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烟罩及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0177发布日期:2021-05-11 16:5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集烟罩及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民用采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集烟罩及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采暖炉主要有电采暖炉、燃油燃气采暖炉、燃煤采暖炉等,其中燃煤采暖炉经济又实惠对于没有集中供暖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费用较低的燃煤采暖炉是理想的选择。

我国对煤炭进行了完善的分级系统,包括煤炭发热量分级、煤中磷分分级、硫分分级等,不同分级的煤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不同燃煤给予不同助燃方式的记载。现有技术中,立式燃煤常压热水锅炉,主要由锅壳封头、炉胆、炉胆顶、下封圈、冲天管及横水管组成,燃烧室布置在炉胆内,燃料在固定炉排上燃烧,自然通风,烟气在炉胆内横向冲刷横水管,经冲天管、烟囱排入大气。

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采暖装置,申请号为202010355983.6”中公开了:配风系统实现了上下两路独立可调节送风,控制炉温在合理区间,能够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可精确调节炉膛内氧含量,从而保障炉内始终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实现了更优的燃烧效率和更好的减排效果。

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包括:

1.炉膛顶部烟气经原排烟系统排出之外还在灶台上方留有余气,该余气虽然量很小,但是也存在污染室内空气的危害。

2.原换热器能够良好对炉膛侧壁的和烟气的热量进行换热,但是炉膛顶部余热没有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集烟罩及采暖装置以提高采暖装置的整体性能,包括余气排出和炉膛顶部热量充分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集烟罩,包括集烟罩体,所述集烟罩体包括适于水循环的空腔,所述集烟罩体侧壁设置集烟罩入水口和集烟罩出水口并与空腔连通,所述集烟罩体中部侧壁包括排烟口,所述空腔环绕于排烟口。该方案有效利用采暖装置顶部热量,同时能够对炉膛烟气热量进行一次热交换。

优选的,所述排烟口均布在集烟罩体中部侧壁,所述排烟口有2-6个。

优选的,所述集烟罩体侧壁还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和/或防爆阀和/或温度检测口。水温传感器的方案能够实时观察得到水温,给判断炉内燃烧状态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醒用户调整送风效果或增添燃料;防爆阀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温度检测口用于安装温度检测单元或温度传感器,其能够反馈排烟口温度从而间接反馈出炉膛温度,或者直接检测炉膛温度。

优选的,所述集烟罩体底部靠近边缘处轴向设置有风源配风管安装孔。该方案将原安装孔集成在集烟罩底部,更能够节省空间,同时节省材料和成本。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暖装置,包括前述的集烟罩,还包括炉膛和排气管,包括灶台,所述灶台顶部配合有炉盖排烟装置,所述炉盖排烟装置包括炉盖排烟腔体,所述炉盖排烟腔体侧壁设置炉盖排烟接口,所述炉盖排烟接口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至排气管。炉盖排烟装置为本方案关键结构,能够实现炉膛顶部余气的合理排尽,从而有效消除采暖装置本身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灶台配合在集烟罩体顶部,所述集烟罩体下方依次为上配风装置和炉膛,所述炉膛外侧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底部的换热器进水口和顶部的换热器出水口;所换热器循环水经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集烟罩入水口、集烟罩出水口和换热采暖管道进行循环换热。

优选的,所述灶台包括灶台排烟开口,所述灶台排烟开口与排烟口相适应;所述炉膛顶部烟气经包括灶台排烟开口、排烟口、换热器的烟道和排气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上配风装置包括上配风室和出风管头,所述风源配风管内风源经上配风室和出风管头配风至炉膛,所述出风管头周向斜向均布在上配风室底部。

优选的,还包括下配风装置,其位于炉膛正下方,所述上配风装置和下配风装置内送风均独立可调节;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依据炉温检测、水温检测反馈结果按设定比例和大小调整上配风装置和下配风装置内送风状态,该方案的配风系统实现了上下两路独立可调节送风,控制炉温在合理区间,能够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可精确调节炉膛内氧含量,从而保障炉内始终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实现了更优的燃烧效率和更好的减排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炉盖排烟装置,其包括第一炉盖和第二炉盖,所述第一炉盖适配在炉盖排烟腔体内壁底部,所述第二炉盖适配在炉盖排烟腔体顶部;所述炉盖排烟接口位于第一炉盖和第二炉盖之间,所述第一炉盖、炉盖排烟腔体和第二炉盖围合成仅有炉盖排烟接口的封闭空间,所述炉膛顶部烟气的余气经包括该封闭空间、炉盖排烟接口、连接管和排气管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集烟罩及采暖装置提高了采暖装置的整体性能,包括

1.炉膛顶部烟气经原排烟系统排出之外还在灶台上方增设余气排出结构,该余气的排出,有效消除了采暖装置本身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2.本申请采暖装置的炉膛顶部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密封性更好,减少了能量散失,使得采暖装置燃料利用率更高,采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集烟罩立体示意图;

图2为集烟罩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集烟罩主视图;

图4为集烟罩侧视图;

图5为采暖装置侧视图;

图6为采暖装置立体图;

图7为采暖装置四分之一立体剖视图。

图中:1.炉膛,2.炉口,3.排烟口,4.集烟罩体,41.集烟罩入水口,42.水温传感器,43.集烟罩出水口,44.防爆阀,45.风源配风管安装孔,46.温度检测口,10.排气管,11.上配风装置,12.上配风室,13.出风管头,14.换热器,16.换热器进水口,17.换热器出水口,30.灶台,301.灶台排烟开口,31.第一炉盖,32.第二炉盖,33.炉盖排烟装置,331.炉盖排烟腔体,332.炉盖排烟接口,3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集烟罩,包括集烟罩体4,集烟罩体4包括适于水循环的空腔,集烟罩体4侧壁设置集烟罩入水口41和集烟罩出水口43并与空腔连通,集烟罩体4中部侧壁包括排烟口3,空腔环绕于排烟口3。排烟口3均布在集烟罩体4中部侧壁,排烟口3有3个。集烟罩体4侧壁还设置有水温传感器42和防爆阀44和温度检测口46。集烟罩体4底部靠近边缘处轴向设置有风源配风管安装孔45。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烟罩体4中部侧壁包括排烟口2个或4个或5个或6个。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采暖装置,包括前述的集烟罩,还包括炉膛1和排气管10,包括灶台30,灶台30顶部配合有炉盖排烟装置33,炉盖排烟装置33包括炉盖排烟腔体331,炉盖排烟腔体331侧壁设置炉盖排烟接口332,炉盖排烟接口332连接有连接管34,连接管34连通至排气管10。

灶台30配合在集烟罩体4顶部,灶台30围合成炉口2,集烟罩体4下方依次为上配风装置11和炉膛1,炉膛1外侧为换热器14,换热器包括底部的换热器进水口16和顶部的换热器出水口17;所换热器循环水经换热器进水口16、换热器出水口17、集烟罩入水口41、集烟罩出水口43和换热采暖管道进行循环换热。

灶台30包括灶台排烟开口301,灶台排烟开口301与排烟口3相适应;炉膛1顶部烟气经包括灶台排烟开口301、排烟口3、换热器14的烟道和排气管10排出。

上配风装置11包括上配风室12和出风管头13,风源配风管内风源经上配风室12和出风管头13配风至炉膛1,出风管头13周向斜向均布在上配风室12底部。

还包括下配风装置,其位于炉膛1正下方,上配风装置11和下配风装置内送风均独立可调节;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依据炉温检测、水温检测反馈结果按设定比例和大小调整上配风装置11和下配风装置内送风状态。

包括炉盖排烟装置33,其包括第一炉盖31和第二炉盖32,第一炉盖31适配在炉盖排烟腔体331内壁底部,第二炉盖32适配在炉盖排烟腔体331顶部;炉盖排烟接口332位于第一炉盖31和第二炉盖32之间,第一炉盖31、炉盖排烟腔体331和第二炉盖32围合成仅有炉盖排烟接口332的封闭空间,炉膛1顶部烟气的余气经包括该封闭空间、炉盖排烟接口332、连接管34和排气管10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