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1951发布日期:2021-06-18 16:1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进口冷媒一般为气液两相状态,而传统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没有分流措施,进入集流管后的液态冷媒受重力下降沉积,导致进入扁管的冷媒分配不均匀,换热器换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冷媒分配不均影响换热器性能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用于将所述集流管管腔分隔为腔体的隔板,所述集流管对应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

所述集流管竖向设置,从上至下每个所述腔体的长度及对应的扁管数量逐渐增加,所述隔板开设有用于相邻两个所述腔体连通的流通结构,以使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流通结构流入下方的腔体内。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腔体分别连接有喷射管,所述喷射管具有用于伸入所述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位于所述集流管外侧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周侧设置有喷射孔;

所述喷射管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喷射管伸入所述集流管内长度。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喷射管周侧的凸台,所述凸台的朝向与所述喷射孔的朝向相同。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台沿所述喷射管周向延伸呈环状。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管段设置有方向件,所述方向件与所述喷射孔朝向相同。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管段设置有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弯折方向与所述喷射孔的朝向相同。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集流管设置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多个沿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排列的所述腔体。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流通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隔板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扁管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每个所述腔体连通。

一种空调器,安装有上述换热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换热器及空调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提高冷媒流入各个扁管的均匀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用于将所述集流管管腔分隔为腔体的隔板,所述集流管对应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所述集流管竖向设置,从上至下每个所述腔体的长度及对应的扁管数量逐渐增加,所述隔板开设有用于相邻两个所述腔体连通的流通结构,以使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流通结构流入下方的管腔段内。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喷射管为直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喷射管为直管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喷射管为直管状态与集流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喷射管为弯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图4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喷射管为弯管状态与集流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集流管;200-扁管;300-喷射管;400-分流器;500-集气管;

110-腔体;120-隔板;

310-定位部;320-喷射孔;330-方向件;340-弯折结构;35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方案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器安装于空调器中,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00及用于将集流管100管腔分隔为腔体110的隔板120,集流管100对应每个腔体110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200,集流管100竖向设置,从上至下每个腔体110的长度及对应的扁管200数量逐渐增加,隔板120开设有用于相邻两个腔体110连通的流通结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腔体110后,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向下沉积,沉积的液态冷媒容易造成从腔体进入各个扁管200的流量不均匀,本方案中,相邻两个腔体110的隔板120上设置流通结构,以使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流通结构流入下方的腔体内,液态冷媒从下方腔体的顶部流入,流动过程中,从上至下依次流经下方腔体对应的扁管200,提高了下方腔体内气液混合均匀性,提高冷媒流入各个扁管200的均匀性,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结合图1-7所示,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00、集气管500、扁管200、喷射管300及分流器500,扁管2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扁管200的第一端连接集流管100,扁管200的第二端连接集气管500,集流管100连接有喷射管300,喷射管300连接分流器400。

参考图1、4及7所示,集流管100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扁管200连通的扁管槽,多个扁管槽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集流管100与扁管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隔板120槽,隔板120槽安装有隔板120,通过隔板120将集流管100的管腔分隔为多个腔体110。本方案中,隔板120可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多个隔板120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当隔板120设置有一个时,集流管100的管腔被分隔为两个腔体110,当隔板120设置有两个时,集流管100的管腔被分割为三个腔体110,以此类推,当隔板120设置有n个时,集流管100的管腔被分割为n+1个腔体110。

换热器在使用时,集流管100竖向设置,从上至下,腔体110逐渐变长,每个腔体110对应的扁管槽数量逐渐增加,即每个腔体110连接的扁管200数量增加,隔板120开设有流通结构,流通结构用于相邻两个腔体110的连通,根据液态冷媒受重力向下沉积的现象,集流管100包括两个腔体110为例进行介绍,并根据位置关系分别定义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的长度大于上腔体的长度,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连接有多个扁管200,下腔体连接的扁管200数量比上腔体连接的扁管200数量多,当气液两相的冷媒通过分流器400分别进入上腔体和下腔体后,上腔体内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流通结构流入下腔体,避免上腔体内因冷媒气液分层造成流入各个扁管200的冷媒流量不均,上腔体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流通结构从下腔体的顶部流入下腔体,在向下腔体底部流动的过程中,液态冷媒与下腔体上部的气态冷媒混合,提高了下腔体内冷媒的气液混合均匀性。

下腔体存在液态冷媒易沉积的现象,下腔体上部的扁管200冷媒流量相对小于下腔体下部的扁管200冷媒流量,上腔体沉积的液态冷媒在下腔体内自上而下流动,提高下腔体冷媒气液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下腔体连通的各扁管200冷媒流量均匀性。本方案中,流通结构包括开设于隔板120的流通孔,流通孔位于隔板120远离扁管200的一侧,当沉积的液态冷媒从流通孔流向下腔体时,避免液态冷媒在下腔体的流动路径靠近扁管200,防止液态冷媒集中流向下腔体中靠近隔板120的扁管200中,保证了下腔体各扁管200的冷媒流量的均匀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中集流管100尺寸及隔板120大小确定流通孔的大小,流通孔也可以设置有多个。

本方案中,当集流管100包括多个腔体110时,可将两个腔体110视为一组腔体,一组腔体中的两个腔体的长度相同及对应的扁管200数量相同,即,集流管100从上至下每隔两个腔体110,腔体长度及对应的扁管200数量增加一次,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可根据集流管100总长及扁管200数量设定每个腔体110的长度及对应的扁管200数量。集流管100的每个管腔分别连接有一个喷射管300,如图1,喷射管300靠近腔体110的底部设置,在腔体110内使冷媒从下向上喷出。

喷射管300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喷射管300与集流管100装配后,喷射管300的第一管段位于集流管100内部,第二管段位于集流管100外部,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设置有定位部310,定位部310用于限制喷射管300伸入集流管100内的长度。如图2所示,喷射管300为直管结构,定位部310包括设置于喷射管300周侧的凸台,凸台的朝向与喷射孔320的朝向相同,喷射管300安装时,便于对喷射孔320朝向进行定位。如图3所示,定位部310可以为环形凸台结构,即,凸台沿喷射管3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第二管段设置有方向件330,方向件330与喷射孔320朝向相同,喷射管300安装时便于对喷射孔320朝向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方向件330为设置于喷射管300的凸块,凸块可以为形式有长方体、楔形体或四棱柱。图4为集流管100安装喷射管300的局部结构图,定位部310朝上设置,喷射孔320朝上设置。本方案中,喷射管300第一管段的端部连接有端盖350,端盖350与喷射管300螺纹连接,从而密封第一管段的端孔。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根据换热器的设计需求,也可以在端盖350上开设孔洞,孔洞用于冷媒的喷出,孔洞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能够实现冷媒流通的其它不规则形状。

结合图5-7所示,本方案中,可将喷射管300的方向件330替换为弯折结构340,即,在第第二管段设置弯折结构340,弯折结构340的弯折方向与喷射孔320的朝向相同。在喷射管300安装时,保证喷射孔320的朝向和角度,提高集流管100的冷媒分流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弯折结构340向上弯折角度为正,向下弯折角度为负,将弯折角度定义为α,-90°≤α≤90°。

本申请方案中,换热器连接有分流器400,分流器400通过管路与每一个集流管100连通,使冷媒均匀的分配至每一个腔体110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安装有上述换热器。

综上,本方案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00及用于将所述集流管100管腔分隔为腔体110的隔板120,所述集流管100对应每个所述腔体110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200,所述集流管100竖向设置,从上至下每个所述腔体110的长度及对应的扁管200数量逐渐增加,所述隔板120开设有用于相邻两个所述腔体110连通的流通结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腔体110后,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向下沉积,沉积的液态冷媒容易造成从腔体110内进入各个扁管200的流量不均匀,本方案中,相邻两个腔体110的隔板120上设置流通结构,以使沉积的液态冷媒通过流通结构流入隔板下方的腔体内,液态冷媒从下方腔体的顶部流入并与下方腔体上部的气态冷媒混合,提高了下方腔体的上部气液混合均匀性,提高了冷媒流入各个扁管200的均匀性,换热器连接分流器400,分流器400通过管路与每一个集流管100连通,使冷媒均匀的分配至每一个腔体110内,实现冷媒分流均匀性,进而可大大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