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体组件及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526发布日期:2021-06-29 23:2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芯体组件及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芯体组件及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除湿机主要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对空调排风的热量进行一定的回收,是一种环保节能设备。

新风除湿机的主要部件包括外壳和热交换芯体;在夏季,热交换芯体可以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冷,在冬季,热交换芯体可以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这使得新风除湿机的新风负荷显著降低,从而节约能耗。

目前,新风除湿机的外壳内具有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换热芯体通常安装在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之间,换热芯体与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腔壁之间需要达到较高的密封要求,以避免新风腔室内的新风和回风腔室内的回风发生互串,进而影响新风质量。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密封条夹设在换热芯体与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腔壁之间,来达到密封效果;但是,这种密封方式使得换热芯体和密封条的安装难度较大,进而使得换热芯体与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腔壁之间的密封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体组件及除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除湿机的换热芯体的密封方式难以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体组件,其包括:芯体本体,芯体本体用于设置在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多个分隔部绕安装腔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安装腔分隔为多个密封腔;芯体本体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环绕芯体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各个分隔部均具有第二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密封面贴合;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上,以用于与多个分隔部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抵接。

进一步地,芯体本体为柱状;沿芯体本体的延伸方向,各个第一密封面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密封面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一密封面逐渐靠近芯体本体的中心轴线;定位组件设置在芯体本体的第一端面上。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上;定位杆,定位杆与驱动部件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驱动部件的至少部分移动时,带动定位杆移动;定位杆用于与多个分隔部中的一个分隔部抵接。

进一步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固定设置在芯体本体上;活动部,活动部与定位杆连接;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固定部和活动部之间,以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可伸缩地设置,并带动定位杆伸缩。

进一步地,活动部为多个,弹性件为多个,多个活动部与多个弹性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弹性件夹设在固定部和相应的活动部之间;定位杆为多个,多个定位杆与多个活动部一一对应地连接;各个定位杆均与多个分隔部中的一个分隔部相对应。

进一步地,芯体本体具有导轨,定位杆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内,以在定位杆移动时,沿导轨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其包括外壳、多个分隔部和上述的芯体组件,外壳围成安装腔;芯体组件的芯体本体具有用于通入新风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通入回风的第二通道,以使通入第一通道内的新风和通入第二通道内的回风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安装腔的多个密封腔包括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第三密封腔和第四密封腔;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均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使第一密封腔内的新风经过第一通道流入第二密封腔内;第三密封腔和第四密封腔均与第二通道连通;以使第三密封腔内的回风经过第二通道流入第四密封腔内。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还包括:新风风机,第一密封腔具有新风进口,第二密封腔具有新风出口;新风风机设置在第二密封腔内,以在新风风机的作用下使第一密封腔的新风流入第二密封腔内;和/或,回风风机,第三密封腔具有回风进口,第四密封腔具有回风出口,回风风机设置在第四密封腔内,以在回风风机的作用下使第三密封腔内的回风流入第四密封腔内。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一密封腔具有新风进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第一密封腔内,第一过滤装置的至少部分与新风进口相对设置,以对经过新风进口进入第一密封腔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或,第二过滤装置,第二密封腔具有新风出口,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第二密封腔内,第二过滤装置的至少部分与新风出口相对设置,以使第二密封腔内的空气在经过第二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由新风出口排出;和/或,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设置在第二密封腔内,以对进入第二密封腔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处理。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芯体组件包括芯体本体,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多个分隔部绕安装腔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安装腔分隔为多个密封腔,即多个密封腔沿安装腔的周向依次布置;各个分隔部均具有第二密封面;将芯体本体设置在安装腔内,芯体本体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环绕芯体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即多个第一密封面均设置在芯体本体的侧面;多个第一密封面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密封面贴合,即多个分隔部环绕芯体本体设置,以使芯体本体与各个分隔部密封安装;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上,以使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多个分隔部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进行定位,以使得芯体本体稳定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的密封方式,一方面,省略了密封条等密封部件,使得芯体本体与各个分隔部之间的安装较为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芯体本体时,可以移动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形成避让状态,进而方便芯体本体的安装;第三方面,将芯体本体安装至预定位置后,移动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出芯体本体之外,并与至少一个分隔部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的定位,以防止因芯体本体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各个密封腔的密封效果。可见,本芯体组件的安装比较方便,定位效果较好,能够良好地保证各个密封腔的密封效果。将此芯体组件应用于除湿装置中,使多个密封腔中的两个密封腔分别形成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可以良好地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除湿机的换热芯体的密封方式难以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芯体组件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芯体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除湿装置的a-a处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芯体组件;

11、芯体本体;111、第一密封面;112、第一出口;113、第二进口;114、导轨;115、活动槽;

12、定位组件;121、定位杆;122、驱动部件;123、活动部;124、弹性件;125、固定部;

20、除湿装置;

21、安装腔;210、密封腔;211、第一密封腔;212、第二密封腔;213、第三密封腔;214、第四密封腔;215、新风进口;216、新风出口;217、回风进口;218、回风出口;

22、分隔部;23、外壳;241、新风风机;242、回风风机;

25、冷却系统;261、第一过滤装置;262、第二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芯体组件10,请参考图1至图5,芯体组件10包括芯体本体11和定位组件12,芯体本体11用于设置在安装腔21内;安装腔21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22,多个分隔部22绕安装腔21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安装腔21分隔为多个密封腔210;芯体本体11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111,多个第一密封面111环绕芯体本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各个分隔部22均具有第二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11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密封面贴合;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11上,以用于与多个分隔部22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22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10中,芯体组件10包括芯体本体11,安装腔21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22,多个分隔部22绕安装腔21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安装腔21分隔为多个密封腔210,即多个密封腔210沿安装腔21的周向依次布置;各个分隔部22均具有第二密封面;将芯体本体11设置在安装腔21内,芯体本体11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111,多个第一密封面111环绕芯体本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即多个第一密封面111均设置在芯体本体11的侧面;多个第一密封面11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密封面贴合,即多个分隔部22环绕芯体本体11设置,以使芯体本体11与各个分隔部22密封安装;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11上,以使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与多个分隔部22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22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11进行定位,以使得芯体本体11稳定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10的密封方式,一方面,省略了密封条等密封部件,使得芯体本体11与各个分隔部22之间的安装较为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芯体本体11时,可以移动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12形成避让状态,进而方便芯体本体11的安装;第三方面,将芯体本体11安装至预定位置后,移动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伸出芯体本体11之外,并与至少一个分隔部22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11的定位,以防止因芯体本体11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各个密封腔210的密封效果。可见,本芯体组件10的安装比较方便,定位效果较好,能够良好地保证各个密封腔210的密封效果。将此芯体组件10应用于除湿装置中,使多个密封腔210中的两个密封腔210分别形成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可以良好地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除湿机的换热芯体的密封方式难以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的问题。

可选地,各个分隔部22均为板状,各个分隔部22的其中一个侧板面用于形成第二密封面。

针对芯体本体11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3所示,芯体本体11为柱状;沿芯体本体11的延伸方向,各个第一密封面111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密封面111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一密封面111逐渐靠近芯体本体11的中心轴线;即各个第一密封面111为倾斜面。

相应地,各个第二密封面为倾斜面,各个第二密封面的倾斜方向与相应的第一密封面111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各个第二密封面能够与相应的第一密封面111密封贴合。

具体地,芯体本体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定位组件12设置在芯体本体11的第一端面上。如图2所示,芯体本体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图2中所示的芯体本体11的上端和下端;第一密封面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密封面111的上端和下端。

可选地,第一密封面111的第一端延伸至芯体本体11的第一端面;第一密封面111的第二端延伸至芯体本体11的第二端面。

针对定位组件12的具体结构:定位组件12包括驱动部件122和定位杆121,驱动部件12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11上;定位杆121与驱动部件122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驱动部件122的至少部分移动时,带动定位杆121移动,定位杆121用于与多个分隔部22中的一个分隔部22抵接。即在安装芯体本体11时,通过使驱动部件122带动定位杆121移动,以使定位组件12形成避让状态;当定位杆121的至少部分杆段伸出芯体本体11之外时,能够与一个分隔部22抵接,实现对芯体本体11进行定位。

具体地,驱动部件122包括固定部125、活动部123和弹性件124,固定部125固定设置在芯体本体11上,弹性件124设置在固定部125和活动部123之间,以在弹性件124的弹性力作用下,使活动部123相对固定部125可伸缩地设置;活动部123与定位杆121连接,以带动定位杆121伸缩。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弹性件124处于原始状态时,定位杆121的至少部分杆段伸出芯体本体11之外;在安装芯体本体11时,通过操作活动部123,使活动部123带动定位杆121朝向靠近固定部125的方向缩回,以使定位组件12形成避让状态;将芯体本体11安装至预定位置后,释放活动部123,在弹性件124的弹性力作用下,活动部123带动定位杆121朝远离固定部125的方向伸出,进而使定位杆121的至少部分杆段伸出芯体本体11之外,并抵接在一个分隔部22上。

可选地,固定部125粘接在芯体本体11上,或者,通过使紧固件穿设在固定部125和芯体本体11上,以使固定部125和芯体本体11之间相对固定。

可选地,活动部123为多个,弹性件124为多个,多个活动部123与多个弹性件124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弹性件124夹设在固定部125和相应的活动部123之间;定位杆121为多个,多个定位杆121与多个活动部123一一对应地连接,以使各个活动部123带动相应的定位杆121伸缩。各个定位杆121均与多个分隔部22中的一个分隔部22相对应,此处多个定位杆121可以与不同的分隔部22一一对应,也可以使多个定位杆121中的至少部分定位杆121均与同一个分隔部22相对应。

具体地,芯体本体11具有导轨114,定位杆121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114内,以在定位杆121移动时,沿导轨114滑动,导轨114对定位杆121起导向作用。

可选地,当定位杆121为多个时,设置多个导轨114,多个定位杆12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导轨114内。

例如,活动部123为两个,两个活动部123分别设置在固定部125的相对两侧;弹性件124为两个,两个弹性件124分别夹设在固定部125和两个活动部123之间;定位杆121为两个,两个定位杆121分别与两个活动部123一一对应地连接;两个定位杆121分别与两个分隔部22相对应;两个定位杆121的中心轴线重合,即一个定位杆121的伸出方向与另一个定位杆121的伸出方向相反,一个定位杆121的缩回方向与另一个定位杆121的缩回方向相反;导轨114为两个,两个定位杆121分别设置在两个导轨114内。

具体地,芯体本体11还具有活动槽115,活动部123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动槽115内。可选地,活动槽115为多个,多个活动部123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活动槽115内;各个活动槽115与相对应的导轨114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20,如图1至图5所示,除湿装置20包括外壳23、多个分隔部22和上述的芯体组件10,外壳23围成安装腔21;芯体组件10的芯体本体11具有用于通入新风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通入回风的第二通道,以使通入第一通道内的新风和通入第二通道内的回风进行换热。

具体地,安装腔21的多个密封腔210包括第一密封腔211、第二密封腔212、第三密封腔213和第四密封腔214;第一密封腔211和第二密封腔212均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使第一密封腔211内的新风经过第一通道流入第二密封腔212内;第三密封腔213和第四密封腔214均与第二通道连通;以使第三密封腔213内的回风经过第二通道流入第四密封腔214内;即第一密封腔211和第二密封腔212均为新风腔室,第三密封腔213和第四密封腔214均为回风腔室。本除湿装置20可以保证各个密封腔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新风腔室内的新风和回风腔室内的回风之间互串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22为四个,以将安装腔21分隔为四个密封腔210,四个密封腔210分别形成第一密封腔211、第二密封腔212、第三密封腔213和第四密封腔214;第一密封腔211、第三密封腔213、第二密封腔212、第四密封腔214依次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芯体本体11具有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面111,相邻两个第一密封面111之间的侧面形成通道面,即芯体本体11具有四个通道面,四个通道面与四个密封腔21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通道面均用于围成相应的密封腔210。

具体地,与第一密封腔211相对应的通道面上设置有第一进口,与第二密封腔212相对应的通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出口112,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112均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使第一密封腔211内的新风经过第一进口进入第一通道内,第一通道内的新风再经过第一出口112流入第二密封腔212内。

具体地,与第三密封腔213相对应的通道面上设置有第二进口113,与第四密封腔214相对应的通道面上设置有第二出口,第二进口113和第二出口均与第二通道连通,以使第三密封腔213内的回风经过第二进口113进入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内的回风再经过第二出口流入第四密封腔214内。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20还包括新风风机241,第一密封腔211具有新风进口215,以使外界新风通过新风进口215进入第一密封腔211内;第二密封腔212具有新风出口216,以使第二密封腔212内的新风经过新风出口216排出;新风风机241设置在第二密封腔212内,以在新风风机241的作用下使第一密封腔211的新风流入第二密封腔212内。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20还包括回风风机242,第三密封腔213具有回风进口217,以使该除湿装置20所处的室内环境中的室内空气形成回风,并通过回风进口217进入第三密封腔213内;第四密封腔214具有回风出口218,以使第四密封腔214内的回风经过回风出口218排出;回风风机242设置在第四密封腔214内,以在回风风机242的作用下使第三密封腔213内的回风流入第四密封腔214内。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20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261,第一密封腔211具有新风进口215,第一过滤装置261设置在第一密封腔211内,第一过滤装置261的至少部分与新风进口215相对设置,以对经过新风进口215进入第一密封腔2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20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262,第二密封腔212具有新风出口216,第二过滤装置262设置在第二密封腔212内,第二过滤装置262的至少部分与新风出口216相对设置,以使第二密封腔212内的空气在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62过滤处理后由新风出口216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20还包括冷却系统25,冷却系统25设置在第二密封腔212内,以对进入第二密封腔212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处理。

具体地,第二过滤装置262位于新风风机241的下游,冷却系统25位于第二过滤装置262的下游,以使进入第二密封腔212内的新风在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62过滤后,再经过冷却系统25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再经过新风出口216排出。

可选地,第一过滤装置261和第二过滤装置262均为滤网;优选地,第一过滤装置261为初效滤网,第二过滤装置262为高效滤网。

具体地,冷却系统25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节流部件、冷凝器,以对第二密封腔212内的新风进行冷凝除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10中,芯体组件10包括芯体本体11,安装腔21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22,多个分隔部22绕安装腔21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安装腔21分隔为多个密封腔210,即多个密封腔210沿安装腔21的周向依次布置;各个分隔部22均具有第二密封面;将芯体本体11设置在安装腔21内,芯体本体11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111,多个第一密封面111环绕芯体本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即多个第一密封面111均设置在芯体本体11的侧面;多个第一密封面11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密封面贴合,即多个分隔部22环绕芯体本体11设置,以使芯体本体11与各个分隔部22密封安装;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芯体本体11上,以使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与多个分隔部22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22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11进行定位,以使得芯体本体11稳定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组件10的密封方式,一方面,省略了密封条等密封部件,使得芯体本体11与各个分隔部22之间的安装较为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芯体本体11时,可以移动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12形成避让状态,进而方便芯体本体11的安装;第三方面,将芯体本体11安装至预定位置后,移动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以使定位组件12的至少部分伸出芯体本体11之外,并与至少一个分隔部22抵接,来实现对芯体本体11的定位,以防止因芯体本体11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各个密封腔210的密封效果。可见,本芯体组件10的安装比较方便,定位效果较好,能够良好地保证各个密封腔210的密封效果。将此芯体组件10应用于除湿装置中,使多个密封腔210中的两个密封腔210分别形成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可以良好地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除湿机的换热芯体的密封方式难以保证新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密封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20包括上述的芯体组件10,因此除湿装置20至少具有与芯体组件10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