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3869发布日期:2021-11-29 14: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则冷却塔在使用时,则需要散热装置来对冷却塔使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散去。
3.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93896.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冷却塔散热器,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有若干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之间并列连接设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框,散热框内设有散热管,散热管上套接有若干散热箱,所述散热管在散热框内呈弓字形,所述散热框上设有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所述进水管穿过进水管口,出水管穿过出水管口,所述散热管一端与进水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若干散热装置并联进行散热,每增加一个散热装置,散热效果更好,每个散热装置内的散热管呈弓形设置,充分利用散热框架内部空间,在散热管上依次交叉设置散热箱,散热效果更有效。
4.基于上述检索发现,上述专利同时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多数冷却塔散热装置,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冷却塔散热装置均是普通的散热片,多只能通过本身的导热作用对冷却塔内部的热量进行吸附,有些循环水管会与这些散热片接触进行导热,从而辅助散热,但是单纯通过导热的散热效率较差,而且这些装置也难以对落下的喷淋水进行降温。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以解决现在的冷却塔散热装置均是普通的散热片,多只能通过本身的导热作用对冷却塔内部的热量进行吸附,有些循环水管会与这些散热片接触进行导热,从而辅助散热,但是单纯通过导热的散热效率较差,而且这些装置也难以对落下的喷淋水进行降温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冷却塔散热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侧嵌入安装有一根循环水管;所述散热片的两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十四根抽风管;每侧的七根所述抽风管的一端均与汇集管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汇集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主管道。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主体部分由七根左右贯穿的六边形柱组成,且这七根六边形柱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六边形柱形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呈蛇形弯折结构,且依次穿过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两端并嵌入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中。
1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顶部前后侧外壁上均等距设置有若干圆孔,这些圆孔与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底部外壁上也均固定等距设置有若干圆孔,且这些圆孔也与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相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位于散热片内侧的部分均恰好位于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顶部还设置有六道倒梯形槽,且这六道倒梯形槽的底部平面与相邻的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最底部水平。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散热片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降温效果,使用时吸风机会将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内部的六边形柱形槽中的空气向外抽出,因此能够将散热片内部和循环水管内的部分热量随空气向外抽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进行降温,而且在冷却过程中的部分喷淋水会落在散热片顶部的倒梯形槽中,然后这些水会通过散热片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流入散热片内部,所以同时也能对这些喷淋水进行降温,本装置能够在吸气时对循环水管、喷淋水和散热片吸附的热量同时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轴侧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轴侧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切后的俯轴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1.1、散热片;2、循环水管;3、抽风管;4、汇集管;5、主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1;散热片1的内侧嵌入安装有一根循环水管2;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顶部前后侧外壁上均等距设置有若干圆孔,这些圆孔与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相连通,使用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1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1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降温;散热片1主体部分由七根左右贯穿的六边形柱组成,且这七根六边形柱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六边形柱形槽,使用时将吸风机开启,此时吸风机会依次通过主管道5、汇集管4和抽风管3将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内部的六边形柱形槽中的空气向外抽出,因此能够将散热片1内部和循环水管2内的部分热量随空气向外抽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1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1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降温;散热片1的两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十四根抽风管3;每侧的七根抽风管3的一端均与汇集管4固定连接;两根汇集管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主管道5。
28.其中,循环水管2呈蛇形弯折结构,且依次穿过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两端并嵌入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中,使用时将吸风机开启,此时吸风机会依次通过主管道5、汇集管4和抽风管3将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内部的六边形柱形槽中的空气向外抽出,因此能够将散热片1内部和循环水管2内的部分热量随空气向外抽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1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1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降温。
29.其中,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的底部外壁上也均固定等距设置有若干圆孔,且这些圆孔也与六边形柱内侧的六边形柱形槽相连通,在冷却过程中的部分喷淋水会落在散热片1顶部的倒梯形槽中,然后这些水会通过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流入散热片1内部,所以同时也能对这些喷淋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喷淋水会通过散热片1底部的圆孔流下进入冷却塔底部回收。
30.其中,循环水管2位于散热片1内侧的部分均恰好位于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之间,使用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1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1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降温。
31.其中,散热片1的顶部还设置有六道倒梯形槽,且这六道倒梯形槽的底部平面与相邻的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最底部水平,因此能够便于落到散热片1顶部的喷淋水流入散热片1内部进行降温。
32.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3.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时直接将散热片1通过焊接固定在冷却塔底部内侧,并将循环水管2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连接,将两根主管道5的一端与外部吸风机的吸风口固定连接,使用时将吸风机开启,此时吸风机会依次通过主管道5、汇集管4和抽风管3将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内部的六边形柱形槽中的空气向外抽出,因此能够将散热片1内部和循环水管2内的部分热量随空气向外抽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片1顶部和底部的圆孔进入散热片1中间的空槽,不断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降温,而且在冷却过程中的部分喷淋水会落在散热片1顶部的倒梯形槽中,然后这些水会通过散热片1上的七根六边形柱顶部前后侧的两排圆孔流入散热片1内部,所以同时也能对这些喷淋水
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喷淋水会通过散热片1底部的圆孔流下进入冷却塔底部回收,本装置能够在吸气时对循环水管2、喷淋水和散热片吸附的热量同时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大大提高。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