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部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5564发布日期:2021-05-25 12:2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风道部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部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设有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可以起到送风的作用。一般而言,风道部件包括轴流风机和用于固定轴流风机的支架,然而,通常为了保证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采用比较复杂的支架结构进行固定,这样会对轴流风机的出风气流造成一定的遮挡,从而影响了该风道部件的送风量。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道部件,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机支架对出风气流产生遮挡而影响送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部件,包括:风道安装板,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件;电机支架,设于所述导流件内,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多个连接叶片,多个所述连接叶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件;以及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电机支架的后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所述风轮包括轮毂及多个旋转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旋转叶片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的旋向相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围,多个所述连接叶片相对所述固定部呈倾斜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叶片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旋转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底并与所述风轮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轮还包括轮毂,多个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排布且连接所述轮毂,所述轮毂具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第二固定槽套设于所述固定部外并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叶片上设有走线槽,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走线槽连通的第一过线缺口,所述导流件上设有第二过线缺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电机盖上设有避让缺口,用以避让所述第一过线缺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导风圈,所述风道安装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导流件外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导风圈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圈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过线缺口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件沿所述风道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风道部件,所述机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部件的风机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背板,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风道部件连接所述背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的风道安装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缺槽,所述固定缺槽的槽底设有螺孔,用以供螺钉插入而将所述风道安装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格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包括风道安装板、电机支架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道安装板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件;所述电机支架位于所述导流件内,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多个连接叶片,多个所述连接叶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件;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电机支架的后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所述风轮包括轮毂及多个旋转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旋转叶片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的旋向相反。如此,风轮吹出的发散气流经过电机支架的多个连接叶片后,能够降低风轮吹出气流向四周发散的程度,使得气流更加集中,从而达到将风轮吹出的发散气流聚拢的效果,有效增大了送风量和送风距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道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风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风道安装板与导流件、电机支架、风机组件的装配细节图;图6为图5中导流件、电机支架及风机组件的装配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空调室内机去掉出风格栅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道部件136第二表面150导风圈110风道安装板137走线槽151第一过线孔111安装槽140风机组件152驱动装置112第二过线孔141风轮153齿轮120导流件142轮毂154齿条121第二过线缺口143第二固定槽160固定缺槽130电机支架144旋转叶片200空调室内机131固定部145吸力面210机壳132第一固定槽146压力面220面板133第一过线缺口147电机230背板134连接叶片148电机盖240进风口135第一表面149避让缺口250出风格栅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部件。其中,该风道部件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内机内,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空气处理装置内,例如净化装置或者新风装置等等。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部件100,该风道部件100包括风道安装板110、电机支架130以及风机组件140。所述风道安装板11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件120;所述电机支架130设于所述导流件120内,所述电机支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多个连接叶片134,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沿所述固定部131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叶片1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部131与所述导流件120。所述风机组件140位于所述电机支架130的后侧,所述风机组件140包括风轮141,所述风轮141包括轮毂142及多个旋转叶片144,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44沿所述轮毂142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安装板110沿上下方向延伸,当然也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不做具体限定。风道安装板110上设有导流孔,导流孔可以在风道安装板110的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贯穿风道安装板110。导流件120设置在导流孔内,其中,导流件120可以与风道安装板110为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可以提升风道部件100的整体强度,同时可以可简化风道部件100的装配流程。当然,导流件120也可以与风道安装板110为分体设置,例如可拆卸连接。导流件1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导流件120可以为圆筒状结构,圆柱状的导流件120可以降低气流阻力,从而提升风道部件100的出风效率。当然,导流件120也可以设置为方形筒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设计,不做具体限定。电机支架130设于导流件120的前端。其中,电机支架130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在导流件120的前端,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导流件120的前端。电机支架130包括固定部131及沿所述固定部131周向呈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叶片134,所述连接叶片1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131和导流件120连接,由此可以使固定部131与导流件120的配合结构更加牢固,从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40的运行平稳性。所述固定部131主要用于固定电机147,具体地,所述固定部131为圆柱形,所述固定部131设有第一固定槽132,所述第一固定槽132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可以沿固定部131的周向呈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连接叶片1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131的外周壁和导流件120的内周壁连接。另外,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数量可以为奇数个,也可以为偶数个,不做特殊限定。风机组件140设于导流件120的后端。风机组件140包括风轮141及驱动所述风轮141转动的电机147。其中,所述电机147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32内,所述电机147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132的槽底并与风轮141连接,这样电机147可以驱动所述风轮141转动。所述风轮141可以是轴流风轮141或者斜流风轮141等,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所述风轮141包括轮毂142及多个旋转叶片144,所述轮毂142设于所述固定部131的外围,多个旋转叶片144沿所述轮毂142的周向间隔排布且连接所述轮毂142,所述轮毂142具有第二固定槽143,所述第二固定槽143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第二固定槽143套设于所述固定部131外并与所述电机147的电机轴连接。在此,所述轮毂142可相对所述固定部131转动。虑到轴流风轮141或斜流风轮141本身具有散风效果,通过使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相反,使得风轮141吹出的发散气流经过电机支架130的多个连接叶片134后,能够降低风轮141吹出气流向四周发散的程度,使得气流更加集中,从而达到将风轮141吹出的发散气流聚拢的效果,有效增大了送风量和送风距离。为了更好地实现聚拢效果,可以使所述电机支架130与所述风轮141同轴设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相反是指,当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为逆时针方向;当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为顺时针方向。这里所述的“叶片的旋向”可以理解为,叶片的弯曲延伸方向,下文将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100包括风道安装板110、电机支架130以及风机组件140,所述风道安装板11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件120;所述电机支架130位于所述导流件120内,所述电机支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多个连接叶片134,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沿所述固定部131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叶片1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部131与所述导流件120;风机组件140位于所述电机支架130的后侧,所述风机组件140包括风轮141,所述风轮141包括轮毂142及多个旋转叶片144,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44沿所述轮毂142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旋转叶片144的旋向与所述连接叶片134的旋向相反。如此,风轮141吹出的发散气流经过电机支架130的多个连接叶片134后,能够降低风轮141吹出气流向四周发散的程度,使得气流更加集中,从而达到将风轮141吹出的发散气流聚拢的效果,有效增大了送风量和送风距离。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相对所述固定部131呈倾斜设置。并且,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相对所述固定部131朝同一个方向倾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叶片134相对所述固定部131呈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为,将所述固定部131展平后,所述连接叶片134在所述固定部131上的投影与所述固定部13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具体而言,所述旋转叶片144的压力面146朝前倾斜设置,也即所述旋转叶片144的背风面朝前倾斜设置,所述旋转叶片144的吸力面145朝后倾斜设置,也即所述旋转叶片144的迎风面朝后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叶片134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35和第二表面136,所述第一表面135朝前倾斜而形成导流面。这样,气流经所述风轮141旋转叶片144的吸力面145流入,然后从风轮141旋转叶片144的压力面146流出,流向电机支架130的连接叶片134的导流面,该导流面导引气流朝前吹出,从而实现了将风轮141吹出的发散气流聚拢,增大了朝前送风的风量和送风距离。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44相对所述轮毂142呈倾斜设置,其中,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44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连接叶片134的倾斜方向相反。具体地,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44相对所述轮毂142朝同一个方向倾斜。同样,所述旋转叶片144相对所述轮毂142呈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为,将所述轮毂142展平后,所述旋转叶片144在所述轮毂142上的投影与所述轮毂14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叶片134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旋转叶片144的弯曲方向相反。例如,多个旋转叶片144沿顺时针方向弯曲,则多个旋转叶片144沿逆时针方向弯曲;或者,多个旋转叶片144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则多个旋转叶片144沿顺时针方向弯曲。在此,所述连接叶片134的导流面设置为弧形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聚拢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气流流经连接叶片134的导流面时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将电机147安装在固定部131的第一固定槽132内,所以需要考虑电机147线走线问题。请参与图4,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叶片134上设有走线槽137,所述固定部131上设有与所述走线槽137连通的第一过线缺口133,所述导流件120上设有第二过线缺口121。具体而言,可以在一个所述连接叶片134上设置走线槽137,也可以在其中两个连接叶片134上设置走线槽137,当然还可以是在多个连接叶片134上均设置走线槽137。所述走线槽137沿连接叶片13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线缺口133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32的槽壁,且与所述走线槽137的入口连通,以便于电机147线穿过第一过线口可伸入走线槽137内。由于电机支架130设于导流件120的前端,第二过线缺口121可开设于导流件120的前端且与走线槽137的出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140还包括电机盖148,所述电机盖148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32的开口,所述电机盖148上设避让缺口149,用以避让所述第一过线缺口133。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机盖148与所述固定部13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电机盖148与所述固定部13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螺钉连接或者卡合连接等。所述电机盖148上设有避让缺口149,在将电机盖148盖设在第一固定槽132的开口后,所述避让缺口149一方面可以避让第一过线缺口133,便于电机147线从第一过线缺口133穿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电机147散热。因为电机147长时间工作后发热,如果不及时对电机147进行散热,会导致电机147烧坏,所以设置避让缺口149,可以对电机147起到加好的散热效果,便于延长电机147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100还包括导风圈150,所述风道安装板110上设有位于所述导流件120外围的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导风圈150自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口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1内。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导风圈150可沿风轮141的轴向前后移动,如此可以更好地实现朝向导风。所述风道部件100还包括驱动装置152,所述驱动装置152连接所述导风圈150,以驱动所述导风圈150沿所述风轮141的轴向移动。关于驱动装置15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52包括驱动电机、齿轮153及齿条154,所述齿条154设于所述导风圈150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齿轮153安装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齿条154啮合,如此,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153转动,利用齿轮153齿条154啮合带动齿条154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导风圈150前后移动。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可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传动带,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风圈150连接所述传动带,如此,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带前后移动,传动带移动可带动导风圈150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导风圈150设置在导流件120的外围,可以在所述导风圈150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过线缺口121连通的第一过线孔151,这样电机147线可穿过所述导风圈150的第一过线孔151。由于导风圈150可前后移动,为了不影响导风圈150的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过线孔15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设置。当然,所述第一过线孔151也可以为方形、孔、圆孔、椭圆孔、腰型孔等,关于第一过线孔151的形状不做特殊限定。另外,为了将电机147线穿出到风道安装板110的后侧,还可以在风道安装板110上开设第二过线孔112,所述第二过线孔112沿风道安装板110的厚度方向延伸。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二过线孔112可以开设于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底,如此,电机147线穿过所述导风圈150的第一过线孔151后,可进一步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112,从而穿出到风道安装板110的后侧。再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流件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件120沿所述风道安装板110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风道安装板110上设有两个导流孔,两个所述导流件12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导流孔内。其中,当所述风道安装板110沿上下方向延伸时,两个所述导流孔沿上下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即两个所述导流件120沿上下方向呈间隔设置;当所述风道安装板110沿左右方向延伸时,两个所述导流孔沿左右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即两个所述导流件120沿左右方向呈间隔设置。相应地,所述电机支架130和所述风机组件14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支架130和两个所述风机组件140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导流件120内。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也即所述导流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等,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与所述导流件120的数量对应。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以及风道部件100,该风道部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中央空调等,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将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介绍。所述机壳210上设有进风口240和出风口,所述机壳210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240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部件100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部件100的风机组件140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壳210包括面板220及与所述面板220连接的背板230,所述进风口240开设于所述背板230上,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面板220,所述风道部件100设于所述风道内且连接所述背板230。具体而言,所述风道部件100与所述背板230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风道部件100与所述背板230通过螺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100的风道安装板110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缺槽16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缺槽160的槽底设有螺孔,用以供螺钉插入而将所述风道安装板110固定于所述背板230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100也可与所述背板230卡合连接。另外,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格栅250。所述出风格栅25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室内灰尘等进入空调内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出风气流进行散风,提高微风感或无风感的出风效果,避免出风气流直吹用户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同时,还可起到美化空调外观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200,所述空调室内机2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该空调室内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