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8423发布日期:2021-08-13 16:0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能量转换设备,其将燃料燃烧后释放出的化学能即高温烟气的热能,通过传热过程,将能量传递给换热器内的水,使水吸热后变成高温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在的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热交换管的热交换效率不高,对于排放出的烟气基础面积较小,不能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烟气热量回收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式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燃烧器以及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包括多根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盘绕成螺旋状,多根换热盘管以燃烧器为中心向外依次套装,所述燃烧器位于最内部的换热盘管所形成的螺旋结构的内孔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换热盘管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头相连通,所述换热盘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接头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进水接头进入的水在进水接头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分别进入每根换热盘管中。当水流经换热盘管的时候,水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热交换。通过设置多根换热盘管且换热盘管之间套装,逐层进行吸热,从而换热器的烟气热量回收效率。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位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均呈开口状,所述筒体被压紧固定在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设置为分体式,从而便于将换热盘管安装到壳体的内部。

可选的,上端盖朝向筒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环形的上嵌槽,所述下端盖朝向筒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环形的下嵌槽,所述筒体的顶端伸入到所述上嵌槽中,所述筒体的底端伸入到所述下嵌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的顶端伸入到上嵌槽中,筒体的底端伸入到下嵌槽中,在上端盖和下端盖将筒体夹持固定的时候,上端盖、下端盖以及筒体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易发生变化。

可选的,所述上端盖朝向筒体的一侧表面与下端盖朝向筒体的一侧表面与换热盘管相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换热盘管的顶端位于上端盖的卡槽中,所述换热盘管的底端位于下端盖的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盘管的顶端卡入到上嵌槽中,换热盘管的底端卡入到上端盖上的卡槽中,换热盘管的底端卡入到下端盖上的卡槽中,从而将换热盘管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换热盘管内部水流动的时候不易发生晃动。

可选的,所述下端盖与所述燃烧器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由耐火材料制成的隔热件,所述下端盖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将隔热件压紧固定在所述压盖与下端盖之间,所述压盖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端盖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器在点燃的时候,隔热件与燃烧器相对,从而能够阻挡热量传递到下端盖上,从而对下端盖进行保护,且由于隔热件安装在安装孔中,从而当隔热件在时间使用后,能够将压盖取下,即可对隔热件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远离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远离进水接头或出水接头的一端为圆管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与现有圆形的水管管路相对接。

可选的,所述转换接头与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之间均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需要将转换接头安装到进水接头或者出水接头上或者将转换接头从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上取下。

可选的,所述转换接头包括分流段以及汇流段,所述汇流段采用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所述分流段的内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的数量相同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与汇流段的内孔相连通,所述分流段内部的分流通道分别与换热盘管一一相对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进入到转换接头中的时候向分流段中的分流通道中进行分流,然后沿着分流通道流入到相对应的换热盘管中。

可选的,所述进水接头的内部以及出水接头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换热盘管数量相匹配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进入到进水接头中的时候,水通过进水接头中的通道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进入到相对应的换热盘管中。自换热盘管热交换后的水能够分别自相对应的通道流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自进水接头进入的水在进水接头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分别进入每根换热盘管中。当水流经换热盘管的时候,水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热交换。通过设置多根换热盘管且换热盘管之间套装,逐层进行吸热,从而换热器的烟气热量回收效率;

2.壳体设置为分体式,从而便于将换热盘管安装到壳体的内部;

3.燃烧器在点燃的时候,隔热件与燃烧器相对,从而能够阻挡热量传递到下端盖上,从而对下端盖进行保护,且由于隔热件安装在安装孔中,从而当隔热件在时间使用后,能够将压盖取下,即可对隔热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上端盖的内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下端盖的内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出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上端盖;111、上嵌槽;112、上卡槽;12、下端盖;121、下嵌槽;122、下卡槽;123、安装孔;124、隔热板;1241、主体部;1242、延伸部;125、压盖;13、筒体;131、冷凝水出水口;132、烟气排放口;2、燃烧器;3、点火针;4、燃气管;5、内圈换热盘管;6、外圈换热盘管;7、出水接头;71、出水管;711、出水通道;8、进水接头;81、进水管;811、进水通道;9、转换接头;91、分流段;911、分流通道;92、汇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冷凝换热器,参照图1、图2,双冷凝换热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位于壳体1的内部顶端处安装有燃烧器2,以及点火针3。位于壳体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燃气管4,燃气管4穿过壳体1的顶端从而与燃烧器2相连通。燃气管4与壳体1之间一体成型。通过燃气管4从而为燃烧器2提供可燃气体,点火针3用于将燃烧器2点燃。

参照图2、图3,位于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燃烧器2套在内部的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将内圈换热盘管5套在内部的外圈换热盘管6,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均盘绕呈螺旋状,燃烧器2位于内圈换热盘管5所形成的螺旋结构的内孔中。位于壳体1的侧壁顶端处设置有出水接头7,位于壳体1的侧壁底端处设置有进水接头8。内圈换热盘管5一端与出水接头7相连通,另一端与进水接头8相连通。外圈换热盘管6的一端与出水接头7相连通,另一端与进水接头8相连通。

参照图3、图4,壳体1包括上端盖11、下端盖12以及位于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的筒体13,筒体13的顶端和底端均呈开口状。上端盖11朝向筒体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环形的上嵌槽111,筒体13的顶端伸入到上端盖11的上嵌槽111中。

参照图3、图5,下端盖12朝向筒体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环形的下嵌槽121。筒体13的底端伸入到下端盖12的下嵌槽121中。

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一起,筒体13则被压紧固定在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

参照图3、图6,位于上端盖11的内侧表面与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相对的位置均设置有上卡槽112,内圈换热盘管5的顶端伸入到相对的上卡槽112中,外圈换热盘管6的顶端伸入到相对的上卡槽112中。

参照图3、图7,同样的,位于下端盖12的内侧表面与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相对的位置均设置有下卡槽122,内圈换热盘管5的底端伸入到相对的下卡槽122中,外圈换热盘管6的底端伸入到相对的下卡槽122中。

参照图6,燃烧器2、点火针3、燃气管4以及出水接头7均位于上端盖11上。进水接头8位于下端盖12上。

参照图2,位于筒体1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筒体13的内孔相连通的冷凝水出水口131以及烟气排放口132,冷凝水出水口131以及烟气排放口132均与筒体13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

位于下端盖12上与燃烧器2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123,位于安装孔123的内部安装有由耐火材料制成的隔热板124。隔热板124包括嵌入到安装孔123内部的主体部1241以及贴合在下端盖12外侧表面的延伸部1242,主体部1241与延伸部1242之间一体成型。位于下端盖1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压盖125,压盖125压紧延伸部1242从而使延伸部1242贴合在下端盖12的外侧表面上。压盖125通过螺栓与下端盖12之间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8,出水接头7包括与上端盖11一体成型的且向上端盖11外侧伸出的出水管71,位于出水管71的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出水通道711,内圈换热盘管5与其中一条出水通道711相连通,外圈换热盘管6与另一条出水通道711相连通。内圈换热盘管5与出水管71之间密封固定。外圈换热盘管6与出水管71之间密封固定。

参照图9,进水接头8包括与下端盖12一体成型的且向下端盖12外侧伸出的进水管81,位于进水管81的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出水通道711,内圈换热盘管5与其中一条进水通道811相连通,外圈换热盘管6与另一条进水通道811相连通。内圈换热盘管5与进水管81密封固定,外圈换热盘管6与进水管81之间密封固定。

参照图1、图10,位于出水接头7远离上端盖11的一端以及进水接头8远离下端盖12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转换接头9。转换接头9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流段91以及汇流段92,分流段91以及汇流段92一体成型。汇流段92采用两段开口的圆管结构。分流段91的内部设置有两条分流通道911,两条分流通道911一端与汇流段92的内孔相连通,分流通道911的另一端与分流段91远离汇流段92的一端端面相连通。

接合图8、图10,在将转换接头9安装到出水接头7上的时候,将分流段91远离汇流段92的一端与出水接头7相对接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分流段91内部的两条分流通道911,其中一条分流通道911与其中一条出水通道711相对且连通,另一条分流通道911与另外一条出水通道711相对且连通。

接合图9、图10,在将转换接头9安装到进水接头8上的时候,将分流段91远离汇流段92的一端与进水接头8相对接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分流段91内部的两条分流通道911,其中一条分流通道911与其中一条进水通道811相对且连通,另一条分流通道911与另外一条进水通道811相对且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冷凝式换热器的实施原理为:自进水接头8中进入的水首先在进水接头8的内部进行分流,使水分别送入到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中。水在流经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中的时候,能够带动壳体1内部的热量,实现热交换。通过内圈换热盘管5以及外圈换热盘管6的双层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