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7752发布日期:2021-01-26 16: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0002]
家用空调的迅速普及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效标准的不断升级,促进节能技术进步,进而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和保护环境。如何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一直是空调研发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0003]
传统的空调室外机结构中,一直以来由于导风圈和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设置,导致了导风圈的大小受限,导风圈的直径不能大于前面板,进而进一步限制了风叶大小。而空调室外机的风量提升由于风叶大小的限制,传统研究方向仅仅通过叶型的优化设计进行改善,其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突破传统空调室外机中导风圈与前面板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思想,提供一种能够不受前面板尺寸约束而可以有效提高导风圈尺寸,进而能够随之满足采用更大风叶尺寸的空调室外机。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和导风圈,所述外机壳体包括前面板,在导风圈内部设置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穿过前面板设置,所述导风圈与前面板为分体式结构设置,导风圈为圆筒状结构,并且导风圈的至少一侧相对于前面板的相应侧边沿突出后形成外凸部。
[0006]
进一步的是:导风圈的轮廓直径d大于前面板的高度尺寸h。
[0007]
进一步的是:导风圈的顶侧从前面板的顶侧边沿突出后形成顶部外凸部。
[0008]
进一步的是:在导风圈上,位于导风通道的外端侧设置有格栅。
[0009]
进一步的是:导风圈包括外层轮廓圈和内层导风桶,外层轮廓圈和内层导风桶通过位于导风通道的外端的过渡部连接成一体结构;导风通道由内层导风桶的中空通孔所形成。
[0010]
进一步的是:内层导风桶为喇叭状结构。
[0011]
进一步的是:导风圈为嵌入式安装到前面板上。
[0012]
进一步的是:导风圈为外凸式安装到前面板上。
[0013]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冷凝器、风叶、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外机壳体还包括顶盖板和底板;冷凝器安装于底板上,电机支架的下部安装在底板上,电机支架的上部和冷凝器连接,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风叶安装在电机上;所述导风通道与风叶正对。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突破传统空调室外机中导风圈与前面板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思想,在将导风圈与前面板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导风圈的至少一侧相对于前面板的相应侧边沿突出后形成外凸部,进而实现了导风圈的尺寸不受前面板尺寸的约束,使得导风圈可以设置相对更大的直径尺寸,进而
能够满足设置更大尺寸的风叶结构;这样最终可满足通过设置相对更大尺寸的风叶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圈为嵌入式安装到前面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圈为外凸式安装到前面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0019]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0020]
图中标记为:前面板1、顶盖板2、导风圈3、外层轮廓圈31、内层导风桶32、过渡部 33、顶部外凸部34、导风通道35、格栅4、底板5、冷凝器6、风叶7、电机支架8、电机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用于,如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方位用语,是为了利于构件间相对位置联系的描述,非为相关构件、构件间位置关系的绝对位置特指,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和导风圈3,其中外机壳体包括前面板1,在导风圈3内部设置有导风通道35,所述导风通道35穿过前面板1设置,导风通道35为用于向安装于空调室外机内部的风叶7进行导风引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突破传统结构中导风圈3与前面板1为一体结构的设置方式,将所述导风圈3与前面板1为分体式结构设置;并且导风圈3设置为圆筒状结构,这样其自身即可形成导风通道35,可完全不再依赖于前面板1;同时将导风圈3的至少一侧相对于前面板1的相应侧边沿突出后形成外凸部。
[0024]
其中,由于导风圈3为圆筒状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圈3的至少一侧相对于前面板1的相应侧边沿突出后形成外凸部,实际指的是导风圈3的相应外周部的部分弧段与前面板1上相应侧边对应的区域从前面板1的相应侧边突出后形成的外拱形的外凸部。如附图 1和附图2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为导风圈3上与前面板1的顶侧边沿对应的顶侧的部分从前面板1的顶侧边沿突出后形成顶部外凸部34。这样,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风圈3的部分相对于前面板1的相应侧边沿突出,进而能使得导风圈3的尺寸不受前面板1尺寸的约束,即导风圈3的轮廓直径d不再受到前面板1的相应边长尺寸的限制,因此使得导风圈3可以设置相对更大的轮廓直径尺寸,进而能够在其内部形成更大直径尺寸的导风通道35,由此可满足设置更大尺寸的风叶7的结构,以此能够通过设置相对更大尺寸的风叶7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例如以附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前面板1大致为矩形结构,其相应的高度尺寸为h,同时通过设置导风圈3的顶侧从前面板1的顶侧边沿突出后形成顶部外凸部34;这样可以实现导风圈3的轮廓直径d能够大于前面板1的高度尺寸h。
[0025]
另外,不失一般性的,本实用新型中可进一步在导风圈3上位于导风通道35的外端侧设置有格栅4;如附图中所示。其中,导风通道35的外端指的是导风通道35朝向空调室外机以外的一端。另外,格栅4具体可采用螺钉或者卡扣等常规的安装方式安装到导风圈3上。
[0026]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圈3可进一步采取如下结构设置:导风圈3包括外层轮廓圈 31和内层导风桶32,外层轮廓圈31和内层导风桶32通过位于导风通道35的外端的过渡部 33连接成一体结构;导风通道35由内层导风桶32的中空通孔所形成。这样,导风圈3可通过其外层轮廓圈31实现与其它结构部件的连接装配,如通过外层轮廓圈31实现与前面板1 的安装配合和/或与外机壳体中的顶盖板2以及底板5等结构进行安装配合;同时可以完全由内层导风桶32形成相应的导风通道35,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内层导风桶32的形状,而不受到外层轮廓圈31由于安装需要的结构约束,如附图中所示的设置其内层导风桶32为喇叭状结构,并可在导风通道35的两端形成相应的圆弧倒角的扩大口结构;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其导风效果。
[0027]
更具体的,参照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可设置导风圈3为嵌入式安装到前面板1上;导风圈3上的格栅4的外表面可设置为大致与前面板1表面平齐或者略微突出。相应的,导风圈3上对应的外凸部需要在前面板1的相应侧边以及该侧对应的外机壳体上设置让位的槽口结构;如附图1中设置的顶部外凸部34时,其需要在对应的顶盖板2上设置供顶部外凸部34外凸的让位的槽口结构。
[0028]
另外,参照附图2和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也可设置导风圈3为外凸式安装到前面板1上;即导风圈3大致整体从前面板1的外表面突出。该方案相对于附图1和附图4所示的嵌入式方案而言,无需在外机壳体上相应部位设置相应的让位的槽口结构。
[0029]
另外,参照附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冷凝器6、风叶7、电机 9和电机支架8等常规设置的结构部件,同时所述的外机壳体还包括顶盖板2和底板5,该顶盖板2在上述嵌入式安装方案中需要设置供顶部外凸部34外凸的让位的槽口结构。其中,冷凝器6、风叶7、电机9和电机支架8等结构部件的具体装配位置等均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置。更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具体设置冷凝器6为安装于底板5上,电机支架8的下部安装在底板5上,电机支架8的上部和冷凝器6连接,电机9安装在电机支架8上,风叶7安装在电机9上;所述导风通道35与风叶7正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