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7490发布日期:2021-07-09 11:0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


背景技术:

2.烧结炉作为金属及相关材料成型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设备,其质量决定着产品的生产水平和效率。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烧结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然而,目前烧结炉的技术仍然不成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就现有的熔炼技术来说,现在的烧结炉大多存在热量逸散的问题,一方面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现在的烧结炉大多存在安全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熔炼温度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熔毁等危险,但是现在的烧结炉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性能差,此外,现在的烧结炉为避免出料时损坏端盖,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一旦出料时发生事故,烧结炉内大量高温物质将全部泄漏,危险性高,安全性能差。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烧结炉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4.现在的烧结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5.1、现在的烧结炉大多存在热量逸散的问题,一方面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6.2、现在的烧结炉大多存在安全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熔炼温度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熔毁等危险,但是现在的烧结炉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性能差。
7.3、现在的烧结炉为避免出料时损坏端盖,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一旦出料时发生事故,烧结炉内大量高温物质将全部泄漏,危险性高,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一方面对炉体进行了保护,即使发生炉体结构破碎,也能够及时支撑炉体,避免生产事故,另一方面对烧结炉端盖进行了改进,使得端盖能够在发生意外时主动关闭,减少高温物料泄漏,保护了生产人员和生产环境,安全性高。
9.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包括:基座、预热炉、烧结炉、炉盖和热控制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烧结炉,所述烧结炉顶部设置有预热炉;所述烧结炉顶部设置有炉盖,所述炉盖覆盖预热炉;所述烧结炉外侧设置有热控制组;
10.所述热控制组包括内隔热层、热交换循环管和外隔热层,所述烧结炉外侧包覆设置有内隔热层,所述内隔热层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循环管,所述热交换循环管螺旋环绕于内隔热层上,所述热交换循环管穿入预热炉,所述热交换循环管外侧设置有外隔热层,所述外隔热层包覆烧结炉、预热炉和炉盖。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控制组的设置,通过对炉内热量的约束和收集,一方面保证
了烧结炉温度,减少热量逸散,另一方面收集余热对物料进行预热,提高了烧结效率,实用性高。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防护导柱,所述防护导柱包括升降液压缸、托板、缓冲垫层和加强支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顶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覆盖托板;所述升降液压缸底部设置有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环绕升降液压缸。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烧结炉的设置,对炉体进行了保护,即使发生炉体结构破碎,也能够及时支撑炉体,避免生产事故,安全性高。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托板顶部表面采用圆弧面,所述托板与烧结炉外表面配合。
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导柱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油路阀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锁止蝶阀,所述升降液压缸顶部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连接设置有油路阀门,所述油路阀门设置于升降液压缸一侧,所述油路阀门连接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靠近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于升降液压缸上,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连接油路阀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远离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设置于升降液压缸上,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连接设置有锁止蝶阀,所述锁止蝶阀设置于油路阀门一侧,所述锁止蝶阀连接升降液压缸。
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护导柱的设置,当炉体与升降液压缸距离为标准距离为,第一光电传感器响应,液压缸静止,当炉体与升降液压缸距离缩小时,第一光电传感器失去响应,第二光电传感器响应,所述升降液压缸缩短,当炉体与升降液压缸距离增加时,第一光电传感器失去响应,所述升降液压缸伸长,当炉体与升降液压缸接触时,第三光电传感器响应,锁止蝶阀开启。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炉盖上设置有端盖锁死机构,所述端盖锁死机构包括进出料端盖、端盖液压缸、高度传感器和欠电压继电器,所述进出料端盖设置于炉盖上,所述进出料端盖与炉盖铰接,所述进出料端盖一侧设置有端盖液压缸,所述端盖液压缸一端设置于炉盖上,所述端盖液压缸另一端设置于进出料端盖上;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于烧结炉上,所述高度传感器连接设置有欠电压继电器,所述欠电压继电器连接端盖液压缸。
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盖锁死机构的设置,对烧结炉端盖进行了改进,使得端盖能够在发生意外时主动关闭,减少高温物料泄漏,保护了生产人员和生产环境,安全性高。
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度传感器本质为光电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一端设置于烧结炉上,所述高度传感器另一端设置于基座上。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烧结炉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基座上。
21.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通过对炉内热量的约束和收集,一方面保证了烧结炉温度,减少热量逸散,另一方面收集余热对物料进行预热,提高了烧结效率,实用性高。
23.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对炉体进行了保护,即使发生炉体结构破碎,也能够及时支撑炉体,避免生产事故,安全性高。
24.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对烧结炉端盖进行了改进,
使得端盖能够在发生意外时主动关闭,减少高温物料泄漏,保护了生产人员和生产环境,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控制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导柱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盖锁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盖锁死机构的电性结构示意图;
31.图中:基座

1、预热炉

2、烧结炉

3、炉盖

4、热控制组

5、内隔热层

51、热交换循环管

52、外隔热层

53、防护导柱

6、升降液压缸

61、托板

62、缓冲垫层

63、加强支架

64、第一光电传感器

65、第二光电传感器

66、油路阀门

67、第三光电传感器

68、锁止蝶阀

69、端盖锁死机构

7、进出料端盖

71、端盖液压缸

72、高度传感器

73、欠电压继电器

74。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33.实施例1
34.如图1

6所示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包括:基座1、预热炉2、烧结炉3、炉盖4和热控制组5,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烧结炉3,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炉盖4,所述炉盖4覆盖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外侧设置有热控制组5;
35.所述热控制组5包括内隔热层51、热交换循环管52和外隔热层53,所述烧结炉3外侧包覆设置有内隔热层51,所述内隔热层51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循环管5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螺旋环绕于内隔热层51上,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穿入预热炉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外侧设置有外隔热层53,所述外隔热层53包覆烧结炉3、预热炉2和炉盖4。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有防护导柱6,所述防护导柱6包括升降液压缸61、托板62、缓冲垫层63和加强支架64,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液压缸61,所述升降液压缸61顶部设置有托板62,所述托板62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层63,所述缓冲垫层63覆盖托板62;所述升降液压缸61底部设置有加强支架64,所述加强支架64环绕升降液压缸61。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63顶部表面采用圆弧面,所述托板63与烧结炉3外表面配合。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导柱6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65、第二光电传感器66、油路阀门67、第三光电传感器68和锁止蝶阀69,所述升降液压缸61顶部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65,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连接设置有油路阀门67,所述油路阀门67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一侧,所述油路阀门67连接升降液压缸61;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靠近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66,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6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上,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6连接油路阀门67;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远离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68,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68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上,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68连接设置有锁止蝶阀69,所述锁止蝶阀69设置于油路阀门67一侧,所述锁止蝶阀69连接升降液压缸61。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炉盖4上设置有端盖锁死机构7,所述端盖锁死机构7包括进出料端盖71、端盖液压缸72、高度传感器73和欠电压继电器74,所述进出料端盖71设置于炉盖4上,所述进出料端盖71与炉盖4铰接,所述进出料端盖71一侧设置有端盖液压缸72,所述端盖液压缸72一端设置于炉盖4上,所述端盖液压缸72另一端设置于进出料端盖71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设置于烧结炉3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连接设置有欠电压继电器74,所述欠电压继电器74连接端盖液压缸72。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度传感器73本质为光电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73一端设置于烧结炉3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另一端设置于基座1上。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烧结炉3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基座1上。
42.实施例2
43.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包括:基座1、预热炉2、烧结炉3、炉盖4和热控制组5,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烧结炉3,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炉盖4,所述炉盖4覆盖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外侧设置有热控制组5;
44.所述热控制组5包括内隔热层51、热交换循环管52和外隔热层53,所述烧结炉3外侧包覆设置有内隔热层51,所述内隔热层51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循环管5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螺旋环绕于内隔热层51上,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穿入预热炉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外侧设置有外隔热层53,所述外隔热层53包覆烧结炉3、预热炉2和炉盖4。
45.实施例3
46.如图1、3和4所示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包括:基座1、预热炉2、烧结炉3、炉盖4和热控制组5,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烧结炉3,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炉盖4,所述炉盖4覆盖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外侧设置有热控制组5;
47.所述热控制组5包括内隔热层51、热交换循环管52和外隔热层53,所述烧结炉3外侧包覆设置有内隔热层51,所述内隔热层51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循环管5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螺旋环绕于内隔热层51上,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穿入预热炉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外侧设置有外隔热层53,所述外隔热层53包覆烧结炉3、预热炉2和炉盖4。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有防护导柱6,所述防护导柱6包括升降液压缸61、托板62、缓冲垫层63和加强支架64,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液压缸61,所述升降液压缸61顶部设置有托板62,所述托板62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层63,所述缓冲垫层63覆盖托板62;所述升降液压缸61底部设置有加强支架64,所述加强支架64环绕升降液压缸61。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62顶部表面采用圆弧面,所述托板62与烧结炉3外表面配合。
5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导柱6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65、第二光电传感器66、油路阀门67、第三光电传感器68和锁止蝶阀69,所述升降液压缸61顶部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65,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连接设置有油路阀门67,所述油路阀门67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一侧,所述油路阀门67连接升降液压缸61;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靠近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66,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6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上,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6连接油路阀门67;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65远离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68,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68设置于升降液压缸61上,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68连接设置有锁止蝶阀69,所述锁止蝶阀69设置于油路阀门67一侧,所述锁止蝶阀69连接升降液压缸61。
51.实施例4
52.如图1、5和6所示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多效烧结炉,包括:基座1、预热炉2、烧结炉3、炉盖4和热控制组5,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烧结炉3,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顶部设置有炉盖4,所述炉盖4覆盖预热炉2;所述烧结炉3外侧设置有热控制组5;
53.所述热控制组5包括内隔热层51、热交换循环管52和外隔热层53,所述烧结炉3外侧包覆设置有内隔热层51,所述内隔热层51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循环管5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螺旋环绕于内隔热层51上,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穿入预热炉2,所述热交换循环管52外侧设置有外隔热层53,所述外隔热层53包覆烧结炉3、预热炉2和炉盖4。
5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炉盖4上设置有端盖锁死机构7,所述端盖锁死机构7包括进出料端盖71、端盖液压缸72、高度传感器73和欠电压继电器74,所述进出料端盖71设置于炉盖4上,所述进出料端盖71与炉盖4铰接,所述进出料端盖71一侧设置有端盖液压缸72,所述端盖液压缸72一端设置于炉盖4上,所述端盖液压缸72另一端设置于进出料端盖71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设置于烧结炉3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连接设置有欠电压继电器74,所述欠电压继电器74连接端盖液压缸72。
5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度传感器73本质为光电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73一端设置于烧结炉3上,所述高度传感器73另一端设置于基座1上。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