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暖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3835发布日期:2021-07-06 19:0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暖通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暖通设备。


背景技术:

2.暖通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采暖通风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建筑中暖通设计仍存在缺陷。特别是在供暖方面,建筑保温性能差,对于自然能源的利用率低下,建筑整体耗能严重。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在暖通设计中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成为建筑的发展趋势。暖通包括三个专业方向,采暖、通风、空调;对于采暖:主要设备为锅炉、换热器、水泵、散热器;对于通风:主要设备为风机;对于空调:主要设备为冷却塔、冷水机组、水泵、空气处理机、风机盘管等,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内部流速太快,导致换热不佳,同时面对不同的使用环境,现有的暖通换热器适应能力不佳。
3.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08983901u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暖通设备,包括底座、换热筒和换热管,换热管安装在换热筒的内侧,换热管的外壁上安装有折流板,换热筒包括壳体、进水端口、出水端口和饼状安装板,壳体通过安装槽连接折流板,壳体的两端固定连接饼状安装板,饼状安装板的边缘处设置有锁紧装置;本绿色建筑暖通设备,换热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呈扇形折流板,安装折流板可以减缓流体流速,换热效果更好,饼状安装板的边缘处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可以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饼状安装板连接在一起,通过转动锁紧螺栓可以拧紧或者旋松锁紧装置,当使用锁紧装置将两块饼状安装板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延长换热筒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4.该专利虽然可以通过折流板对换热筒内部的流通进行阻挡减速,提高换热效果,但是仍存在缺陷,由于折流板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只能对流体起到阻挡作用,而流体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与换热管的接触力度不大,并且靠近进液口处的换热管受热会大于其他部位的换热管,从而导致换热不够均匀。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换热筒中的流体进行搅动,提高流体与换热管的接触力度,并使流体可以均匀的与各个部位的换热管都可以进行均匀的热交换,使换热更加均匀彻底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包括:换热筒,所述换热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换热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换热筒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支撑杆和保护盒,所述换热筒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换热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保护盒;扰流机构,所述扰流机构包括转杆、转筒和搅拌板,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护盒的内侧壁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穿过保护盒延伸至换热筒的内部,所述转筒转动连接在保护盒的侧壁上,且所述转筒还转动连接在转杆的杆
壁上,所述转杆与转筒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搅拌板;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保护盒的内部;堵塞机构,所述堵塞机构安装在换热筒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保护盒的内侧壁上,所述主动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转杆与转筒位于保护盒内部的杆壁上,且所述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
9.优选的,所述堵塞机构包括套筒、连杆和挡套,所述套筒固定安装在转筒位于保护盒外部的外壁上,所述套筒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套,所述挡套与换热筒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所述挡套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与出液管的出液口相配和的槽口。
10.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压水孔。
11.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状机构。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暖通设备,通过进液管将流体排到换热筒中与换热管接触换热时,通过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转杆和转筒反向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转杆和转筒上的各组搅拌板反向转动,对换热筒中的流体从两个反向进行搅拌起到扰流效果,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并提高流体与换热管的接触力度,从而使流体可以均匀的与换热筒中各个部位的换热管进行接触热交换,并且通过堵塞机构可以间歇的打开再堵住出液管的出液口,提高流体在换热筒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可以使流体和换热管之间换热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筒内部正视图。
17.图中标号:1、换热筒,2、出液管,3、进液管,4、保护组件,41、支撑杆,42、保护盒,5、驱动机构,51、电机,52、主动锥齿轮,53、第一从动锥齿轮,54、第二从动锥齿轮,6、扰流机构,61、转杆,62、转筒,63、搅拌板,7、堵塞机构,71、套筒,72、连杆,73、挡套,731、槽口,8、换热管,9、压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筒内部正视图。包括:换热筒1、保护组件4、扰流机构6、驱动机构5和堵塞机构7,换热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2,换热筒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3,换热筒1的内部设有换热管8。
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保护组件4包括支撑杆41和保护盒42,换热筒1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1,支撑杆41远离换热筒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保护盒42,扰流机构6包括转杆61、转筒62和搅拌板63,转杆6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护盒42的内侧
壁上,转杆61的另一端穿过保护盒42延伸至换热筒1的内部,转筒62转动连接在保护盒42的侧壁上,且转筒62还转动连接在转杆61的杆壁上,转杆61与转筒62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搅拌板63。
21.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主动锥齿轮52、第一从动锥齿轮53和第二从动锥齿轮54,电机51固定安装在保护盒42的内侧壁上,主动锥齿轮52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从动锥齿轮53和第二从动锥齿轮54分别固定套接在转杆61与转筒62位于保护盒42内部的杆壁上,且主动锥齿轮52与第一从动锥齿轮53和第二从动锥齿轮54,相互啮合。
22.搅拌板6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压水孔9。
23.换热管8为螺旋状机构。
2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进液管3将流体排到换热筒1中与换热管8接触换热,然后控制电机51工作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52转动,主动锥齿轮52则会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相互反向转动,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则会再分别带动转杆61和转筒6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使转杆61和转筒62外部的搅拌板63相互反向转动,从而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换热筒1中的流体进行搅拌,对流体起到扰流的作用,提高流体在换热筒1中的流动速度,加大流体与换热管8的接触力度,使换热更加彻底,而通过保护盒42可以对电机51进行保护,并且搅拌板63在转动时可以通过其表面的压水孔9对流体进行不断的挤压,进一步提高流体流动速度与换热管8的接触力度,使换热筒1中不同部位的流体温度处于一致的状态,而螺旋结构的换热管8也可以提高与流体的换热速度。
25.参考图3所示,堵塞机构7包括套筒71、连杆72和挡套73,套筒71固定安装在转筒62位于保护盒42外部的外壁上,套筒7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杆72,连杆7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套73,挡套73与换热筒1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挡套7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与出液管2的出液口相配和的槽口731。
26.需要说明的是:当转筒62在转动时还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套筒71转动,套筒71则会通过连杆72带动挡套73贴着换热筒1的内壁转动,而当挡套73转动到槽口731与出液管2的出液口相重合时,流体可以从出液管2流出,而当槽口731与出液管2的出液口相错位时,挡套73会挡住出液管2的出液口,从而使换热筒1中的流体被间歇的排出,提高流体在换热筒1中的滞留时间,使换热更加彻底。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暖通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进液管3将流体排到换热筒1中与换热管8接触换热,然后控制电机51工作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52转动,主动锥齿轮52则会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相互反向转动,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则会再分别带动转杆61和转筒6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使转杆61和转筒62外部的搅拌板63相互反向转动,从而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换热筒1中的流体进行搅拌,对流体起到扰流的作用,提高流体在换热筒1中的流动速度,加大流体与换热管8的接触力度,使换热更加彻底,而通过保护盒42可以对电机51进行保护,并且搅拌板63在转动时可以通过其表面的压水孔9对流体进行不断的挤压,进一步提高流体流动速度与换热管8的接触力度,使换热筒1中不同部位的流体温度处于一致的状态,而螺旋结构的换热管8也可以提高与流体的换热速度,当转筒62在转动时还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套筒71转动,套筒71则会通过连杆72带动挡套73贴着换热筒1的内壁转动,而当挡套73转动到槽口731与出液管2的出液口相重合时,流体可以从出液管2流出,而当槽口731与出液管2
的出液口相错位时,挡套73会挡住出液管2的出液口,从而使换热筒1中的流体被间歇的排出,提高流体在换热筒1中的滞留时间,使换热更加彻底,从而能够对换热筒1中的流体进行搅动,提高流体与换热管8的接触力度,并使流体可以均匀的与各个部位的换热管8都可以进行均匀的热交换,使换热更加均匀彻底。
28.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