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0564发布日期:2021-06-01 23:2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

现有的楼房建筑通风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无法进行角度的调节,导致装置的工作范围较小,通风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为此发明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方的转动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侧板,且所述侧板的侧面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弹簧,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且所述第二转杆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板侧面的第三转杆,且所述第三转杆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连接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通过导管与所述供水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除尘网,且所述除尘网的侧面设置有喷雾器,所述通风装置的内部安装有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通风装置侧壁上的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扇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装置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水箱,且所述水箱的上方设置有入水口,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冷却器,且所述水箱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齿轮和转动杆,使用时,通过设置转动装置便于边进行通风边进行转动,有利于增大通风范围,通过设置供水装置便于在进行通风时对建筑进行加湿除尘,通过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进行转动,带动转动块进行来回摆动,带动通风装置进行上下摆动;

2.通过设置扇叶和支撑座,使用时,通过设置除尘网便于在使用时对空气进行除尘,通过设置喷雾器便于在使用时对室内进行加湿,有利于降低扬尘,通过设置支撑座和扇叶便于对建筑进行通风,使用时,通过设置通风孔便于保证出风均匀,有利于提升装置的通风效率;

3.通过设置控制阀和冷却器,使用时,通过设置供水装置便于在通风过程中进行加湿,通过设置冷却器便于对水进行降温,通过设置控制阀便于在进行使用时控制装置进行加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风机的正面结构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的供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底板、2转动装置、3供水装置、4通风装置、5连接块、6控制阀、7除尘网、8喷雾器、9风机、21侧板、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转动杆、25第二转杆、26第三转杆、27转动块、28弹簧、31水箱、32入水口、33冷却器、34水管、91支撑座、92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底板1和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方的转动装置2和供水装置3,转动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表面的侧板21,且侧板21的侧面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22的轮齿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2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表面的弹簧28,转动杆24远离第一齿轮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5,且第二转杆25远离侧板21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安装在侧板21侧面的第三转杆26,且第三转杆26远离侧板21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块27,转动块27连接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侧面连接有通风装置4,通风装置4通过导管与供水装置3相连接,使用时,通过设置转动装置2便于边进行通风边进行转动,有利于增大通风范围,通过设置供水装置3便于在进行通风时对建筑进行加湿除尘,通过第二齿轮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2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杆25和第三转杆26进行转动,带动转动块27进行来回摆动,同时带动转动块27进行转动,带动通风装置4进行上下摆动。

其中,通风装置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除尘网7,且除尘网7的侧面设置有喷雾器8,通风装置4的内部安装有风机9,使用时,通过设置除尘网7便于在使用时对空气进行除尘,通过设置喷雾器8便于在使用时对室内进行加湿,有利于降低扬尘。

其中,风机9包括固定安装在通风装置4侧壁上的支撑座91,且支撑座9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扇叶92,使用时,通过设置支撑座91和扇叶92便于对建筑进行通风。

其中,通风装置4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使用时,通过设置通风孔便于保证出风均匀,有利于提升装置的通风效率。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转动装置2便于边进行通风边进行转动,有利于增大通风范围,通过设置供水装置3便于在进行通风时对建筑进行加湿除尘,通过第二齿轮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2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杆25和第三转杆26进行转动,带动转动块27进行来回摆动,带动通风装置4进行上下摆动,使用时,通过设置除尘网7便于在使用时对空气进行除尘,通过设置喷雾器8便于在使用时对室内进行加湿,有利于降低扬尘,通过设置支撑座91和扇叶92便于对建筑进行通风,使用时,通过设置通风孔便于保证出风均匀,有利于提升装置的通风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5,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供水装置3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表面的水箱31,且水箱31的上方设置有入水口32,水箱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冷却器33,且水箱31连接有水管34,水管34连接有控制阀6。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供水装置3便于在通风过程中进行加湿,通过设置冷却器33便于对水进行降温,通过设置控制阀6便于在进行使用时控制装置进行加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