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控制装置和加热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2517发布日期:2022-12-31 01:4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加热控制装置和加热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进行由加湿元件加湿的空气的加热控制的加热控制装置和加热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2.在以往的空气调节系统中,换气装置系统、室内机系统分别具备制冷循环。换气装置系统的换气装置进行向室内供给室外的新鲜空气的运转。在从外部气体导入的空气的焓比室内空气的焓高的情况下,成为制冷负荷。在制冷负荷的情况下,有时通过换气装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制冷并向室内导入。另一方面,在从外部气体导入的空气的焓比室内空气的焓低的情况下,成为制暖负荷。在制暖负荷的情况下,有时通过换气装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制暖并向室内导入。
3.室内机系统的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单元以及室内热交换器构成。换气装置系统的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单元以及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构成。在室内机系统和换气装置系统的制冷循环中,填充有制冷剂。在制冷时,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向空气释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被膨胀单元减压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或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从周围空气吸收热而气化。另一方面,空气失去热,因此成为被冷却的空气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气化后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
4.在制暖时,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或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或换气装置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向空气释放热而液化。另一方面,空气被赋予热,因此成为被加温的空气。液化后的制冷剂被膨胀单元减压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从周围空气吸收热而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由室内热交换器加温后的空气直接被供给到空气调节空间而对空间进行制暖。由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加温后的空气通过设置于下风侧的加湿元件而成为加湿后的空气,被供给到空气调节空间而对空间进行加湿。
5.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以下技术: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对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中的加热量进行调整,使得室内温度不过度上升,根据室内湿度,对换气装置内的旁通风量进行调整(例如专利文献1)。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08694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0.在现有技术中,未基于空气调节空间内的空气的潜热负荷的程度对向换气装置流
入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控制。因此,即便在潜热负荷小且加热量可以小的情况下,也通过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以大于所需加热量的加热量对外部气体进行加热,产生了能量的损耗。
1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空气调节空间内的空气的潜热负荷对向换气装置流入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控制的加热控制装置。
12.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3.本公开的加热控制装置具备:估计部,其估计存在于成为换气对象的换气对象空间内的空气的潜热负荷;以及加热控制部,其根据估计出的所述潜热负荷,控制加热器对外部气体的加热温度,其中,该加热器对向所述换气对象空间供给的所述外部气体进行加热。
14.发明的效果
15.本公开的加热控制装置具备估计部和加热控制部,因此,能够根据空气调节空间内的空气的潜热负荷对向换气装置流入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控制。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加热控制装置,能够实现通过换气装置用的热交换器对外部气体进行加热时的节能化。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空气调节系统100的概要图。
17.图2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第1制冷剂系统11的概要图。
18.图3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第2制冷剂系统21的概要图。
19.图4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示出换气装置210的图。
20.图5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示出湿空气线图的图。
21.图6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示出

x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之间的关系的图。
22.图7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示出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硬件结构的图。
23.图8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示出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动作的流程图。
24.图9是实施方式1的图,并且是补充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硬件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使用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针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适当省略或简化说明。
26.实施方式1.
27.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系统100的概要图。图1是室内500的概要的俯视图。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第1制冷剂系统11、第2制冷剂系统21、系统控制装置30以及加热控制装置700。第1制冷剂系统11和第2制冷剂系统21是制冷循环。在室内500配置有第1制冷剂系统11的室内机11a和第2制冷剂系统21的换气装置210。在室内500的室外配置有第1制冷剂系统11的室外机11b和第2制冷剂系统21的室外机21b。系统控制装置30对第1制冷剂系统11和第2制冷剂系统21进行控制。
28.<第1制冷剂系统11>
29.图2是第1制冷剂系统11的概要图。图2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图2示出第1制冷剂系统11的结构。第1制冷剂系统11具备压缩机12、四通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室内热交换器16、室外热交换器用的鼓风机17、室内热交换器用的鼓风机18。室内
机11a由膨胀阀15、室内热交换器16以及鼓风机18构成。设置有1台或多台室内机11a。
30.<第2制冷剂系统21>
31.图3是第2制冷剂系统21的概要图。图3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2制冷剂系统21具备压缩机22、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用于换气装置210的热交换器26、用于室外热交换器24的鼓风机27、换气用的鼓风机28。热交换器26、鼓风机28配置在换气装置210的内部。在热交换器26中配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26a。
32.<换气装置210>
33.图4示出换气装置210。换气装置210具备第2制冷剂系统21的热交换器26、第2制冷剂系统21的鼓风机28、换气用的鼓风机29、加湿元件213以及全热热交换器214。回流气体与外部气体通过全热热交换器214而交换全热。通过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进行加湿。如图4所示,换气装置210具有将室内500的回流气体作为排气而排出的排气管211以及将外部气体作为供给气体而向室内500供给的供气管212。在图4中,将回流气体、排气、外部气体以及供给气体分别表示为ra、ea、oa、sa。在换气装置210中,回流气体由鼓风机29吸入到排气管211。回流气体通过全热热交换器214而与外部气体交换全热,在全热热交换器214中通过而作为排气被排出。外部气体由鼓风机28吸入到供气管212。外部气体通过全热热交换器214而与回流气体交换全热,在全热热交换器214、热交换器26以及加湿元件213中通过而作为供给气体被供给到室内500。外部气体由热交换器26加热并在通过加湿元件213时被加湿而供给到室内500。
34.<加热控制装置700>
35.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受理室内500的目标温度和室内500的目标湿度的设定的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以及估计潜热负荷并基于估计结果来控制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的加热控制装置700。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与加热控制装置700连接。此外,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室内湿度传感器501、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1、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以及冷凝温度传感器26a。室内湿度传感器501检测室内的湿度。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检测从供气管212吹出的供给气体的吹出温度tsa。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1检测外部气体的湿度。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检测外部气体的温度。冷凝温度传感器26a检测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室内湿度传感器501、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1、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以及冷凝温度传感器26a与加热控制装置700连接。
36.图5是空气线图。图5的空气线所示的p1、p2及p3对应于图4的p1、p2及p3的位置的空气的状态。图4的p1是外部气体刚刚通过全热热交换器214之后的位置,p2是外部气体刚刚通过热交换器26之后的位置,p3是外部气体刚刚通过加湿元件213之后的位置。参照图5,对换气装置210的内部的空气的变化进行说明。换气装置210通过鼓风机28将外部气体取入到换气装置210的内部。鼓风机29向换气装置210的内部取入室内500的回流气体。外部气体通过全热热交换器214而与回流气体交换全热,由此成为温度和湿度均上升的状态。该状态是图4和图5的p1。之后,外部气体由热交换器26加热。该状态是图4和图5的p2。由热交换器26加热后的外部气体通过加湿元件213而被加湿元件213加湿,成为湿度上升且温度下降的加湿后的空气,作为供给气体被供给到室内500。在加湿元件213中通过后的外部气体的状
态是图4和图5的p3。
37.关于由热交换器26加热后的外部气体、即图5的p2处的外部气体,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

tdw的差越大,则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越多。在热交换器26的加热量较多时,图5的p2的点向空气线图上的右方向移动,

tdw变大,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变多。反之,在热交换器26的加热量较少时,图5的p2的点不太从p1的点向右方向移动,

tdw变小,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变少。即,通过热交换器26中的加热量对p2的点进行调整,由此,能够调整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
38.说明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的调整方法。加湿元件213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需要调整为与潜热负荷相等。这里,潜热负荷是指针对室内500的空气的加湿负荷。或者潜热负荷是将室内500的湿度维持为目标值所需的加湿量。即,以下的式1成立。
39.潜热负荷=加湿负荷=将室内湿度维持为目标值所需的加湿量
ꢀꢀ
(式1)
40.后述的估计部711估计用于成为由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设定的室内500的目标绝对湿度x0的潜热负荷。后述的加热控制部712根据由估计部711估计出的潜热负荷,对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进行控制。在加热控制装置700中,通过以下的式2来估计潜热负荷、即用于成为室内500的目标绝对湿度x0的加湿量。估计部711将目标绝对湿度x0与室内湿度传感器501检测到的当前室内的绝对湿度xi的差

x估计为潜热负荷。
41.即,
42.x0-xi=

x
ꢀꢀ
(式2)
43.x0:由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设定的目标绝对湿度
44.xi:室内500的当前的绝对湿度
45.以下,基于式1,将潜热负荷设为

x进行说明。以下,有时记载为潜热负荷

x。
46.图6是示出潜热负荷

x与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是潜热负荷

x,纵轴是冷凝温度ct。加热控制部712根据潜热负荷

x的值,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在最大值ctmax与最小值ctmin之间变化。加热控制部712按照图6的图表,

x越大则越提高冷凝温度ct。

x越大,即,xi相对于x0越小,则冷凝温度ct越高。在

x超过x1的情况下,冷凝温度ct成为最大值ctmax。在

x成为0以下的情况下,即,在xi为x0以上的情况下,冷凝温度ct成为最小值ctmin。
47.<x1的决定方法>
48.对图6中的x1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图6的横轴中的x1的值例如采用与相对湿度5%的量相当的绝对湿度的差。具体例如下。气温22℃时的目标相对湿度是50%,该目标相对湿度的绝对湿度为a(kg/kg’)。气温22℃时的相对湿度45%的绝对湿度为b(kg/kg’)。采用与相对湿度5%的量相当的绝对湿度的差(a-b)作为x1。
49.<ctmax、ctmin的决定方法>
50.对图6中的冷凝温度ctmax和冷凝温度ctmin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ctmax,ctmin]表示冷凝温度ctmax与冷凝温度ctmin的组。[ctmax,ctmin]由加热控制部712保有。[ctmax,ctmin]可以是1组,或者也可以由加热控制部712按照每个外部气体条件而保有[ctmax,ctmin]。外部气体温度越低则外部气体的绝对湿度越低。因此,外部气体条件可以是外部气体温度,也可以是外部气体湿度。因此,外部气体温度越低或者外部气体湿度越低,则优选ctmax、ctmin越高。
[0051]
在以下的例子中,外部气体条件为外部气体温度。关于外部气体温度t1和外部气体温度t2,设为外部气体温度t2高于外部气体温度t1。
[0052]
即,t2>t1。
[0053]
在外部气体温度t1下,[ctmax,ctmin]=[ctmax1,ctmin1],
[0054]
在外部气体温度t2下,[ctmax,ctmin]=[ctmax2,ctmin2]。
[0055]
由于t2>t1,因此成为ctmax1>ctmax2且ctmin1>ctmin2这样的关系。
[0056]
在上述的[ctmax,ctmin]的决定方法中,示出了外部气体条件不同时的[ctmax,ctmin]的决定方法。以下,考虑室内500的在室人数来说明决定ctmax、ctmin的方法。首先,ctmax能够如以下那样决定。在为某个外部气体湿度条件时如设计在室人数那样存在于室内500的人较多的情况下,ctmax被决定为确保所需的潜热负荷的冷凝温度。另一方面,ctmin能够如以下那样决定。在为某个外部气体湿度条件时人较少的情况下,ctmin例如被决定为确保在室内500不存在人时的所需的潜热负荷的冷凝温度。这样,根据在室人数来决定[ctmax,ctmin]。根据这样的冷凝温度ctmax、冷凝温度ctmin的决定方法,能够按照各个外部气体条件,来决定不会发生加湿不足或过度加湿的范围,因此,能够确保舒适性和节能性。
[0057]
如图6所示,加热控制装置700根据潜热负荷

x来决定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对压缩机22进行控制使得成为决定出的冷凝温度ct,由此,在潜热负荷

x较小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凝温度ct而使压缩机22运转,作为第2制冷剂系统21的制冷循环的效率提高。但是,当降低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而减小热交换器26的加热量时,图5的p2的点接近p1的点,p3的点的吹出空气的吹出温度tsa变低。当吹出温度tsa变低时,居住者可能感到寒冷。
[0058]
于是,加热控制部712具有节能优先模式和吹出温度优先模式,根据用户选择哪种模式来变更控制动作。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具有能够供用户选择节能优先模式与吹出温度优先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模式选择功能。在用户通过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选择了任意模式时,加热控制部712检测所选择的模式。
[0059]
在选择了节能优先模式时,加热控制部712按照根据图6的图表决定的冷凝温度ct使压缩机22持续运转。在选择了吹出温度优先模式时,加热控制部712在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检测到的吹出温度tsa小于阈值时,进行控制,使得通过提高压缩机22的频率而提高冷凝温度ct,使吹出温度tsa成为阈值th以上。之后通过动作的说明来叙述节能优先模式和吹出温度优先模式。
[0060]
***结构的说明***
[0061]
图7示出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硬件结构。参照图7对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0062]
加热控制装置700是计算机。加热控制装置700具备处理器710。加热控制装置700除了具备处理器710之外,还具备主存储装置720、辅助存储装置730、输入接口740、输出接口750以及通信接口760这样的其他硬件。处理器710经由信号线770而与其他硬件连接,对其他硬件进行控制。
[0063]
加热控制装置700具备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作为功能要素。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的功能由加热控制程序701实现。
[0064]
处理器710是执行加热控制程序701的装置。加热控制程序701是实现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的功能的程序。处理器710是进行运算处理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处理器710的具体例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
[0065]
主存储装置720是存储装置。主存储装置720的具体例是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主存储装置720保持处理器710的运算结果。
[0066]
辅助存储装置730是非易失地保管数据的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730存储有加热控制程序701。辅助存储装置730的具体例是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此外,辅助存储装置730也可以是sd(注册商标)(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存储卡、nand闪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蓝光(注册商标)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盘)这样的可移动记录介质。
[0067]
输入接口740是从各装置输入数据的端口。在输入接口740连接有室内湿度传感器501、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1、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冷凝温度传感器26a。输出接口750是处理器710向各种设备输出数据的端口。在输出接口750连接有第2制冷剂系统21的压缩机22。通信接口760是用于供处理器710与其他装置通信的通信端口。在通信接口760连接有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此外,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与系统控制装置连接。
[0068]
处理器710将加热控制程序701从辅助存储装置730加载到主存储装置720中,从主存储装置720读入加热控制程序701并执行。加热控制装置700也可以具备代替处理器710的多个处理器。这多个处理器分担加热控制程序701的执行。各个处理器与处理器710相同,是执行加热控制程序701的装置。由加热控制程序701利用、处理或输出的数据、信息、信号值以及变量值被存储在主存储装置720、辅助存储装置730、或者处理器710内的寄存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0069]
加热控制程序701是使计算机执行将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中的“部”替换为“处理”、“步骤”或“工序”后的各处理、各步骤或各工序的程序。
[0070]
此外,加热控制方法是通过作为计算机的加热控制装置700执行加热控制程序701而进行的方法。加热控制程序701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也可以作为程序产品来提供。
[0071]
***动作的说明***
[0072]
图8是对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参照图8,对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动作进行说明。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动作步骤相当于加热控制方法。实现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动作的程序相当于加热控制程序。
[0073]
步骤s11至步骤s14是估计部711的动作。估计部711对存在于成为换气对象的换气对象空间内的空气的潜热负荷进行估计。成为换气对象的换气对象空间是室内500的空间。步骤s15至步骤s20是加热控制部712的动作。加热控制部712根据由估计部711估计出的潜热负荷来控制加热器对外部气体加热的加热温度,其中,该加热器对向换气对象空间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器是热交换器26。作为加热器的热交换器26是具备压缩机22、作
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26、作为膨胀单元的膨胀阀25、以及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24并且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作为加热温度的控制,加热控制部712对作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进行控制。
[0074]
<步骤s11>
[0075]
在空气调节系统100的运转开始后,在步骤s11中,估计部711从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取得由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02检测到的外部气体温度。
[0076]
<步骤s12>
[0077]
在步骤s12中,加热控制部712基于外部气体条件,来决定制冷剂的第1冷凝温度ctmin和比第1冷凝温度ctmin高的第2冷凝温度ctmax,该外部气体条件表示外部气体的检测温度和针对外部气体检测的绝对湿度即检测绝对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值。加热控制部712在第1冷凝温度ctmin与第2冷凝温度ctmax之间的范围内决定冷凝温度cti。第1冷凝温度是以下所述的ctmin,第2冷凝温度是以下所述的ctmax。
[0078]
具体的处理如下。估计部711基于取得的外部气体温度,从多个[ctmax,ctmin]中决定一个[ctmax,ctmin]。估计部711具有多个[ctmax,ctmin]。多个[ctmax,ctmin]中的各[ctmax,ctmin]与外部气体温度对应。例如,[ctmax(1),ctmin(1)]与外部气体温度为18℃以上且小于20℃的范围对应,[ctmax(2),ctmin(2)]与外部气体温度为20℃以上且小于22℃的范围对应。因此,估计部711能够根据取得的外部气体温度来决定一个[ctmax,ctmin]。另外,在多个[ctmax,ctmin]与外部气体湿度对应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由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1检测到的外部气体湿度来决定[ctmax,ctmin]。
[0079]
[ctmax,ctmin]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730中。
[0080]
如以上那样,外部气体条件包含外部气体的检测温度,外部气体的检测温度越低,则加热控制部712将第1冷凝温度ctmin和第2冷凝温度ctmax决定为越高。此外,外部气体条件包含外部气体的检测湿度,外部气体的检测湿度越低,则加热控制部712将第1冷凝温度ctmin和第2冷凝温度ctmax决定为越高。
[0081]
<步骤s13>
[0082]
在步骤s13中,估计部711从室内湿度传感器501取得室内500的当前的绝对湿度xi。此外,估计部711取得由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设定的室内500的目标绝对湿度x0。
[0083]
这样,
[0084]
<步骤s14>
[0085]
在步骤s14中,估计部711计算目标绝对湿度x0与室内500的绝对湿度xi的差

x。估计部711计算x0-xi=

x。
[0086]
估计部711基于由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设定的目标湿度即x0和由室内湿度传感器501检测的换气对象空间的检测湿度来估计潜热负荷

x,其中,该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是设定换气对象空间的目标湿度的设定装置。
[0087]
另外,也可以是,代替目标绝对湿度x0,估计部711从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取得目标相对湿度,从检测室内50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取得室内500的温度。估计部711也可以根据目标相对湿度和室内500的温度,来计算目标绝对湿度x0。同样,也可以是,代替绝对湿度xi,估计部711从检测室内500的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取得室内500的相对湿度,从检测室内50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取得室内500的温度。估计部711也可以根据室内500的相对湿
度和室内500的温度,来计算室内500的绝对湿度xi。
[0088]
<步骤s15>
[0089]
在步骤s15中,加热控制部712根据x1、ctmax以及ctmin而生成图6的图表,决定与在步骤s14中计算出的

x对应的冷凝温度cti。另外,设为加热控制部712预先持有在图6的说明中说明了决定方法的x1的值。x1被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730中。
[0090]
<步骤s16>
[0091]
在步骤s16中,加热控制部712根据潜热负荷

x所示的值来决定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i,对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作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接近所决定的冷凝温度cti。以下具体进行说明。加热控制部712对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使得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成为所决定的冷凝温度cti。加热控制部712取得由冷凝温度传感器26a检测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加热控制部712参照由冷凝温度传感器26a检测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对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剂的冷凝温度ct成为所决定的冷凝温度cti。
[0092]
加热控制部712在所决定的冷凝温度cti高于由冷凝温度传感器26a检测的当前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时,执行提高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的控制。加热控制部712在所决定的冷凝温度cti低于由冷凝温度传感器26a检测的当前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时,执行降低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的控制。
[0093]
<步骤s17>
[0094]
在步骤s17中,加热控制部712从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取得由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检测的吹出温度tsa。
[0095]
<步骤s18>
[0096]
在步骤s18中,加热控制部712判定是否为吹出温度优先模式。加热控制部712已经从温度/湿度设定装置520取得了是否为吹出温度优先模式的信息。在不是吹出温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11。在是吹出温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9。吹出温度优先模式是如下模式:加热控制部712对吹出温度tsa进行控制,使得吹出温度tsa成为阈值th以上。
[0097]
<步骤s19>
[0098]
在步骤s19中,加热控制部712判定吹出温度tsa是否小于阈值th。如果吹出温度tsa不小于阈值th,则处理返回步骤s11。在吹出温度tsa小于阈值th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
[0099]
<步骤s20>
[0100]
在步骤s20中,加热控制部712以吹出温度tsa成为阈值th以上的方式对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如下。
[0101]
加热控制部712具有阈值th。阈值th被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730中。加热控制部712在由检测加热外部气体的温度的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02检测到的加热外部气体的温度即吹出温度tsa小于阈值th时,执行提高压缩机22的运转频率的控制。加热外部气体是向作为换气对象空间的室内500供给的外部气体,是由作为加热器的热交换器26加热后的外部气体。
[0102]
***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说明***
[0103]
加热控制装置700根据潜热负荷

x而控制热交换器26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加热控制装置700在潜热负荷

x较低时,降低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由此,降低热交换器26对外部气体的加热量,因此制冷循环的运转效率提高,能够实现节能化。此外,加热控制装置700在潜热负荷

x较高时,提高热交换器26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t,由此提高热交换器26对外部气体的加热量,因此能够避免针对外部气体的加湿量不足。
[0104]
此外,加热控制部712如图8的步骤s20所示那样实施与吹出温度优先模式相应的控制,因此,也能够维持室内500的舒适性。
[0105]
<硬件结构的补充>
[0106]
在图7的加热控制装置700中,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的功能由软件实现,但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功能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0107]
图9示出加热控制装置700的功能由硬件实现的结构。图9的电子电路910是实现加热控制装置700的估计部711和加热控制部712的功能的专用的电子电路。电子电路910与信号线911连接。具体而言,电子电路910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逻辑ic、ga、asic或者fpga。ga是gate array(门阵列)的简称。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简称。fpga是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结构要素的功能可以由1个电子电路实现,也可以分散在多个电子电路中而实现。此外,也可以是,加热控制装置700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功能由电子电路实现,剩余的功能由软件实现。
[0108]
处理器710和电子电路910分别也被称为处理线路。在加热控制装置700中,估计部711、加热控制部712、主存储装置720、辅助存储装置730、输入接口740、输出接口750以及通信接口760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线路实现。
[0109]
附图标记说明
[0110]
tsa吹出温度,th阈值,100空气调节系统,11第1制冷剂系统,11a室内机,11b室外机,11c制冷剂配管,12压缩机,13四通阀,14室外热交换器,15膨胀阀,16室内热交换器,17鼓风机,18鼓风机,21第2制冷剂系统,21b室外机,21c制冷剂配管,22压缩机,23四通阀,24热交换器,25膨胀阀,26热交换器,26a冷凝温度传感器,27鼓风机,28鼓风机,29鼓风机,30系统控制装置,210换气装置,211排气管,212供气管,213加湿元件,214全热热交换器,500室内,501室内湿度传感器,502加热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11系统控制装置,520温度/湿度设定装置,601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602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700加热控制装置,701加热控制程序,710处理器,711估计部,712加热控制部,720主存储装置,730辅助存储装置,740输入接口,750输出接口,760通信接口,770信号线,910电子电路,911信号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