旧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同时提高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道壳体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道壳体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道壳体的出风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道壳体,11-风叶,12-蜗壳,121-导风板,13-连杆,14-叶片,15-挡风件,2-风道,21-进风口,22-第一出风口,23-第二出风口,3-空调壳体,31-面板,32-侧板,3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壳体1和空调壳体3,所述风道壳体1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3内,结合图2所示,所述风道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所述风道壳体1内部形成风道2,所述风道2分别与所述进风口21、所述第一出风口22及所述第二出风口23连通;所述空调壳体3包括面板31和侧板32,所述面板31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上,所述侧板32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方向上,所述风道壳体1、所述面板31和所述侧板32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主要由透明材质制成。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风道壳体1和空调壳体3,风道壳体1设置于空调壳体3内,其中结合图2所示,风道2设置于风道壳体1内,用于内部空气流通,由于空气在流动时,常常会掺有杂质,例如灰尘和细菌,堆积在风道2内,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而用户由于自身无法进行拆机等操作来对风道2进行清洗,往往需要专业人士帮助,而这会造成风道2清洗的频率较低,因此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因此本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为透明材质,例如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从而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2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2进行清理,同时位于第一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上的面板31,或者位于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方向上的侧板32也为透明材质,使得用户在不打开面板31或侧板32的前提下,也能对风道2的清洁状态直接可视,及时清理污染物,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需要说明的是,风道壳体1、面板31和侧板32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透视区域,透视区域主要由透明材质制成,以确保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同时,风道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风道2分别与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及第二出风口23连通,在空调器运行时,进风口21经由底板33上设置的开口进风,在风道2内经由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吹出,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设置在风道壳体1上的不同区域,以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提高了出风模式的多样性,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道壳体、面板和侧板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透视区域,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污染情况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同时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提高了出风模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清洁度,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22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的前侧且与所述进风口21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3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的左侧或右侧且与所述进风口21连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出风口22位于风道壳体1的前侧且与进风口21连通,第二出风口23位于风道壳体1的左侧或右侧且与进风口21连通,在进风口21进风后,空气从位于风道壳体1的前侧的第一出风口22吹出,这个方向上对应传统空调器的正面出风,另一部分从位于风道壳体1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出风口23吹出,这个方向上对应空调器的侧面出风,从而实现室内升温或降温环境的及时覆盖,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位于风道壳体的前侧且与进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位于风道壳体的左侧或右侧且与进风口连通,实现空调器正面及侧面的出风,从而实现室内升温或降温环境的及时覆盖,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21处的风叶11和蜗壳12,所述风叶11设置于所述蜗壳12内;所述风叶11和所述蜗壳12为透明材质制成。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空调器还包括风叶11和蜗壳12,风叶11设置于蜗壳12内,且风叶11与离心风机连接,蜗壳12与离心风机对应,在离心风机带动下,风叶11转动,带动风道2内的空气从对应出风口吹出;相应地,风叶11和蜗壳12为透明材质制成,从而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2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2进行清理,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叶和蜗壳为透明材质制成,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蜗壳12为多个,多个所述蜗壳12均匀分布在所述风道壳体1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2为多个,多个蜗壳12均匀分布在风道壳体1上,一方面提高了整体风量和风量均衡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启其中指定蜗壳12中的离心风机,实现对不同角度和不同出风模式的选择,进而实现用户需要的运行模式,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蜗壳均匀分布在风道壳体上,一方面提高了整体风量和风量均衡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启其中指定蜗壳中的离心风机,实现对不同角度和不同出风模式的选择,进而实现用户需要的运行模式,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风道壳体1包括挡风件15,所述挡风件15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蜗壳12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风道壳体1还包括挡风件15,挡风件15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蜗壳12之间,挡风件15能够阻挡相邻蜗壳12之间的气流影响,防止乱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噪音出现,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中,挡风件15同样可作为电控盒的安装件,由于挡风件15能够阻挡相邻蜗壳12之间的气流影响,因此电控盒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风件阻挡相邻蜗壳之间的气流影响,防止乱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噪音出现,从而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蜗壳12为两个,两个所述蜗壳12对称分布在所述风道壳体1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2为两个,两个蜗壳12对称分布在所述风道壳体1上,相应地,两个蜗壳12对应的出风口的位置也作相应调整,例如,左侧蜗壳12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偏向风道壳体1左侧设置,右侧蜗壳12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偏向风道壳体1右侧设置,防止两处蜗壳12风向干扰带来的乱流和噪音问题,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蜗壳对称分布在风道壳体上,有效防止两处蜗壳风向干扰带来的乱流和噪音问题,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任一所述蜗壳12内设置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21处,所述风机适于带动所述风叶11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任一蜗壳12内设置有一个风机,风机位于进风口21处,风机适于带动风叶11转动,带动进风口21进风,在风道2内经由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吹出,风机数量与蜗壳12数量对应,不仅提高了出风量,同时也能够根据启用其中的任一或任几个风机来实现不同出风模式,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机带动风叶转动,提高了出风量,同时也能够根据启用其中的任一或任几个风机来实现不同出风模式,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蜗壳12包括导风板121,所述导风板121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22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121适于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吹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蜗壳12包括导风板121,导风板121朝向第一出风口22倾斜设置,从而将空气引导向第一出风口22处,使得进风口21至第一出风口22及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量均匀,从而提高风量均匀度,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倾斜的导风板,使得进风口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均匀,从而提高风量均匀度,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指的是风道壳体1透明区域的面积占风道壳体1全部面积的10%至100%,面板31透明区域的面积占面板31全部面积的10%至100%,侧板32透明区域的面积占侧板32全部面积的10%至100%,即风道壳体1、面板31和侧板32存在部分透明的情况,由于透明区域需要额外工序来制造,因而部分透明可以在确保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的前提下,减少设计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视区域的面积占比为10%至100%,可以在确保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的前提下,减少设计成本。

可选地,所述风道壳体1具有第一透视区域,所述面板31和/或所述侧板32具有第二透视区域,且所述第一透视区域的所在处和所述第二透视区域的所在处相对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具有第一透视区域,面板31和/或侧板32具有第二透视区域,且第一透视区域的所在处和第二透视区域的所在处相对设置。对于部分透明的情况,为保证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因此设置第一透视区域的所在处和第二透视区域的所在处相对设置,以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透视区域的所在处和第二透视区域的所在处相对设置,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视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透视区域的面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视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透视区域的面积,确保从外侧向内侧的视线广度,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透视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透视区域的面积,确保从外侧向内侧的视线广度,充分保证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处的连杆13和叶片14,所述连杆13与所述风道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叶片14与所述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3与所述叶片14为透明材质制成。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连杆13和叶片14,连杆13与叶片14固定连接,连杆13的一端与低速电机相连,在低速电机的驱动下,连杆13与风道壳体1转动连接,实现叶片14的角度变动以调整出风方向,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中,连杆13和叶片14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从而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2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2进行清理,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转动带动叶片调整出风方向,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透明材质为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材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材质为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材质,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2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2进行清理,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明材质为银离子抗菌防霉透明abs材质,使得用户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在风道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对风道进行清理,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荧光颗粒,所述荧光颗粒镶嵌于所述透明材质内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荧光颗粒,荧光颗粒镶嵌于透明材质内部,使得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仍旧对风道壳体1内部的风道2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同时提高美观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荧光颗粒镶嵌于透明材质内部,使得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仍旧对风道壳体内部的风道的清洁状况及时可见,同时提高美观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